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岩性土体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岩性土体上进行了杉木栽植的研究。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所发育的土壤对杉木的高、径生长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其中以玄武岩与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杉木生长最好,依次为长石石英砂岩与变余砂岩,而以煤系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上的杉木生长最差。分别对不同岩性土体上杉木的年龄与高和径之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岩性土体上杉木年龄与高和径间成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本研究为南方山区杉木立地分类中应重视岩性因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杜文军  谢双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10-7412
[目的]进一步研究日本柳杉的生长与土体的关系,为其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贵州黔中地区石英砂岩、煤系砂页岩、紫色砂岩、第四纪粘土、灰质白云岩及变质砂岩栽种日本柳杉,观察其在不同岩性土体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日本柳杉的保存率在石英砂岩和煤系砂页岩上较高,在第四纪粘土上最低。不同岩性土体对日本柳杉的树高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年限的增加,影响越来越小。不同岩性土体对地径生长在生长早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年限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不同岩性土体对日本柳杉的胸径生长没有产生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岩性土体上栽种的日本柳杉反映出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映良  谢双喜  丁贵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57-2658,2664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4.
岩性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生长和生物量研究,以揭示岩性-土壤与马尾松生产力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马尾松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536.04cm,平均胸径4.86cm。平均单株生物量5.230kg;玄武岩平均树高512.24cm,平均胸径4.73cm,平均单株生物量5.222kg,生长良好,其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两类岩性差异较小;与马尾松高、径生长显著相关的土体化学因子,均仅是pH值,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选择1年生构树Broussonetia lpyrifera苗移植到6种不同岩性土体上培育1年(2年生苗).分析苗木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构树苗木在不同岩性土体上其高、地径生长都产生差异.在白云质石灰岩和石英砂岩土体上生长最好,年净生长量超过164cm和17mm,其后依次为第四纪红色黏土、变余砂页岩、紫色砂页岩,在煤系砂页岩土体上生长最差,年净生长量仅为46cm和6.39mm.构树苗木年生长动态呈"慢-快-慢"的趋势,移栽后160~199d生长速度最快.不同岩性土体构树苗木含水量不同,分别为43.63%~57.26%.白云质石灰岩生物量最大,为420g,其后依次是石英砂岩为371g、第四纪红色黏土为179g、紫色砂页岩为170g、变余砂页岩为160g、煤系砂页岩为80g.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不同发育天数的颖果和成熟籽粒为试材,对这3类谷物近糊粉层、中央胚乳细胞内淀粉体的发育过程及成熟籽粒淀粉粒的形态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①随着颖果的生长,这3类谷物中央胚乳细胞淀粉体形态发生不同转变,小麦由长条形转变为不规则形,水稻由梭形向椭球形转变,玉米由圆球形转变为不规则形。②在颖果发育后期,小麦、水稻和玉米近糊粉层胚乳细胞中淀粉体体积明显小于中央胚乳。③在成熟籽粒里,小麦淀粉体分圆饼状大淀粉体和圆球状或不规则状小淀粉体,水稻淀粉体以椭球状为主,内部淀粉粒呈棱角状,少量淀粉体呈圆球状,玉米淀粉粒呈不规则状和圆球状。④小麦淀粉粒度分布范围最广,玉米次之,水稻最低;平均直径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小麦、水稻。⑤小麦、水稻、玉米胚乳中均存在单粒和复粒淀粉体,其中小麦和玉米以单粒淀粉体为主,水稻以复粒淀粉体为主。证明在胚乳不同部位,这3类谷物淀粉体的发育和形态上存在较多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连作协同模型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玉米连作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种植方式,本文提出了小麦玉米管理模型的协同机制,探讨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小麦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协同模型,小麦-玉米周年连作协同模型,基于协同模型的连作决策支持仿真系统实现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皆伐实测法,即逐株砍伐并分别测定其树干(带皮)、树干(去皮)、树枝(带皮)和叶的鲜重,按形态学部位分上、中、下分别取干(去皮)、皮、枝和叶的样品,测定含水率,然后换算成各自的干重,累计即得地上部分的总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指的是根系生物量,其测定方法采用全株挖掘法,取平均木大、中、小根系的混合样测定含水率,后换算成干重。生物量含水率的测定均采用烘干法。[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岩性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影响最大的是根,其次是去皮干,再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全株、叶、干皮和带皮枝。[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是中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由于不同类型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程度不同,影响玉米螟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器官对玉米螟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也不相同。笔者在室内研究了高油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等的不同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在不同生育期的组织器官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不同。高油玉米298的心叶组织最适合玉米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而心叶期抗螟品种邢抗2号和的心叶不利于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高油玉米、甜单8号和白糯4号的雄穗上存活率高,幼虫体重较重,而在邢抗2号雄穗上的存活率和幼虫体重最低。甜单8号玉米苞叶总体上比较适合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白糯4号和邢抗2号的苞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甜单8号、农大108和高油298的花丝适宜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超甜2号和邢抗2号2个品种的花丝对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有不利影响。超甜2号玉米的穗轴适宜玉米螟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甜单8号和白糯4号穗轴上取食存活率和化蛹率高,但蛹重较轻。