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大面积种植橡胶树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况下,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橡胶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概念的提出,阐述了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的概念与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包括生态平衡理论和近自然理论。最后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植胶区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程度的人工干旱胁迫下,测定10个油棕品种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SOD与POD酶活性等,并利用SAS8.1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油棕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初期(0~5 d),油棕各生理指标向着有利于适应抗旱的方向变化;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5~30 d)和胁迫程度的加剧(trt1~trt3),各指标反映出油棕植株受害;当胁迫达50 d时,各生理指标几乎都向着抗旱有利的方向转变,表明油棕对干旱有较强的耐受性;(2)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SOD酶活性是反映油棕干旱胁迫的最重要的生理指标,可作为油棕品种抗旱性评价的依据;(3)10个油棕品种的综合抗旱力排序为:RYL34>RYL39>RYL38>RYL32>RYL37>RYL31>RYL36>RYL40>RYL33>RYL3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新型的防风减灾栽培措施,减少风害对橡胶种植业的影响,试验设计在风害较大地区的幼龄胶园行间间种不同组合的非胶树木,研究其防护效应。研究表明:橡胶树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能有效减轻常风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对强台风有抵御作用,能有效提高存树率;橡胶幼林间种非胶树木,对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影响较小,间种后的橡胶幼树粗生长和高生长没有受到明显抑制。试验中不同橡胶品种间种不同非胶树木,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因子、粗生长和高生长虽无显著差异,但仍表现有差异,这说明不同橡胶品系受间种的非胶树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直径大于1 cm的乔木树种多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的13个优势种占物种总数的2.78%,却占总个体数的56.34%;230个稀有种(<1株个体/hm2),占物种数的49.14%,仅占个体总数的1.24%,是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种-多度分布的一个显著特征。(2)随机模型拟合的种面积曲线与观测值差别较大,表明样地内树木不是随机分布的。(3)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都不能很好地拟合样地内的种-多度分布规律。但相比而言,对数级数分布拟合效果稍好,表明环境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乔木种-多度分布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不同树龄橡胶树枯落物养分归还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橡胶无性系PR107为材料,在为期2a的观测期内,分别于不同月份研究了9个年龄段(4~28a)的橡胶树枯枝叶凋落量及其凋落物中N、P、K、Ca、Mg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季节枯枝叶分解及养分归还的特点及树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枯叶平均养分含量为0.841%,是枯枝的1.69倍;生物量为2357.7(4a)~7392.3(24 a)kg/hm2,是枯枝的1.5~8.2倍;养分归还量为147.4~498.6 kg/hm2,是枯枝的6.8~37倍。以此推算,在橡胶林30a的经济寿命期内,枯叶的养分归还总量可达6.01t/hm2,枯枝的养分归还总量可达1.94t/hm2。其中5种大量元素归还总量分别为:N 3.17、P 0.14、K 1.13、Ca 3.04、Mg 0.48t/hm2。(2)随着树龄的增长,橡胶枯枝叶养分归还量逐渐增加,4a幼龄树养分归还量仅为151.4 kg/hm2.a,24a养分归还量即增大到最大值,为431.40kg/hm2.a。5种大量元素归还量大小顺序为N>Ca>K>Mg>P。(3)养分归还效率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4 a幼龄树养分归还率极低,仅1.32%,24a时增加到36.55%,然后下降。5种大量元素归还效率大小顺序为:Mg>Ca>N>K>P。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光谱分析和线性回归技术分析了3个橡胶树品种单叶片的室内光谱反射数据和叶绿素含量,确定了橡胶单叶高光谱特征参数(三边面积、反射率和一阶微分值)与3个品种综合的不同物候期和物候期综合下的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波段。结果表明:三边面积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达到1 %的极显著检验水平;基于反射率和一阶微分值的变量与叶绿素主要呈负相关,敏感波段主要在蓝边范围;利用一阶微分值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对叶绿素含量估算较好。  相似文献   
7.
幼龄胶园间种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对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胶园土壤、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8月栽植的两个相邻橡胶林段,2008年4月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2008年7月~2010年1月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幼龄胶园问种香蕉和葛藤均可提高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以间种香蕉的效应最明显;幼龄胶园问种可提高胶园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葛藤〉间种香蕉〉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香蕉〉间种葛藤〉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葛藤可提高胶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间种香蕉则降低这两种酶活性。【结论】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胶园微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问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胶农非胶收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按季共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相比无间种处理,幼龄胶园间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硝化作用,间种葛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间种香蕉促进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最明显,其他微生物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幼龄胶园间种能改善胶园土壤微环境,可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9.
幼龄胶园间种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对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胶园土壤、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8月栽植的两个相邻橡胶林段,2008年4月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2008年7月~2010年1月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幼龄胶园间种香蕉和葛藤均可提高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以间种香蕉的效应最明显;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葛藤>间种香蕉>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香蕉>间种葛藤>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葛藤可提高胶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间种香蕉则降低这两种酶活性。【结论】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胶园微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胶农非胶收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橡胶林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工程是中国橡胶林"四化"(林网化、梯田化、覆盖化、良种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植后胶园生态平衡的恢复和改善以及橡胶树的速生高产创造了条件。50多年来,水土保持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识和重视,水土保持措施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过去的单纯以"三保"(保水、保土、保肥)为目的逐渐向复合型、生态型和效益型的转变。实践证明,橡胶林人工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就中国橡胶林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科研发展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