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分区是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从土壤质地、农田基础设施、耕地空间形态及规模3方面选取10个指标,以综合指数模型及GIS分区技术,将绥化市北林区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建设和退出型耕地类型区。优先划定型耕地综合质量最优,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是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优选区域;适宜调入型耕地也可作为基本农田近期建设的优先区域;重点建设型耕地宜采取中、远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分步建设;退出型耕地不宜划定基本农田。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基本农田分区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会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立足于两规合一,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拟探索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在考虑两规、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从自然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和区位条件三方面选取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耕地连片性、斑块形状指数、耕地到农村道路的距离、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5个指标,建立耕地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法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分值确定,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分值来判断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优先程度,同时遵循最大相似性原理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适宜调入型、重点调控型和缩减退出型4种类型耕地,从而确定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将城市周边和道路沿线应划入却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达到上级下达指标,做到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且布局更优化。  相似文献   

3.
以贵溪市为研究区域,从自然条件、质量条件、区位条件、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等5个层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结合GIS的数据处理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和法计算耕地田块的综合分值,并对贵溪市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按分值进行分等,根据评价质量等级对基本农田进行调入调出分析,使调整后的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提升,布局得到优化。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将分值<60分的耕地调出基本农田,调出面积2 32033 hm2;将分值≥90分的耕地调入基本农田,调入面积2 45486 hm2,调入基本农田面积略高于调出基本农田面积,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总体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整治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将生态条件好、设施配套齐全、粮食产量高的耕地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防治水土流失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耕地自然质量、耕地生产能力、生产便利条件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数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新疆阿勒泰市现有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将耕地综合得分进行分级排序。依据综合评价法可将该市的耕地划分为5级,各级耕地所占比例分别为一级耕地25.76%、二级耕地36.11%、三级耕地19.38%、四级耕地14.01%、五级耕地4.74%,将一级和二级的耕地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能够满足上级下达指标。将本研究结果与上一轮基本农田划定结果比较分析,质量有所提高,更加集中连片。该研究结果为阿勒泰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方法路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能核算的黄冈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程。以黄冈市为例,结合产能核算、景观破碎度指数等,以乡镇为评价单元,首先构建了3个因素10个因子的指标体系来表针黄冈市耕地整治潜力的空间差异;然后借助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乡镇的耕地整治潜力分值;最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潜力分区。结果表明黄冈市各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呈南高北低的规律,同时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未来耕地的利用方向进行了阐述。把耕地整治高潜力区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并尽量减少在低潜力区的建设,其结果对黄冈市新一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西北部的南漳县为例,综合选取耕地自然质量、生产条件、区位和生态4个方面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并通过限制因素的分析明确建设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建设条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具体表现为东部较优、南部次之、西北部最差,最终共划定42 800.48 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受生产、生态条件限制较大,应加强基础设施及生态防护工程建设。评价模型能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在生态因素的刻画上尝试引入景观指数并结合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及环境污染强度对其进行量化,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耕地质量的优劣反映了区域农业生产的水平,也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础。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研究区,选用土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条件、地块空间形态和生态安全格局4个指标因素,利用指数衰减赋值、多因素综合评价和多因素指数等方法构建察县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各指标质量评价等级,确定察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方案。结果表明,察县耕地质量总体情况良好,全县55.74%的耕地质量较高,44.99%的耕地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与综合质量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思路及建议。[方法]基于GIS平台,以吉安县作为研究区,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耕地综合质量得分,进一步叠加上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于生态安全、城市建设发展的约束条件下,对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布局优化结果。[结果]基于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按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得到适宜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一般耕地面积为44 560.89 hm2,考虑原有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协调城市发展,分为保留、调入、调出3种情况,得到最终永久基本农田优化面积为43 097.52 hm2。[结论]研究结果遵循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质、聚集和稳定的思路,以及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布局优化要求,可为吉安县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20,(1):66-69
为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基于美国LESA系统理论和农用地等级划分成果,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立地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平原区和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立地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法库县平原区耕地立地条件评价分值为71~78,丘陵区为39~87,综合表明,平原区和丘陵区耕地立地条件均属于中等。同时,构建的评价体系继承和沿用了农用地等级划分成果,实现了农用地等级划分成果的转化应用;评价指标和模型充分考虑了指标的全面性及其权重差异,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通过建立科学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方法,在考虑到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划定长久稳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采用LESA (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以县级耕地分等成果为依托,以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分析为主要影响因素,科学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LESA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标分值,通过对比,最终确定周至县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4672.21hm~2,建立了符合周至县特点的指标评价体系。LESA评价体系是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充分利用的结果,可为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12.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金寨县2019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金寨县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与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结果,对金寨县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结果表明,金寨县2021年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174等,较2019年的5.448等提高了0.274个等级。金寨县2021年耕地质量分布以4~6等地中产田为主,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8.98%,更新评价结果可为金寨县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学、准确地进行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是合理利用与切实保护耕地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基于《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规范(试用稿)》中推荐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与修正法进行了广东省吴川市的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结果表明:吴川市耕地质量等别为中等和低等,产能等别为4~10等;耕地质量等别与农用地分等结果中的国家自然等、耕地产能等别与国家利用等在空间分布上均呈一致趋势,等别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6和r=0.320,P<0.001,n=13 094);以蚯蚓数量为依据的生物特性系数修正是导致耕地质量等别整体低于国家自然等的主要原因。经验证,相对于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本研究构建的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能够较明显地体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耕地质量和产能方面的功效,研究成果可为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和改进的熵值法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0年"较安全"等级关联度很弱;(2)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了促进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农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的中间信息、挖掘耕地生态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本农田保护是指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保护。目前,基本农田仅定量地划定,而无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农用地分等是基于土地的自然特性辅以科学的计算方法并得出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的一项技术。文中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作为依据,分析了云南省耕地的质量分布规律,并对基本农田的数量确定和范围划定进行研究。自然质量等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弥补了对耕地的质量评价,有利于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内涵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实质是全面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监督、鼓励和引导耕地使用者集约化、绿色化利用耕地资源,使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地要素特性稳定且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状态。2)三位一体保护路径设计:树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视角的保护理念,采取分区分级保护机制,健全耕地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农户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行为,实时监测系统中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态,最终实现我国全方位耕地保护格局。此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耕地提质改造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介绍有关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测算与评价工作的流程。在调查现状耕地的潜力情况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耕地占补平衡需求,进一步落实耕地提质改造的规模和分布,为科学、合理地实现新兴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是一项协调性与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是否有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地基本建设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取评价指标.[方法]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权重值和指标得分结合,研究耕地质量因素.[结果]土地利用系数、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耕地质量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得出制约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发展的因素是剖面构形、土壤pH值、灌溉保证率和距障碍层深度.[结论]耕地质量受到自然条件和耕地基本建设情况的综合影响,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阿勒泰市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20.
矿区产业转型对耕地数量及质量均带来负面影响,随着工业集中化程度的提高,产业转型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通过分析石家庄(井陉)矿区耕地利用与保护现状以及矿区产业转型对土地利用及耕地保护带来的影响,总结出处于产业转型期资源枯竭型地区耕地保护的对策,即通过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综合整治塌陷地,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