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职业教育产品属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经费问题,也就是国家将农村职业教育定位在公共产品的哪一个层次的问题。界定分析农村职业教育的性质,有利于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上的责权,从而有利于建立农村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文章回顾了现有文献对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的研究,借鉴了国外对于职业教育的供给状况,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产品属性的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霞  蒲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92-17894,17902
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求失衡问题一直是新农村建设关注的焦点,新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产品“供不应求”与“供非所求”现象同时存在,如何提高供给的针对性和瞄准度,是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关键。在科学界定农村基本公共产品内涵的基础上,以北疆地区和部分南疆地州的28个县市61个行政村149个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公共需求的典型性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受访者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分析与评价调查区农民公共需求的位序与结构特征,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以期能为新疆北疆地区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寻找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虽然近年来在困境中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受人才与分配政策、城乡二元结构、地方经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在安徽省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建设职教大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公平合理、优化配置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是实现人力资源强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改革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炳南  余国联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50-1251,1256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矛盾。而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笔者从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入手 ,建设性地提出了解决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科  杨朝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53-1954,200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除理论界一直探讨的经济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它是国家与公民契约的产品。但在这一契约关系形成后,农民在契约的主体地位、内容、程序、过程等方面存在的权利失衡问题,却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长期缺位。鉴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性,倡导在公共服务体制下重塑契约精神,重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东  左光宇  丰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98-6800
立足于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在界定公共产品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现状及其层次: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呈"金字塔"型结构,最基础的一层是生产类农村公共产品,其次是生活类农村公共产品,最后是民主管理类农村公共产品。并提出实现其农村公共产品有效需求的对策:坚持以"顾客(农民)需求"为导向,创新民族地区农村群众对公共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任,同时农业职业教育还要大力为“三农”服务,解决“三农”问题;如何为“三农”服务呢?除了培养人才,进行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培训,农民的素质培训外,还可以在技术推广、传播中为解决农村技术缺乏、观念落后的问题和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简述农村公共产品内涵界定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和普查资料对浙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浙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断增加,但其规模结构、区域布局和供给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缺憾,主要表现在“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村级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农田水利建设不足、生态环境仍较差、城乡和地区供给仍失衡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财政支农水平不高、府际间协作不足以及政府供给机制与农民需求脱节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远程教育:县域经济的助推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点,而新农村建设赋予远程教育新的使命。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的专业化体系,致力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远程教育支持平台的构建,发挥了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功能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远程教育依托电大专业化网络和社区教育载体,以职业教育为统筹、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杜亚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46-6347,6350
从对“三农”产生社会排斥的根源入手,探讨消除对“三农”社会排斥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措施,以期对形成农业与工业的良性循环、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社会和谐做出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金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57-6658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前后农户收益的对比,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指出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指引下,如何构建农村和谐小康社会,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通过对贵阳市乌当区水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以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是符合贵阳市实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危机下农民工返乡潮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志丁  骆华松  李树梅  侯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29-14931
基于解决“三农”问题,探讨了“城市派”与“农村派”、“经济派”与“文化派”之争,提出了“三农”问题的本质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机构如何发挥经济核心作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金融理论和实践中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描述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金融支农工作中难点的基础上,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解决重庆市的"老三农"和"新三农"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畜牧科技服务"三农"的重庆模式逐步凸显其特色和优势。文章总结了实施畜牧科技服务"三农"的重庆模式所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实施该模式的具体措施,如坚持科技创新,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坚强后盾;搭建技术平台,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桥梁纽带;创新服务模式,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实践者等,以期为促进重庆的区域畜牧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村远程教育与缩小农民"数字鸿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农民素质关系到农业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不论是转移就业或立足务农,目前都面临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的繁重任务。随着有较高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的转移,在农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进一步下降,农村科技服务的难度加大。要高度重视农民转移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进入信息化社会,数字鸿沟对广大农民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普及农民教育、消除农民数字鸿沟,已成为世界性共同努力目标。农村远程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广大农村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始终是城市的摇篮和依托,农民始终是广大的人民群体。基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农”问题的内涵及其表现,提出加快城镇化、提高农民素质、构建农业物流体系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三农"是农业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阐述了各类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有效方式与途径,即短期培训、骨干培训、定向培养、产学合作、社会实践、媒体普及、专家大院和科技共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即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行统一领导机制;完善服务"三农"政策保障机制;建立"三农"服务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