邢抗2号穗轴对玉米螟生长发育有不利影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2种方法获取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茎和叶水浸液,对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番茄和油菜等6种作物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并对小麦、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幼苗进行生长量试验。结果表明:各水浸液对6种作物的种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稻、小麦和玉米3种作物的幼苗生长受到影响,处理间差异显著。根茎和叶粉碎液的不同浓度对玉米的生长影响不同,浓度越高影响越大,各浓度处理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玉米是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的作物,玉米生长过程包括两种性质不同的变化,一种是体积不断增大,这种数量的变化称为“生长”;另一种是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产生性质不同的变化,这种质上的变化称为“发育”。掌握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玉米的增产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和中麦茬杂草生长差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同品种麦茬地上杂草生长差异性的初步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茬口对下茬作物夏玉米地中杂草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收获方式(人工和联合收割机)其麦 茬地中的杂草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差异主要是由于上茬小麦留在地中的残留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麦茬杂草生长差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不同品种麦茬地上杂草生长差异住的初步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茬口对下茬作物夏玉米地中杂草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收获方式(人工和联合收割机)其麦茬地中的杂草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差异主要是由于上茬小麦留在地中的残留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小麦生育期及生长部位对一代棉铃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小麦生育期及生长部位对一代棉铃虫的影响作了讨论,室内用小麦不同部位──穗、粒、秆、叶饲养棉铃虫,观察其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证明,棉铃虫可以在麦穗上完成1个世代,在秆叶上不能发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黔中地区六种不同岩性(石英砂岩、含煤系砂页岩、紫色砂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灰质白云岩及变余砂岩)土壤上的5年生日本柳杉生长情况调查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岩性不同,所发育形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不同,因此在其上生长的日本柳杉生长情况也各不相同,各土壤对日本柳杉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冀中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农田2m 土体含水量和储水量的周年变化规律,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对轮作期2m土体水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季与玉米季的2m土体总储水量变化不同,其中,小麦季属于利用消耗期(亏损111.8 mm ),玉米季属于蓄水增墒期(盈余111.8 mm),但轮作周年内土壤水分实现了亏盈平衡。小麦对土壤水利用得不充分,尤其是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率很低,小麦收获后(土壤储水的低谷)2 m 土体仍有存水397.3 mm,其中可利用的有效土壤水为90~147 mm,150~200 cm土层含水量仍达16%以上。因此,小麦季应采取“旱胁迫”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深层墒,提高对土壤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方法在进行农作物灌溉时,灌溉需水量过大,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为此,本文进行基于线性规划的作物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试验,节约农作物灌溉需水量。本文以玉米、小麦、油葵为试验对象,将试验地区的大口井为灌溉水源。建立农作物灌溉基础需水量目标函数,获取正常发育所需水量;分析气象因子与作物腾发量的经验关系估算灌溉需水量,利用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农作物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规划的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方法在玉米、小麦、油葵的灌溉上,减少了耗水量,能够对不同耗水控制阶段目标下的灌溉定额管理,为区域灌溉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进行小麦、玉米、油用向日葵、胡麻、大蒜、蚕豆、油菜7种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蒜、蚕豆、玉米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大蒜根系分泌物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其抑菌率高达32.8%;胡麻、小麦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油菜和油用向日葵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可能会有抑制作用.但并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时期提取玉米秸秆腐解液,并通过测定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等生长指标及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室内模拟研究了还田玉米秸秆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解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根干重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腐解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腐解液对小麦幼苗株高、茎叶干重的抑制作用较强。小麦根系活力随玉米秸秆腐解液浓度增高而降低,不同时期提取的腐解液对三种小麦根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田间试验常规施肥的对照,分析出缓释肥不同配比与用量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对施肥的常规用量进行分次处理,发现在小麦生育后期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仍然比较高。而对于玉米来说,缓释肥在玉米的生长季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由此可见,对于农作物来说,缓慢的施肥更有利于作物的充分吸收营养,同时减少土壤的浪费。为了缓释肥在玉米小麦的生长上达到最大的潜力,缓释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玉米小麦两季生长直接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玉米和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