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RS与GIS的贵州省火龙果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贵州火龙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火龙果栽培种植的气象指标,利用贵州省各县主要气象站点46年(1960-2006年)的气象统计资料,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坡度、海拔高度等要素,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火龙果的种植区域.结合RS的图像分类技术,完成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将不适宜火龙果种植的地块屏蔽,将贵州省火龙果种植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3个等级.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和黔北.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8 299.35 hm2,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边沿的低热河谷地带海拔200~400 m处;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16 933.72 hm2,集中分布在红水河谷、南盘江河谷和北盘江河谷地带海拔400~600 m的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分布面积最广,共计22 874.19 hm2.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贵州省澳洲坚果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贵州省澳洲坚果产业持续发展,在近20年试验示范和调研基础上,根据澳洲坚果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等要素的要求,选取5个生态因子(年平均气温、最冷月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10℃活动积温和日均温≤0℃最长连续时数),结合贵州省各个县市主要气象站点20年(1995-2014年)的气象统计资料,基于"3S"技术,明确贵州澳洲坚果的种植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贵州澳洲坚果适宜种植区总面积共计99 023.13hm~2,主要分布在赤水河流域、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红水河流域、樟江流域及都柳江流域。其中,赤水河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5 202.53hm~2,占5.25%;南盘江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10 155.07hm~2,占10.26%;北盘江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36 367.73hm~2,占36.73%;红水河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35 659hm~2,占36.01%;樟江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3 421.67hm~2,占3.46%;都柳江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8 217.13hm~2,占8.30%。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贵州香蕉适宜种植区域,根据近20年贵州香蕉种植试验示范取得的成果,利用贵州各县(市、区)主要气象站点1995—2014年的气象统计资料,以温度作为主要评价因子,综合考虑光照、降雨、坡度等因素,采用GIS技术对贵州香蕉种植气候适宜区进行精细区划。结果表明:贵州香蕉适宜种植区总面积为18 679hm~2,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等流域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兴义、安龙、镇宁等县市,其中优势种植区域面积占99.42%,一般适宜区占0.58%。  相似文献   

4.
根据木薯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海拔等要素的要求,结合贵州省各个县市主要气象站点1995—2014年的气象统计资料,选取贵州省木薯栽培的气象指标(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10℃活动积温和日均温≤0℃最长连续时数),基于"3S"技术,建立木薯可种植区域热量指标与海拔的回归模型,明确贵州木薯的种植区域,得到种植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木薯适宜种植区面积126 642.3 hm2,其中优势种植区总面积为114 683.8 hm2,主要分布在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红水河流域、樟江流域和都柳江流域的17个县市;一般种植区总面积为11 958.4 hm2,主要分布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  相似文献   

5.
澳洲坚果在贵州南亚热带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亚热区流域及气候条件将贵州32个热区县划分为12个小区,应用农业气候相似性原理,采用模糊优先选择比方法对澳洲坚果在12个小区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海拔800 m以下,赤水河流域500 m以下区域为适宜区;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800~1 000 m,赤水河500~800 m,乌江、锦江、阳河流域海拔500 m以下,都柳江海拔800 m以下的区域为次适宜区;其它区域为不适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遵义气候特征,为该市引种榨菜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欧氏距离系数对比分析涪陵榨菜主产区与遵义全市立体气候的相似程度,找出适宜种植榨菜的区域。【结果】在赤水河谷一带、桐梓北部以及遵义市东北部局地海拔600 m以下区域,与涪陵榨菜主产区500 m以下的气候相似距离小于0.5,为榨菜引种的重点参考范围区,可规模化种植;遵义市西北部、中南部、桐梓北部海拔600~900 m区域,以及东北部和东南部海拔500~800 m区域,与涪陵区榨菜种植的500~800 m海拔气候相似距离小于0.5,为榨菜种植适宜区;在遵义市1 000 m以上区域,与涪陵榨菜分布上限区800 m的气候相似距离大于1,气候不相似且秋季茬口紧张,冬季受低温雪凝灾害影响风险偏大,引种要慎重。【结论】遵义市西部及西北部海拔800 m以下地区、东南部600 m以下,可以发展涪陵榨菜,尤其在遵义市西部500 m以下低热河谷地带,为最适宜种植区;中部及东部800~1 000 m地区不宜大面积种植;1 000 m以上区域不宜种植榨菜。在海拔500 m以上地区播种榨菜,建议播种时间比涪陵提前,保证越冬前有充足的热量条件壮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品种辣木在贵州南亚热区的适应性。[方法]通过对各品种辣木的引种及试种栽培,对各品种辣木的形态特征、物候期及产量的调查,对栽培技术的应用及提炼等,研究各品种辣木在贵州南亚热区的适应性。[结论]根据辣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贵州省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舞阳河流域的黔西南州、黔南州、遵义、安顺、黔东南州等的低热河谷地带,年均温在19℃以上,降雨量在1000~1500mm,年日照时数在1400h以上,无霜期在350d以上或基本无霜的地方均能进行种植并能正常开花结果。[结论]辣木作为蔬菜栽培,在贵州省南亚热区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  相似文献   

