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解决生姜生产中存在的费水、过度施肥、营养失衡、人工投入大、生姜产量低和品质不高的突出问题,本研究把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姜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生姜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检测、设备选择与设计、水源选择、肥料选择以及生姜各生育期的水肥投入方案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姜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该技术要点体现了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可为各生姜产区的生姜生产、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景观区是反映城市独特风貌的区域之一。滨水地带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场所,早在城市出现之前,数十万年的人类自然进化过程中,人类就对滨水景观有了一种天生的偏爱。滨水地带是万物生命环境的源头,滨水环境孕育了从原始到现代的人类文明,滨水景观是诸多类型景观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景观。中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古训是人类关于滨水景观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近50年中稻花期危害高温发生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长江流域的水稻花期高温危害已成为生产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采用湖北省荆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最近50a即1954-2003年的气温观测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气温距平分析方法对可能导致中稻花期严重结实障碍的7-8月的月平均气温距平、月最高气温距平及连续3d和5d持续高温天气日的发生频次和高温发生随时间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近50a江汉平原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并未升高,整体保持基本稳定,长期温度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特征;对中稻花期可能产生致命性伤害的7-8月连续3d和5d的平均气温≥30℃和最高气温≥35℃的天气出现的频次高,有增加趋势;高温天气集中发生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一般高温危害天气发生的概率超过了100%,而严重高温危害天气发生的概率也达到62%。因此,生产上应采取适当调整播期以避开花期高温高发期和培育抗高温品种等技术措施,以减轻和避免高温引起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头季收割留桩高度、赤霉素处理等对再生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以解决当前江汉平原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果表明,留桩高度越高,有效穗数越多,穗长和穗粒数减少;而再生季施用赤霉素则有利于促进抽穗和早熟。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丰两优香1号、协优152、新两优223等品种适合江汉平原机械化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期播种、大田实地测定法研究了中稻花期致害高温主导的田间气象条件及其对不同杂交组合水稻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遭遇到的高温与常温相比,白天温度和光照强度在10:00~14:00时差异明显.8:00~10:00和16:00~18:00差异不大.相对湿度同期差异不显著,且高温条件下始终低于常温条件.与常温条件相比,高温使各供试品种的结实率显著降低,平均降低约8%.对高温影响结实率的原因分析表明.高温条件下3个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和每柱授粉数显著降低,平均分别降低6.0%和8.4粒.品种之间的比较分析表明,高温条件下3个供试品种的结实率无显著差异;但与"汕优63"相比,"金优448"和"两优培九"高温和常温下的结实率、花粉活力和每柱花粉数相差较大,说明"汕优63"较另外2个品种对高温的反应相对较小,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牛消化系统疾病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阻碍着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做好针对性的诊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守华 《农学学报》2014,4(2):121-124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笔者结合潍坊市坊子区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的初步成效,就坊子区立足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如何克服制约因素,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对“休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科技化”方面的思路和对策做出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长期(连续10年以上)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从2009年夏季小麦收获秸秆还田开始实施定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地块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玉米产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年平均增加0.333 g/kg,碱解氮含量年平均增加2.2 mg/kg,有效磷含量年平均增加1.3 mg/kg,速效钾含量年平均增加3.8 mg/kg;小麦年平均增产144 kg/hm2,玉米年平均增产207.6 kg/hm2。该研究坚持长期定位试验,创新性地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跟踪研究,为小麦玉米主产区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环境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潍坊市的“三个模式”(“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脱颖而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坊子区作为潍坊市主城区之一,区位优势明显,如何立足区位优势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坊子区的使命和担当。本文以坊子区“三个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案例,总结了坊子区近年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融合化、绿色化、品牌化、科技化、国际化”五大战略,丰富了“三个模式”的内涵,破解了城郊区域现代农业的瓶颈和制约,为相关县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路线,为各级党政领导乡村振兴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