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刘映良  谢双喜  丁贵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57-2658,2664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2.
岩性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生长和生物量研究,以揭示岩性-土壤与马尾松生产力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马尾松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536.04cm,平均胸径4.86cm。平均单株生物量5.230kg;玄武岩平均树高512.24cm,平均胸径4.73cm,平均单株生物量5.222kg,生长良好,其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两类岩性差异较小;与马尾松高、径生长显著相关的土体化学因子,均仅是pH值,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7种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栽培小麦、玉米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土体上小麦、玉米的生长有明显差异;以石灰质白云夺和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小麦、玉米生长为好,而以煤系砂页岩上生长最差。本研究还通过与林木生长的对比,对南方山区不同岩性的荒山进行合理利用及农林复合系统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皆伐实测法,即逐株砍伐并分别测定其树干(带皮)、树干(去皮)、树枝(带皮)和叶的鲜重,按形态学部位分上、中、下分别取干(去皮)、皮、枝和叶的样品,测定含水率,然后换算成各自的干重,累计即得地上部分的总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指的是根系生物量,其测定方法采用全株挖掘法,取平均木大、中、小根系的混合样测定含水率,后换算成干重。生物量含水率的测定均采用烘干法。[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岩性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影响最大的是根,其次是去皮干,再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全株、叶、干皮和带皮枝。[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5.
杜文军  谢双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10-7412
[目的]进一步研究日本柳杉的生长与土体的关系,为其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贵州黔中地区石英砂岩、煤系砂页岩、紫色砂岩、第四纪粘土、灰质白云岩及变质砂岩栽种日本柳杉,观察其在不同岩性土体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日本柳杉的保存率在石英砂岩和煤系砂页岩上较高,在第四纪粘土上最低。不同岩性土体对日本柳杉的树高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年限的增加,影响越来越小。不同岩性土体对地径生长在生长早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年限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不同岩性土体对日本柳杉的胸径生长没有产生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岩性土体上栽种的日本柳杉反映出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6.
不同岩性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映良  谢双喜  丁贵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25-2126,2144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类土体上杉木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无明显差异,经鉴定有细菌8个属、真菌6个属和放线菌2个属;6类土体上杉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石英砂岩〉玄武岩〉第四纪红色黏土〉长石石英砂岩〉煤系硅质砂页岩〉变余砂岩;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黔中地区六种不同岩性(石英砂岩、含煤系砂页岩、紫色砂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灰质白云岩及变余砂岩)土壤上的5年生日本柳杉生长情况调查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岩性不同,所发育形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不同,因此在其上生长的日本柳杉生长情况也各不相同,各土壤对日本柳杉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选择1年生构树Broussonetia lpyrifera苗移植到6种不同岩性土体上培育1年(2年生苗).分析苗木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构树苗木在不同岩性土体上其高、地径生长都产生差异.在白云质石灰岩和石英砂岩土体上生长最好,年净生长量超过164cm和17mm,其后依次为第四纪红色黏土、变余砂页岩、紫色砂页岩,在煤系砂页岩土体上生长最差,年净生长量仅为46cm和6.39mm.构树苗木年生长动态呈"慢-快-慢"的趋势,移栽后160~199d生长速度最快.不同岩性土体构树苗木含水量不同,分别为43.63%~57.26%.白云质石灰岩生物量最大,为420g,其后依次是石英砂岩为371g、第四纪红色黏土为179g、紫色砂页岩为170g、变余砂页岩为160g、煤系砂页岩为80g.  相似文献   

9.
不同岩性土体的日本柳杉幼树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的生长与土体关系的研究,为其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种不同岩性土体下生长的5年生日本柳杉采用全株挖掘法,并用烘干恒重法分别测定其各部样品干物质量,并用统计学方法求得各部生物量.[结果]在所供试的不同土体上,日本柳杉平均单株生物量大小为:灰质白云岩>变质砂岩>煤系砂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岩>第四纪粘土,而其平均单株的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树干>树叶>树枝>根系.另外采用相对生长模型W=aDb和W=a(D2H)b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较高.[结论]日本柳杉在灰质白云岩上生长最好,在石英砂岩、煤系砂页岩、紫色砂岩、变质砂岩上居中,而第四纪粘土生长较差.另外可利用以上相对生长模型估测在这些土壤上生长的日本柳杉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土壤物理性质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土壤物理性质与杉木、马尾松的生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土母岩发育的土壤对杉木、马尾松生长的相关性和影响生长差异的主导因子不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是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砂岩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是土层厚度、非毛管孔隙度和腐殖质层厚度。在湿润的南岭山地,非毛管孔隙度对杉木、马尾松生长的影响远比总孔隙度大,同时林木要求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要适当。  相似文献   

