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14个粳稻新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研究:镇稻99、285、徐稻4号、徐稻3号、盐稻8号等熟期较早的品种,以徐稻4号产量最高,徐稻3号、镇稻99产量中等;扬辐粳8号、淮稻9号、武运粳8号、武育粳3号、淮稻5号、宁粳2号、扬辐粳7号等熟期较晚,以淮稻5号综合表现突出;以武运粳8号产量最高,淮稻5号产量次之,扬辐粳8号、淮稻9号产量中等,除武运粳8号、武育粳3号不抗(耐)条纹叶枯病外,参试品种均较抗(耐)条纹叶枯病;淮稻5号、扬辐粳8号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偏早熟水稻品种进行直播种植适应性及播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两个偏早熟品种徐稻3号和徐9847进行直播方式种植的适应性和不同播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早熟中粳品种徐9847比中熟中粳品种徐稻3号更适应直播种植,徐9847与徐稻3号相比,徐9847比徐稻3号更耐迟播,徐9847分蘖性适宜,高峰苗较低,成穗率较高;二是播期明显影响直播水稻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等指标,随播期的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株高降低,总叶片数减少、节间数减少,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水直播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面积在黑龙江省逐年增加,为了解水直播栽培技术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笔者对黑龙江省水直播面积最大的虎林市和抚远县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水直播对寒地粳稻穗部结构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对金禾1号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影响较小,对龙粳31号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影响较大;在水直播栽培条件下,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产量可达7.78 t/hm2和8.73 t/hm2,但仍极显著低于插秧栽培,这主要与水直播稻千粒重显著降低有关;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出水直播的低于插秧,而直链淀粉含量要高于插秧,但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金禾1号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为水直播显著低于插秧,而龙粳31号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两种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显著;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食味评分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差异也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寒地粳稻龙粳20(多蘖 弯穗型)和龙粳21(少蘖 半直立穗型)为试材,研究了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与两种类型水稻成穗率呈先降后升的二次回归关系,与分蘖末期叶面积指数和单位面积最大茎蘖数呈先升后降的二次回归关系。行距对龙粳20一次枝梗的影响大于二次枝梗,而龙粳21则相反;行距与参试品种的二次枝梗结实率和穗结实率均呈负相关,其中与龙粳20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行距与龙粳20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与龙粳21的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多蘖 弯穗型品种的株型性状更易受到行距的影响,其中行距与龙粳20的剑叶长、剑叶宽、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和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龙粳21的各株型性状相关均不显著。较宽行距有利于多蘖 弯穗型品种穗、茎、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龙粳20的最佳行距处理为30 cm,而少蘖 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21,窄行距更佳,最佳行距为21 cm。分析认为宽行距移栽有利于改善多蘖 弯穗型品种的群体生态环境,窄行距有利于提高少蘖 半直立穗型品种的空间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确浙北稻区直播单晚水稻的适宜播期和播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常规中熟晚粳秀水09为试材,在桐乡市龙翔街道和乌镇针对不同播期和播量开展研究,分析播期和播量对生育特性、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苗峰出现期、齐穗期、成熟期以及株高、总叶龄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播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也略有降低,产量下降明显。[结论】秀水09作当地直播单晚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底至6月初,最佳播量为30.0~37.5kg/hm^2。  相似文献   

6.
淮稻5号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用复交材料7208/武育粳3号杂交选育而成,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于一体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是大丰市水稻当家品种,占水稻总面积85%以上,但该品种易感黑条矮缩病,为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研究直播稻黑条矮缩病的化学防治策略及技术,掌握了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直播稻密度与不同类型中粳品种茎秆性状的关系。[方法]以镇稻99、连粳7号和淮稻5号为试验品种,分析基本苗密度对3个品种茎秆性状的影响。[结果]连粳7号生长量最大,株高最高,抗倒伏能力最强,干物质积累及经济系数最高;且3个品种的直播稻基本苗90万,11m。时,植株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产量及经济系数最高。[结论]直播稻连粳7号为最优品种,且3个品种基器苗密度定在90万/hn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水稻采用机械插秧 ,需要配套育秧技术 ,一般选择机械流水线作业加田间双膜育秧措施比较经济实用 ,效果显著。1 种子选择及处理根据机插水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 ,选择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为宜 ,而且生育期要适宜 ,确保安全抽穗。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武育粳 3号、武运粳 8号、武运粳 7号、 72 0 31等水稻品种都可作为机插品种。种子要籽粒饱满 ,发芽率和发芽势要强。一般每公顷大田需种子 75kg左右 ,选择晴朗天气扬晒 1~ 2d后 ,用机械选 ,除去枝梗、杂质、瘪粒 ,再用比重 1 1盐水和黄泥水 (即用5 0kg水加盐 10kg或黄泥 2 0kg)…  相似文献   

