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在20L水箱中加入15L人工污水模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生物滤池,采用优势菌种挂膜法,对滤材种类、混合菌液添加比例及接种次数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快速挂膜的最佳实验室工作条件。在21d内对试验水体中的NH+4、NO-3和NO-2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显示,最优试验条件为使用塑料弹性滤材作为生物膜载体,每7d接种1次优势菌液,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菌∶动胶菌添加比例为2∶1∶1∶1,在此条件下,第7d开始形成生物膜,第14d生物膜基本形成,第21d形成均匀完整的生物膜。成熟的生物膜在15d内对水体NH+4的最大降解量可超过5.00mg/L,即成熟生物膜降解NH+4的速率为每日降解超过0.50mg/L。当初始NH+4为5.00~10.00mg/L,成熟生物膜对NH+4和NO-2的降解能力在15d内可达到上限。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连载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复合微生物制剂:是一类多菌种的微生物制剂。在光合细菌研究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开发出许多优于光合细菌的产品应用于水产养殖业。(1)益生素:是一种全面改善水质的微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抑制水体中藻类过量繁殖,保持养殖水体微生态平衡。益生素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细  相似文献   

3.
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培养基中添加电气石培养硝化菌,研究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电气石添加到普通陶粒(CM)原料中制备了功能性陶粒(FCM),通过测定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含量变化,比较功能性陶粒和普通陶粒两种载体上生物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添加电气石的培养基中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未添加电气石的对照组;FCM上的生物膜熟化过程对氨氮的去除率在第14 d趋于稳定,硝酸盐氮含量从第12 d逐渐升高,分别比CM早7 d和6 d,能较早发挥生物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微生物制剂,换而言之,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包括:(1)单一菌类,如乳酸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2)复合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EM菌等,其中EM菌一般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  相似文献   

5.
一种从环境中分离和富集硝化细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反复分离筛选,从对虾养殖环境中分离得到5株亚硝化菌和3株硝化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设计了一套简易培养系统培养分离得到的硝化细菌,根据培养结果筛选出其中最具生长与硝化能力的优势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同时检验应用该模式进行硝化细菌培养的效果。培养结果表明筛选的几株硝化细菌均有很强的生长和硝化能力,其中Y105和X101分别是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中最具优势的菌株。采用所设计的简易培养模式,在遮光、30℃、连续无菌充气的培养条件下,同时不补加营养物质和调整pH值,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密度(10~6~10~8 mL~(-1))的硝化细菌菌液,其中亚硝化菌富集培养时间为13~19 d,硝化菌为6~12 d。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活性污泥和惰性材料MX作为载体富集培养硝化细菌,研究了富集培养过程中生物相结构和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在25~28℃,pH 7.5~8.5,DO 2~5mg/L,氨氮浓度100mg/L条件下,分别经过19d和15d的富集培养,可以得到硝化速率为4.18mg(NH3-N).[g(MLSS).h]-1和10.1mg(NH4+-N).[g(MLSS).h]-1的硝化细菌培养物,以惰性材料MX为载体富集培养的硝化细菌培养物硝化速率明显高于活性污泥为载体。在2种富集培养过程中,硝化细菌培养物的色泽和结构、MLSS、SV30、SVI、硝化强度和硝化速率等均呈现规律性变化且2种培养方法间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某海产养殖企业的水质净化单元中分离获取反硝化细菌,探明其对硝酸盐的代谢特性,旨在为高盐度养殖废水的脱氮处理提供耐盐型菌种。采用添加海水的反硝化细菌培养基,利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取反硝化细菌,通过其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并在不同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下测定其反硝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反硝化菌株DN20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该反硝化细菌为Halomonas属,其最佳代谢条件为温度30℃,盐度100,p H 7.5~8.5,C/N(质量比)4∶1。菌株DN20对NO_3~--N的半饱和常数(K_s)为94.09 mg/L,最大比反硝化速率(q_(max))为3.90 mg/(g·h)。  相似文献   

