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点,从耕地的自然质量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角度,建立东营市东营区永久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Arc GIS分析获得相关数据,通过TOPSIS法对耕地的综合质量进行排序,最终使用制图输出功能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可视化,将结果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对比。结果表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在空间格局上大致呈现出"西南部、北部密集,其他地区稀疏"的态势,和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存在一定差异;质量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更好地反映出耕地农业配套设施完善、耕地连片性好、区位条件有利的特性。通过相关资料查阅以及实地踏勘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可以快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范围。同时,本次研究成果也为东营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通过建立科学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方法,在考虑到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划定长久稳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采用LESA (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以县级耕地分等成果为依托,以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分析为主要影响因素,科学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LESA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标分值,通过对比,最终确定周至县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4672.21hm~2,建立了符合周至县特点的指标评价体系。LESA评价体系是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充分利用的结果,可为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用地面积较大,与优质耕地重叠度相对较高,城市周边优质耕地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且被建设占用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如此,地方耕地保护工作实施力度不足也会使基本农田质量不断下降。针对此种情况,国家下达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规划要求标准,其内容中明确要求对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和交通沿线周围优质耕地永久划定为基本农田规划。文章针对当前我国耕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对保护优质耕进而永久划定基本农田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10-112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既关系到城市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也关系到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十三五"期间城市发展的布局。本文以新疆阿图什市为例,重点讨论本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当前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会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立足于两规合一,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拟探索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在考虑两规、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从自然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和区位条件三方面选取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耕地连片性、斑块形状指数、耕地到农村道路的距离、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5个指标,建立耕地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法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分值确定,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分值来判断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优先程度,同时遵循最大相似性原理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适宜调入型、重点调控型和缩减退出型4种类型耕地,从而确定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将城市周边和道路沿线应划入却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达到上级下达指标,做到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且布局更优化。  相似文献   

6.
合理评价耕地质量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夷陵区为例,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及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从耕地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生态条件3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将综合质量分≧80的划为高度适宜区,占比为18.13%,集中分布在东南平原地区;综合质量分在70-80之间的划为中度适宜区,占比21.82%,重要分布在东中部丘陵地区,优先将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的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本研究通过将评价结果与现有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叠加分析,按照保留、调出、调入三个部分进行调整优化,为"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完善执行这一制度,除做好划定工作外,还应进一步做好保护、建设、改良、治理、利用、补偿6个方面的工作,以期为稳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初步数据为底图,在"多规合一"和"生态保护"的视角下,结合阿克苏市实际划定需求,构建了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指标体系,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以实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弹性"需要。以中心城区范围线为界线,选取了4个因子构建了中心城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指标体系;从土地质量条件、耕地区位条件、耕地基础设施、地块空间形态等方面选取8个因子构建了中心城区外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指标体系,两者都选用综合得分最优法,逐图斑外业核查通过后,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该研究衔接各项规划成果,采用的划定方式既考虑到了城市周边,又考虑到了全域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划,使储备区更具有实用性、稳定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与综合质量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思路及建议。[方法]基于GIS平台,以吉安县作为研究区,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耕地综合质量得分,进一步叠加上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于生态安全、城市建设发展的约束条件下,对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布局优化结果。[结果]基于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按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得到适宜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一般耕地面积为44 560.89 hm2,考虑原有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协调城市发展,分为保留、调入、调出3种情况,得到最终永久基本农田优化面积为43 097.52 hm2。[结论]研究结果遵循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质、聚集和稳定的思路,以及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布局优化要求,可为吉安县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资源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永久基本农田是最优质、最精华、生产能力最好的耕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北京市耕地保护空间划定工作为基础,运用Arcgis工具,通过对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情况的核实,对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和耕地保有量储备区划定情况的分析,充分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总结当前形势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要求,从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和耕地保有量储备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动态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监管及保护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有效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保护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中利  娄洪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25-12226,12229
耕地整治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土方量测量是耕地整治中最基本的测量工作之一,它对于编制工程预算、及时组织施工以及缩短工程周期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测量高新技术的应用,探讨了一种在实地上直接测定土方量的新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精度分析,供农田水利测量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贵州省制定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从数量、质量、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等方面介绍了贵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了贵州山区耕地质量较差、坡耕地面积较大及分布范围较广、耕地撂荒严重、优质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大耕地执法力度;完善耕地目标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强化职能部门和群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加强耕地规划和用途管理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推进耕作层剥离利用步伐;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贵州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贵溪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贵溪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综合指数模型在GIS平台上实现指标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并根据测得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的要求划定贵溪市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加权指数和模型计算得到的贵溪市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58.51,97.78],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综合指数为81.89,耕地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布局调整优化,贵溪市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5 413.25 hm2,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值较调整前增加了5.58。该研究可以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耕地的质量和数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作为基础性工作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也成为众多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影响因素多、指标繁杂、计算量大的评价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以ArcGIS软件为技术支撑,利用土壤图等基础图件资料作为辅助,采用多因子综合评判法来建立青冈县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和数据库,并对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一键化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所得结果与人工手动计算结果一致,进而减少人工作业的失误率,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空间数据框架基础,结合农业部门现有的土壤普查和样点调查分析资料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相比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中以1∶50 000为基础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本研究方法的评价结果耕地分布的空间定位更正确、更切合现状,评价单元的划分更合理、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更加精细,能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的精度。本研究方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上的应用,有利于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和科学管理耕地,更好地满足精准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施肥管理对耕地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将评价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调整,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研究区耕地质量优良的二、三级地的基本农田比重过小,而耕地质量低劣的四、五级地的基本农田比重过大。因此,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各级地基本农田分布调整,将二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36.26%调升为75.05%;将三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78.99%调升为84.96%;将四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调低3.7%;将五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82.68%调低为65.36%。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的陕西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而作出的重要部署。在研究陕西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3S"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查的理论,建立了核查体系,推进了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提高了划定成果质量,也推进了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庄浪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在GIS支持下,利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以及立地条件等11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将庄浪县71 079.3 hm<'2>耕地分为5级,并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