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1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类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无明显差异,经鉴定有细菌9个属、真菌6个属和放线菌2个属;(2)6类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石英砂岩(198.58×105个)>玄武岩(117.55×105个)>第四纪红色黏土(102.43×105个)>长石石英砂岩(86.98×105个)>煤系硅质砂页岩(80.24×105个)>变余砂岩(69.86×105个);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超过90%以上;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3)各土体之间马尾松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变化范围是4.67~92.96.  相似文献   

2.
刘映良  谢双喜  丁贵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57-2658,2664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花棒不同年龄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和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差异,采用平板涂布法从花棒根际土壤分离并鉴定细菌44属,真菌24属,放线菌19属;细菌数量在花棒林内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花棒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总量的根际效应春、夏、秋分别为1.13、1.08、1.87.不同林龄的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逐渐降低.土壤细菌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种土壤酶活性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和化学分析法,在鲁西南地区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根际、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表现出明显根际效应;(2)根际环境对三大类微生物产生不同的根际、效应。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3)鲁西南地区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但各类群在根际根外土壤中的数量排序不同。根际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根外为细菌>放线菌>真菌;(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菜地>麦地>稻田>果园>荒草地;(5)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也表现出根际效应,且与微生物总数量的根际效应相一致;(6)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大多数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宁夏枸杞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对3个土壤类型枸杞根际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土层深度、枸杞根际不同远近距离间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园0~20 cm土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20~40cm土层土壤。土壤细菌数量在不同亚类土壤之间表现为灌淤土(ZN)淡灰钙土(YLC)盐碱土(PL),表土层灌淤土细菌数量在枸杞根际橫向距离上表现为W1W2W3。灌淤土表土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淡灰钙土和盐碱土,淡灰钙土真菌数量在枸杞根际橫向距离上变化明显,即W2W1W3;亚表土层土壤灌淤土和淡灰钙土真菌数量在横向距离上表现不同,灌淤土为W1W3W2,淡灰钙土为W3W2W1。表土层放线菌数量在3个不同亚类土壤之间变化明显,在亚表土层W1和W2处,盐碱土和淡灰钙土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灌淤土。盐碱土、淡灰钙土、灌淤土不同亚类土壤微生物总数在表土层表现为W1W2W3,亚表土层盐碱土和灌淤土微生物总数表现为W1W3W2。枸杞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在枸杞根际垂向和横向之间均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和化学分析法,在鲁西南地区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根际、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表现出明显根际效应;(2)根际环境对三大类微生物产生不同的根际、效应。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3)鲁西南地区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但各类群在根际根外土壤中的数量排序不同。根际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根外为细菌>放线菌>真菌;(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菜地>麦地>稻田>果园>荒草地;(5)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也表现出根际效应,且与微生物总数量的根际效应相一致;(6)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大多数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的生物学特性,采集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不同恢复阶段(裸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和乔木群落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季节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总数明显上升.表现为齐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土壤剖面上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A层〉B层(P〈0.05);从季节变化上来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总数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达最大(6.16×10^6,1.11×10^5,3.16×10^5及6.59×10^6个·g^-1),冬季最小(3.42×10^6,0.45×10^5,1.75×10^5及3.64×10^6个·g^-1),总体上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点(Jp〈0.05)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表现为根际〉非根际(P〈0.05)。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使土壤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岩性土体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岩性土体上进行了杉木栽植的研究。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所发育的土壤对杉木的高、径生长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其中以玄武岩与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杉木生长最好,依次为长石石英砂岩与变余砂岩,而以煤系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上的杉木生长最差。分别对不同岩性土体上杉木的年龄与高和径之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岩性土体上杉木年龄与高和径间成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本研究为南方山区杉木立地分类中应重视岩性因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杉木化感忍耐型和化感敏感型无性系为材料,杉木1代林、连栽2代林、连栽3代林以及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采用盆栽方式,测定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动态。研究表明,相同培养基质及测试时间下,杉木忍耐型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敏感型无性系,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增加幅度逐渐变大。同一培养基质下,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数量表现为2011年9月最高,2011年12月最低;真菌及放线菌则表现为2011年6月最高,2011年12月最低。相同测试时间下,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定了浙江省一些林场内杉木林地杉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指出,杉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中氨化细菌占有较大数量。杉木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都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脱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也有同样趋势,但多酚氧化酶则相反。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有关。杉木连栽显著地降低根际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纤维酶活性,但增大了多酚氧化酶活性。这表明降低了生物化学活性。而这又会引起根际养分不足和有毒物质积累,导致连栽杉木较低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1.
杉木连栽回心土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杉木幼苗盆栽试验表明,杉木逢栽0~20cm表层土,盆栽杉苗成活率只有24.4%,生长量比同层头栽土下降41.8%.经连栽与头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连栽林地杉木保存率比头栽下降13.2%,连栽杉木当年幼树高仅21.6cm,6年生树高也仅214.9cm,而头栽杉木当年、6年生树高分别达37.4cm和367.0cm.采用回心土造林,连栽杉木保存率提高16.8%,树高生长量提高37.9%~60.2%;营造1.53hm2回心土示范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常规造林.研究认为,不利于杉木连栽生长的限制因子集中在0~20cm表土层,是导致杉木连栽成活率和生长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整地方式定向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整地方式培育杉木大径材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整地方式对3种立地6年生杉木幼林的生长效应,呈现全垦>带垦>穴垦的趋势,但这种作用效应在不同立地条件上是有差别的,整地对杉木幼林地土壤条件的改善作用在低地位指数级较为明显,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18以上指数级)则差别不显著.杉木生长过程分析表明: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等高规格整地方式最终并不能改变立地质量,18年生以后整地效应逐渐消失,对杉木林分的终期生长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金衢盆地红壤丘陵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湿地松 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杉木-湿地松,胡柚Citrus grandis 'Changshanhuyou',6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小气候进行对比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比分析表明,杉木-湿地松林对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调节效果最佳,雷竹林对气温的调节能力最强;6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关联度分别为0.781 6,0.738 4,0.823 4,0.759 5,0.712 2,0.741 8.对所选定的土壤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3个因子而言,杉木-湿地松林的调节功能最好.图3表1参11  相似文献   

