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产能核算的黄冈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程。以黄冈市为例,结合产能核算、景观破碎度指数等,以乡镇为评价单元,首先构建了3个因素10个因子的指标体系来表针黄冈市耕地整治潜力的空间差异;然后借助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乡镇的耕地整治潜力分值;最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潜力分区。结果表明黄冈市各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呈南高北低的规律,同时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未来耕地的利用方向进行了阐述。把耕地整治高潜力区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并尽量减少在低潜力区的建设,其结果对黄冈市新一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确定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粮食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条件5个方面、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和需全面整治3类区域进行划分,为延边州科学规划、高效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共31 359.67 hm~2,分布在敦化市和安图县;稍加整治的基本农田存在一些不足,面积为70 093.97 hm~2,主要分布在敦化市、安图县、延吉市等县市;需全面整治的基本农田则应在田、水、路、林、村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治,面积共197932.92 hm~2,在全州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3.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分区是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从土壤质地、农田基础设施、耕地空间形态及规模3方面选取10个指标,以综合指数模型及GIS分区技术,将绥化市北林区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建设和退出型耕地类型区。优先划定型耕地综合质量最优,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是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优选区域;适宜调入型耕地也可作为基本农田近期建设的优先区域;重点建设型耕地宜采取中、远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分步建设;退出型耕地不宜划定基本农田。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基本农田分区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标准基础农田建设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核心部分,按照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的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等区域,开展相关的土地整治工作,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建设集中性较高、基础设施完善、产量较高、稳定性较好、生态性良好的基本农田,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土地利用率与质量,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注重质量、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研究选择湖北省赤壁市作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质量、空间布局、建设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组合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区研究。通过评价结果,将赤壁市基本农田划分为优先整治区域、次优整治区域、全面整治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可为赤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各地     
<正>安徽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了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安徽省今年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48万亩,省级财政将"以奖代补"30多亿元。安徽省要求,本次建设各地要以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引导和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建成263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112-112
据《安徽日报》报道,我省今年将建设40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该项工作自6月份启动以来,截至8月底,已竣工验收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27个,面积1.59万hm2;完工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175个,面积13.29万hm2,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33.9%。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万平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5,(19):302-303
土地整治是我国解决人地矛盾、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以区县为单位,在对典型区域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整治潜力进行了测算,得到各区县的整治潜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到2020年土地整治总潜力为191 169 hm2.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识别丘陵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单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对提高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率,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体建设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研究研制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践行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和落实耕地保护国策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重庆市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选取相应地貌类型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项目实施前技术指标达标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的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本底条件评价,识别出影响重庆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影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硬化生产路指数、田间道宽度指数和适宜小微型农机化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应是加强对关键影响因子的建设。不同地貌类型区因主要限制性子不同,其重点建设内容也不相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通过改造或消除限制性因子来提升整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地划定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计算。基于卢龙县2012年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通过相应土地整治可以改善或消除耕地质量限制因子的程度,构建基于耕地整治可改善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指数组合模型与可提升潜力测算模型,进行县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以及可提升潜力计算。通过研究,县域内耕地共划分为三个提升重点区域:以灌溉保证率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1,整治面积为37 658.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区域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4个利用等;以有机质含量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2,整治面积为403.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0%,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83个利用等;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导的重点区域3,整治面积为2 139.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2%,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0个利用等。卢龙县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69个利用等,县域内各乡镇分别提升0.47-0.86个利用等,并且呈现县域北部的提升潜力小于南部的提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整治规划、确定区域耕地可提升潜力、划定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蒋怡  柳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74-11176
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分析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测算出区域土地整治潜力,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规划方案,将华蓥市划分为基本农田、粮食后备产区和生态山地旅游区3个潜力功能区。初步确定省、市、县3级投资共计24个重点项目,整治规模分别为1396.00、656.08和7766.89hm^2。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标准”定位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建设任务艰巨;标准细化问题有待解决;资金投入与建设任务存在“倒挂”现象;工作机制不完善,耕地分割、细碎化现象严重;土地权属复杂;资金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等。为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这项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建议,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科学规划,落实责任,尊重人民群众意见;强化资金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建设的“软实力”水平,加强工程的后期管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平衡的四川省耕地面积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保护事关一个地区粮食战略安全问题,而耕地面积的测算与预测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决策支撑。本文以2004年为基期年,在综合分析四川省人口、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区域耕地需求预测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分别探讨2005~2020年间耕地需求量与耕地有效供给量。结果表明2005~2010年耕地有效供给量都高于低粮食自给率下的耕地需求面积,但基本都低于高粮食自给率下的耕地需求面积,至2020年四川省预测耕地有效供给量分别低于低粮食自给率和高粮食自给率下耕地需求面积56.21×104hm2和83.41×104hm2。  相似文献   

14.
从广东省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综合选取耕地连片程度、地方财力支持、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整治潜力4个因素,构建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以综合评价得分大于50分的县(区)作为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计40个,其中珠三角平原区16个、粤东沿海区9个、粤西沿海区10个、粤西北山区5个,并分别提出这4大区域基本农田重点区域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为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三大战略提供手段支撑。该文以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北省卢龙县为例,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适宜性(低度适宜S1、中度适宜S2、高度适宜S3)和空间布局协调性(低度协调C1、中度协调C2、高度协调C3)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采用灰色关联评价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将待评价矢量数据转换成30 m×30 m的空间栅格数据,对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布局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适宜性指数与协调性指数组合类型中的"S3C3、S2C3和S3C2"覆盖地区确定为优先保障建设区、组合类型中的"S2C2、S1C3和S3C1"覆盖地区确定为正常推进建设区、组合类型中的"S1C2、S2C1和S1C1"覆盖地区确定为延缓滞后建设区,优先保障建设区、正常推进建设区和延缓滞后建设区建设规模分别为12 372.33 hm2、13 978.95 hm2和14 357.65 hm2,不建设(规划扣除允许和有条件建设区占用农田)区域规模为3 200.64 hm2。该研究将为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务实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心要素,保护耕地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辽宁省鞍山市作为研究区域,在耕地保护方面具有其特殊性。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耕地面积、粮食单产等有关数据分析,预测规划目标年(2010和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为基于粮食安全模式下的耕地保护提供有益探索。结果表明,2010年鞍山市耕地最大可供给量为239 000 hm2,2020年耕地最大可供给量为238 000 hm2,2010年鞍山市耕地需求量为204 186.02 hm2;到2020年鞍山市耕地需求量为226 409.61 hm2。因此,鞍山市耕地可供给量可以满足粮食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农田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基本农田质量、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基本农田区位条件、基本农田区位设施状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基于GIS技术,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研究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以期为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贵溪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贵溪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综合指数模型在GIS平台上实现指标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并根据测得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的要求划定贵溪市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加权指数和模型计算得到的贵溪市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58.51,97.78],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综合指数为81.89,耕地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布局调整优化,贵溪市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5 413.25 hm2,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值较调整前增加了5.58。该研究可以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