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 生长后期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 生长后期略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生姜的栽培质量与产量,本文首先分析生姜的基本种植要求,其次总结当前种植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生姜播种与种植环节的高效生产、收获与产品输出环节和发展生姜市场的高效经营方面提出生姜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问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髯衣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种植模式对新丰生姜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及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对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比对,并对单位面积嫩姜的产量和效益进行测算.[结果]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的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土壤中细菌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内都显著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同时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土壤中的Cu、Zn、As、Pb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而土壤中Ni的含量略高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姜瘟病俗称腐烂病、软腐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所致的细菌性病害。随着我国生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姜瘟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已严重威胁着生姜的安全生产与发展,成为生姜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因而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是目前生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1.发生规律姜瘟病菌在土壤及生姜  相似文献   

7.
生姜的优质安全高效种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既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生姜生产已经成为种植业中商品率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一个优势行业,也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生姜栽培技术要求高,要想种好生姜,必须有科学技术保驾护航。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文章从选地与整地、选种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中耕除草、灌溉与排水、培土、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角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生姜优质安全高效种植技术,以期为生姜种植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生姜生产中存在的费水、过度施肥、营养失衡、人工投入大、生姜产量低和品质不高的突出问题,本研究把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姜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生姜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检测、设备选择与设计、水源选择、肥料选择以及生姜各生育期的水肥投入方案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姜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该技术要点体现了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可为各生姜产区的生姜生产、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姜(Zinglber officiale Roscoe)多数种植于中国南方各省。生姜通常在冬末收获并于室温下贮藏数月,但贮藏期因发芽而致降低商品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辐照保藏生姜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用2—3×10~4 rad辐照生姜,可有效地抑制贮藏期生姜发芽,经辐照的生姜在室温条件下贮藏3~4个月不发芽,②经2—3×10~4 rad辐照的生姜,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及17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与未辐照的生姜无明显差异;③辐照保藏的生姜经品尝评定表明,其味道、颜色接近于新收获生姜;④经初步的经济效益估算辐照处理的生姜每100kg可得纯效益20~30元。  相似文献   

10.
生姜药食两用,是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中医国家新处方《清肺排毒汤》的21味中药材之一.介绍了生姜的药用价值,研究涉及生姜的文化遗产类、创造类、标示类知识产权,分析生姜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并主要从知识产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质量兴农战略下生姜的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以及高质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合理密植是保证生姜高产稳产重要的因素之一,种植密度对生姜株高、株幅、主茎叶片数、单株根状茎质量、株行间的通风透光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生姜不同密度种植效果的影响,找出最佳处理,为种植生姜取得较高的产量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姜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生姜的种植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种姜处理、种植、搭棚揭膜、田间管理、采收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生姜在雁山区生姜种植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硅对生姜的生长起很大作用,对硅的需求量较大,通过试验得出生姜增施硅肥,能显著提高生姜生长势,增加生姜产量。但过量施用硅肥后,使用量与生姜产量不成正比,一般高产生姜田硅肥使用量以每80kg/667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是中国古代和现代药典中记载的传统中药材,含有生姜精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生姜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生姜不仅在抗癌症、抗炎症、抑菌、抗氧化等方面有明显作用,还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材料.本文对生姜进行了本草考证,以医书著作和现代药典中对生姜的记述,简要呈现了对生姜药效探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包括生姜主要有效成分生姜精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生姜多糖的药理.最后根据生姜药食同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生姜药食同源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生姜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设想,以期为生姜的合理科学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重庆地区富硒生姜的实际,从播种前准备、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其生姜生态种植技术,以提高当地富硒生姜产量,增加种植户收益,促进当地富硒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因生姜常规块茎无性繁殖而造成生姜良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降低的现状,对生姜组培苗的培育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茎尖培养,生姜组培苗具有生长快、长势旺、抗病、抗逆性强、姜块色泽鲜黄、均匀整齐、辣味浓、品质好等特性,一般产量可达5 000 kg/667m2,增产50%以上,商用价值与经济效益较好.介绍了生姜种苗的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生姜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泛,产品品质优良,我县的老集生姜也获得了国家的地理标志商品认证。为保持我县生姜品质的稳定性,本文从生姜种植的特殊性入手,分析生姜种植中对土壤与肥料的需求规律,提出生姜种植中的施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姜瘟病俗称腐烂病、软腐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所致的细菌性病害.随着我国生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姜瘟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已严重威胁着生姜的安全生产与发展,成为生姜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因而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是目前生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姜茎尖脱毒苗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深受人们的喜爱。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 ,生姜病毒病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 ,在尚没有特效防治药剂及高抗品种的情况下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生产生姜脱毒种苗是有效预防生姜病毒病 ,提高生姜产量与品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了尽快将生姜脱毒技术应用于生产 ,现将生姜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介绍如下。1 培养基的配制生姜茎尖生长与分化的关键是培养基 ,据实验 ,适宜茎尖生长与分化的培养基为 :MS +琼脂5~ 8g/L +白糖 30 g/L +活性碳 2~ 4g/L +NAA 1mg/L + 6-BA 0 .5mg…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生姜无公害高产培育技术的方面的应用较晚,但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同时适用于我国多个地区的生姜种植,所以做好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便是提高生姜质量及优化核心技术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就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展开探究,并总结出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要素及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