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以我国的叶籽银杏和普通银杏的大枝为试材,分析了管胞的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化趋势,并对叶籽银杏和普通银杏雌株间管胞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籽银杏管胞双壁厚、径向直径较普通银杏大,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籽银杏微纤丝角小于普通银杏;叶籽银杏同普通银杏一样早晚材间管胞各个特征指标(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等)存在明显差别,且差异显著;叶籽银杏各管胞各形态指标径向变化趋势与普通银杏基本一致。对管胞特征综合分析后认为,叶籽银杏木材密度较普通银杏小,且质地较疏松,但叶籽银杏径向生长速度较普通银杏快。  相似文献   

2.
根据池杉管胞长度和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曲线,确定池杉幼龄材与成熟材界线为13~15年。池杉成熟材的管胞长度、直径、壁厚比幼龄材大,纤丝角小;经T 检验,管胞长度、管胞径向直径、纤丝角达极显著水平,其余不显著。间歇性淹水使管胞长度、直径、纤丝角、壁厚下降,经T 检验,幼龄材中管胞长度、径向直径、径壁厚度、弦壁厚度达显著至极显著;成熟材中管胞径向直径、径壁厚度、弦壁厚度达显著至极显著,其余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y=a blnx,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 ,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 :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 y =a +blnx ,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 ,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 ,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 ;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莱州小草沟园艺场15个银杏雄株无性系枝丫材的应压木和对应木进行解剖分析。结果表明:银杏雄株无性系间应压木及对应木管胞的双壁厚、壁腔比、径向直径和弦向直径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38“木材的双壁厚、壁腔比、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分别为8.66μm、0.34、22.54μm、24.12μm,综合质量最高,其次是91#和006#;009#综合质量最差,各指标数值分别为5.61μm、0.32、17.93μm、22.93μm。  相似文献   

6.
兴安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和微纤丝角及其径向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林场选取的20年生兴安落叶松4株木材为材料,通过对其管胞长度和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和微纤丝角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兴安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和微纤丝角及其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兴安落叶松木材管胞长度的平均值为2125.43 μm,管胞宽度的平均值为35.06 μm,长宽比的平均值为60.67,壁腔比的平均值为0.33,微纤丝角的平均值为27.37°,兴安落叶松木材属于长纤维,是很好的制浆造纸纤维原料.(2)兴安落叶松管胞长度的平均值变异范围为2259.25~2032.25 μm;管胞宽度为36.08~34.01 μm;长宽比变异范围为64.81~56.39;壁腔比变异范围为0.3916~0.2917;微纤丝角变异范围为27.03°~27.97°,方差分析表明,兴安落叶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和微纤丝角株间差异不显著.(3)兴安落叶松木材管胞长度的径向变化模式为Panshin II 型;管胞宽度、长宽比径向变化为从髓心到树皮逐渐增加;壁腔比径向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微纤丝角径向变化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8个青海云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并通过多性状选择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表明:材性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早材管胞长度与早材双壁厚度外,其他性状晚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早材;树脂道比量、生长轮宽度和晚材径向管胞腔径的变异系数较大(21.0%~34.2%),管胞比量和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小(0.50%和3.9%)。基本密度与管胞形态(晚材胞壁率、早材双壁厚度和晚材径向管胞腔径等)及组织比量(除树脂道比量)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22个性状中有9个性状的重复力在0.5以上。早材管胞长度与其它材性性状间的正负相关关系基本上和晚材管胞长度与其它性状的正负相关关系一致;基本密度与早材弦向管胞直径、管胞数量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生长轮宽度、晚材宽度、早材弦向管胞腔径、早材径向管胞直径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早材胞壁率与晚材胞壁率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晚材率与早、晚材管胞长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管胞比量与木射线比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生长性状与材性性状联合选择的方法筛选出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3号、11号和17号)。  相似文献   

