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合肥市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并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更新了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数据库。评价结果表明,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为4.753等级,比上一年提升了0.041个等级,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耕地均以中产田(4-6等地)为主,评价结果为合肥市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顺庆区2021年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评价结果,分析耕地质量等级及耕层土壤养分状况,提出建议对策,为耕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云霄县2018年耕地质量调查监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调查样点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借助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进行2019年云霄县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化评价,建立云霄县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查清了2019年云霄县耕地质量等级及其变化,为持续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指导化肥减量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明市耕地质量数量、空间分布情况。[方法]以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项目监测数据及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历年来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的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结果]2018年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地和高等地为主,占比分别为46.38%和42.67%,2018年平均等级为4.04,从空间分布来看,中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中部、东部和北部,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北部。[结论]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高,对比2017年昆明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4.15),提升了0.11个等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质量评价既是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使耕地由数量管理转变为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也是当前研究耕地质量变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为了保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现势性及了解耕地质量的发展趋势,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对耕地等级质量成果更新工作进行研究,进而了解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次夷陵区更新评价后的国家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等别分布与上一轮成果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更新评价成果的连续性,同时耕地总面积呈增长趋势,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归因于地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耕地作为土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研究对于科学利用耕地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睢宁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划分分等单元并建立参数体系,计算自然质量分值、利用系数及经济系数,得出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指数,划分出耕地质量等别,对县级耕地质量等级进行更新评价,用于对耕地数量、质量的一体化管理,为科学用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指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线,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耕地现状质量总体提升,西北耕地水平较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并实行特殊保护。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对我国耕地质量的变化和现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8.
开展2021年醴陵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对不同等级耕地质量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关于耕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就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而言,2021年醴陵市耕地质量加权等级为4.86级,较2020年略有提升:耕地总面积为42 639 hm2,其中,高产耕地占比为18.32%,主要分布在李畋镇、白兔潭镇、明月镇、枫林镇;中产耕地占比为69.78%,主要分布在船湾镇、茶山镇、石亭镇、均楚镇、明月镇、左权镇;低产耕地占比为11.90%,主要分布在均楚镇、茶山镇、左权镇。就耕地质量特征分析而言,2021年醴陵市耕地土壤处于偏酸水平,有机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处于中低水平,但高、中、低产耕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指标数据差异显著;高产耕地土壤质地以壤质为主,中、低产耕地土壤质地以黏土、重壤为主;大部分耕地分布在丘陵下部和中部,立地条件较好;耕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级别多为“满足”,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在此基础上,针对高、中、低产耕地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耕地质量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6月11日,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技术培训会在成都召开。受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委托,农田建设管理处陈阳同志在会上作发言,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主任欧阳平主持会议。21个市(州)的农业(农牧)农村局分管局长、农田建设管理科(土肥站)负责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骨干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会邀请了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对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技术方案进行解读,梳理了工作思路。并对我省"三调"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  相似文献   

10.
从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现状出发,分析了吉林省耕地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建议,为未来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数,系统科学地构建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宾阳县耕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等别为优等和良等的耕地面积占99.95%,东北部耕地等别略低于西南部,其等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土壤健康状况的差异。耕地产能等别中旱地等别主要集中在11等,水田等别主要集中在7等,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规律,中心城镇地势平坦、管理水平高是造成耕地产能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的宾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耕地实际质量状况,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要素支撑,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其质量变化将显著影响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基于阜平县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使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阜平县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时间上,阜平县耕地数量呈增长趋势,等别构成稳定。耕地变化集中在自然等10等、利用等9等和经济等10等上,耕地整体质量向好但经济利用水平有待提升。空间上,阜平县耕地等别空间分布与地势变化高度契合,破碎化程度高,耕地空间整体由西北向东南移动。高等地、中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一侧,低等地分布在西北地区;减少耕地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减少耕地比西部地区数量较多,新增耕地相对集中在东南部。  相似文献   

13.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通过方法改进、数据更新和因子体系完善等手段,重新评价区域耕地等别,并与旧分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区域耕地分等改进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闽侯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以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占优势;评定方法改进后闽侯县高、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地理空间分布更合理,质量等别与实际土种类型的肥力和产出水平也更加吻合;耕地分等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4.
结合ArcGIS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原有参评因素的选取与分析,在不具备固镇县全域数据情况下,采用以局部代替全域的方法进行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并对其方法实施的可信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固镇县耕地地力等级总体上是提升的;用局部代替全域来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具有可信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基于2010~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分析了新兴县耕地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度相对较小,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有林地,耕地减少以建设用地为主;从质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质量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差异明显;从变化原因上看,土地开发、建设占用和耕地质量建设是耕地变化的3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准确地进行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是合理利用与切实保护耕地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基于《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规范(试用稿)》中推荐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与修正法进行了广东省吴川市的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结果表明:吴川市耕地质量等别为中等和低等,产能等别为4~10等;耕地质量等别与农用地分等结果中的国家自然等、耕地产能等别与国家利用等在空间分布上均呈一致趋势,等别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6和r=0.320,P<0.001,n=13 094);以蚯蚓数量为依据的生物特性系数修正是导致耕地质量等别整体低于国家自然等的主要原因。经验证,相对于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本研究构建的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能够较明显地体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耕地质量和产能方面的功效,研究成果可为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田东县耕地情况,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补充调查,重新测算耕地质量等别,形成最新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田东县耕地质量利用等别分布在4~10等,耕地质量总体较好,高等地、中等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3.33%,主要分布在平马镇、祥周镇、林逢镇和思林镇,低等地主要分布在那拔镇、朔良镇、印茶镇和作登乡。该研究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可为国土资源管理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19.
郭佳君  李茜 《农学学报》2021,11(11):118-124
为持续开展耕地内在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深层次挖掘农作物生产及增产潜力,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本文以山西省武乡县为例,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首先分析武乡县耕地质量分布状况,包括耕地资源总体概况以及各乡镇耕地地形部位和质量等级分布状况;然后分析2015—2019年武乡县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同比增长变化情况,并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计算谷子、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蔬菜、油料、药材、枣、西瓜、核桃、杏相对于全国同类作物的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充分利用武乡县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生产条件,以及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药材、杏、核桃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计算结果,进行布局战略调控。规划武乡县“高效综合集群区、特色增质示范区、开发保护并重区”三大种植业产业布局,创建优质高效的种植业产业基地、集群。通过将耕地质量优势与农作物比较优势结合转化为经济优势,构建“拓展规模优势、确保产量优势、强化质量优势”的良性种植格局,从而提升粮食产量,突出特色品种,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