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水稻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褐稻虱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在三个秧龄期对褐稻虱的抗性及其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感虫品种TN1叶鞘的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抗虫品种7105,中抗品种的含量一般居中。分析各品种不同秧龄期的氨基酸含量与品种受害级别、飞虱排泄蜜露量、产卵量和存活率的相关性,苯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异亮氮酸与上述四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天门冬酰胺、亮氨酸、天门冬氨酸以及各种氨基酸的总量与其中三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另外还有七种氨基酸与其中1~2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腊膜取食试验表明,天门冬酰胺、缬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对褐稻虱的取食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主要防御反应,明确月亮谷抗白背飞虱机制,为水稻抗虫育种及抗虫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元阳地方水稻品种月亮谷、感虫水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1(TN1)和抗虫品种Rathu Heenati(RHT)为材料,采用比色法测定3个水稻品种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0、3、6、12、24、48、72和96 h后稻株内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次生产物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白背飞虱取食胁迫3~96 h后,月亮谷稻株内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增加率为93.19%,显著小于TN1(176.23%)(P< 0.05,下同),而与RHT(89.16%)无显著差异(P> 0.05,下同);H2O2平均含量增加率为44.13%,显著高于TN1(13.18%),而显著低于RHT(83.01%);MDA平均含量增加率为145.38%,显著高于TN1(36.84%)和RHT(57.06%);POD、CAT和PAL活性均增加,其中POD活性平均增加率(52.78%)与TN1(52.30%)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低于RHT(154.53%),CAT活性平均增加率(26.24%)均显著高于RHT(-9.32%)和TN1(-14.18%),PAL活性平均增加率(3.80%)显著高于RHT(-32.01%)而显著低于TN1(74.03%)。【结论】月亮谷受白背飞虱取食胁迫后,其营养物质、次生产物及主要保护酶活性均较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RHT反应敏感,表现出强烈的防御反应,月亮谷可作为抗白背飞虱品种在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及产卵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感虫品种Taichung Native 1(TN1)和Rathu Heenati(RHT)为对照,以取食量、产卵痕数、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6个水稻品种上的取食与产卵行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出3种类型,即拒取食性为主、拒产卵性为主和拒取食性兼有拒产卵作用;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拒取食和拒产卵作用间有一定相关性;水稻感、抗品种间卵的孵化率(发育率)无明显差异;在水稻抗白背飞虱产卵性的研究中,延长饲养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宁乡市早稻3个主栽品种(湘早籼45、中早39和陵两优211)对三(2)代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种群影响,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及遴选水稻主栽品种提供依据,通过室内试管单头饲养法和养虫笼群体饲养法研究了三(2)代白背飞虱在3个主栽品种卵历期和孵化率、若虫历期和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对三(2)代白背飞虱卵的历期和孵化率无显著性影响,但白背飞虱若虫历期和羽化率在3个水稻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三(2)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稻陵两优211上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均显著高于常规稻湘早籼45和中早39。说明杂交稻陵两优211更适合三(2)代白背飞虱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生性,并探讨总酚含量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的关系.结果表明,ARC5984、570011、ARC5833、RP1976 -18-6 -4-2、RNR3070高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稻瘿蚊中国Ⅳ型对抗感水稻品种无产卵和入侵偏嗜性;在高抗水稻品种稻株内大部分幼虫死亡,存活幼虫发育缓慢,多数停留在一龄虫态阶段.高抗品种570011的总酚含量最高,达2.63 mg/g,感虫品种W1263的总酚含量最低,仅有1.23 mg/g;抗虫品种570011、ARC5984、ARC5833、RP1976-18-6-4-2、RNR3070和Duokangl的总酚含量极显著高于感虫品种TN1和W1263.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与稻叶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 作者于1996~1997 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和 So15 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⒚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⒚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⒚五(2)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⒚因此,当五(2)代白背飞虱早发或中等以上发生时,必须用药防治⒚控制其危害,防治指标为 180~250 头⒚  相似文献   

7.