8.
贵州的木薯优势区域规划与布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贵州木薯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优势与机遇。利用气候、海拔、地形等数据,通过3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图、海拔图、坡度图、贵州省气象台站近20年的气象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因素,对贵州木薯适宜种植区域进行了规划与布局。规划的优势区主要分布于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赤水河、樟江、都柳江流域,适宜木薯种植总面积为12.69万hm~2;兼顾总量和质量发展的目标,制定了2016~2035年贵州木薯发展的规划与布局,力争到2035年,贵州木薯发展到3.33万hm~2。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产区烟台栖霞市为研究区,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空间插值等数学方法,从供水、热量、土壤和地形4个方面选取13项具体指标,对栖霞市苹果种植区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且对苹果产区的布局提出了调整建议。结果表明:(1)栖霞市苹果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166.70 km~2、295.59 km~2、936.00 km~2、607.84 k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31%、14.73%、46.66%、30.30%;苹果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东南部、南部的河谷与河流冲积平原区域,不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山区地带;(2)利用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分析可知,地表水源、土壤类型、果实期昼夜温差、海拔和坡度为影响该地区苹果种植适宜性的主要指标;(3)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比发现,目前栖霞市苹果种植面积为391.20 km~2,而适生区面积为462.29 km~2,苹果适生区面积大于现有果园面积,苹果种植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白洋河下游平原以北的丘陵缓坡区域、清阳河冲积平原区适生性较高但并不是主要的苹果分布区,可以适当开发为新的苹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省辣木(Moringa oleifera)种植区域的生产状况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综合考虑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指示植物等因素,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结果表明,云南辣木适栽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依洛瓦底江和南盘江等水系的低热河谷区。这为云南省辣木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火龙果生长气候影响研究基础上,分析建立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元江县气候区划因子进行了基于空间模型的精细推算,借助GIS平台,依据区划指标得出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综合区划,并分析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存在的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可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区域,最适宜区为元江县河谷、山谷周边海拔在500~800 m的平坝或坡地,可大面积种植高品质火龙果;适宜区为元江县流域沿岸低海拔地区和海拔在800~900 m的坡地;不适宜区为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山区,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其余地方为次适宜区,可小面积种植。影响元江县火龙果种植的气象灾害有高温热害、渍害、低温冻害和大风。  相似文献   

12.
六枝特区地处贵州西部,位于北盘江上游珠江水系地带,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海拔高差悬殊较大,有海拔1 500 m以上的高寒地区,也有海拔603 m的低热河谷地带,立体型的小区域农业气候特征明显,具有十里不同天之说.  相似文献   