8.
不同坡向人工林赤松材性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延吉市林业局帽儿山林场赤松人工林为例,对北坡和南坡两种坡向赤松人工林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及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胞直径和微纤丝角及生长轮宽度等指标表现为差异显著。在相同轮龄范围内,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腔比、微纤丝角、生长轮基本密度、晚材率、生长轮宽度等指标中,除生长轮基本密度平均值指标北坡的比南坡的大之外,其它指标的平均值均为南坡的大于北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μm,47.85 μm,11.47 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μm,37.30 μm,20.45 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μm,48.83 μm,11.70 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μm,38.71 μm,18.82 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岳西的大别山五针松为试材,通过显微观察测定株内不同高度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以及树脂道径向直径、树脂道弦向直径、管胞弦向直径、管胞胞壁厚度等解剖特征,研究大别山五针松木材解剖特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大别山五针松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的变异趋势自髓心向外呈现陡增和陡降之后,逐渐趋于稳定;(2)大别山五针松木材树脂道平均径向直径为98.7μm,树脂道平均弦向直径为94.7μm,树脂道在横切面上的形状大致为弦向稍凹、径向略鼓凸的椭圆;(3)大别山五针松木材管胞平均弦向直径为26.1μm,管胞平均胞壁厚度为3.2μm,属于细中等级木材解剖分子.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林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并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为建立米老排“培育—材性—加工利用”一体化的模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借助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从微观的角度,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及其沿径向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米老排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2 014.2 μm、26.19 μm、11.07 μm、78.68、0.79、0.57;由髓心向外除腔径比呈递减趋势外其余纤维形态指标呈递增趋势. ②导管分子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 666.0 μm、53.83 μm、5.44 μm、31.85、0.12、0.90;由髓心向外除双壁厚和壁腔比呈递减趋势外其余导管分子形态指标呈递增趋势. ③纤维比量、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和薄壁组织比量平均值分别为54.8%、16.5%、27.6%、1.1%;由髓心向外木纤维比量呈增加趋势,导管分子比量呈递减趋势,木射线比量和薄壁组织比量变异规律不明显. ④微纤丝角平均值为8.4°,由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⑤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第7年.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纸浆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了湿地松纸浆林管胞长度和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径向由髓心向外都呈递增、稳定的模式,8—10年后趋于稳定;木素、多缩戊糖含量在径向上表现出递减、稳定的模式,10—12年后趋于稳定。树干纵向,管胞长度、长宽比由基部向上先增加而后递减,木材基本密度则呈递减的模式。湿地松木材幼龄期为10年左右,其幼龄材管胞长度短、长宽比小,基本密度小,纤维素含量较低,木素及多缩戊糖含量高。基于湿地松木材管胞形态、基本密度和化学成分含量等纸浆材原料工艺技术指标要求,确定湿地松纸浆林最低主伐林龄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3.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纸浆材材性变异和采伐林龄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至19.3m;管胞长宽比变异与管胞长度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密度髓心附近较大,由髓心向外递减至最小值后再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基本密度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递减,最大值位于树干基部。纤维素含量由髓心附近的38.75%(1~3轮)递增到22轮处的48.98%,净增10.41%;木素、多缩戊糖和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由髓心附近的28.35%,14.32%和6.6%递减到树皮附近的24.7%,10.24%和1.22%,3者依次净减3.65%,4.08%和5.38%。马尾松木材幼龄期约14~18a,幼龄期前天然林管胞长度、长宽比和浸提后的基本密度大于人工林,幼龄期后则正好相反。基于不同树龄材性的变化,马尾松短周期纸浆林最低采伐林龄不得低于15a。  相似文献   

15.
银杏是中国的特有树种,仅有一科一属一种,有垂枝银杏、裂叶银杏、黄叶银杏、斑叶(花叶)银杏、叶籽银杏和异叶银杏等几个变种。20世纪70年代后期,银杏始脱离半林半果的状态,作为果树集约栽培,但生产栽培与科学研究发展较快,产生的文献数量不亚于其他树种。经对1994—2004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银杏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载文期刊474种,总文献量2284篇,署名文献2269篇,第一作者1348人。主要作者群为各类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确定了57位核心作者,11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6.
银杏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郯城13号、郯城9号、永昌大白果品种表现良好,尤以郯城13号表现优良;大圆铃、佛手、郯城5号、界头大白果、曲石大圆白和腾冲大梅核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银杏为对照,通过树脂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叶籽银杏胚珠分泌腔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叶籽银杏胚珠具有发达的分泌结构,2种银杏分泌腔在发育中均表现出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征。其表现为:随着胞间隙的形成,细胞壁先解体,之后中央分泌细胞解体,随后其相邻的细胞降解,分泌泡被临近的细胞吞噬,无炎症反应,表明是自体吞噬的作用,最终形成分泌腔。二者的分泌腔均属于裂溶生型分泌腔。  相似文献   

18.
观察山东沂源5株叶籽银杏的成熟种子形态,发现叶生种子形状多样,大小较正常种子小1/2~1/4,背凸腹平;核体内上部1/5~3/5处为“空腔”,棱线不明显;内种皮珠孔端棕色,萎缩、皱褶或不发育;种仁多种形状,较圆滑。测定叶生种予的种质量、核质量分别为3.72、0.79g,出核率、出仁率分别为21.40%、48.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