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明青稞幼苗光合机构、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氧化酶系统对干旱、盐胁迫及盐旱复合胁迫的适应机制,采用营养液水培法培养幼苗,研究30%聚乙二醇(PEG)、250 mmol/L NaCl及PEG与NaCl复合处理下青稞幼苗光合参数、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条件胁迫对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特性、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盐旱复合胁迫影响最显著,随胁迫时间延长,胁迫效应越显著。3种胁迫条件下,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由气孔限制造成光合能力下降,光合效率降低;可溶性糖与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迅速累积,以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缓解自身所受到的伤害;MDA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抗氧化酶系统在3种胁迫条件下应答方式基本一致,随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POD与CAT活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更多的耐盐(海水)蔬菜新品种,本研究以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蒲公英为材料,以200 mmol/L NaCl为单盐胁迫处理,以等Na~+含量的海水(盐浓度16 g/L)为复合盐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时间(0、3、6 h和12 h)盐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0 h相比,盐胁迫处理3 h和6 h时,蒲公英叶片中的三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增加(P <0. 05),12 h时三种酶活性与盐胁迫3 h或6 h相比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0 h时;海水复合盐胁迫下蒲公英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加及MDA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相较于NaCl单盐胁迫有所提高,但多数差异不显著(P>0. 05)。综上所述,受到盐胁迫时,蒲公英快速启动细胞内的保护酶系统,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使细胞维持较低的渗透势,以抵抗逆境胁迫,但植株受到较高浓度盐胁迫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了大量活性氧,其活性氧清除酶活性降低,植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浓度NaCI处理对盐生植物盐豆木种子萌发和生理生态特性变化的影响,探究了NaCl胁迫对盐生植物伤害的原因.以盐豆木为实验材料,研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豆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盐豆木幼苗叶片S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总体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芦苇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外援褪黑素提高芦苇抗盐胁迫能力的生理机制,以芦苇幼苗为试验材料,探究叶片喷施外源褪黑素(0.01 mmol/L)对盐胁迫下(150 mmol/L NaCl)芦苇幼苗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含量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芦苇幼苗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对幼苗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喷施外源褪黑素通过增加芦苇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提高光合性能,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活性氧和MDA含量,缓解盐胁迫对芦苇幼苗的生长抑制。因此,叶面喷施褪黑素通过提高盐胁迫下芦苇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有效清除过量的活性氧,缓解氧化损伤,来增强幼苗的抗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是限制水稻生长和产量非生物胁迫之一,脯氨酸(Pro)和γ-氨基丁酸(GABA)作为逆境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在抵御盐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文章以耐盐水稻品种龙稻5和盐敏感品种牡丹江30为试验材料,研究分蘖期、孕穗期叶面喷施外源Pro和GABA单剂及复配剂对盐胁迫下水稻抗氧化系统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CAT以及A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水稻产量下降;分蘖期或孕穗期喷施外源物质单剂和复配剂均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和产量,降低MDA含量;Pro和GABA复配在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增产方面表现协同增效作用;分蘖期喷施效果优于孕穗期,对盐敏感品种牡丹江30的调控作用大于耐盐品种龙稻5。  相似文献   

6.
以耐旱性较好的心叶日中花为试材,采用珍珠岩基质扦插栽培方式,用300 mmol/L NaCl、18‰盐度海水和30%PEG-6000分别模拟单盐、复合盐和干旱胁迫,通过测定各处理不同处理天数后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盐和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NaCl单盐、海水复合盐和干旱胁迫下,1~3 d内心叶日中花SOD、POD、CAT活性显著升高,但3 d后酶活性开始降低;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持续升高趋势,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海水复合盐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及MDA、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相较于NaCl单盐胁迫有所滞后。综上所述,心叶日中花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快速响应盐和干旱胁迫,但长时间的高盐和缺水逆境条件下,活性氧大量积累,膜功能受损,渗透调节物质无法合成和积累,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盐穗木生理特性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究盐穗木在盐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方法]以新疆极端耐盐植物盐穗木为研究材料,测量盐穗木植株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30 d后相关的生理指标(水势、O2-、SOD、CAT、MDA、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结果]盐穗木植株经300 mM盐浓度处理,超氧阴离子(O2-)含量、SOD活性及电导率呈现最低值;丙二醛(MDA)含量在300、500 mM盐胁迫下值较低,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盐穗木植株在该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生物量高.而随着盐浓度增加脯氨酸(Pro)含量增高,水势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新疆盐生植物盐穗木的生长是需盐的,并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外源ABA与盐胁迫对银边吊兰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究外源ABA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银边吊兰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盐渍化土壤中园林草本植物的耐盐适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水培条件下生长健壮的银边吊兰为材料,设置3个盐浓度梯度处理1个月(分别为S0(0 mmol/L)、S1(100 mmol/L)、S2(200 mmol/L)及2个ABA喷施处理(喷施与不喷施)),对其叶片形态、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1)盐胁迫下银边吊兰生物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盐胁迫显著影响了银边吊兰的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抑制了其光合特性,加剧了其氧化胁迫.盐胁迫下银边吊兰通过提高根冠比以提高对逆境的耐受性,增加脯氨酸含量以应对渗透胁迫,增强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应对氧化胁迫.表明银边吊兰通过调节其生长生理特性对盐胁迫做出了积极响应.(2)喷施外源ABA使盐胁迫下银边吊兰的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表明外源ABA缓解了盐胁迫对其生长、营养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同时,外源ABA增加了盐胁迫下银边吊兰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缓解了其渗透胁迫;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OD和APX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外源ABA通过调节银边吊兰的抗氧化酶活性缓解了盐胁迫对其造成的氧化胁迫.[结论]盐胁迫显著抑制了银边吊兰的生长.银边吊兰通过增加其根冠比、提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积极应对.喷施外源ABA可进一步增加盐胁迫下植株的根冠比、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蒸腾速率,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银边吊兰的伤害,提高其抗盐性.  相似文献   

9.
