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μm,47.85 μm,11.47 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μm,37.30 μm,20.45 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μm,48.83 μm,11.70 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μm,38.71 μm,18.82 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木材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香椿木材的微观特征,分析年轮宽度、导管及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髓心至第10年年轮宽度迅速增加,1~20 a间均保持旺盛的生长;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宽度、双壁厚、腔径由髓心向外逐渐增大,约19 a后趋于平稳,早材导管宽度121.80μm,晚材导管宽度38.75μm,早材导管双壁厚度10.98μm,晚材导管双壁厚度16.49μm;纤维长度由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18 a后纤维长度基本趋于稳定,纤维形态指标平均值分别为:长度1 080.94μm,宽度26.76μm,长宽比40.25,双壁厚7.96μm,腔径18.80μm,壁腔比0.43。  相似文献   

3.
对冀北山区50年生天然林白桦木材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坡向对白桦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白桦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纤维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半阴坡,而半阴坡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阴坡;不同坡向天然林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增大随后趋于稳定增加,壁腔比在径向上呈递增或递减波浪式变异,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纤维比量由髓心向外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坡向对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影响显著、对长宽比影响极显著,对宽度、壁腔比、组织比量等影响不显著,多项式方程对白桦木材纤维性状和生长轮拟合效果好;白桦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第20年。从解剖特性看,阴坡、半阴坡天然林白桦木材适宜制浆造纸。  相似文献   

4.
测定3株(Z1,Z2,Z3)7年生欧美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的组织比量、纤维形态,并分析其径向变异模式。结果显示,所测定材料中木射线比量变化幅度为10.21%~13.60%,导管比量为17.30%~24.40%,纤维比量为64.37%~71.24%;纤维长度为635~1261μm,纤维宽度为17.96~22.33μm,胞腔径为14.34~17.83μm,双壁厚为3.55~5.35μm,壁腔比为0.22~0.34,长宽比为37.81~60.89,微纤丝角度为15.39°~25.63°。径向变异模式研究得出:Z2从髓心向外纤维比量持续下降,Z1和Z3在髓心与第4生长轮之间为纤维比量先下降后上升,从第4生长轮开始纤维比量缓慢下降。导管比量径向变异与纤维比量恰好相反,相互之间此消彼长。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从髓心向外迅速增加,到第6年后缓慢增长或开始下降。微纤丝角在髓心到第3生长轮之间表现为波动,从第4生长轮开始先上升随后下降到树皮。长宽比从髓心到树皮Z2一直保持迅速增长趋势,Z1上升到第5生长轮后,开始下降;而Z3上升到第6生长轮后,开始下降。双壁厚在髓心与第4年轮之间先上升后下降,随后向外逐渐增长。Z1和Z3壁腔比从髓心到第5生长轮先上升后下降,随后上升到树皮;而Z2壁腔比从髓心向外下降到第4生长轮,然后开始逐渐上升到树皮。认为幼龄期胶质纤维的存在对杨树木材解剖特性径向变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了各单株在髓心附近的径向变异模式差别较大,并建议在今后的类似研究中关注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究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材质,为天然林黑桦木材的培育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阴坡和半阴坡长势良好的林木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通过离析法、拉线法和切片法对冀北山区2种坡向50年生天然林黑桦木材胸径处圆盘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607.86、24.74μm和64.87、0.69,半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782.69、25.91μm和68.75、0.70;不同坡向天然林黑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迅速增大,随后趋于稳定;纤维壁腔比自髓心向树皮方向呈波浪式变化,且略有增大的趋势。2)阴坡黑桦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6.80%、18.93%、64.27%,半阴坡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5.37%、18.96%、68.72%;由髓心向外,组织比量等指标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变异规律较差。3)黑桦木材2种坡向间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50年生天然林闽楠(Phoebe bournei)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码光学显微镜和图像测量分析软件对闽楠木材纤维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了闽楠木材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闽楠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壁腔比、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1079、21.93、14.56、7.31μm和0.55、49。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规律较为明显,随树龄的增长呈“递增-稳定”的变异规律;纤维双壁厚和壁腔比随树龄的增长径向变异规律总体上呈波动性递增的趋势;纤维宽度、腔径随树龄的增长变异规律不明显。经方差分析,纤维长度和长宽比随树龄变异在0.01水平差异显著,纤维双壁厚随树龄变异在0.05水平差异显著,纤维宽度、腔径和壁腔比随树龄差异不显著。采用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法,划分出天然林闽楠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21~23a。  相似文献   

