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为探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不同单倍型个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应答变化。将8只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抗性组,8只非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攻虫。分别在攻虫前7d(-7d)、攻虫当天(0d)、攻虫后第7、21、30、60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并进行粒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抗性组绵羊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CD4+T细胞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8+T细胞在攻虫后第7天抗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2组均显著高于攻虫前7d(P0.05)。攻虫后第30天抗性组IgM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性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分别在攻虫后第7和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总蛋白在攻虫后第21天抗性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抗性单倍型绵羊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抵抗力显著高于非抗性绵羊;抗性组绵羊体内的CD8+T细胞、IgM、IFN-γ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在攻虫后不同时期显著高于非抗性组绵羊。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和田地区绵羊对消化道线虫病的抵抗力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研究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法对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结果显示和田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为74.44%,最大克虫卵数(EPG)为1 700,平均EPG为629。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率为98.27%,最大EPG为6 300,平均EPG为1 317,两个绵羊品种的消化道线虫平均EPG值有较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和田羊对消化道线虫的抵抗力要高于中国美利奴羊。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8):1-4
为检测绵羊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盘羊杂交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TNF-α、IL-8、IL-10及IFN-γ含量。结果显示:两组羊在感染后IL-1β浓度均升高,第21天巴什拜羊的IL-1β含量降低,且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感染后两组的TNF-α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TNF-α含量开始下降,且第14天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第21天极显著低于杂交羊(P0.01);感染后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的IL-8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且杂交羊IL-8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两组羊的IL-10含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且杂交羊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而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杂交羊;感染后两组羊的IFN-γ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的IFN-γ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杂交羊。结果提示:绵羊感染MO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明显,巴什拜羊和杂交羊细胞因子变化也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子宫炎的发生,试验选取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产后1~10 d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检测血清中部分免疫学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IgG、IgM)和抗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以及ROC分析,阐明奶牛免疫抗氧化指标与子宫炎的关系及对产后子宫炎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子宫炎奶牛血清中NO、IL-2和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IgG、IgM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当产后5~9 d奶牛血清中NO大于14.018μmol/L,IL-2大于119.509 pg/mL,IFN-γ大于149.563 pg/mL时,患子宫炎的风险增高。研究表明,奶牛产后血清NO、IL-2、IFN-γ等指标可作为奶牛发生子宫炎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边鸡的研究及保种提供理论基础数据,试验收集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凉城县、河北张家口市、山西右玉县、内蒙古卓资县、内蒙古通辽市6个地区的边鸡建立保种群,选取同期孵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6月龄各地区边鸡后代各8只,翅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边鸡后代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分析了内蒙古包头市(对照组)的边鸡后代与内蒙古凉城县(试验1组)、河北张家口市(试验2组)、山西右玉县(试验3组)、内蒙古卓资县(试验4组)、内蒙古通辽市(试验5组)边鸡后代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2、IL-4、IL-6、IL-10)的水平差异。结果表明:试验1组的IgG、IgM、IFN-γ、IL-1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IL-1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IgA、IL-10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3组的IgA、IgM、TNF-α、IL-1、IL-10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4组的免疫球蛋白、IFN-γ、TNF-α、IL-2、IL-6、IL-10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5组的免疫球蛋白、IFN-γ、TNF-α、IL-2、IL-6、IL-10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IL-1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不同地区边鸡后代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差异,其免疫功能强弱也有所不同。与内蒙古包头市边鸡后代相比,内蒙古凉城县的边鸡后代在免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而山西省右玉县、内蒙古卓资县、内蒙古通辽市的边鸡后代在免疫功能方面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遗传及环境对羊毛生产性状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疆地区和田羊、卡拉库尔羊、多浪羊、中国美利奴羊4个绵羊品种羊毛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探索不同品种绵羊间和同一品种不同品系绵羊间羊毛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和田羊羊毛的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多浪羊羊毛,差异显著(P<0.05);其他品种间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多浪羊羊毛中的Asp、Ser、Glu、Arg、Thr、Ala、Pro、Val、Lys、Ile、Leu、Phe等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卡拉库尔羊羊毛只有Cys含量高于其他品种,Ser、Gly、Thr、Pro、Tyr等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各品种羊毛的螺旋比值(促螺旋氨基酸含量/阻螺旋氨基酸含量),中国美利奴为0.90,卡拉库尔羊为0.79,和田羊为0.77,多浪羊为0.75。结果表明,和田羊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中国美利奴螺旋比值高于其他品种,卡拉库尔羊Cys含量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由黄芪、枸杞、金银花等药材组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AA肉鸡1 00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试验期42d。