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新疆开都河下游绿洲农田土壤采集98个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评价农田土壤污染水平,采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Zn呈现轻度污染,Cd与Pb呈现轻微污染,As、Cr、Cu与Ni呈现无污染态势。研究区农田土壤中7种微量元素在3种暴露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商(HQ)从大到小依次为HQ_(Pb)HQ_(As)HQ_(Cr)HQ_(Cd)HQ_(Cu)HQ_(Ni)HQ_(Zn);HQ与潜在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微量元素对儿童的HI略小于成人。As和Cd在3种暴露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单项致癌风险指数CR_(As)大于CR_(Cd)。CR与总致癌风险指数(TCR)均小于10-4,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微量元素对儿童的潜在致癌风险略高于成人。研究区农田土壤中As、Cr与Pb是最主要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因子,As是最主要的潜在致癌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煤矿影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状况,该研究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暴露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结果表明:Cr、Cu、As、Cd和Pb的均值含量均超过了安徽省表层土壤背景值,但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低.Cd的单因子指数最大,有67%的采样点达到了警戒限值,其次是As;Cd的地累积指数最大,所有采样点均处于轻微污染范围;As次之.7种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对儿童的影响大于成人,且在3种暴露途径中,手-口摄入途径最为显著;相比之下,Cr和As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以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农田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Pb和Zn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As、Cd、Cr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累,而Cu、Pb、Zn平均含量低于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表现为无污染到中污染状态,主要污染物为Cd、As和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Cd >As >Cu> Pb >Cr >Zn;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流域西南部及东部区域较高、中部及北部区域较低。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某铅锌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测定湖南省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或污染;根据25个采样点计算得出的矿区污染负荷指数为2.6,表明整个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Cd、Pb、As、Zn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状态,这些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充分关注。此外,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矿作业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农田土壤Cd、Pb、As、Zn等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BET方法研究了广西某流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并评估了土壤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对不同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Cd、Cu、Zn、Ni、Pb、As、Cr的生物可给性均值分别为70.55%、25.72%、10.89%、10.81%、7.78%、0.93%、0.71%。未经生物可给性修正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的总非致癌风险(HI)和总致癌风险(Rt)分别为2.47和6.12×10-5,对成人的HI和Rt分别为0.32和4.01×10-5,即对儿童有较大的风险。经生物可给性修正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大幅度降低,但对儿童依然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6.
利用SBET方法研究了广西某流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并评估了土壤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对不同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Cd、Cu、Zn、Ni、Pb、As、Cr的生物可给性均值分别为70.55%、25.72%、10.89%、10.81%、7.78%、0.93%、0.71%。未经生物可给性修正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的总非致癌风险(HI)和总致癌风险(Rt)分别为2.47和6.12×10-5,对成人的HI和Rt分别为0.32和4.01×10-5,即对儿童有较大的风险。经生物可给性修正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大幅度降低,但对儿童依然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7.
太原城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太原市城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u、Zn、Ni、Cr、Pb、Cd、Hg和As的污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对研究区的污染源进行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探究了污染源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Zn、Cr、Hg、Pb、Cd的均值都超过了山西省土壤背景值,元素Ni、Cu和As与背景值相差不大;从Hankson生态风险评价来看,研究区的综合生态风险程度处于中等水平,Hg和Cd的风险较为明显,其达到中等风险强度以上的样点分别有74.1%和30.8%;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的南部土壤重金属元素Pb、Hg、Cd、Cu、Zn、Ni和Cr的含量较高,As含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东北部;化工类污染源和矿石类污染源是造成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的两个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郊区土壤—水稻体系重金属含量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春郊区部分水田土壤及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法对污染现状进行评价.Cd、Hg、As、Cu、Pb、Cr、Zn及Ni8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全部符合一般农田的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区域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达到污染水平.水稻籽粒中Cd、Hg、As、Cu、Pb、Cr及Zn7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均表明研究区域内水稻符合农产品食用标准.除了Hg、Pb和As以外,水稻籽粒中重金属Cu、Zn、Cd、Cr及Ni的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Cu、Zn、Cd、Cr及Ni含量显著相关,表明这些元素较易从土壤向水稻植物体内迁移积累.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北郊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郊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布点的方法采集28个城郊土壤,分析了其中7种重金属(Pb、Cr、As、Cd、Ni、Zn和Cu)的总量。应用单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推荐的风险评价模型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部分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高于河北省和全国土壤背景值,其中Pb、Cd和Cu均值为背景值的1.5~2.5倍,Cr、Ni和Zn均值为背景值的1.0~1.5倍,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uNiCdZnCrPbAs,整个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738,表明该区域土壤尚清洁。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顺序为CdPbCuAsCrNiZn,平均潜在生态风险均值为90.5,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研究区域内不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大小顺序为CrAsNiCd,非致癌风险大小顺序为CrAsNiCuCdZn,其中以Cr和As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最高,超过其风险阈值10E-06和1。当地土壤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防止土壤继续污染,确保当地人群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干旱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土壤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方法】 于乌鲁木齐米东区采集农田表层(0~20cm)土壤,分析As、Cd、Cr、Hg、Pb、Cu、Zn、Ni 8种重金属含量,综合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米东区农田土壤生态风险,采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米东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 米东区农田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 332-2006)限值,Cd、Hg、Cu、Zn平均值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Cd、Hg平均值含量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3~4倍。地累积指数(Igeo)平均值Hg>Pb>Cd>Zn>Cu>Ni>Cr>As,米东区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值为31.41,米东区整体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米东区土壤Cr、Ni以自然源为主,Hg以人为源为主,Pb、Zn、As、Cd与Cu以自然、人为复合源为主。【结论】 米东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度污染,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属于生产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1.