以蓝色大花百子莲实生苗作为材料进行干旱和盐处理,从抗逆生理层面探索其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耐受能力,为其在干旱和盐碱环境下的园林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园土培养下百子莲能够完全耐受约30 d的断水干旱胁迫;盐处理下的半致死NaCl浓度为1.29%。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干旱和盐胁迫提高了百子莲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与总可溶性蛋白(TSP)含量。干旱胁迫下叶绿素(Chl)含量先升后降,盐胁迫下维持稳定。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胁迫30 d时显著(P<0.05)升高而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下降;盐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均表现为由高活性降低的趋势。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两种胁迫下百子莲的抗氧化基因响应有所差异,Cu/Zn-SODPODAPXGPX积极响应干旱胁迫信号,Cu/Zn-SODPODGPX参与响应盐胁迫信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从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评价百子莲对干旱的耐受能力,从抗氧化酶活性评价百子莲对高盐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外源脱落酸对盐胁迫下茄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茄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ABA(0、0.05、0.1、0.15、0.2、0.25 mmol·L~(-1))对盐胁迫处理下茄子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可促进盐胁迫处理下茄子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的积累以及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改变在盐胁迫下茄子幼苗体内代谢,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并缓解盐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其中,以喷施0.2 mmol·L~(-1) ABA缓解效果最佳,而以喷施0.05 mmol·L~(-1) ABA缓解效果最不明显,在喷施外源ABA后第1天,所有外源ABA处理与盐胁迫清水处理(CK2)相比,茄子幼苗的MDA、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电导率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说明外源ABA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至少24 h以上)的代谢变化,才能显著调控茄子幼苗体内代谢,提高茄子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大花芙蓉葵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法,对大花芙蓉葵(Hibiscus grandiflorus)幼苗进行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处理,以探讨其耐盐能力。对新梢生长、根系活力、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新梢增长量随盐浓度升高而下降,5 mg·g-1盐胁迫下的新梢相对增长量为51.52%;随盐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呈下降、MDA含量和POD活性呈上升、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综合各测定指标及植株的形态表现认为:大花芙蓉葵幼苗的耐盐能力较强,可在含盐量6mg·g-1以下的土壤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PEG预处理对辽星1号水稻幼苗进行干旱锻炼,研究其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的缓解作用。水稻幼苗培养1周后用10% PEG 6000预处理3 d,然后复水3 d,最后用1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3 d。测定水稻幼苗根系的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结果表明,PEG预处理的水稻幼苗根系MDA含量显著低于盐胁迫的处理(P<005),而幼苗根系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则均高于盐胁迫处理。说明PEG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幼苗根系的耐盐性,缓解水稻幼苗在盐胁迫下所受的部分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研究甜瓜属野生种耐铝盐胁迫的能力。[方法]以甜瓜属野生种和3种栽培种黄瓜为供试材料,研究铝盐胁迫下叶片中POD活性、SOD活性、电解质外渗透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甜瓜属野生种的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3种栽培种黄瓜,电解质外渗透率和MDA含量均低于3种栽培种黄瓜,这表明甜瓜属野生种的耐铝胁迫性强于栽培种黄瓜。[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甜瓜属野生种改良栽培黄瓜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蚕豆幼苗抗氧化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50、150、250mmol/LNaCl溶液处理蚕豆幼苗,连续5d测定蚕豆叶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而SOD、POD、CAT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尽相同,CAT活性最高点出现在NaCl浓度为50mmol/L时.随后下降。而SOD、POD活性最高点出现在NaCl浓度为150mmol/L时,随后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棉花抗黄萎病性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关系,为棉花黄萎病的抗性鉴定提供依据。采用在室内用棉花黄萎菌孢子悬浮液对不同抗性的4个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ce)品种和10个陆地棉(Gossypiumhisutum)品种进行接菌,苗期发病后测定叶片s0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并与未接菌的对应品种叶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棉花黄萎病菌的诱导,棉花叶片中SOD活性比未接菌时下降,其中耐病、感病品种(In〉20)的降低幅度大于高抗、抗病品种(0〈In≤20);MDA含量比未接菌上升,耐病、感病品种(In〉20)的增加远大于高抗、抗病品种(0〈In≤20);棉苗叶片中POD、CAT活性在棉花黄萎菌的诱导下产生的差异比未接菌的酶活性差异要明显,对生理生化产物的测定效果比未接菌时测定的效果好。