结果显示,在21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法氏囊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脾质量和器官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鸡血清IgG含量和NDV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42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胸腺和法氏囊质量与器官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肉鸡脾质量与器官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IL-2、IL-4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鸡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微观察可见,在21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法氏囊组织结构清晰,法氏囊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小结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多,排列紧密。在42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胸腺皮质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法氏囊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肉鸡胸腺皮质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脾小结和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脾小结数量也明显较多;试验Ⅰ组肉鸡脾小结面积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黄芪、枸杞、金银花等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1.0%复方中草药制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85-489
旨在探讨钼对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选用30d健康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饮用钼水(mg/L),Ⅰ组(0)、Ⅱ组(400)、Ⅲ组(800)、Ⅳ组(1 200),试验周期42d,定期剖杀取样。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整个试验中,Ⅱ、Ⅲ、Ⅳ组小鼠血清Ig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第14天Ⅲ、Ⅳ组IgG、IL-4均极显著降低(P0.01),Ⅲ组IFN-γ、IL-6均显著升高(P0.05),第28天Ⅱ、Ⅲ、Ⅳ组IgG,Ⅲ、Ⅳ组IgM、IL-4,Ⅳ组IL-2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第42天Ⅱ、Ⅲ、Ⅳ组IgG、IL-2、IL-4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小鼠血清IgG、IgM、IL-2、IL-4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IFN-γ、IL-6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结果表明:饮水中钼(≥400mg/L)可引起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抗炎细胞因子下降,促炎细胞因子先上升后下降,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影响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红景天提取物添加水平对肉兔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红景天提取物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在肉兔生产上使用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选用28日龄断奶的商品伊拉肉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分别饲喂红景天提取物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0.5%、1.0%、2.0%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1.0%和2.0%添加水平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5%添加水平组脾脏重和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0%添加水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 (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5%、1.0%和2.0%添加水平组肠道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IgG、IgM、TNF-α和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添加水平组肠道中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5%、1.0...  相似文献   

10.
选取28日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36~39日龄中药组(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猪康散",40日龄除阴性对照组(Ⅰ组)外均滴鼻接种PRRSV SCM株1.0mL。于40、45、50、55、60日龄每组选取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FN-γ、TNF-α)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除0.5%中药组40日龄仔猪血清中IL-2含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0.5%和1.0%中药组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1或0.05);除两中药组40日龄仔猪血清中IL-6含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1.0%中药组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0.5%中药组(P0.01或0.05)。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0.5%和1.0%质量分数的"猪康散"能明显提高人工感染PRRSV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的含量,从而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抗PRRSV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国美利奴羊不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浓度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免疫因子水平变化,本研究选择血清中MBL高、低浓度的绵羊各6只(感染组和对照组各3只),感染组人工感染MO,分别在人工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液中血清因子及补体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MBL浓度的绵羊人工感染后MBL m RNA水平呈下降趋势,MBL高浓度促炎因子IL-2和IFN-γ的m RNA表达水平较高,抗炎因子IL-4的m 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1 d升高,此后开始下降,而IL-4的m RNA水平在14 d后有所升高;MBL低浓度羊感染后其TNF-α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随炎症的缓解,逐渐降低;补体C1和C3的m RNA在感染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MO感染可以激活补体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低血清MBL浓度与绵羊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BL不同浓度组之间其IL-2、IL-4、TNF-α、IFN-γ、补体C1、C3水平存在差异,低浓度MBL的绵羊更易发生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将120只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0,200,400 mg/kg抗菌肽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于正试期第14天注射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于正试期第14(免疫前),28,56天采血测定各组的体液免疫水平(IgA、IgG、IgM、IL-4、IL-10水平及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效价)、细胞免疫水平IL-2、TNF-α、IFN-γ水平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T-AOC、T-SOD、GSH-Px活性及MDA水平)。结果表明:正试期第28天,各试验组的血清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43-1347
