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川不同类型的莼菜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元火  曾长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68-8369
研究利川不同类型莼菜种群和群落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人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低于半野生群落,而有较高的莼菜多度和盖度。人工定植管理可能是导致莼菜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法研究了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地区莼菜种群和群落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与莼菜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2科14属15种;莼菜群落的群丛名为莼菜-苦草+石龙尾;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莼菜群落辛普森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817、1.888、0.697.人工定植管理和频繁采摘莼菜可能是导致莼菜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湖莼菜汤     
滑丝 《今日农村》2005,(9):15-15
“西湖莼菜汤”是杭州独特的古老名菜。莼菜又名水葵,颜色碧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珍贵的水生蔬菜。我国现在只有江苏太湖、浙江萧山湖和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处出产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莼菜及其栽培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刘长庆菜,又名马蹄草、水荷叶、湖菜等。属睡莲科莼菜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名菜,1500多年前就有种莼菜的记载,以西湖莼菜名闻中外。莼菜以嫩茎和初生卷叶供食,生长水中,嫩茎及幼叶外附,...  相似文献   

5.
三大产区莼菜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对来自浙江杭州西湖、湖北利川、重庆石柱三大主产区的12份莼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5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对所有供试材料扩增共获得6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条,占35.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1.3条带.用POPGENE 1.3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莼菜在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Ht为0.1752,Shannons信息指数Hs为0.2777;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Ht为0.1287,Shannons信息指数Hs为0.1896.说明莼菜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73.43%),种群间的基因流为1.3816.应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重庆产区3份莼菜材料首先与湖北产区的4份材料聚在一起,然后再与浙江产区的莼菜相聚.表明重庆产区莼菜和湖北产区莼菜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川名山、西昌、雷波和浙江西湖4产地的莼菜品质分析表明,引种地名山莼菜在1995年5月的品质优于1996年5月,在1996年不同月份中,以4月、5月的品质优于6月;不同产地的莼菜品质以雷波最优,西昌、西湖和名山莼菜各有优缺点。不同月份、年份和产地莼菜品质差异主要受莼菜生长发育特性、气候、土壤、水质等影响。此外,同一产地的莼菜经加工后品质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莼菜又叫薯菜、水葵等,盛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及近郊池沼.西湖莼菜闻名中外,自古为人所喜爱,是一种珍贵菜肴。安吉县孝丰镇利用安吉山区生态优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浙北第一库赋石水库水资源优势.2001年引进莼菜试种400亩,当年取得效益,亩产值4500元,亩纯收益3000元。2002年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并取得了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农产品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莼菜原产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特产蔬菜。莼菜食用嫩梢和初生卷叶,因其富含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有清热、利尿、消肿和解毒等功效,食用润滑可口,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莼菜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河道、港汊、塘堰均有栽培,有西湖红叶莼菜、太湖绿叶莼菜、淀山湖莼菜、利川红叶莼菜等优良品种。太湖绿叶莼菜原产于江苏太湖地区,叶正面绿色,背面边缘紫红色,中央淡变成绿色,卷叶绿色,其上胶质厚,加工后色泽美观,品质优良,产量高,为理想的加工品种。1.特征特性莼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9.