SOD活性和MDA含量可以作为鉴定棉花抗黄萎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Cd(Ⅱ)对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对泥鳅肝脏内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在Cd(Ⅱ)胁迫下,泥鳅肝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趋势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Cd(Ⅱ)(0.025mg/L)对泥鳅肝脏中SOD活性有诱导作用,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对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无显著影响;当Cd(Ⅱ)浓度较高时(0.25、2.5mg/L),SOD、CAT、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Cd(Ⅱ)浓度越高,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SOD活性对Cd(Ⅱ)浓度及时间变化较敏感,CAT和POD次之,MDA含量变化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 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 mmol/L 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幼苗叶片内的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其叶片内含量越多;(2)幼苗叶片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递减;(3)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胁迫时间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温度越高,变化趋势越明显。建议当高温胁迫达到35℃时,胁迫时间超过24 h后,需对玉米进行降温措施,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干旱、高盐等逆境胁迫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组氨酸激酶在植物逆境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银腺杨‘84K’组氨酸激酶基因PaHK3a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分析,检测了其对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处理下及人工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结合干旱、盐碱条件下丙二醛(MDA)及保护酶活性等生化指标,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为杨树抗逆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以‘84K’杨无菌苗为材料,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PaHK3a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对‘84K’杨无菌苗进行浓度为10 mmol/L植物激素处理(ABA、6-BA、IBA、GA3及水杨酸(SA))及非生物胁迫处理(42 ℃高温、0 ℃低温、200 mmol/L NaCl和5% PEG6000),采用qRT-PCR技术分析PaHK3a基因对不同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的表达响应;进一步对温室‘84K’杨进行自然干旱处理(6、8、10 d)、200 mmol/L NaCl(2、4、6 d)处理,测定不同胁迫时间点叶片PaHK3a基因的表达,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MDA含量,并分析PaHK3a基因表达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初步鉴定杨树PaHK3a基因的功能。  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PaHK3a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根部中等,茎段最低。与正常条件下相比,在高温、低温、NaCl及PEG模拟干旱处理时,PaHK3a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增高,分别为对照的2.63、1.49、1.54、1.58倍。用IBA诱导处理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在6-BA、ABA、GA3及SA处理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呈现显著下调。在温室干旱、盐碱胁迫处理过程中,PaHK3a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模式,MDA含量也呈现类似的趋势,而SOD活性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POD活性在干旱胁迫时先上升后下降,而高盐胁迫时呈上升趋势。生理指标与PaHK3a基因表达量相关系分析发现,在干旱和盐胁迫下,PaHK3a基因表达量与叶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正相关。  结论  PaHK3a基因在‘84K’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叶中表达量最高;PaHK3a基因表达受细胞分裂素6-BA、GA3及ABA及SA等植物激素的负调控,同时,受温度胁迫、盐胁迫、水分胁迫等非生物胁迫正调控;温室人工干旱盐碱胁迫过程中,PaHK3a基因表达量升高,且与叶片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均具有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初步显示,杨树PaHK3a基因参与杨树植物激素激素信号响应,并在抗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中华猕猴桃品种红阳、毛花猕猴桃品种华特和美味猕猴桃品种布鲁诺一年生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淹水处理对3个品种猕猴桃实生苗涝害指数、根系活力、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三种猕猴桃实生苗的涝害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布鲁诺的涝害指数最小;根系活力呈现下降趋势,在整个淹水处理过程中,华特的根系活力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但布鲁诺的根系活力下降幅度最小;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呈递增趋势,在第5天时,布鲁诺的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长倍数最小; SOD和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布鲁诺的这两种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供试的3个猕猴桃品种,布鲁诺实生苗耐涝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