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行业中存在的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难题,分别从名优绿茶机采适期、名优绿茶机采设备选型、机采操作技术,以及其他机采辅助技术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名优绿茶的机械化采摘技术,以期为名优绿茶机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广名优绿茶机制促进我省茶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广名优绿茶机制是发展名优绿茶的必然趋势,我省名优绿茶机制水平 低,建议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名优绿茶机制。  相似文献   

3.
名优绿茶是我国内销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培和 《中国茶叶》1994,16(1):40-41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频繁的社交活动,所有这些,使得名优绿茶的社会需求量逐年上升。今后,名优绿茶将成为国内市场的主要茶类,茶叶生产者应精工细作,多生产手工制作的高档名优绿茶,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名优绿茶的生产现状 全国19个产茶省区,现在都有名优绿茶生产,1993年全国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名优绿茶机制工艺要点进行了阐述,从生产名优绿茶的角度提出了应掌握的几个关键技术,对在全省推广使用机制名优绿茶机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众多香气化合物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名优炒青绿茶一般具有滋味好、香气高的特点,是我国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关于名优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不同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等尚缺乏系统阐述。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汇总已鉴定出的香气成分,分析共有香气物质,探讨关键呈香成分,以期为名优炒青绿茶的风味品质评价和香气品质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名优绿茶要求干色翠绿或嫩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顾客判断名优绿茶质量好坏的主要条件是翠绿、细嫩,翠绿是卖相好的重要标志,名优绿茶的竞争,首先是色泽竞争.但往往因炒制或贮藏不当,色泽深暗或黄暗,严重影响名优绿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保持"三绿"是提高名优绿茶品质,促进名优绿茶生产的关键.根据笔者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江涛 《茶叶通讯》2007,34(1):37-39
随着名优绿茶国内外市场分额不断扩大,名优绿茶加工工艺也随之不断完善。本文就实际工作中机制名优毛尖绿茶的加工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根据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的条件及要求,提出了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茶园树冠控制技术,阐述了不同类型茶园的机械化采摘树冠保持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我国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技术的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提高名优绿茶色泽的加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名优绿茶不绿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加工技术,确保名优绿茶色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名优绿茶水分含量、温度、氧气和光照4个关键因子对名优绿茶贮藏品质的影响,发现名优绿茶水分含量低于6%,采用普通避光包装,温度控制5℃左右,其贮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如何利用曼拉德反应提高手工名优绿茶与机制名优绿气的香气,提高我省名优绿茶品质作出扼要阐述,这对当前我省名优绿茶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名优绿茶采摘推行机械化是今后的必然趋势,而茶园的肥培条件是能否推行名优茶机械化采摘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文阐述了名优绿茶机采茶园对土壤及肥力的要求,提出了名优绿茶机采茶园的施肥策略及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11年第5期《浅谈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问题》(张正竹、夏涛、方世辉、宛晓春),笔者阅后深感启发,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不仅仅是一项加工工艺的标准化,更重要的是提高名优绿茶的品质,关系名优绿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及产业稳定大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名优绿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茶产业复兴和名茶创制开发浪潮出现的新名词,含义非常明确,区别于炒青、珠茶等大宗绿茶产品,名优绿茶是采用高档原料加工出的优质绿茶,且具有个性化名称和品质特征,并在特定地域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名优绿茶产品,已经以占总产量38.98%的份额创造了总产值74.6%的效益。名优绿茶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名优绿茶是我国茶类的主体,为我国独有,主要供应内销市场。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大批适合我国行业需求的茶叶加工机械,获得各类茶叶加工机械专利130多项,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系列化。此外,绿茶加工清洁化和连续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体系和配套设备,开发出了炒青绿茶和黄山毛  相似文献   

15.
朱继军 《中国茶叶》2010,32(4):14-15
我国是世界绿茶的主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绿茶是我国的优势产品。近三十年来,我国大力恢复了大量的传统历史名茶,也创新发展了一批新的名优绿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襄樊市地处鄂北,属我国秦巴高香优质绿茶生产区,也是湖北省名优绿茶生产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名优绿茶的的深入推广,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6.
茶叶文萃     
名优绿茶质量评定方法的研究绿茶滋味化学鉴定同感官审评法在名优绿茶质量评定中结果差别较大。一般优质绿茶内含化学成分指标是多酚类高于30%,氨基酸高于3%,而名优茶原料较嫩,内含物相对偏少作者分析了湖南省名优绿茶样36个,茶多酚为21%─23%,氨基酸只有2%─2.2%,可见在内含物上,名优绿茶的特点是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适当,并不要求二者含量高。感官审评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内含成分的含量,各成分独特呈味特征及彼此间协调性。作者提出名优绿茶应以茶多酚含量21%─23%,氨基酸含量2%─2.2%作为理化测定指标,这样在名优绿…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的第八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上,由江西遂川县汤湖玉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狗牯脑绿茶荣获第八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金奖。该县另外一家茶企——遂川县安村茶厂选送的狗牯脑绿茶也获得了银奖。据悉,"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是目前我国绿茶领域内规模最大、参评地区和茶样最多的评比活动,至今已经  相似文献   

18.
名优绿茶集保健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是中国的特色产品。近几年来 ,出口量和国内消费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 ,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 2 0 %~ 30 % [1 ] 。名优绿茶是各茶业企业创品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 ,发达国家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在2 kg以上 ,而我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不到0 .3kg,并且名优绿茶消费占到 30 %~4 0 % [2 ] 。因此 ,名优绿茶在国内市场仍有着巨大的空间。为了提高名优绿茶的天然品质 ,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名优绿茶产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鲜叶原料、加工技术、保持技术三方面对发…  相似文献   

19.
杨阳 《茶叶通讯》2002,(3):30-32
本文论述了提高我省无性系良种普及率的紧迫性,分析了我省名优绿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并对适制名优绿茶的品种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名优绿茶护绿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名优绿茶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各产茶区研制开发出大量的名、特、优、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名优绿茶来说,色泽绿亮的产品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因此在名优绿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尽最大努力来提高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保留率,使产品色泽绿亮、鲜活,但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就提高名优绿茶叶绿素含量的保留率进行了专门研究,在此作一介绍,供茶叶生产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