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大连虾蛄为原料,从肌肉及消化腺中提取消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大连虾蛄肌肉中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 H为8,反应激活剂为Mg~(2+)、Ca~(2+)和Mn~(2+),抑制剂为Pb~(2+)、Cu~(2+)、Zn~(2+)、Fe~(2+);消化腺中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 H为6,EDTA对其有抑制作用,反应激活剂为Ca~(2+)和Mn~(2+),抑制剂为Pb~(2+)、Mg~(2+)、Cu~(2+)、Zn~(2+)、Fe~(2+);大连虾蛄肌肉中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反应激活剂为Mn~(2+),在浓度为20 mmol/L时,激活作用最大,抑制剂为Pb~(2+)、Mg~(2+)、Ca~(2+)、Cu~(2+)、Zn~(2+)和Fe~(2+);消化腺中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EDTA对消化腺淀粉酶有抑制作用,反应激活剂为Mn~(2+)和高浓度Ca~(2+),抑制剂为Pb~(2+)、Mg~(2+)、Cu~(2+)、Zn~(2+)、Fe~(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森林蔬菜资源缺少全面而系统的量化评价基础以推荐开发利用种类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森林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构建了评价模型,并对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的40种常见森林蔬菜进行了评价和筛选。[结果]结果表明:森林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受风味口感(0.184)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驯化技术(0.148)、营养成分(0.104)和采食时间(0.104)、适应能力(0.088)、利用现状(0.074)和资源总量(0.074)、保健价值(0.057)和食用风险(0.057)、繁殖特性(0.049)、食用部位(0.033)、生活型(0.027)。经筛选,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马兰头(Aster indicus)、牯岭野豌豆(Vicia kulingiana)、棘茎楤木(Aralia echinocaulis)等7种森林蔬菜被评为I级,具有优良的综合特性,可作为优先开发利用对象;大叶臭花椒(Zanthoxylum myriacanthum)、清风藤(Sabia japonica)、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野蔷薇(Rosa multiflora)等8种森林蔬菜被评为IV级,可暂不考虑开发利用。[结论]本研究可为森林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比较漳州地区产的蕲艾(Artemisia argyi var. argyi ‘Qiai’)、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及黄金艾(Artemisia vulgaris)挥发性成分。运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对测定成分进行比较。经GC-MS分析得知,蕲艾含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91.40%,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02%,含量较多的为桉叶油醇(73.56%)、邻伞花烃(4.94%)、樟脑(3.65%)、α-蒎烯(3.41%)、樟烯(2.66%)、侧柏醇(2.41%)、4-己烯基乙酸酯(1.95%)、石竹烯(1.83%)、β-蒎烯(1.49%)及异松油烯(1.15%)。五月艾含1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8.91%,倍半萜类化合物占31.22%,含量较多的为蒿酮(50.29%)、石竹烯(15.56%)、大根香叶烯D(9.05%)、α-蒎烯(7.57%)、蒿醇(3.75%)、侧柏酮(3.49%)、4-己烯基乙酸酯(2.29%)及β-长叶蒎烯(1.60%)。黄金艾含1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77...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红缨子高粱为实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高粱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当有机肥施用300kg·(667m~2)~(-1)时,高粱产量为251kg·(667m~2)~(-1),产值1 760元·(667m~2)~(-1),肥料成本387元·(667 m~2)~(-1),收益1 373元,边际成本129元·(667m~2)~(-1),边际产量72kg·(667m~2)~(-1),边际效益502元·(667m~2)~(-1),边际收益373元·(667m~2)~(-1),在9个处理中表现最高。说明施用量300kg·(667m~2)~(-1)能获最佳效益和最高边际效益,该施用量既能获得较高效益,又能保持耕地地力,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以夏威夷引进澳洲坚果品种Ikaika(333)为试材,进行其早期生长量、产量、品质和抗风性等研究,结果表明: Ikaika(333)与Kau (344)、Own Choice (O.C) 、Makai(800) 和Keauhou (246)初期的株高、径围、冠幅生长量指标间差异不显著。Ikaika(333) 的初产期产量极显著高于(品比区)或高于(国内主要试种区)品种Kakea(508)、Keauhou (246) 、Kau (344)、Makai(800),显著高于(品比区)或低于(国内主要试种区)品种Own Choice。