11.
限制人工杉木林生长的土壤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36个固定标准地的杉木林分生长与林下土壤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制约传统模式培育的杉木林的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原有全氮、速效磷、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其中土壤氮磷属较易人工控制因子,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杉木林生产力,调节土壤氮磷水平可能为其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杉木化感忍耐型和化感敏感型无性系为材料,杉木1代林、连栽2代林、连栽3代林以及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采用盆栽方式,测定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动态。研究表明,相同培养基质及测试时间下,杉木忍耐型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敏感型无性系,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增加幅度逐渐变大。同一培养基质下,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数量表现为2011年9月最高,2011年12月最低;真菌及放线菌则表现为2011年6月最高,2011年12月最低。相同测试时间下,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檫树根际土攘的全磷、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两种林木根际土的无机磷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很高(占无机磷的61.48%),而檫树根际土明显低(仅占39.69%)。檫树根际土Fe-P,Ca-P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根际土。杉木、檫树根际土中的有效磷都和AI-P,Ca-P显著相关,AI-P的含量都偏低,特别是杉木根际土。  相似文献   

14.
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磷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檫树根际土壤的金磷、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两种林木根际土的元机磷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很高(占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委高(占无机磷的61.48%),而檫树根际土明显低(仅占39.69%)。檫树根际土Fe-P,Ca-P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奶际土。杉木、檫树根际土中的有效磷都和AL-P,Ca-P显著相关,AL-  相似文献   

15.
杉木桤木混交林生长量与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18地位指数的第1代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桤木混交林(混交比例2∶1).造林后10 a,对立地条件一致的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桤木混交林林分蓄积量大于杉木纯林,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桤木混交林中的杉木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显著大于纯林杉木(P<0.05),但混交林中桤木生长比杉木差,其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混交林中的杉木(P<0.01).10年生杉木桤木混交林的土壤性质(主要是0-10 cm和10-20 cm层次的速效性养分、全N和有机质)比杉木纯林有所改善,但只有水解性N在0-10 cm和10-20 cm层次显著(P<0.05)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南平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70年)和山脊上保留的杂木林土壤腐殖质组成(HA和FA)、胡敏酸光密度值、腐殖质不同结合形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有机质和腐殖酸类含量下降,HA/FA和E4值降低,E4/E6值增大,土壤中松结合态(Ⅰ)和紧结合态(Ⅲ)腐殖质减少,土壤腐殖质质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这可能亦是杉木林连栽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前茬林分密度对2代4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前的林分密度和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第2代4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代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2代4年生杉木林分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等级(1500株·hm-2以上)的第1代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杉木林,其4年生的生长量为最低 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4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第1代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可能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杉木化感忍耐型和化感敏感型无性系为材料,以杉木1代林、杉木连栽2代林、杉木连栽3代林以及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杉木不同化感型无性系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林分类型土壤同一测试时间条件下,杉木化感忍耐型无性系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化感敏感型无性系;就同一杉木化感型无性系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而言,同一测试时间下连栽2代林土壤杉木化感忍耐型及化感敏感型无性系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1代林土壤>3代林土壤>阔叶林土壤,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表现为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多呈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9.
修枝强度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试验标准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4种规定树干直径(6、8、10和12 cm)以下的所有枝条。试验5 a后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9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木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随修枝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修枝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适当修枝(12 cm强度)有利于杉木的生长,虽然其效果不显著;较大的修枝强度(6 cm)不利于杉木胸径的生长。建议以10和12 cm作为杉木的适宜修枝强度。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省光泽县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混交比例3:1)。造林后8年,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15.06m。/hm2,比杉木纯林大21.4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杉木。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有所改善,而在杉木纯林中则下降。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