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对沧州枣的主要品种金丝小枣、冬枣、梨枣果实病害危害症状、影响因素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主要病害为浆烂果病、黑疔病、褐皮病3种病害,病原菌包括梭壳孢菌、胶孢炭疽菌、细极链格孢和链格孢。5月中旬侵染枝条和叶片,5月下旬侵染枣花,7月上旬侵染枣果;冬枣主要病害为黑斑病、软腐病、溃疡病、苦痘病和缩果病5种病害,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和梭壳孢菌。5月下旬侵染枝条和枣叶,6月上旬侵染枣花,7月侵染枣果;梨枣主要病害为铁皮病和缩果病,病原菌为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橄榄色盾壳霉,5月下旬侵染枝条和枣叶,6月上旬开始侵染枣花,7月中旬侵染枣果。  相似文献   

2.
防治草莓主要真菌性病害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3种病原真菌对草莓的致病性,以及6种杀菌剂对3种病菌菌丝、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和疫霉病菌的致病性较强。10%世高对于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抑制率达76.5%和54.4%;其次为百菌清,抑制率为60.6%和50.7%。扑海因对疫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分别为63.7%和61.1%;其次为世高,分别为58.9%和48.8%。大田防治试验表明,世高对灰霉病和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4%和56.8%,高于其他杀菌剂,其次为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对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均高于50%,特别是对于灰霉病和果腐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观测杀菌剂扑海因、百菌清、速克灵、烯唑醇、新万生、多菌灵、腈菌净、春雷霉素、甲基托布津对新月弯孢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扑海因和新万生对新月弯孢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的抑制作用,速克灵次之。  相似文献   

4.
张晓翔  刘微  范文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286-5286,5301
[目的]筛选对牡丹链格孢菌叶斑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方法]测定了8种不同药剂对牡丹链格孢菌叶斑病菌菌丝的室内毒力。[结果]30%福嘧霉悬浮剂、10%世高水分散剂对牡丹链格孢菌叶斑病菌的防治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其次为80%大生M-45 WP、35%黑星叶霉唑WP、3%多抗霉素WP和50%扑海因WP;而75%百菌清WP、64%杀毒矾WP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为牡丹链格孢菌叶斑病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防治苹果果实主要病害的苹果霉心病和心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多抗霉素、1.5%噻霉酮、4%农抗120和25%氰烯菊酯4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苹果果实霉心病和心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120μg/mL 3%多抗霉素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细极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而对复合侵染致病的细极枝孢、层出镰刀菌和团聚茎点霉的抑制效果不佳。300μg/mL 1.5%噻霉酮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较明显,抑制率均可达90%以上,而对细极链格孢、细极枝孢、层出镰刀菌和团聚茎点霉的抑制效果不佳。400μg/mL 4%农抗120仅对粉红聚端孢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94.2%。多抗霉素在推荐使用质量浓度30μg/mL时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细极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对层出镰刀菌几乎无抑制效果。在推荐使用质量浓度37.5μg/mL时,噻霉酮对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70%以上。在田间推荐使用质量浓度200μg/mL时,农抗120仅对粉红聚端孢表现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88.2%。氰烯菊酯对木贼镰刀菌、层出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对前3种病原菌的EC50均小于0.1μg/mL,对三线镰刀菌的EC50为0.227 7μg/mL。【结论】多抗霉素、农抗120、噻霉酮及氰烯菊酯对苹果霉心病与心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别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可通过混合或间隔施用对该类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常用杀菌剂和寡雄腐霉对多花筋骨草黑胫病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4种常用杀菌剂和生防菌寡雄腐霉对多花筋骨草黑胫病菌的防治效果。平板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世高、好力克、保鲜克、福星、阿米西达等药剂对多喙茎点霉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达10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福星、甲基托布津、施佳乐对该病的防效达100%。生防菌寡雄腐霉,在平板上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形成溶菌现象,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与生防菌接触的病原菌菌丝体大量干瘪死亡;在盆栽试验中对该病的防效达70.14%,与多菌灵的防效一致。  相似文献   

7.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新月弯孢霉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玉米新月弯孢菌的抑制作用,得到9条毒力回归曲线、EC50。结果表明:烯唑醇、扑海因对Curvularialunata具有极强的毒力;速克灵、新万生、腈菌净、春雷霉素对新月弯孢菌的毒力次之;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的抑制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新月弯孢霉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玉米新月弯孢菌的抑制作用,得到9条毒力回归曲线、EC50.结果表明:烯唑醇、扑海因对Curvularia lunata具有极强的毒力;速克灵、新万生、腈菌净、春雷霉素对新月弯孢菌的毒力次之;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的抑制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9.
8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玉米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领  高扬帆  陈锡岭  陈军  孔凡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65-2266,2268
选用市售8种新型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的毒力,得到16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EC50,并筛选了极强毒力杀菌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均有极强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曲线的相关性系数及相应EC50分别为0.883、1.885 8 E+1和0.973、1.404 8 E+1。速克灵、百菌清对玉米小斑菌也属极强毒力,春雷霉素、腈菌净、新万生、甲基托布津属较强毒力,扑海因效果较差。扑海因对玉米新月弯孢霉属极强毒力,速克灵、新万生、腈菌净属较强毒力,春雷霉素、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抑制作用较弱。烯唑醇和扑海因55∶及91∶的混配比例对玉米弯孢霉为增效组合,且以55∶增效最显著。速克灵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未发现增效组合,百菌清与烯唑醇64∶、速克灵与百菌清28∶的混配组合为玉米小斑菌的增效组合。  相似文献   

