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5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酚陆地棉育种亲本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择8个现代低酚陆地棉育种亲本(包括4个高酚棉和4个低酚棉品种),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6个组合的F×进行了双列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0个性状中,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纤维整齐度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单铃重、衣分、比强度、2.5%跨长和麦克隆值则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衣指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而子指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大多数性状上,高酚棉亲本的加性遗传方差比低酚棉亲本贡献大,而在2.5%跨长和麦克隆值2个性状上,低酚棉亲本的加性遗传方差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中7886是综合性状比较理想的亲本材料,冀合225是较好的高产亲本,冀无252和中无151是较好的优质低酚棉亲本。综合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组合中7886×冀无252可具较好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2.
Bt抗虫棉新品系毒蛋白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抗虫棉不抗虫的原因。【方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卡那霉素、Bt-Cry1Ab/Ac试纸条、PCR分析、Southern blot检测和Bt蛋白含量检测等方法分析了23个抗虫棉新品系的抗虫性。【结果】生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系间幼虫死亡率差异显著。卡那霉素、Bt-Cry1Ab/Ac试纸条、PCR分析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t基因在供试材料中整合并稳定遗传且为单拷贝。RT-PCR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系Bt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花期叶片B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Bt蛋白检测结果发现抗虫棉Bt蛋白表达量在生育前期大于后期,营养器官中的大于生殖器官,不同年份Bt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幼虫死亡率与Bt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仅为0.1745,与Bt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7130,表明Bt蛋白含量越高,抗虫性越好;各组织器官的Bt蛋白与B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关系数为-0.3659~0.2542,二者表达趋势不一致,表明遗传背景对抗虫棉Bt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影响。且Bt基因可能在转录后受到调控导致Bt蛋白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抗虫棉的抗虫性。【结论】这些结果有望为抗虫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棉花与棉铃虫互作过程中的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与棉铃虫互作时,棉花的防御与棉铃虫的反防御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几种功能酶发挥重要作用,酶活力变化的强弱也间接反映出棉花的抗虫能力。本研究分析棉花与棉铃虫互作过程中的酶活力变化,以期为棉花抗性育种、品种评价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通过对棉酚含量不同的棉花进行室内接虫,测定其在受到棉铃虫幼虫危害前后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以及取食不同品种棉花后棉铃虫幼虫的酸性磷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结果表明,棉花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变化,不仅与棉铃虫危害时间相关,而且与棉花品种棉酚含量有关。低酚棉花品种的诱导抗性低于高酚品种。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BNL3255-208,对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 Pima90-53’与陆地棉(G.hirsutum L.)品种‘中棉所8号’的杂交组合后代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0个F2植株中,初步筛选到带有抗黄萎病基因分子标记的...  相似文献   
5.
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耐低磷种质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蛭石栽培和营养液浇灌的方法,研究棉花品种耐低磷筛选指标,利用这些指标对88份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进行磷素利用率极端基因型的筛选。结果表明,株高和根冠比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磷浓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棉苗干物重、地上部鲜重、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重及磷利用率在不同磷浓度处理和不同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棉花苗期耐低磷能力的评价指标。利用这些指标对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进行了分析。聚类结果将88个品种主要分为耐低磷基因型和非耐低磷基因型两大类,分别包括25个和55个品种。其中,中棉所21、中99和陕棉11属于耐低磷的极端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棉花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棉所8号和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 Pima90-53组配衍生的214个单株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10个SSR标记和65个AFL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包括42个连锁群,连锁群长度为4.5~147.3 cM,包括2~22个分子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6 cM,总长为2 030 cM,约占棉花全基因组的40.6%。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该组合的F2单株和F2:3家系纤维品质性状,共得到25个纤维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其中5个与纤维长度相关s,分布在Chr.21、Chr.15、LG2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2%~35.8%;4个与整齐度相关,分布在Chr.21、LG9、LG18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6%~36.6%;7个与马克隆值相关,分布在Chr.9、LG1、LG9、LG20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5%~26.1%;7个与断裂比强度相关,分布在Chr.21、Chr12、Chr.8、LG1、LG4和LG10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6.5%~52.8%;2个与伸长率相关,分布在Chr.9和Chr.21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8.1%和27.1%。LG9、LG12和Chr.21上存在QTL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的棉花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以优良的陆地棉品种晋棉14、陕724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含有根特异性表达启动子的植酸酶基因(PhyA)转入供试品种的胚性愈伤中;对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证明PhyA已经被插入到棉花基因组中,晋棉14和陕724的转化效率分别为33%和8.3%;此外,还对影响农杆菌侵染棉花胚性愈伤转化效率的因素,如卡那霉素浓度、胚性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受体材料的基因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基因PhyA对陆地棉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培养基、水培、沙培)条件下,植酸酶基因PhyA具有分解利用培养基质植酸磷、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功能,但在田间的表现目前尚未明确。在前期完成的PhyA转基因陆地棉新材料盆栽试验基础上,将其种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PhyA基因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棉花新材料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野生型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hyA在田间条件下具有改良转基因棉花部分产量性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遴选出2个转PhyA棉花优良新品系G3、G2,可用作今后转植酸酶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棉花NB-LRR家族基因GbRvd的亚细胞定位及超表达烟草的黄萎病抗性,为解析GbRvd介导的植物抗黄萎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真核表达载体pJCV52进行改造,在SpeⅠ酶切位点插入gfp,使其兼具亚细胞定位的功能,命名为GPJCV52。应用Gateway技术构建GbRvd的亚细胞定位和超表达载体,并分别转化农杆菌GV3101。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技术对GbRvd分别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与观察。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运用PCR对超表达GbRvd的烟草进行阳性植株筛选,且利用半定量RT-PCR对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行表达检测。制备棉花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通过灌根法对T_3代转基因烟草株系进行接种,利用5级标准统计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结果】利用在线分析软件ProtComp预测GbRvd为一种胞外(分泌)蛋白;GbRvd的跨膜预测结果显示其包含3个跨膜域;在线分析软件Wo LF PSORT预测结果显示GbRvd在细胞膜、内质网及叶绿体的预测分值分别为7、3和1,表明GbRvd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膜上。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技术进一步对GbRvd的亚细胞定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单独表达GFP蛋白的烟草细胞中,荧光信号在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均有分布;而GbRvd与GFP融合表达后的荧光信号主要分布于烟草表皮细胞质和细胞膜。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表明细胞膜和细胞质是GbRvd的主要分布位置。利用农杆菌介导和组织培养获得了转基因烟草植株,通过对转基因烟草植株的PCR检测显示,阳性转基因烟草植株能够通过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而野生型植株未出现相应条带;阳性转基因烟草植株半定量RT-PCR同样能够检测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由此表明GbRvd成功整合于烟草基因组并能够进行正常转录。对3个T_3代超表达烟草株系的黄萎病抗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表达GbRvd的烟草植株病情指数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植株,表明过表达GbRvd可有效提高植株对黄萎病的抗性。【结论】GbRvd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质和细胞膜,其超表达可显著提高烟草对黄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棉花分离世代产量性状表现及育种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裂区设计对F2代4个群体在三种密度下表现进行了研究,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在不同密度、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F2代群体与密度间存在互作,不同群体要求的适宜密度不同。F2代群体间单株结铃数差异显著,单株结铃数在不同密度差异显著,随密度增加单株结铃数减少,但小区总结铃数呈增加趋势;密度与群体间存在互作,密度的大小对4个F2群体的单株结铃数影响程度不同。F2代4个群体间衣分差异显著,但单铃重、衣分在不同密度下差异不显著,且互作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不同群体的育种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