太湖莼菜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Gruel),又名蒪菜、马蹄草,属睡莲科,为多年生宿根性的湖沼草本,原产我国东南部。杭州西湖、萧山湘湖和太湖流域有野生或人工栽培,苏州洞庭公社扬湾一带,有自生种莼菜荡近数百亩。莼菜以嫩茎和嫩叶供食用,地下茎富含淀粉,可制馅心。嫩茎及幼叶外附透明胶质,做汤入口润滑,别具风味。据中药大辞典资料,莼菜成分含有少量维生素B_(12),胶质中含L-阿拉伯糖5.9%,L-岩藻糖10.9%,D-半乳糖34.1%,D-葡萄糖醛酸17.3%,D-甘露糖13.4%,L-鼠李糖11.4%,D-木糖7%,并含有半乳糖醛酸,D-果糖,D氨基葡萄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97-98
对5个来自不同产区的莼菜品种资源进行了特征特性考查和品质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西湖莼菜(绿)、利川莼菜为适宜在湘湖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美味莼菜对水环境有着敏感的反应。历史时期,江南莼菜的产区随水环境变化而变化。优质莼菜先在吴淞江地区出现。在六朝与唐宋时期,莼菜与松江鲈鱼相结合,形成最具江南特色的代表性风味。随着宋代以后的水质变化,吴淞江地区的美味莼菜大大减少,而在鉴湖、湘湖与西湖等地,优良的水质产生美味的莼菜。到近代,由于水环境的变化,湘湖莼菜几乎消失,只有西湖莼菜和太湖莼菜的种植得到了一定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凉山雷波马湖莼菜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红 《农学学报》2011,1(5):17-20
在调查雷波马湖莼菜原产地气候、水文等生态环境条件及种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雷波马湖莼菜开发利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雷波马湖莼菜资源拥有自然条件优越、品质优良、开发基础良好、开发潜力巨大等优势,也存在原生境退化、经济基础薄弱、规模低下、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原生境保护、加大科研力度和科技示范带动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雷波县马湖莼菜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鸟类资源分布及其栖息地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水鸟丰富度和栖息地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东洞庭湖区域水鸟栖息地保存最为完好,越冬水鸟丰富度最高;而大规模的杨树林和芦苇种植则导致西洞庭和南洞庭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是西洞庭和南洞庭水鸟物种单一和种群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存良好的候鸟栖息地是洞庭湖越冬水鸟仅存的庇护所,应当严格保护。对于洞庭湖区一些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洲滩湿地,应采取合理规划措施逐步恢复其原有的水文过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以促进洞庭湖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越冬水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雷波马湖莼菜原产地气候、水文等生态环境条件及种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雷波马湖莼菜开发利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雷波马湖莼菜资源拥有自然条件优越、品质优良、开发基础良好、开发潜力巨大等优势,也存在原生境退化、经济基础薄弱、规模低下、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原生境保护、加大科研力度和科技示范带动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雷波县马湖莼菜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生态化城市建设和保证区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集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主要地段0~20 cm层次土壤,分别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对各地段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人为扰动严重,其中: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壤肥力属于贫瘠水平;浐河西路、大道(浐灞大道、广运潭大道、欧亚大道)、北辰路、灞河西路、灞柳路、雁鸣湖2号湖湖心岛、雁鸣湖垃圾山、雁鸣湖5号湖预留湿地地段的土壤肥力属于一般水平;雁鸣湖3号湖西岸土壤肥力属于肥沃水平;土壤有机质是浐灞生态区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湖北省西凉湖的野菱种群及其群落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为野菱保护策略的制定、开发利用以及湖泊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研究西凉湖野菱种群和群落基本特征。【结果】野菱在西凉湖分布较少,未发现以野菱为主的野菱群丛。野菱种群面积为2000~2200 m2,野菱频度为50%,盖度约10%,多度等级为1级(少)。与野菱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0科11属12种,多度、盖度最大均为菰(Zizania caduciflora),最小均为槐叶苹(Salvinia natans)。在湖中间菰为主要优势种。野菱群落群丛名为菰—浮萍—金鱼藻。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野菱群落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 795、2.504和1.008。【结论】过度养殖是导致湖北省西凉湖野菱种群面积减少和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亚琼  周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2):167-169
我国古代很多经典的水利建设实例是当今建设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源。该研究阐述了杭州西湖产生的原因,概述了杭州西湖变迁与水利建设的密切联系,并梳理了杭州西湖与钱塘江、周边群山、农田灌溉、城区发展及风景园林格局之间的关系,探究了西湖变迁过程中水利建设所体现的整体观,以及在当今水利建设中应遵循风景统筹的整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湖北省西凉湖的野菱种群及其群落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为野菱保护策略的制定、开发利用以及湖泊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研究西凉湖野菱种群和群落基本特征。【结果】野菱在西凉湖分布较少,未发现以野菱为主的野菱群丛。野菱种群面积为2000~2200 m2,野菱频度为50%,盖度约10%,多度等级为1级(少)。与野菱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0科11属12种,多度、盖度最大均为菰(Zizania caduciflora),最小均为槐叶苹(Salvinia natans)。在湖中间菰为主要优势种。野菱群落群丛名为菰—浮萍—金鱼藻。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野菱群落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 795、2.504和1.008。【结论】过度养殖是导致湖北省西凉湖野菱种群面积减少和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选择河北省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系统典型且较完整的地区——白石山、雾灵山、满城灵山、清西陵、白洋淀、龙潭湖、顺平桃林采集土壤样品261份,分离出Bt菌株24株,其中雾灵山地区Bt出土率最高(17.8%)。分离的菌株产生的伴孢晶体形态各异,有长菱形、短菱形、球形、无定型,充分体现了河北省Bt资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