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以白洋淀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白洋淀流域为例,建立包括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要素、共16个指标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评价方法,对近20年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7年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综合特征值由1.84增加到3.16,水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1998—2012年属较低承载区间,2013—2017年属中等承载区间;从各要素看,水资源和水环境要素的特征值由1.18、1.92分别增加为2.72、3.36,均呈增加趋势,水生态要素的特征值由3.44下降为2.31,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在推进水污染控制、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水生态的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利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建模方法,采用"社会经济-水资源-排放负荷"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选取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负荷作为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建立了白塔堡河流域人口、经济发展、水环境系统中COD模型和氨氮负荷模型。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模拟值与历史数据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能够反映实际系统的演变,可以有效进行仿真模拟。运用建立的水环境承载力系统模型,模拟和分析了白塔堡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增加点源削减率、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调整流域产业劳动力构成比例等措施,可以实现改善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增加给太湖流域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文章基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从水资源、水污染、社会经济3个方面构建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对数函数作为单项指标的承载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1992—2011年的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恩格尔系数、工业重复用水率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是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近20年太湖流域水环境整体上虽有好转趋势,水环境承载力由弱可承载状态变为基本可承载状态,其中社会经济子系统承载力和水污染子系统承载力的增加是水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影响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持和提升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庆阳市资源、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利用单因素评价模型,分别从该地区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3个分目标层;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管理与建设水平以及社会经济进步8个准则层对全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目标层中资源供给能力对反映区域承载力的大小重要程度最大,准则层中植被和水对整个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庆阳市8个县区内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从空间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以及社会心理承载力4个方面对东极岛旅游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提出东极岛旅游发展建议:完善硬件条件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丰富旅游项目,提高空间资源承载力;加强淡季旅游开发,提高旅游资源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6.
唐鹏  何锦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126-128
为了探索湖北省荆门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运用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人口、GDP、固定资产投入、水资源总量、总供水量、生产用水量、耗水率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4~2013年荆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4~2013年荆门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较大的波动,2012、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急剧下降.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地区内的人口、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情况等.荆门市目前可以通过扩展水利工程、加强节水措施等来缓解水资源承载力的压力,促进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科学划分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限制旅游开发强度.结合漓江流域的资源与地域特色,从生态环境、旅游接待、社会环境3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静态协调,耦合形成三重矢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权法的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评价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可以指导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取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两个方面的指标,通过熵权法对甘肃省2005—2017年和2017年甘肃省各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2005—2016年水资源承载力较低;2017年甘肃省大部分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差别较大,水资源承载力不平衡.甘肃省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鉴于甘肃省水资源比较缺乏的现状,提出了继续提高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索CNKI、SCI和SSCI数据库,对国内外1991-2016年指标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筛选,得到相关论文173篇(其中CNKI文献152篇,SCI、SSCI文献21篇。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文献43篇,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文献45篇,能源资源承载力评价文献20篇,环境承载力评价文献65篇)。基于频率统计法和相关性-粗糙集理论,对所得文献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构建了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新格局提供定量评估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0.
赵星  陈瑾 《甘肃农业》2012,(3):45-47
乌伦古河流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是资源性缺水地区,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突出的供需矛盾,水资源如何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则尤显重要和紧迫。随着流域内众多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得流域水循环从自然模式为主转化为以人工模式为主,水循环规律得到极大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乌河流域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已成为我国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超载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下游用水矛盾日益严峻,生态环境恶化,入湖水量骤减。乌伦古湖生态用水占流域规划中生态用水较大比例,如何保证乌伦古湖生态用水成为流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国情、地域特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论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适应性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农村信息服务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农村信息服务运行现状、效果以及关键因素,确定信息服务工作重点,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方法】构建一套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和评价。对农村信息服务影响因素的确定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村GDP、农民文化素质、信息化投入、人均纯收入、网络入户率、信息化设备人均拥有量、信息化培训人次7个因素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样本村的信息服务总体水平较好,调查农户对信息服务法律及政策保障、信息服务内容比较满意,而对信息接受能力、信息资源建设等评价一般。农村信息服务主要与农民文化素质、村信息化投入、农户信息设备拥有情况和信息培训有关,村GDP、人均纯收入和网络入户率对其影响不显著。信息化投入越多,农民信息接受能力越强,信息服务效果越好。越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下,信息服务效果越好。【结论】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是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信息服务在贫穷落后地区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更大一些,而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将大大提升信息服务效果。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优化农村信息服务环境,加快实用、便携的信息终端普及推广,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重,提高农民收入中来源于第二、三产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地方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比重以及保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较高的速度,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袁子勇  贺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16-3218
从水资源现状承载力的角度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选取人均年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年产量、年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投影法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从大到小为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市城市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确定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系统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以2000~2005年石河子市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层级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分析城市化对石河子市城市系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城市化进程正逐渐恶化的正向指标为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水域面积比重、草地指数,逆向指标为降水变率和空气污染指数;逐渐优化的正向指标为市三产比例和市人均GDP,逆向指标为荒漠化指数、耕地指数、市人口密度、市恩格尔系数、地表水质指数、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城市化进程中石河子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水网密度,其次是植被覆盖。石河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处于城市化初期,城市系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刘圆圆  滕健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1):1434-1438
【目的】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巴马盘阳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现状数据资料,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测算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值计算出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值为0.6376,在0.5000~0.7000之间,且接近于0.7000数值,即接近于轻度超载状态。【结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属于轻度超载;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因子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径流总量、径流量时间分配率、环境空气质量、游居比率。  相似文献   

16.
卓悦  刘晓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81-15384
通过对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与渭河流域(关中段)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模拟了关中经济发展和渭河水环境质量演变关系,研究了演变关系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两者之间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人均GDP与高锰酸钾指数曲线近似"倒U型"曲线的右半段,走势良好。而人均GDP与氨氮指标的曲线与传统的EKC曲线不相吻合,类似"倒U+U"形。说明关中地区在渭河的治理过程中投入较大,环保措施得当,但近两年在氨氮控制上还需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7.
姜再明 《北京农业》2011,(24):54-58
北京市怀柔区畜牧业产值83029.7万元,占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48.6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37%,占全区GDP的5.59%;渔业产值15226.9万元,占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8.9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5%,占全区GDP的1.03%。但怀柔区养殖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宜渔水资源的减少与冷水鱼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矛盾,因此,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利用荒山、荒地建设养殖暖棚发展肉驴、肉牛养殖。目前,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具有综合功能的休闲渔业度假园区60处、1000.0万元的30处、2000.0万元的10处。  相似文献   

18.
浙江生态省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生态省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与生态旅游的目标完全一致.在生态省、市、县的建设指标中,与旅游或生态旅游相关的直接指标有旅游环境达标率,间接指标有物种多样性指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等.生态旅游对这些指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生态旅游的规范是实现生态省建设指标,构建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生态旅游通过教寓于游的潜移默化,对大众的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对当前的生态旅游产品进行规范,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推动生态环境教育.虽然浙江几乎包括了北半球纬度30°地理带各种生态系统类型,但资源与环境只是载体,必须使它们成为产品才能有效地传播生态旅游形象.生态旅游品牌的创立需要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和一批符合国际高标准的生态旅游产品,旅游的各个要素能满足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要求.参14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选取了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等6个评价指标,对大庆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水资源相对仍有一定的可供开发的承载能力;同时,大庆市市区及四县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比较接近,说明市区及四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为平衡。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