9.
采用6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调查稻曲病发病率、严重度并计算损失率。同时测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及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并考察剑叶角度、剑叶长和株高等株型性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发病率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相关性大小为着粒密度>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发病率与穗长、剑叶角度、穗弯曲度、剑叶长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提出在株型育种中应注意选择一次枝梗数较多的偏散穗、长弯穗型,避免选用二次枝梗数过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武运粳21号系江苏省武进农科所最新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705),由江苏中江种业独占许可。江苏省洪泽县于2006年开始进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分蘖中等、穗形大、子粒饱满、结实好、熟相漂亮、抗病性好、米质好,符合米质和产量同步的需求,更适应直播稻面积占本地水稻种植面积90%以上的新形势。根据这两年的生产实践,武运粳21号在本地可作为麦后直播,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以三系杂交水稻德香4103和川作6优177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成都平原杂交中稻直播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杂交中稻生育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出叶速度加快;在基本苗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单株最高分蘖数和成穗率均降低,直播稻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晚粳稻甬优8号、常规粳稻武运粳19为材料,在机械化精量直播方式下,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其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播种量甬优8号1.5~2.2 kg、武运粳19号2.2~3.0 kg处理的产量最高;其群体均能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拔节期达高峰苗,且数量适宜,最终成穗率较高(75%左右);最大叶面积指数均出现在孕穗期,数值适宜;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多,成熟期生物学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淮河下游稻区机插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粳稻品种机插种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圣稻16、新稻21全生育期140 d,早熟;宁9213、武运粳24全生育期161 d,偏迟熟;其余品种全生育期为151~154 d,适中;武运粳24、连粳9号、新稻18、南粳9108、武运粳27实收产量均在700 kg/667 m2以上,产量较高,其它品种产量在680.6~697.8 kg/667 m2,差异较小。从产量、生育期和抗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武运粳27、中稻1号、淮稻5号、南粳9108、连粳9号适合在淮河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尚需扩大示范或再示范。  相似文献   

14.
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冠层性状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6个播期配合6个收获期对郑单958和伟科702生长发育、株型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通过播期、收获期调控实现高产。结果表明,冀中地区6月12日前播种,玉米抽雄和吐丝持续时间更为集中,播期每推迟3 d,抽雄和吐丝日期后推1 d;继续推迟播期,抽雄和吐丝日期后推4~5 d。2014年6月12日播种处理吐丝期冠层温度最高,不利于玉米授粉;6月15日后播种穗位叶SPAD值降低,尤其是生育后期伟科702叶片SPAD值降低幅度较大。播期对株高、穗位高和基部茎粗影响较大,播期与收获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影响均显著,穗粒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千粒重随生育期延长而提高。经回归分析得出,夏玉米每提早播种1 d,产量平均增加98.4 kg/hm2;每推迟收获1 d,平均增产103.3 kg/hm2。郑单958获得较高产量的播期、收获期最佳组合为6月6日至6月12日播种,10月4日至10日收获。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春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自北纬22.7°至北纬50.2°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 a内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生育期类型春大豆的形态和产量等生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着播期的延迟逐渐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增加.在各种熟期类型品种中,中早熟类型品种的株高和主茎节数降低的幅度最大.不同播期下大豆植株的地上生...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进和本地2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沧州气候条件下,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种,缩短了始花期至生理成熟期的天数,从而缩短了各品种的生育期;晚播严重降低了各品种的株高和主茎节数;产量、单株粒数、百粒重与播期达到了显著负相关,所以夏大豆适时早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适合赣北植棉区油棉双直播一年两熟模式下并有利于棉花与油菜生产轻简高效的油菜适宜播种期。于2019~2020年在赣北地区设6个不同油菜播种期处理,测定各处理油菜生长发育指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经济性状,探究一定范围内推迟播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 1处理(10月17日播种)油菜籽产量最高,达到2701.95 kg/hm 2,较T 6处理(11月21日播种)显著增产225.56%,油菜干物质积累量与单株产量T 1处理较T 5和T 6处理显著增加,但单株角果数与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对油菜生长发育与产量不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并考虑棉花收获与油菜播种环节的轻简高效,赣北植棉区油棉双直播模式油菜适宜播期推迟至10月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用早毛豆、夏大豆、特用豆和芽用豆类计18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早毛豆各品种的全生育期无明显的影响,而其它类大豆品种的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延迟而缩短.除早毛豆外,大豆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成英数和单株产量多随播期的延迟而降低;百粒重在35g以下的,播期对百粒重的影响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秋播期对甜玉米品种金银蜜脆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方法]以甜玉米新品种金银蜜脆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秋播期对金银蜜脆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穗重和产量呈抛物线型变化,双穗率逐渐降低,穗粗变细,秃尖增加,可溶性糖分和营养成分增加,甜度和风味更优。[结论]该品种在杭州市的适宜播期为7月25日—8月15日,此时播种穗粒结构最优,产量最高,鲜食品质最佳,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下降,早播(10月5日)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较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播期间适播(10月12日)>晚播(10月19日)>早播(10月5日).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期.3个播期中,适播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但与晚播的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以中密度(195万/ha)产量最高,低密度(120万/ha)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中密度与高密度(270万/ha)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豫麦49-198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9.5和干物质积累量21 000 kg/ha左右时,籽粒产量可以突破9 000 kg/ha,相对应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中旬和195万~270万/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