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防治实践,在2006年栽培制度和气候条件适宜,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综合应用各项控虫防病措施,麦田、水稻秧田、移栽大田全程用药,有效扑了灭灰飞虱的危害,控制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播种密度对扬农啤5号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从播种到拔节期,播种密度越大,叶面积指数越大。从齐穗期开始,密度在120万~30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密度在300万~36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结论]倒3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所以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是有利的。据此可见,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在300万株/hm2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直播稻密度与不同类型中粳品种茎秆性状的关系。[方法]以镇稻99、连粳7号和淮稻5号为试验品种,分析基本苗密度对3个品种茎秆性状的影响。[结果]连粳7号生长量最大,株高最高,抗倒伏能力最强,干物质积累及经济系数最高;且3个品种的直播稻基本苗90万,11m。时,植株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产量及经济系数最高。[结论]直播稻连粳7号为最优品种,且3个品种基器苗密度定在90万/hn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直播稻密度与不同类型中粳品种产量的关系。[方法]以镇稻99、连粳7号和淮稻5号为试验品种,分析基本苗密度对3个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本苗密度对3个品种产量影响不显著,淮稻5号基本苗密度为121.50万/hm2时产量最高;连粳7号基本苗密度为98.55万/hm2时产量最高;镇稻99基本苗密度为100.00万~111.00万/hm2时产量较高。[结论]直播稻镇稻99、连粳7号基本苗密度定在105.00万/hm2左右较为合适,而淮稻5号基本苗密度定在120.00万/hm2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小麦粒叶比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时,粒叶比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随着粒叶比的增加呈周期性振荡.随着粒叶比的增加,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增加的,有效穗数和单产总的趋势是减少的.[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一定要高的粒叶比,而是要针对具体品种高产优质科学的粒叶比.  相似文献   
6.
<正> 基层农技部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也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中坚力量。近几年盐都县大冈镇农技站主动适应市场农业的要求,以致富农民为己任,不断优化为农服务。服务目标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服务形式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由以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和产后服务延伸。不仅壮大了自身实力,而且也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多次被省市县农业系统评为“为农服务信得过单位”和先进农技站。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广泛收集信息,拓展产前服务。该站把收集信息作为转变农技服务方式的突破口,千方百计寻找适合本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信息。一是在网上筛选信  相似文献   
7.
苏啤3号基本苗与穗粒结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苏啤3号高产优质与基本苗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基本苗不是决定高产优质的唯一因素,天气和管理工作同样重要。在江苏里下河地区苏啤3号比较适宜的基本苗应当控制在270万/hm2。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单株成穗数和成穗率。具体要求是:前期培育壮苗越冬;中期严控无效分蘖,培育壮秆大穗;后期防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8.
小麦粒叶比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阐述了在江苏四里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播种,密度在120~340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随着粒叶比的增加呈周期性振荡。随着粒叶比的增加,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增加的,有效穗数和单产总的趋势是减少的。论述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一定要高的粒叶比,而是要针对具体品种高产优质科学的粒叶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方法]以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10月15、22、29日和11月5、12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万、180万、240万、300万和360万株/hm2)下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结果]扬农啤5号粒叶比与基本苗数呈抛物线关系,当基本苗为250万株/hm2时,粒叶比最小。粒叶比与各生育阶段总苗数呈周期性振荡关系,且随着冬前期、越冬期和拔节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返青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冬前期总苗数在270万~320万株/hm2、返青期总苗数在640万~820万株/hm2时,粒叶比较高。[结论]大麦总苗数对其粒叶比有一定影响,冬后做好促个体、控群体工作有利于提高其粒叶比,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