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4~5月,在南通东朋水产品有限公司吉成河蟹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共育出四批大眼幼体。前两批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1.500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370kg,平均出苗量0.25kg/m^3,蟹苗质量较好(规格为15万只/kg左右),但育苗成本很高,为800元/kg;第三批苗以新鲜淡水蚤(桡足类)为主要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为辅助饵料,495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99kg,平均出苗量0.20kg/m^3,蟹苗个体小(规格在44万只/kg左右),质量差;第四批育苗完全不用丰年虫无节幼体,而是采用生态法育苗,施肥培育单细胞藻类,450m^3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260kg(3900万),平均出苗量0.5kg/m^3左右,育苗成本低,大眼幼体质量好。规格在8000只/kg的幼蟹,回捕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全埋式无地沟无法吸污的育苗条件下,利用鲜活生物活饵料进行中华绒螯蟹(Eriocheur Sinensis)俗称河蟹的大棚育苗,配套生物饵料培养池50,000m^2,育苗水体1,680m^3,平均每m^3育苗水体培育出河蟹大眼幼体0.289kg。共育河蟹大眼幼体486kg,其中试验池为1,52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314kg,对照池为l6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190kg。试验池比对照池每m^3水体出苗量增产39.5%。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春季闲置的海水池塘在室外培养轮虫,利用自然海水快速培养海洋单细胞藻——角毛藻。河蟹繁育的饵料大部分利用自然活饵料,Z1~Z5期间,无饵料成本;育苗方式模仿自然生态,培育的大眼幼体的规格大(15万只/kg),出苗产量高(0.35kg/m^3),幼体无病害。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活轮虫培育河蟹苗高产优质试验过程中.对强化活轮虫的方法、幼体培育中的技术管理进行研究和应用。结果显示:亲蟹260只。育苗水体520m^3,生产优质蟹苗371kg。出苗量0.713kg/m^3。平均每只亲蟹生产大眼幼体1.43kg.平均大眼幼体1.5×10^5尾/kg,从蚤状幼体Ⅰ期到大眼幼体出苗时的育成率为73%。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海水池塘的综合效益,2004~2005年,笔者在江苏南通盐润水产有限公司选择了13.3hm^2(200亩)池塘进行综合养殖技术试验,养殖方式为河蟹育苗-梭子蟹育苗-虾蟹鱼混养,即2月~5月中旬进行河蟹土池育苗,5月下旬~6月底进行梭子蟹育苗,7-12月份进行脊尾白虾、梭子蟹、虾虎鱼混养。通过试验比较,这种养殖方式比常规的脊尾白虾、梭子蟹混养每667m^2净增收1200元,平均每667m^2产Ⅱ期梭子蟹扣蟹45000只,河蟹大眼幼体2.5kg,梭子蟹成蟹45kg,脊尾白虾75kg,虾虎鱼15kg,每667m^2产值9500元,利润为4200元。现将试验操作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亮  孙德祥 《水利渔业》2004,24(3):25-26
在水泥池中分5个试验组进行河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设计试验条件下,单位产量可达0.048~0.062kg/m^3,300m^3育苗水体可产蟹苗14.4~18.6kg。Z1期布池密度在4万~6万只/m^3为宜。布池密度过高,将超过系统负载量,造成水质恶化,氨态氮和亚硝态氮超过蟹苗耐受范围,系统崩溃。  相似文献   