8.
硝化细菌对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硝化细菌富集培养的方法及研究现状,比较了目前国内外的硝化细菌产品,综述了硝化细菌应用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实际应用的硝化细菌产品存在的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展望了硝化细菌产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养殖循环水系统中分解氨氮能力较强的相关微生物,从生物滤料载体上收集正常运行条件下自然生长的生物膜。通过富集培养、分离提纯、DNA提取、PCR扩增、16SrRNA测序等步骤,得到一株具有分解氨氮能力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S101,菌落为淡黄色。结果显示,广泛存在能够分解养殖污水中氨氮并用于自身生长的微生物,除了常见的硝化细菌,一些特异性微生物也具有此功能。这项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养殖污水微生物群落、优化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将带有试验硝化细菌——食油假单胞菌X14-1-1的等面积陶粒、聚氯乙烯、纤维、火山岩、无纺布和流化床6种材料的附着基分别放入1 L的充气瓶内,在36℃、130 r/m in的摇床上混合培养48 h后,洗脱计数测定菌种附着数量.模拟氨氮去除率试验中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0(不加硫酸铵)、10、20、30、40、50、60 m...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并进行封闭式生产,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产品获取方式。自养硝化过程将氨氮经由亚硝酸盐氮转化成硝酸盐氮,是目前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最普遍的一种氨氮控制途径。固定膜式生物过滤器为硝化细菌提供附着基面,形成生物膜,是常用的自养硝化实现方式,也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核心的水处理单元。可根据生物膜载体与水流的接触方式或载体流经滤器的水体中的位置分为几种类型。本文综述了滴滤式、浸没式、流化床、移动床等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较常用的几种生物过滤器,分析其优缺点并进行比较,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生物过滤器的设计举例,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预培养生物膜法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缩短新建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时间,通过预培养生物膜的方法获得已建立完全硝化功能的2.5 m3过滤材料,将其置于新建系统的生物过滤器中进行硝化细菌接种,系统放养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L innaeus)。结果表明:经12 d系统的硝化功能成熟,养殖池氨态氮维持在0.50 mg/L左右,亚硝态氮维持在0.10 mg/L以下,系统运行34 d,硝态氮上升至63.58 mg/L。18~48 d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养殖池出水口氨态氮平均值0.44 mg/L,进水口氨态氮平均值0.05 mg/L,一次性平均去除率88.64%。系统的日换水量1%。养殖1个月,美国红鱼成活率90.91%,养殖密度达28.65 kg/m3水体。预培养生物膜法有效缩短了海水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的时间,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时间、系统运行稳定的特点,将使内陆地区开展海水鱼养殖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长江口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了海洋反硝化细菌,模拟了该细菌对不同浓度水平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海洋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硝酸盐氮,在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mg/L,1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就达到了70%;在100mg/L硝酸盐氮模拟试验中,约在一周内能将90%硝酸盐氮去除。试验证实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旦生物修复过程完成,反硝化细菌就会大量死亡,水体重新恢复到清澈透明状况。  相似文献   

14.
低温硝化细菌培养装置的设计研究,利用低温硝化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使养殖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氨氮转化为氮气并从水体中释放出来,养殖水体得到充分净化可以循环使用,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水处理费用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自动控制的功能,有利于封闭循环水产养殖业向健康方向发展,促进低温硝化细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膜的高效截留原理,设计了生物强化反应器,在装有弹性纤维载体的反应器内接种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复合菌群,经6周左右的人工挂膜后,弹性纤维载体表面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生物膜。试验以循环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温度(WT)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RT和WT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养殖废水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HRT和WT各处理水平下的CODMn、TN和NH 4-N去除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综合考虑反应器的运行时间、费用和操作等因素,选取HRT=18 h、WT=30 ℃作为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在此条件下反应器稳定运行3周左右。试验期间,CODMn、TN及NH 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44.18%、51.31%及82.08%。此外,还对反应器内载体表面的生物膜进行了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动态监测。强化反应器在正式运行的25 d内,其生物膜上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多,氨氧化细菌数量由35.91?104 CFU/mg增长到89.43?104 CFU/mg,硝化细菌数量由25.75?104 CFU/mg增长到61.65?104 CFU/mg,反硝化细菌数量由14.23?104 CFU/mg增长到100.95?104 CFU/mg;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与氮素循环相关的可培养细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59.95%~81.25%)。脱氮细菌不断地吸附于载体表面,并成功地定殖和繁殖使得生物膜不断成熟和稳定(TN和NH 4-N去除率分别达51.31%及82.08%)。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反应器对循环养殖废水中CODMn、TN和NH 4-N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分别研究丙酮酸钠对淡水型和海水型硝化细菌制剂中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酸钠能明显提高AOB活性,缩短其对环境的适应时间。在丙酮酸钠浓度为7mmol/L时,12h海水型硝化细菌和淡水型硝化细菌对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4.7%和63.4%,是对照组的8.82倍和2.98倍。丙酮酸钠对NOB活性影响与AOB存在不同,其中,丙酮酸钠对海水型硝化细菌NOB有抑制作用,并随其浓度升高而增大,但对淡水型硝化细菌NOB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硝化细菌富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谷  黄正  范玮  刘红艳 《淡水渔业》2000,30(9):36-38
在集约化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和“三氮”的浓度往往明显增加 ,随着有机物的增加 ,异氧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而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自养性、好氧性、生长速度慢、依附性和产酸性 ,在水体中的数量受到相对抑制。据调查研究表明 ,在人工控温养鳖池水体中硝化细菌的数量仅为 1 3(MPN) /ml[1] ,如此低的硝化细菌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硝化效果和生物脱氮的效率 ,容易导致NH4+ -N浓度升高。一般情况下 ,废水中硝化细菌的浓度与硝化速率成正比。因此 ,提高硝化细菌的浓度对降解养殖水体中氨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国外已…  相似文献   