试验选取6峰12岁健康双峰母驼,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峰。周期14d,分为一期(感染前,1~3d)、二期(发病期间,4~12d)、三期(蝇蛆落地后,12~14d),每天采集血液获得血清保存,于第4天对试验组进行人工感染蝇蛆。结果显示:对照组一期与试验组一期3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二期与试验组二期IL-10、IFN-γ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含量较高,IL-4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三期中,试验组IL-4含量较低,IFN-γ含量较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一、二、三期之间3种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IL-4含量一、二、三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0二期含量高于一期且差异显著(P<0.05),IFN-γ二、三期含量均高于一期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阴道蝇蛆病对双峰驼外周血清中IL-4含量基本没影响,但会使IL-10、IFN-γ含量升高,在蝇蛆落地后IL-10含量会降低,IFN-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新致病型番鸭呼肠孤病毒(N-MDRV)对雏番鸭的致病性,试验利用N-MDRV SH12和DH13株分别感染1日龄雏番鸭,并设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第1,3,7,11,14天后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GF)-β、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及免疫器官指数,并观察试验组及对照组鸭群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第7天部分试验鸭明显消瘦,剖检可见肝脏坏死、出血,脾脏肿大、坏死,法氏囊萎缩(SH12组)或坏死出血(DH13组)。肝脏、脾脏、法氏囊(DH13组)正常结构被破坏,坏死灶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感染后期脾脏可见肉芽肿。免疫器官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 05),但感染后第7天试验鸭血清中IL-4、IL-10、TGF-β、IFN-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DH13组IL-10、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感染后期部分试验鸭的IL-4、IL-10、TGF-β、IFN-γ含量均有所恢复,但其整体水平仍高于对照组。说明N-MDRV感染可导致雏番鸭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减少,血清中IL-4、IL-10、TGF-β、IFN-γ含量增多与N-MDRV株致病性和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金银花复方制剂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学变化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试验、流式细胞术、间接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对NDV感染雏鸡、金银花复方制剂治疗雏鸡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数量、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雏鸡感染NDV后,其外周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及IgG、IgM、白细胞介素(IL-2)含量均较未感染雏鸡明显降低,γ-干扰素(IFN-γ)含量较未感染雏鸡明显升高,提示NDV感染能够引起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功能紊乱;金银花复方制剂能够显著提高感染雏鸡外周血液CD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及IgG、IgM、IL-2含量,降低IFN-γ含量,表明该复方制剂能够改善NDV感染雏鸡外周血液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甘草浸膏粉对断奶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将20头20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猪瘟疫苗组(B组)、甘草粉组(10 g/kg)(C组)、甘草浸膏粉1组(D组,2.6 g/kg)和2组(E组,1.3 g/kg),每组4只。给药后7,14,21 d,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液离心备用。通过观测仔猪的临床体征、料重比、血液常规指标、血清猪瘟抗体(CSFV-Ab)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IFN-γ含量来评价甘草浸膏粉对断奶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断奶仔猪料重比降低、精神状态佳、腹泻率降低,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给药后14,21 d,与空白组相比,猪瘟疫苗组断奶仔猪CSFV-Ab、IgA、IgM、IgG和IFN-γ含量均升高,其中,给药后14 d,CSFV-Ab、IgM、IgG和IFN-γ差异极显著(P0.01),IgA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后21 d,IgA差异极显著(P0.01),CSFV-Ab差异显著(P0.05),IgM、IgG和IFN-γ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后14,21 d,与猪瘟疫苗组相比,给药组断奶仔猪CSFV-Ab、IgA、IgM、IgG和IFN-γ含量均升高,其中,IgA、IgM、IgG和IFN-γ差异极显著(P0.01),CSFV-Ab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甘草浸膏粉能降低断奶仔猪料重比,增加断奶仔猪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CSFV-Ab、IgA、IgM、IgG和IFN-γ含量以增强仔猪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雏鸭感染鸭坦布苏病毒(DTMUV)后血清中相关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在不同日龄雏鸭中的差异性,本实验分别对5日龄、10日龄、25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TMUV,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对雏鸭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及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日龄雏鸭接种DTMUV后,血清中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体液免疫在抗DTMUV的感染中发挥了主要作用。5日龄雏鸭血清中IL-2、IL-4、IL-6、IFN-γ含量均较低;10日龄雏鸭血清中IL-2、IL-4、IL-6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但IFN-γ含量仍低于对照组;25日龄雏鸭血清中IL-2、IL-4、IFN-γ含量在接种后一周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含量则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综上所述,雏鸭接种DTMUV后细胞免疫受到了一定抑制,随着日龄的增长,DTMUV对雏鸭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减弱,细胞免疫也逐渐在抗DTMUV的感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中药组方加味麻杏石甘汤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雏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240只15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组:健康对照组、IBV接种组、利巴韦林治疗组及加味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IBV接种组及各治疗组雏鸡的接种病毒量为3×10-5.68EID50/0.3 mL,于攻毒后48 h进行治疗,剂量分别为0.01%利巴韦林和0.6%、0.4%、0.2%加味麻杏石甘汤。ELISA方法检测各组雏鸡血清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含量。结果显示:IBV接种组雏鸡血清中IL-4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经过药物干预治疗以后,血清中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提高。各药物治疗组之间,中药高、中剂量组IFN-γ水平高于低剂量组和利巴韦林组,IL-4水平较之偏低。可见,加味麻杏石甘汤可使IBV感染雏鸡血清中IFN-γ含量上调,IL-4含量下调,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IBV感染导致的Th1/Th2失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巴什拜羊与其杂交羊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的差异,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杂交羊人工感染MO,分别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制作肺部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感染后杂交羊比巴什拜羊表现出更严重的、典型的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杂交羊的评分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杂交羊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结果表明,巴氏拜羊对MO感染具有一定的抗性,而杂交羊对MO较易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放养与圈养对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试验采集相同日龄的放养和圈养松辽黑猪血液分离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E和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a、IgG2b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放养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IgA、IgE含量均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1),IgG2a含量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放养松辽黑猪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说明放养松辽黑猪抗病力水平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