7.
河蟹人工育苗幼体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蚤状幼体前期以单胞藻、轮虫为主,后期以鱼糜为主,大眼幼体后以枝角类为主的饵料系列,作为河蟹人工育苗幼体饵料,成功育出了大眼幼体。1992年育苗613万只,平均出苗量9.73万只/米^3,平均成活率44.8%。以鱼糜代替丰年虫的饵料成本仅为7%。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作者按一定方式将蟹苗蚤状幼体、活轮虫、海洋单细胞藻类等共存于同一河蟹育苗水体内 ,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从而给河蟹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在 4 50m3 水体内 ,出苗量为 0 .4 8kg/m3 ,个体数量 15万只 /kg ;80 0 0尾 /kg的幼蟹回捕率 30 %以上 ,与其他河蟹育苗模式相比 ,苗池用药少、幼体无病害、育苗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轮虫作为鱼、虾、蟹等幼体的开口饵料,其适口性,营养价值及饲养效果均优于其他饵料。近年来,由于轮虫规模培育技术的突破,促进了种苗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在射阳县沿海地区,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轮虫规模培育技术成熟后满足了蟹苗幼体培育阶段的饵料供应难题。目前轮虫培育产量一般稳定在250kg/667m^2,最高达300kg/667m^2以上,平均产值3000元/667m^2,效益可达2000元/667m^2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将射阳县沿海地区轮虫规模化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蟹育苗面临严峻的市场危机,2003年河蟹苗价格曾一度跌至最低600元/kg。面对市场价格严重下滑,高产量低成本成为河蟹育苗的关键,育苗的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河餐大眼幼体期是河蟹育苗的最关键阶段,生产费用已基本投入,如管理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针对自己河蟹育苗的体会,谈几点河蟹大眼幼体期间管理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河蟹土池生态育苗的生产技术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现在,各生产单位把稳产、低投入、高产出作为生产目标。在河蟹生态育苗过程中,河蟹潘状幼体的变态率和成活率是生态育苗的关键,池塘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河蟹溞状幼体变态率、成活率有很大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饵料:培养的海水单胞藻;含轮虫冬卵的轮虫池45亩(水温上升后,用于培育轮虫)。 亲蟹:3500只,规格50—80g/只。 育苗池:5 0亩。 鸡粪:2 2 0m3(需经发酵)。 2.方法 (1)准备工作 春季把池塘水排干后,用推土机清整池塘;用…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笔者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利用1450m^3水体进行梭子蟹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生产,共出Ⅱ-Ⅲ期幼蟹512.7万只,创造了出苗量为3500只/m^3,总产为1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对幼体培育的密度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从Z1至M期幼体培育密度10-15万/m^3为宜,M期以后密度为0.8-1.5万/m^3为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是继对虾、贝类工厂化人工育苗之后,又一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的全人工育苗。由于工厂化河蟹育苗与对虾、贝类的工厂化育苗在生产工艺流程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对河蟹育苗工厂的供水设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一万m‘水体(即河蟹育苗池总容水量)河蟹育苗工厂的生产实践.谈一下供水、供热、供气设计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海水供水系统设计1.l海水最大供水量确定河蟹幼体的发育主要经过蚤状幼体l~5期,到大眼幼体即可上市销售。幼体发育前期,一般不换水,从蚤状幼体第3期开始换水,换水量为地水的25…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淡水浮游动物(Fresh water zooplankton)的来源、淡水浮游动物的筛选与处理、蟹苗饵料的营养搭配、蟹苗饵料的投喂等方面。介绍了以淡水浮游动物作为主要饵料进行中华绒鳌蟹(Eriocher sinensfs)育苗的技术。笔者认为模仿生态,用淡水浮游动物进行中华绒螯蟹育苗不仅大大的降低了育苗饵料的成本,而且培育的大眼幼体出池产量高(0.35kg/m^3)、蟹苗规格大(15万只/kg)、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下卤水河蟹育苗技术起步晚,在生产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其中铁离子对亲回和幼体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河蟹产卵及幼体生长发育要求,Fe2 、Fe3 含量最适范围为0.02~0.05mg/L,但地下由水中Fe2 Fe3 含量却存在着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差异,有时由于Fe2 、Fe3 含量过高,对抱卵亲蟹和幼体都产生了巨大危害,为保证育苗生产顺利进行,我们对Fe‘”、Fe’”进行了消除实验,现将实验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实验地点:山东寿光市西浊北河蟹育苗场。二、育苗方式:利用地下卤水进行工厂化河易育苗。三、卤水来源:…  相似文献   

16.
河蟹土池育苗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海 《水产科技情报》2004,31(5):209-209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的河蟹人工繁殖研究先后解决了亲蟹饲养运输、交配产卵、越冬孵化、幼体培育和蟹苗暂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90年代后期,河蟹土池育苗技术日趋成熟,给河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笔者总结前几年河蟹土池育苗经验的基础上,在布苗、饵料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2003年7口试验池塘,总面积7亩(15亩=1公顷,下同),共育出大眼幼体226kg,平均亩产32.4kg,产值13.56万元,利润5.03万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全埋式无地沟无法吸污的育苗条件下,利用鲜活生物活饵料进行中华绒螯蟹(Eriocheur Sinensis)俗称河蟹的大棚育苗,配套生物饵料培养池50,000m2, 育苗水体1,680m3,平均每m3育苗水体培育出河蟹大眼幼体0.289kg。共育河蟹大眼幼体486kg,其中试验池为1,52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314kg,对照池为16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190kg。试验池比对照池每m3水体出苗量增产39.5%。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在金坛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内,围绕池塘优质高效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智能化自动控制微孔管道增养技术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获得较好的收益。共收获优质河蟹10966.5kg,平均产量88.4kg/667m^2,成蟹200g/只以上占30%,平均规格148g,销售收入960000元,其中青虾收入47000元,鳜鱼37000元,花、白鲢5600元。  相似文献   

19.
将体重为0.077~0.1克的河蟹在400m^2池塘中(土池和水泥池各200m^2)用S-88-3配合饵料(含粗蛋白41%)培育114天,取得了良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0m^2水面共育出河蟹104kg,净产102kg;平均每m^2水面产蟹0.255kg,最高单产为0.4875kg/m^2;平均体重为9.45g;平均投饵系数为1.61;平均折亩产河蟹173.61kg,亩产最高池为324.675kg;平均回捕率45.98%,最高池为56.4%。平均投入利润比为1:3.82,最高池为1:5.71。土池的饵料效果明显好于水泥池。S-88-3配饵的营养能够满足河蟹第三生长阶段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20.
虾夷马粪海胆秋季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利用单细胞藻类培养池41个,育苗水体246m^3,培育出胆径1.1cm的幼胆300.6万个,单位水体出苗量12200个/m^3。全面探讨了种胆促熟、孵化以及幼体、稚胆、幼胆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