18.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改良的微孔板法研究了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B 11的生物膜形成特性.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Bil能够在聚苯乙烯酶标板表面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其生物膜的OD_590值在6h即达到小高峰,于22 h达到峰值,其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初始菌液浓度的增加,生物膜的OD_590值逐步降低;25℃的生物膜的OD_590值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的生物膜生成量(P<0.05);在起始pH值为3~4的营养肉汤中,嗜水气单胞菌几乎不能形成生物膜,OD_590值接近空白对照,而在pH值为5-10的营养肉汤中,嗜水气单胞菌均能形成明显的生物膜,且差异性不显著(P>0.05);培养液中添加氯化镁达到1 mmol/L时,生物膜的OD_590值会显著性降低(P<0.05);培养液中添加氯化钙达到lmmol/L时,生物膜的OD_590值显著性提高(P<0.05);嗜水气单胞菌在肌肉组织液包被的96孔酶标板上的生物膜形成量有所增加(P<0.05),而在其他黏液和组织提取液包被的酶标板上的生物膜形成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Bil能在聚苯乙烯酶标板表面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其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受温度、酸碱度、起始菌液浓度、钙、镁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肌肉组织提取液也存在能影响生物膜形成的成分.本研究旨在为探讨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和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实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初始NH 4N浓度的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上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群落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成熟生物膜及水体样品中的异养菌、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培养计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滤池初始氨氮浓度增大,除异养细菌数量逐渐下降外,生物膜上的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均高出水样3~4个数量级;同时对上述样品的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及其序列同源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膜和水中都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同一初始氨氮浓度的滤池中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高于水中的。生物滤池中的细菌主要由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纲和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菌纲的15种细菌组成。生物膜上的优势菌包括奥雷氏菌属、湖饲养者菌属、泥滩杆菌属、沉积杆菌属、雷辛格氏菌属、冷蛇形菌属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等;水体中的优势菌则有明显差异,主要有蛋黄色杆菌属、Nautella,玫瑰杆菌属和一种硫氧化菌等。初始氨氮越高的滤池中,亚硝化单胞菌属的细菌在生物膜上所占比例越高,逐渐成为优势菌之一。实验证实,挂膜初期,提高水体中初始氨氮浓度,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富集和固着,提高生物滤池的除氮效率。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2001,26(10):32-33
益生净水复合菌是汉宝集团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活菌水质净化剂,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特点,精心选培活菌菌种并复配而成,含有从自然界分离培养出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多种有益菌株,通过驯化、复壮和单克隆技术培育后复合而成,是高密度养殖净化水质的最佳用品。本品投放到水体后,休眠活菌很快复苏繁殖,迅速分解水体中过量的有机污染物,转化并消除水中有害氨基氮,亚硝基氮,硫化氢等物质,本品对水产动物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净化水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养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