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1篇
水产渔业   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重金属和药物残留的检测是衡量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分别采用快速检测法和标准检测法,对鱼、虾、蟹和贝类进行砷、铅、铬、孔雀石绿、氯霉素的检测,探讨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法和标准检测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贝类毒素固相吸附示踪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固相吸附毒素示踪监测技术(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是一项新的贝类毒素监测技术。该技术模拟滤食性贝类摄食过程,利用内含吸附剂的采样器富集水体中的贝类毒素,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或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对产毒藻类的暴发以及贝类毒素污染进行示踪研究。SPATT 监测技术与贝类监测法、浮游藻类监测法相比,具有取样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贝类毒素污染监测技术研究的热点。本综述针对 SPATT 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阐述,对技术适用监测的毒素种类、吸附材料的优劣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拟阿脑虫病(Paranophrysiasis)已成为河蟹抱卵蟹培育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造成抱卵蟹大批死亡,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河蟹的育苗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对抱卵蟹拟阿脑虫病的病原体、症状、流行情况、危害、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根据有关资料结合我们生产实践将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河蟹育苗生产中丝状细菌病发生日趋严重,给河蟹育苗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河蟹育苗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丝状细菌病的发病时间逐年提前,几乎每个育苗生产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丝状细菌病的困扰,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一年比一年严重.丝状细菌病已经成为河蟹育苗生产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何防治该病已成为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通过平行生产性试验 ,找到了江苏南部地区早期抱卵蟹升温后产生夹生的原因 ,并由此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尽量推迟亲蟹进池的时间 ,每年农历的冬至 (12月 2 2日 )前后进池较为适宜 ,进池后可适当加快升温速度 ,对卵的发育没有影响 ;也可以在抱卵蟹进池升温前在冷库 (4℃~ 6℃ )的水环境中培育10d左右 ,效果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淡水浮游动物(Fresh water zooplankton)的来源、淡水浮游动物的筛选与处理、蟹苗饵料的营养搭配、蟹苗饵料的投喂等方面。介绍了以淡水浮游动物作为主要饵料进行中华绒鳌蟹(Eriocher sinensfs)育苗的技术。笔者认为模仿生态,用淡水浮游动物进行中华绒螯蟹育苗不仅大大的降低了育苗饵料的成本,而且培育的大眼幼体出池产量高(0.35kg/m^3)、蟹苗规格大(15万只/kg)、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张晴  周德山  宋向明  赵冲厚  陈克红 《土壤》2012,44(4):621-625
采用变异系数、富集系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析评价连云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离散性及富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重金属元素空间波动程度依次为Cu=Cd>Hg>Cr>As>Zn>Pb,富集程度依次为Zn>Cr>Cd>Cu>As>Pb>Hg;除Cd在5号站位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外,其他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处于轻微水平,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依次为Cd>Hg>As>Cu>Pb>Cr>Zn,港口区域重金属富集程度较重,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相对较高;有机碳和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影响到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进而影响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及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9.
酶联免疫法测定牡蛎中腹泻性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酶联免疫法对海洲湾海域赤潮监控区、增养殖区、趋势性监测区的养殖牡蛎进行腹泻性毒素监测。连续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海洲湾贝类监控区牡蛎的腹泻性毒素检出率较高,达71.4%,每年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25.3%。在3个监测区域腹泻性毒素检出率分别为83.3%、100%、66.7%,以赤潮监控区牡蛎腹泻性毒素检出率最高。在样品中添加1.0、3.0和5.0μg/kg腹泻性毒素标准品,平均回收率分别达到88.0%,86.7%和88.6%。批内变异系数1.44%~4.60%,批间变异系数3.08%~3.98%。酶联免疫法重复性较好,适用于海产贝类中腹泻性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