袁菲  张星耀  梁军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2):3722-3731
以汪清林区60个林班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干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H=∑B2W2-∑B1W1,构建了基于干扰理论的汪清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其中,有害干扰指标层选取4个指标:森林病害、森林虫害、森林火险以及人为干扰,生态系统内部的增益指标层选取4个指标:树种多样性、群落层次结构、林分更新状况以及近自然度.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提出基于干扰的健康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最终评价结果显示:汪清林区60个样地中,处于优质状态的样地有6块,占总样地数的10%,健康指数均大于0.2;处于健康状态的林分13块,占总样地数的21.67%,健康指数在0.1-0.2之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林分23块,占总样地数的38.33%,健康指数在0-0.1之间;处于不健康的林分18块,占总样地数的30%,健康指数小于0.结果表明,在天然林中,无论是针叶纯林还是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大多处于亚健康和健康的状况,这与他们近自然度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而在落叶松人工林分中,由于林分物种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近自然度最小,林分的增益能力弱,因此不健康的占有绝大多数.该评价结果可为该林场展开相关的健康经营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图书馆进行绩效评估的意义和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国际标准,并对其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每个研究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食品类专业技能考核课程的改革,采取期中考核、日常考核、任务单成绩、期末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方式,最终确定学生成绩。进而达到考核服务教学,教学相长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食品中伏马菌素污染水平分析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国主要食品中伏马菌素(Fumonisins)的污染状况和风险水平,为相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制定伏马菌素限量标准及其他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应数据支持。【方法】对我国18个城市中大米及其制品、面粉及其制品、其他谷物及其制品、干豆类和坚果5类食品中的伏马菌素进行抽样检测,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的食物消费数据和人口学数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风险评估方法原则,对我国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对伏马菌素的摄入量进行暴露评估研究,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描述。【结果】在总计485份样本中有35份样本检出伏马菌素,伏马菌素平均含量为0.04mg/kg;我国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对伏马菌素的总体平均摄入量为0.162~0.369μg/(kg·d),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伏马菌素设定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2μg/(kg·d)。【结论】我国主要食品中伏马菌素风险较低,处于可控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介绍经贸学院的年度考核改革内容,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考核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克服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本末倒置、“指标”缺失、主客体二元对立等误区,提出了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师的“具体教材教法的研究”发展为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王景伟  王海泽  王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27-3028,3038
根据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建立评价因子集U,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的4个等级建立评价等级集V,选择降半梯形分布来确定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立权重系数,构造权重系数矩阵A,将模糊矩阵R和权重矩阵A进行合成,得出综合评价结果.2002~2004年彰武县空气质量的最终评价结果分别为Ⅰ级、Ⅱ级和符合发展绿色食品的要求.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法较好地解决了质量分级归属问题,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建立权重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有助于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和消费者健康。文章综述了欧盟、美国和日本及国际组织有关风险评估的法规基础、评估类型和应用软件研究的最新进展,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我国风险评估的现状,提出加强职能部门协调、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研究和建立相关数据库等建议,为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胡晨成  余洋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780-3783,3787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比较水田和旱地地块的肥力差异,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式,以制定合理的耕地利用依据。结合研究区丘陵山地水田和旱地交错的分布特点,依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确定评价单元数,重点分析了水田和旱地在实际耕作中的差异性,并结合操作实践合理分配水田和旱地在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评价单元数的多少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比较明显,综合研究区耕地地力实际情况和节约计算耗时的实际,建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在临界值(推荐值)的10%为佳;另外通过水旱分开评价和水旱统一评价两种评价模式的比较,发现水旱分开能使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形,反映实际耕地地力状况,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提出了实践教学考核多样化和实践教学过程考核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