14.
杉木光皮桦纯林及混交林生物量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南平的5年生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光皮桦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光皮桦纯林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大86.44%和30.87%。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杉木光皮桦事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型。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15.
福建青冈人工林土壤肥力与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35年生福建青冈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福建青冈人工林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的功能,结果表明:营造福建青冈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福建青冈人工林比杉木林能更好的培肥土壤;福建青冈叶的最大持水率明显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是杉木林的1.17倍,由于福建青冈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蓄水能力增强,使得该林分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6.
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8年生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测定。进行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堵肥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林相比,营造香叶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吉量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密度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和水分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层土壤养分得到富集,番叶树具有比杉木林更好的培肥土壤功能;香叶树叶的最大持水率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是杉木纯林的1.21倍,同时由于番叶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的蓄水能力增强,使得香叶树人工林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杉木树种为研究对象,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提取优势树种为杉木的小班,将样本数据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海拔、地貌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种类、成土母岩、土壤厚度、腐殖质层厚度为输入变量,以杉木生长适宜性为输出变量,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地进行杉木适生性预测。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的变量重要性评估功能,分析了各立地因子对杉木生长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的训练精度为84.3%,泛化精度达到89.5%,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研究区域内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的立地因子依次为坡度、坡向、腐殖质层厚、海拔,影响因素较小的是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就单因素的影响而言,海拔≥350 m的低山和中山地区,坡度在25°~34°之间比较适宜杉木生长。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可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将模型应用到无林地的造林决策,实现有林地与无林地对杉木适生性判断的有机统一,也可推广到其他树种,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闽南山地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杉木纯林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以及杉木×马尾松、杉木×木荷、杉木×马尾松×木荷的混交林,造林后16 a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在林木生长量、生物量、改良地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类型林分。3树种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林内生长环境和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其林分蓄积量,比纯林提高45.13%-127.03%,比2树种的混交林分提高15.27%-30.63%。  相似文献   

19.
宜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广西宜山11生低产杉木人工林的N、P、K,Ca、Mg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中叶和果的养分浓度最高。各养分中Ca和N的浓度最大。杉木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的各种养分储存量达到生态系统相应养分总量的99%以上。杉木林叶量小,林冠下部宿存大量的枯枝叶及立地条件差可能是造成宜山杉木林低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