7.
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和长宽比、壁腔比分别变化在1098.2~1224.6、24.22~26.38、15.95~17.02、8.26~9.36μm和43.37~51.12、0.521~0.555,平均值分别为1156.2、25.43、16.56、8.87μm和46.01、0.540。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随树干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年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论]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一种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产蓝桉人工林木材的解剖性质及其变异规律,为其培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四川雅安的5株5年生蓝桉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高度按生长轮截取试材,通过离析法和永久切片法对试材导管和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定。【结果】导管长度、宽度(径向直径)、长宽比、弦向直径均值分别为410.13μm,141.24μm,2.90,89.25μm;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均值分别为910.27μm,17.79μm,50.85,3.47μm,10.48μm,0.67;除了纤维壁厚和壁腔比从髓心向外呈减小规律之外,其余导管形态和纤维形态指标径向变异规律一致,都从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轴向变异规律较为复杂,导管长度、纤维长度等指标规律性较强,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异规律,其他指标变异规律不明显。【结论】获得了四川产5年生蓝桉人工林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规律,其解剖指标满足制浆造纸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了解棕榈藤材性能、提高我国棕榈藤材高附加值和加工利用水平,选择高地钩叶藤为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该藤2 m处的节间和节部的纤维形态特征及组织比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节间与节部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径腔比、壁腔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 154.50 μm和1 573.22 μm、17.34 μm和18.11 μm、1.48 μm和5.33 μm、6.98 μm和7.78 μm、124.51和86.69、2.30和2.48、2.33和2.59;节间和节部的纤维、筛管、导管、薄壁细胞组织比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89%和10.77%、4.50%和4.78%、12.09%和12.67%、74.52%和71.81%。经F检验,节间与节部的纤维长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在显著性水平0.01下差异极显著,而纤维径腔比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节间的纤维形态特征优于节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11.
以泰山老君堂1300年生银杏和中国发现的第1株800年生叶籽银杏木材为试材,对其管胞性状指标的径向变异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籽银杏枝丫材的管胞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管胞长度均大于银杏,而银杏的壁腔比大于叶籽银杏,两者的微纤丝角相差不大;两者枝丫材自髓心向树皮的径向变异规律为: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管胞长度均呈增长趋势,应压木壁腔比为增长趋势,对应木壁腔比则为下降趋势,微纤丝角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13.
人工林杨树12个无性系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林杨树12个无性系36个单株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大致呈正态分布,长度平均值达914.75μm,为中长度纤维.纤维长度在树干水平方向上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纤维宽度的表现较为稳定,变异规律与纤维长度一致,其变异幅度要比纤维长度小.长宽比径向变...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进行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木材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珍贵人工林观光木栽培,研究了27年生观光木人工林木材的纤维形态、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结果表明:观光木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长宽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 354.23 m,27.08 m,17.69 m和51.75。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腔径比等的纵向变异规律相似,随树高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高度后又缓慢变小。基本密度纵向变异表现为随树高增加而减小。在径向变异上,纤维形态指标为自从髓心向外先逐渐增加,到一定年龄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微纤丝角平均值为10.45,径向变异为自髓心向外先增大随后又减小,到一定年龄后趋于稳定。基本密度平均值为0.417 gcm-3,径向变异为自髓心向外呈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有序聚类分析法确定其成熟材与幼龄材的年龄界限为第10年。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15.
以单叶省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藤茎形态、微观构造和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结果表明,单叶省藤节间长平均为17~18 cm,直径平均为11~12 mm,节间长度和直径的轴向变异均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纤维维管束属于双韧型,在横切面,靠近藤皮的维管束小而密集,内部的则大而稀疏。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均为逐渐增加。纤维宽度和腔径的径向变异为由内向外先增加后减小,纤维宽度的轴向变异为先增加后减小,腔径的轴向变异为从基部向上逐渐增加,在藤茎梢部达到最大值。纤维壁厚和壁腔比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均为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杨树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人工林杨树木材I-69杨(Populus deltoides cv.I-69/55) 的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壁厚、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径向上,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的变异都是自髓心向外开始逐年增大,到一定年轮达最达值,此后再逐渐减小或保持平稳;而纤维壁厚、壁腔比变化幅度不大.纤维形态各指标的径向变异均要大于轴向变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实心瓜多竹Guadua amplexifolia纤维和导管分子的变异规律,将竹秆沿纵向分为基部、中部和梢部,将竹壁沿径向取试样1个·mm-1,进行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度和宽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分布范围为1 738 ~ 2 764 μm,宽度范围为13 ~20 μm,长宽比为91 ~ 211。导管分子长度分布范围为383 ~ 526 μm,宽度范围为99 ~ 288 μm,长宽比为1.3 ~ 4.4。纵向上,基部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小于中部,中部小于梢部;纤维宽度与长度和长宽比变化规律相反。径向上,纤维长度和长宽比从竹壁内壁到竹壁厚度2/3处缓慢增加,之后有减小的趋势;纤维宽度在基部和中部处无明显的径向变化趋势,但在梢部,竹壁中部的纤维宽度明显大于靠近竹壁外壁和内壁处。纵向上,导管分子长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基部宽度大于中部和梢部,中部和梢部之间无明显差异;长宽比变化规律与宽度相反。在径向上,长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宽度从竹壁内壁到外壁有明显的降低趋势;长宽比从竹壁内壁到竹壁中部处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自竹壁中部到外壁处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图6表2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