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贵州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慧  周国富  李守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0-18972
从草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出发,阐述了贵州省草地资源的类型特点、现状,分析了贵州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模型,得出贵州省草地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的结论,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有机草地农业”的概念和基本要求,综述了欧洲有关“有机草地农业”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影响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实行“有机草地农业”的可能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很多城市在进行人工草地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但是,人工草地在实际建植过程中受到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严峻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膜下滴灌技术因此应运而生。这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在我国很多区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不仅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加强了对我国淡水资源的保护。基于此,介绍膜下滴灌技术在人工草地建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评价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高寒草地面积达7707.5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94.90%,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昌都地区丁青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据此提出了改革草地使用制度、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实现草地法制化管理和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实现西藏高寒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伊犁地区,不同种类草地分布广度以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会显著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本文就针对草地生态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系统及其概念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系统是由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本身系统组成,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理论,从水资源系统的内涵、特征、构成及其等级体系等方面入手,分析水资源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特征与内涵,构建了水资源系统的等级体系和概念模型,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牧交错带草地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地景观格局,以农牧交错带的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2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草地斑块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乐镇草地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斑块规模东南大西北小,斑块形态东南密西北稀,斑块分布东南整西北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是研究区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共同驱动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差异性变化。其中,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至最近河流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程、坡度和至最近河流距离是草地斑块形态分异的内在诱因;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分布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重点针对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现状:一是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水资源问题,分析了环境变化与水文循环问题,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水资源演变的影响等。二是分别综述了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水资源定性分析研究与定量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干旱内陆河地区,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响应机制与定量识别的研究还相对欠缺的结论。三是提出在干旱区应加强进行定量识别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相互影响的互馈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水城县草地资源发展现状,指出水城县草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牧区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必须积极重视草地资源恢复战略,建设高标准的人工草地,合理配置和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牧区地区草地草坡的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根据资源气象的新理念,结合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加大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选取了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等6个评价指标,对大庆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水资源相对仍有一定的可供开发的承载能力;同时,大庆市市区及四县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比较接近,说明市区及四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为平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长期历史资料,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放牧活动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探讨1960s以来青海三江源区果洛藏族自治州草地退化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研究区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地区,1961-2010年研究区气温升高、年降水略有下降、湿润程度下降,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和综合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综合模型)模拟的该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均具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研究区气候变化总体上有利于该区草地生产力改善;研究区家畜年末存栏数60年代剧烈上升,至70年代达到顶峰,家畜年末存栏数与植被NDVI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草地实际载畜量过大造成牲畜对草地过度啃食,导致草地退化。研究区退化草地恢复治理的重点应放在减轻载畜压力、控制草地现实载畜量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赣江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慧  蔡定建  许宝泉  余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64-14267,14277
以赣江源流域地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水资源和人口现状等16个指标中筛选出影响该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4个主因子C1、C2、C3、C4,并通过熵权法对4个因子的得分赋权重,综合评价出2001~2009年该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状况。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走向一个相对健康的方向。通过对赣江源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从水量分配、水权归属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以期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水资源承载信息的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任又成  张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20+4763-4720
对三江源农牧业用地生态变化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结果发现,三江源草地资源,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正在发生逆向演替,草地优势种群演化、草群结构变化、草地生产力下降,使得草地可利用面积减少,导致天然草地退化和载畜能力下降,生态"三化"问题加剧,已对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6.
在对汕头市水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汕头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并针对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其他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汕头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等级划分为3级,结果表明,2000—2009年,汕头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情况较好,多数年分为1级,2004、2009年为2级,但近年有逐步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法,分析广西西江流域未来10年不同情景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在假设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40%的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小用水量情景下,除南宁市水资源短缺外,其他地区水资源均可承载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最大用水量情景下,贵港市也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状况,但西江流域整体水资源盈余,西江流域水资源基本能够承载其社会经济、人口发展规模。因此,广西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的前提是提高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沈阳市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经济承载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该开发区水资源适度承载力数学模型,并利用研究区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提出了该开发区水资源适度人口载量和经济载量。  相似文献   

19.
王成立  席占生  李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9-8260,8262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制约内陆核电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引入"用水紧张程度"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平衡指数σ"对河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火电与内陆核电用水需求特点,分析核电空冷技术的用水优势,在此基础上阐述采用空冷技术发展河南核电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希义  徐海量  杜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18-11821
结合乌伦古湖流域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所搜集的水资源资料,选取农民人均收入、水资源利用率、旅游收,,M/GDP、森林覆盖率等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乌伦古湖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①乌伦古湖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整体上处于一般水平,水资源的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②社会经济、环境质量、资源支撑对承栽力的贡献度分别为O.11、0.63、0.26;③在这12个指标中,以农民人均收入、旅游收入/GDP、湖泊水质承载力对乌伦古湖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其贡献度分别占到0.3276、O.1575、0.1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