应用苗期群体抗性测定方法,鉴定了华航1号、华航8号、胜巴丝苗等10个水稻品种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其中6个品种的特征次生物质色谱峰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主要抗性峰值与抗性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udgo为高抗,粳籼89、华航8号、胜巴丝苗为抗虫品种;小农占、籼小占、华航1号和粤香占呈中抗反应;双桂呈感虫反应,TN1为高感品种,这一鉴定级别与田间稻褐飞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变化相一致;稻褐飞虱在TN1上的种群趋势指数达28.079,中抗品种粤香占上为6.427 9,均表现增长趋势;在抗虫品种胜巴丝苗上种群趋势指数达1.513 8,高抗品种Mudgo上仅为0.862 8。其抗虫作用体现在抗虫品种天敌因子的作用远高于感虫品种。测定的水稻主要抗原特征次生物质色谱峰值表明,抗原色谱峰面积大小与抗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可用线性回归方程(y=21.076 7–0.597 2x)拟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及其相应的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为转Bar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为研究对象,以转Bar基因水稻Bar68-1、非转基因亲本对照水稻D68以及感虫对照水稻TN1为研究材料,并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上进行喷施0.5%草铵膦处理,对各处理褐飞虱的取食量、取食选择性和产卵选择性进行比较。【结果】褐飞虱在D68上的着虫率和取食量与TN1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产卵选择率显著低于TN1;褐飞虱在Bar68-1上的取食量、着虫率和产卵选择率与D68相比差异不显著;喷施0.5%草铵膦处理对褐飞虱取食量、取食选择性的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对褐飞虱的产卵选择率、卵块数和卵粒总数有一定影响,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结论】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Bar68-1对褐飞虱的取食和产卵行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灰飞虱成虫带毒率39.4%的基础上,对水稻品种武粳15和武运粳7号进行了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接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灰飞虱接虫量与水稻的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武运粳7号和武粳15,灰飞虱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99+2.81x、y=0.2648+1.84x。由此建立了这两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虫量的防治指标:对于武粳15,防治指标为16900头/667 m^2,对于武运粳7号,防治指标为11400头/667 m^2。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在贮藏期间对玉米象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3份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玉米象的筛选.根据敏感系数的差异,鉴定出抗级品种39份,中抗品种3份和敏感品种11份.并证实了应用自由选择和非自由选择的筛选方法,其趋势基本一致.敏感系数与谷粒的裂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米粒的粗蛋白、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温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褐稻虱在中抗水稻品种上的刺探频率低于抗级品种。虽然褐稻虱在中抗品种上能正常取食,但同化利用率较低。中抗品种受害后,无论是植株损害系数、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程度或产量损失率均显著较感虫品种的少,说明了受害后较之感虫品种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另外,水稻品种受害后呼吸强度均较健株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虫源的致害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广西和云南的褐飞虱致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浙江虫源对IR26和Mudgo苗期致害为9级,若虫存活指数大于50,表明仍以生物型Ⅱ为主。广西和云南虫源均能致害抗虫品种IR26,Mudgo,ASD7和RathuHenati,高龄若虫在RH品种上的成活指数分别为70.9和66.7,说明这两个虫源产生了与生物型Ⅰ,Ⅱ和Ⅲ的致害性不同的新致害型。浙江虫源的若虫和成虫对不同抗虫品种的取食选择性有明显差异,成虫嗜食IR26品种,而若虫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云南虫源若虫嗜食ASD7,而成虫则嗜食TN1。浙江和广西褐飞虱将卵产在IR26上,而云南虫源则产在TN1上。表明不同虫源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与其致害性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稻敏感品种TNl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ASD7和Rathu 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在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差异。然而,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性差异;取食Mudgo和Ruthu 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值分别为取食TNl的2.78和2.5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2个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生物型2的雌、雄成虫酯酶活性均显低于生物型1的。研究还表明,在ASD7与Rathu Heenati上饲养一代后,褐飞虱雌、雄成虫GST的活性显高于取食TNl和Mudgo的个体,但抗性品种对褐飞虱成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因品种的特性,代谢酶的类型,甚至褐飞虱的性别而异。中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广西白背飞虱生物型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广西白背飞虱的生物型组成结构,为抗白背飞虱育种和该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指导。【方法】以TN1(感虫对照)、N22(含Wbph1基因)、ARC10239(含Wbph2基因)、Ptb33(含Wbpb3基因)、N’DiangMarie(含Wbph5基因)为鉴别水稻品种,采用群体集团检测法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用蜜露量检测法测定白背飞虱田间种群个体生物型。【结果】不同监测点白背飞虱的致害能力表现不一,总的表现为对含Wbph1、Wbph2基因的鉴别品种的致害能力较强;所监测的代表点自背飞虱以Ⅰ型所占的比例较多,近年来龙州、合浦、容县、田阳、永福白背飞虱Ⅱ型所占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在广西进行水稻抗白背飞虱育种亲本选择时尽量不要选用含Wbph1、Wbph27基因的品种;推广的抗虫品种必须抗白背飞虱Ⅰ型,且对白背飞虱Ⅱ型也要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南京14号对褐飞虱定位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稻苗生物测定法,比较了水稻抗虫品种南京14号、IR28,感虫品种南京11号、TN1和汕优63,非寄主植物稗草对褐飞虱定向和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为害胁迫对水稻植株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张金锋  薛庆中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487-1491
 研究了水稻植株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后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主要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受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在抗虫和感虫材料中有差异,前者活性增加,后者下降;受褐飞虱为害后,SOD活性增加,catalase和POD活性在抗虫材料中下降,而在感虫材料中增加;其为害造成的抗虫材料SOD活性增长率和感虫材料catalase活性下降率均比白背飞虱高。这和褐飞虱的取食量明显高于白背飞虱的取食量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抗虫性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白背飞虱实验种群及自然种群生命表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状态空间分析法,研究水稻品种抗虫性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实验种群的研究表明,白背飞虱在不同品种上的产卵过程均有差异,且其产卵量高于田间实际卵量,这是由于天敌引起白背飞虱成虫非正常死亡与其逐日产卵概率的联合作用.以田间品种为标准品种,把水稻品种抗虫性对白背飞虱存活率、发育历期、生殖力的影响转化成控制指数,进而预测不同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给予水稻品种抗虫性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比较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