与国外主产区相比,品种Ikaika(333)的平均单株产量接近南非的,低于澳大利亚与美国;但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南非,与澳大利亚的水平基本相同,略低于夏威夷。Ikaika(333)的果仁均重、出仁率和果仁含油率均达到国外主产区夏威夷及澳大利亚的水平。在风力7~11级的情况下,Ikaika(333) 的抗风性显著低于品种Own Choice (O.C) ,显著高于品种Makai(800),与品种Keauhou (246)和Kau (344)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已经在长沙地区进行引种栽培的地被观赏竹的耐寒性,以已选育的13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自然越冬状态下测定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进行耐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下,13种观赏竹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和品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黄条金刚竹外,12种观赏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长较少;13种观赏竹的6项指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运用因子分析得13种观赏竹的抗寒能力排序为美丽箬竹(92.64)、湖南箬竹(89.08)、箬竹(86.66)、大明竹(86.56)、白纹椎谷笹(85.87)、白纹阴阳竹(85.04)、翠竹(85.03)、辣韭矢竹(83.88)、菲黄竹(82.73)、阔叶箬竹(82.53)、菲白竹(81.60)、鹅毛竹(80.18)、黄条金刚竹(62.67),与试验观察外表形态结果一致;黄条金刚竹受冻害明显,影响其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棉抗黄萎病鉴定及黄萎病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研究了国内外45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的黄萎病抗病性,结果表明,以相对抗性指数(IR)划分抗性类型,抗病品种(系)占6.7%,耐病品种(系)占51.1%,感病品种(系)占42.2%。美国引进品种(系)比国内自育品种(系)的抗病性稍差。棉花黄萎病菌在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上的侵染、扩展规律有较大差异,可分为5类。不同品种(系)的抗病特性不同,可分为3大类。此外,筛选出抗虫棉抗病性鉴定的对照品系—J103。  相似文献   

8.
选育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对虾选育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随机选取经连续选育的第五代凡纳滨对虾68 尾,测量体质量(W)、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头胸甲宽(X4)、第一腹节高(X5)、第一腹节宽(X6)、第二腹节高(X7)、第二腹节宽(X8)、第三腹节高(X9)、第三腹节宽(X10)、第六腹节高(X11)、第六腹节宽(X12)、尾长(X13)共14 个形态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和头胸甲宽(X4)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体长的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4 个形态性状的决定系数之和达0.9311,成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分别建立体质量(W)与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和头胸甲宽(X4)关系的回归方程:W=0.0136X12.9559(R2=0.9642),W=0.7969X22.4042(R2=0.736),W=4.712X32.0628(R2=0.6373)和W=4.633X42.1903(R2=0.6819)。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头胸甲宽(X4)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1.798 + 2.569X1 +1.104X2+1.069X3+0.4231X4。  相似文献   

9.
杨飞  张征锋  南波  肖本泽 《作物学报》2022,(7):1813-1821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培育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对于维护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本文从“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重测序项目”(3K Rice Genome Project)中挑选生育期较为一致的226份核心种质资源材料考察生育期(rice growing period, RGP)、株高(plant height, PH)、有效穗数(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EPN)、穗长(panicle length, PL)、穗着粒密度(spikelet density, SD)、结实率(seed setting rate, SSR)、千粒重(thousand grains weight, TGW)、单株产量(yield per plant, YP)、每穗颖花数(spikelet per panicle, SP)、每穗实粒数(grainsperpanicle,GP)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结合2429kb的高密度基因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共定位到显著相关位点4...  相似文献   

10.