10.
板栗贮藏期致腐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及其侵染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无症和显症的板栗种仁上经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22株真菌,其中16株经鉴定为11个属真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茎点霉属(Phoma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聚端孢属(Trichothecium sp.)、壳梭孢属(Fusicoccum s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毛霉属(Mucor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葡萄孢属(Botrytis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另有6个未知菌株有待鉴定,链格孢属、镰刀菌属、聚端孢属和壳梭孢属为致病优势菌株。回接试验表明,致腐真菌在板栗有伤时容易侵入种仁引起发病,在板栗无伤时多数菌株不能侵入,个别菌株能侵入,但侵染率低,病情不严重。不同处理对板栗贮藏期防腐试验得出,防腐处理虽然能够清除种子表面的病菌,但不能清除种子内部的病原菌,其防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枣果实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枣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采前枣果有9种病害,病原菌涉及到9个属真菌和4个属细菌。贮藏期枣果有4大类病害,但病原菌隶属12个属真菌。同一种病害不仅由单一病原菌侵染所致,而且往往是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因而给田间和贮期综合防治造成了一定困难。最后,提出了枣果病害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阿克苏枣黑斑病的病原分析与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阿克苏地区周边枣园具有典型枣(Ziziphus jujuba Mill.)黑斑病症状的病果进行病原鉴定,测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氟硅·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多抗霉素1 500倍稀释液对枣黑斑病发病率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1.2%;其次是43%戊唑醇5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89.5%;再者是25%苯醚甲环唑1 5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75.4%。  相似文献   

13.
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引起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选用常用的18种杀菌剂分别对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效的抑菌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不同病斑上分离出了3个纯化菌株,其形态特征相同。通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比对分析,3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应用BLASTn比对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致病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Fr.) Keissler)。在10 μg•mL-1含药PDA平板上,7种杀菌剂对链格孢菌菌株的抑菌率均大于80%,分别为400 g•L-1氟硅唑、500 g•L-1异菌脲、80%戊唑醇、10%多抗霉素B、12.5%烯唑醇、33.5%喹啉酮和10%苯醚甲环唑。【结论】确定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由链格孢引起,400 g•L-1氟硅唑、500 g•L-1异菌脲、10%多抗霉素B和10%苯醚甲环唑对链格孢抑菌效果较强。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是一种重要的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其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文章初步探究了杏鲍菇发酵液对尖镰孢菌、链格孢菌、禾谷镰孢菌3种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液使3种病菌菌丝均表现出溶菌现象;发酵液原液对3种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及孢子萌发影响最大,其抑菌率依次为尖镰孢菌(92.78%)>链格孢菌(89.76%)>禾谷镰孢菌(87.45%);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依次为禾谷镰孢菌(79.45%)>链格孢菌(72.25%)>尖镰孢菌(52.32%)。由此可见,杏鲍菇发酵液中的确存在对植物病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进而为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直径比较了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主要致病菌小麦根腐离蠕孢(B ip olaris sorok injana)和链格孢霉(A lternaria a lterna ta)的毒力作用,并在温室盆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明显毒力差异。从分生孢子萌发率看,敌力脱浓度为0.250μL/mL时对小麦黑胚病2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9%以上,代森锰锌浓度为350μg/mL时的抑制率达94.5%以上,而多菌灵浓度为500μg/mL时的抑制率不到40%,远远低于以上两种药剂。从菌落直径看,敌力脱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最小,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小麦灌浆初期对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种植的感病品种丰舞981于人工接种前2 d和接种后4 d分别喷施3种杀菌剂,小麦黑胚率调查结果与室内抑菌实验结果相似,敌力脱和代森猛锌对小麦黑胚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而多菌灵效果较差。接种病原菌后4 d喷药处理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接种前2 d的喷药处理。  相似文献   

16.
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9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Scytalidium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该10种杀菌剂EC50值和毒力回归方程中斜率比较分析认为,腈菌唑的毒力效果最好,其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异菌脲、氟硅唑+恶唑菌酮、多菌灵3种杀菌剂抑菌能力也较强。以上8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新型生物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田间调查法测定鲍曼菌素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鲍曼菌素与嘧霉胺9种比例的复配剂表现出加和或增效作用,其中,在鲍曼菌素∶嘧霉胺=4~7∶6~3时有增效作用,鲍曼菌素∶嘧霉胺=5∶5时增效指数最高,达2.5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3~500mg·L-140%鲍曼菌素·嘧霉胺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对照鲍曼菌素、嘧霉胺和多菌灵单剂。【结论】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新型生物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田间调查法测定鲍曼菌素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鲍曼菌素与嘧霉胺9种比例的复配剂表现出加和或增效作用,其中,在鲍曼菌素∶嘧霉胺=4~7∶6~3时有增效作用,鲍曼菌素∶嘧霉胺=5∶5时增效指数最高,达2.5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3~500 mg·L-1 40%鲍曼菌素·嘧霉胺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对照鲍曼菌素、嘧霉胺和多菌灵单剂。【结论】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斑点病的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辉  张西平  贺定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93-3994,3999
[目的]分离获得太子参斑点病的致病菌,并筛选出对太子参斑点病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及甲基托布津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镜检结果表明,太子参斑点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斑点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commonsii)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斑点病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76.6%;甲基托布津次之,抑菌率为72.3%;代森锰锌为68.7%;百菌清为44.7%。[结论]50%多菌灵WP对太子参斑点病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测定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醚的抑菌活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抑制6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在186.48~711.78 mg.L-1之间,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71.93~337.85 mg.L-1之间,且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普遍低于抑制菌丝的EC50。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菌丝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86.48和171.93 mg.L-1。同时,比较了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醚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对番茄早疫及梨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抑制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虽然稍高于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EC50,但均低于多菌灵,表明该物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