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发育到衰老及部分器官脱落等等,都受到植物体内极微量的内源激素所调控[1]。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s)、脱落酸(ABA)、和乙烯(Eth)五大类。它们在体内含量甚微,一般水平为:IAA1-100ng/gFW、GAs1-1000ng/gFW、CTK1-1000ng/gFW,ABA10-4000ng/gFW[2]。且在植物激素提取物中存在许多结构类似物等干扰激素测定的物质,因此从植物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植物激素对测定技术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有很高要求。1 植物激素提取纯化方法11 提取80%…  相似文献   

2.
植物激素应答元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激素应答元件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植物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常用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水杨酸和茉莉酸的应答元件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可为植物激素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茶树中植物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激素对茶树生长发育和逆境反应的调控,及植物激素在茶树外植体繁殖中的应用,并概述了当前植物激素研究的方向和重点。针对茶树中激素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出茶树基因组测序完成后,植物激素对茶树茶芽萌发、抗逆等调控机理的研究将成为茶叶科学研究中一个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植物激素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植物激素与水稻分蘖、株高、光合作用及叶片衰老的关系,阐述了植物激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赵黎明 《北方水稻》2009,39(6):63-69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在激素受体基因分离鉴定、激素控制株型以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生长素(IAA)在协调体内外调节机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细胞分裂素(CTK)可以通过对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调节而参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赤霉素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激素之一,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如:种子萌发,下胚轴的伸长,叶片的生长和水稻开花时间等;脱落酸(ABA)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受到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在水稻对胁迫耐受性和抗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乙烯(ETH)则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激素,它在水稻生长发育和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近几年植物激素在生理学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在植物激素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同时也展望了植物激素研究对水稻重要农业性状改良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早在一九二八年,W.Went就曾指出:“如果没有生长素,植物就不可能生长。”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分生组织的分化和成熟,细胞的再生等作用,随着人工合成植物激素的成功和发展,并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成果,因此,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了探求植物激素对茶树短穗扦插的效用,1983年秋,应用几种植物激素进行茶树扦插发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北柴胡组织培养中获得高频愈伤诱导的优化技术,优选出适合北柴胡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及培养条件等。此研究为今后采用北柴胡组织培养技术扩大北柴胡药用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叶面喷施植物激素和磷酸二氢钾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徐延学,冯宜梅(甘肃省武威地区农科所733000)1前言植物激素和磷酸二氢钾近几年来广泛用于小麦等粮食作物,表现投资少,增产增收等特点,受到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青睐.植物激素又叫植物调节剂,它对植物的生...  相似文献   

9.
植物激素是能够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生理过程的一类调节物质,进行植物激素对红麻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研究,探索促进或控制红麻生殖生长的效果,这在理论研究上和生产应用上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对水稻籽粒灌浆、粒质量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介绍了水稻籽粒灌浆增重特性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重点综述了水稻籽粒中不同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籽粒灌浆、粒质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方向,旨在为水稻优质高产的遗传改良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番木瓜初蕾前后,以嫩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番木瓜雌株、两性株及雄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番木瓜3种株性植株叶片的GA3、IAA、ZR、ABA含量在花芽分化、现蕾及开花3个发育阶段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和差异性,且变化临界点为初蕾形成时.内源激素含量比值变化表现为,雄株在初蕾前后ZR/IAA与ZR/ABA比值一直明显高于雌株和两性株的;雌株的IAA/GA3与IAA/ABA比值在初蕾时出现1个明显的高峰值;3种株性植株叶片的GA3/ZR比值则均呈现出初蕾前较低,而初蕾后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利用多种植物激素(IAA,GA,6-BA)不同浓度和浸泡砧木根时间的组合,研究了其对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籽苗接芽萌动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研究了各项参试因子对接芽萌动速率比CK快的天数的单因子效应以及各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并初步确定了激素与处理时间的优化组合方案:IAA,GA,6-BA浓度分别为8 ̄25,28 ̄68,54 ̄67μg/mL,浸根时间为20 ̄25min;当IAA,6-BA浓度分别为19,50μg/mL,浸泡砧木根25min时,即可得处理苗木比不处理苗木提早25d。  相似文献   

13.
对胶乳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4种植物激素进行分离和纯化,用80%预冷甲醇浸提,离心,离心后的上清液减压蒸发至水相,调节pH后用固相萃取柱进一步纯化,首先洗脱下GA、IAA和ABA,再洗脱下ZT。对ZT采用等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和0.5%的乙酸(20/80 v/v),分析时间为10 min, ZT在等度洗脱条件下的出峰时间(min)是5.426,回收率是87%;对GA、IAA和ABA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和0.5%的乙酸(20/80 v/v),分析时间为34 min,GA、IAA和ABA在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出峰时间(min)分别为:13.377、16.581和18.988,回收率分别为70%、82%和92%。由于对这4种激素分别检测,从而降低了每份样品中杂质的浓度,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重现性好,整个提取流程简便,适合胶乳中内源激素的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14.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HPLC法测定了龙眼“红核子”品种胚性愈伤组织胚胎发生过程中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内源激素含量比非胚性愈伤组织高;除GA3外,体胚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趋势大致呈“M”状:胚性愈伤组织Ⅱ和球形胚为变化的2个明显转折点;内源激素的变化先于形态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啤麦生产的优势及影响啤麦质量因素的分析 ,讨论了栽培技术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合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大面积生产情况及近几年品质测定结果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生产优质啤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与收藏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各种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Berthelot改良比色法、改良纸层析法、氨基酸分析仪和柱前衍生液相色谱等4种常用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对发芽糙米GABA积累机理.发芽条件和工艺参数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理的GABA检测方法的建议。应对不同水稻品种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基因型进行遗传分析,以筛选出高GABA含量和高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品种,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测定了亚麻雄性不育系及可育系花蕾不同发育阶段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以及赤霉素(GA3)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两者间4种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在花蕾的整个发育时期,不育系和可育系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且含量高低明显不同。结果表明IAA和GA3含量的降低及ABA和ZR含量的提高可能与亚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 IAA/ABA、IAA/ZR、IAA/GA3和GA3/ABA在两者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大小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品质难辨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制约了茶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近年来,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感官品评、质量控制和产地判别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为茶叶的品质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文章就茶叶指纹图谱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红外(IR)及近红外光谱(NIR)、核磁共振(NMR)等,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为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茶叶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分析方法。选用ProElut C_(18)固相萃取柱对茶叶提取液进行净化、亲水性的Click Xion色谱柱分离,流动相A为水(含5 mmol·L~(-1)甲酸铵),流动相B为V_(甲醇)︰V_水=9︰1(含5 mmol·L~(-1)甲酸铵),甲酸调节pH至3.2,梯度洗脱分离,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该方法适用于茶叶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检测,平均回收率在60.5%~85.8%,RSD在4.9%~7.7%,高氯酸盐检出限为3mg·kg~(-1),氯酸盐检出限为5mg·kg~(-1)。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以满足茶叶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