骆雪春 《中国种业》2016,(12):63-64
通过对科玉03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依次为千粒重(0.966)箭叶宽(0.709)箭叶长(0.623)结实率(0.483)主穗长(0.432)株高(0.425)每穗实粒数(0.229)每穗总粒数(-0.008);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依次为千粒重(0.972)结实率(0.871)每穗总粒数(-0.094)株高(-0.167)主穗长(-0.670)。为科玉0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科玉03提出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是具有调节免疫、防癌抗突变的益生菌,也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工业发酵菌群。代谢组学技术已在乳酸菌发酵食品的进程监控、产品分型、风味形成机理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概述了代谢组学在食品与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平台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着重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乳酸菌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乳制品、豆制品、腌渍食品和饮品。未来代谢组学在乳酸菌发酵食品中的研究将集中在功能性乳酸菌的代谢机理、乳酸菌代谢组学数据库建设和扩容、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结合应用等领域,尤其是代谢组学技术引入腐乳、酸菜等中国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的产品开发和品质监控,完善行业规范并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亚硝酸盐在中式香肠中的用量,以茶多酚、壳聚糖、生育酚复配复合抗氧化剂,以中式香肠储藏期间的pH、TBA值、酸价和过氧化值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低硝中式香肠中复合抗氧化剂的配方。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化剂可以部分取代亚硝酸盐,其最优配方为:茶多酚添加量0.10 g/kg,壳聚糖添加量1 g/kg,生育酚添加量0.03 g/kg,亚硝酸钠添加量0.04 g/kg;该配方下制得的低硝中式香肠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亚硝酸钠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西式烟熏香肠的产品品质,分析了其加工流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HA),找出控制的关键点(CCP),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从而确保西式烟熏香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发酵香肠的传统工艺,微生物发酵剂在发酵香肠中的作用和种类,以及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发酵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营养彩椒鱿鱼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糜和鱿鱼肉块生产鱼肉肠,在保持鱼肉肠原有风味的同时,赋有鱿鱼的肉感和特殊咬感,并添加彩椒,提高产品的感官品质。彩椒鱿鱼肠的最佳配方为:鱼糜与鱿鱼肉块的质量比为6:4;彩椒添加量10%,淀粉5%,蛋清5%,食盐3%。  相似文献   

16.
复合香肠相较于传统香肠更加健康、营养,并具有改善产品风味,控制脂肪含量,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本文主要从肉类复合、肉类素食复合、素食复合3类复合香肠制品的原料选择、加工方法、工艺参数等方面综述了复合香肠的研究现状,对复合香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展望,以期为复合香肠的研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原有糟汁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从香辣糟汁的配方设计、工艺流程、操作中注意的诸多因素等方面都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以香糟卤、野山椒、小米椒为原料,重点研究了黄酒用量、泡椒汁及红尖椒的用量对成品质量结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糟卤300 g,小米椒10 g,野山椒10 g,黄酒150 g,泡椒汁30 g,红尖椒30 g,成品色泽棕红、香味浓郁、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添加量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的影响以及储藏期内产品特性的变化,在西式香肠加工中,分别添加10%、20%(以原料肉计)分蘖洋葱汁,同时以未添加分蘖洋葱汁处理为对照,分析产品的色差、质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并通过硫代巴比妥酸值来评价西式香肠在储藏过程中的脂肪氧化程度。结果表明:添加分蘖洋葱汁的西式香肠亮度值增加,红度值有所降低;添加10%分蘖洋葱汁能够显著降低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提高香肠的黏着性,同时还可以保持香肠的弹性不变,使香肠具有良好的口感。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产生明显变化,储藏期间脂肪氧化程度随着分蘖洋葱汁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分蘖洋葱汁的添加不仅改善了西式香肠的色泽、口感和风味,同时抑制了西式香肠在储藏期间的脂肪氧化,这为西式香肠的生产及储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HACCP系统在猪肉灌肠加工工艺中的应用,及其肉制品的安全性的控制。结果表明,应用HACCP后,猪肉灌肠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香肠自然风干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如皋香肠在风干期间定时取样,分别测定其pH值,Aw值,亚硝酸钠含量,氯化钠含量,微生物细菌总数及菌群变化。结果显示,香肠的颜色指标发生了较明显变化,切面的颜色随成熟时间的延长变暗;香肠pH值呈现下降趋势;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在风干前8d时不断增加,随后逐渐稳定;氯化钠含量在风干8d前有升高趋势,随后趋向稳定;亚硝酸钠在风干8d前有升高趋势,随后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