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是太湖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及水稻品种的变更,白背飞虱跃升为太湖稻区水稻生长前期的优势种群。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侧重于褐飞虱的危害及其防治,关于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国内鲜见报道[1,2]。为了探明白背飞虱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时,不同虫口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作者于1997年进行了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S015。试验田共分28小区,小区面积20m2。选取均匀饱满的…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未成熟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除取食秧苗外,在其它生育期稻株上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值基本相似,其短翅型世代为10.8℃和434.3日度,长翅型世代为10.7℃和452.4日度。卵的孵化率稳定,受试验温度(17.5—29℃)和水稻生育期影响小,平均孵化率为92%。若虫存活率则明显受温度和食料状况影响。成虫寿命、总产卵量、产卵速率等亦因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波动。温度在27℃,取食分蘖、拔节期水稻的种群内禀增长能力(r_m)最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太湖地区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演替及其治理过程的回顾,分析了未来太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害虫发生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提出了害虫发生突发化,防治技术无害化,综合治理组织形式社会化,防治决策灰色化,植保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江苏太湖单季晚稻区影响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变动的有关生物学参数:卵孵化率80%,若虫存活率18.6%,成虫寿命8天,其不同日龄个体产卵量模型为E=(12.54Ⅰ—25.4)C/100,水稻抽穗后长翅型成虫迁出比例从20%逐渐增至95%。在25℃条件下,取食孕穗期水稻的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繁殖倍数分别为9.8倍和13.3倍。应用以上研究结果,将褐飞虱实验种群动态模型改建成田间种群动态模型,用以预测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稳定增长初期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种群稳定增长初期(8月初)田间成、若虫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卵为截尾负二项分布。由此导出理论抽样数模式。成、若虫为n=(1/D~2)[(1/(?))+1/2.3854]或n=(t/D)~2(1/(?)+1/2.3854)。卵为n=(9.1777/D~2·(?))[1-P(1)]或n=(t/D)~2·(9.1777/(?))[1-P(1)]。应用改进的(?)回归法,求得成、若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式为n=(1/D~2)[(7.4820/(?))+0.11(?)-1.322]或n=(t/D)~2·[(7.4820/(?))+0.11(?)-1.322)。应用Taylor指数法得到理论抽样数模式为n=0.9932/D~2)·(?)~(-0.26854)或n=(t/D)~2·0.9932(?)~(-0.26856)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科研效率,实现科研手段现代化,我们根据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病毒病的研究计划,从实际需要出发,研制气候模拟实验室获得成功.病虫气候模拟实验室是人工创造的一年四季适应病虫活动的生态环境装置.利用气候模拟室可以做到田间系统观察与室内人工控制环境试验相结合,从而加快研究步伐,提高实验精度.  相似文献   
7.
褐稻虱是本区水稻上一种暴发性害虫,其虫源于夏季由南方稻区迁入,经多次增繁殖,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冒穿枯死。本所自1979年起,对褐稻虱迁入后的种群发展,通过设置预测圃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乐胺磷乳剂是苏州化工厂将乐果与甲胺磷复配的新杀虫剂.1980年经太湖地区农科所和吴县农科所盆栽接虫测定,认为有增效趋势.1981年由南京农学院等5个单位开展稻棉主要害虫的毒力测定,并请湖南常德地区农资公司和太仓县等28个单位进行稻棉害虫小区药效试验.1982年进行大面积示范和防治.使用单位和农户一致认为,乐胺磷乳剂是防治稻棉害虫的高效农药,是可以取代有机氯的新药种.兹将各单位试验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作者于1996-1997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So15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五(  相似文献   
10.
我区自扩种后季稻后,褐稻虱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近十年来除1972和1976两年由于水稻穗期寒潮来得早为害较轻外,其余年份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尤以1975年的为害最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后季褐稻虱的为害,自1976年起,对后季稻褐稻虱的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