13.
云南甘蔗农业生产概况。云南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全省各地都有,但商品量较大且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经省内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南盘江、元江、大盈江、陇川江、芒市江流域,海拔在500~1300米的河谷盆地?全省蔗区可以分为7个片区。芒市河、瑞丽江、陇川江、大盈江两岸河谷盆地蔗区,主要种植区有芒市、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等县(市)。怒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沿岸低热河谷盆地蔗区,主要种植区有隆阳、施甸、昌宁、耿马、永德、镇康、沧源等县(区)。元汀流域蔗区,主要种植区有新平、元江、红河、元阳、个旧等县(市)。南盘江中域及其支流河谷盆地蔗区,主要种植区有弥勒、开远、蒙自、建水、石屏、华宁等县(市)。  相似文献   

14.
张斌    尹剑    邱远宏    徐泽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140-148
为实现气候变化下杜仲的科学种植布局,基于CMIP6发布的2021-2040年的4种气候情景,利用最大熵模型研究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贵州省杜仲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高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南地区,低适宜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高海拔区和北部、东南部高温地区。4种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杜仲生长气候适宜度体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低排放情景下与现状接近,高排放表现为适宜度的降低和不适宜区的扩大。不适宜区的扩大主要分布于贵州省西北、北部和东南地区。综合4种气候情景绘制了杜仲气候适宜性区划图,高气候适宜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0.62%;高气候适宜区和中气候适宜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2.85%,开发潜力较大。研究同时统计了各县区杜仲适宜性种植潜力,分析了贵州杜仲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温度类变量对杜仲适宜度影响较大,贵州杜仲生长最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在15~17.5 ℃、最暖季平均温度在23~26 ℃、最湿季节平均温在22.4~24.7 ℃,最热月极高温度在27.5~32 ℃、年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海拔亦是影响杜仲适宜性区划的重要因素,贵州杜仲更适合海拔在700~1 400 m的区域生长。研究结果可作为未来杜仲种植布局的参考,以实现优质杜仲资源的高品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15.
特色高油作物火麻引种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火麻(Cannabis stativa L.)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表现。[方法]2007~2009年,收集和引进3个火麻品种(广西巴马种、云南种和兴义种)在贵州兴义和望谟进行品比和栽培技术研究及适应性观察。[结果]巴马种生长旺盛,植物粗大,分枝密,比云南种和兴义种生长表现都好;巴马种产量最高,其次是兴义种,最后是云南种,且3个品种间在0.01水平上有差异;3个品种种植密度为150㎝×150㎝时产量均最高,其次为150cm×180cm,最后为150cm×120cm,且3个密度间在0.01水平上有差异;品种与种植密度交互作用,同样在0.01水平上有差异,因此以巴马种种植密度为150cm×150cm为最佳。[结论]在贵州省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舞阳河流域的黔西南州、黔南州、安顺、黔东南州等的低热河谷地带,年均温在19℃以上,海拔在550~1400m,降雨量1000~1500mm,年日照时数在1400h以上,无霜期在350d以上或基本无霜的地方均能进行种植并能正常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依据陕西省4个定点单季稻农气观测站长期观测数据、87个单季稻地理分布数据和14个与单季稻生长有关的环境指标(8个气候指标、4个土壤指标和3个地形指标)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建立陕西省单季稻种植适宜性分布模型,对单季稻在陕西省的种植分布和适宜性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单季稻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系数P≥0.69)面积为8 949.24km2;适宜种植区(0.38≤P0.69)面积为21 637.68km2;边缘适宜区(0.07≤P0.38)面积为73 351.66km2,不适宜区(P0.07)面积101 804.22km2,陕西省单季稻生长区域狭窄,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其中适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陕南的河谷川道、关中盆地的渭河冲积平原区域,适宜区内土层肥沃、水土资源好,土壤pH为弱酸性到中性,地形平坦、海拔高度为230~800 m。ROC曲线的AUC=0.916,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度高。影响陕西省单季稻种植分布的主要环境指标有≥10℃积温(贡献率28.97%)、年降水量(贡献率25.99%)、年平均气温(贡献率16.87%)、海拔(8.27%)、年日照时数(5.66%)和年湿润指数(4.12%),陕西省单季稻最适宜区环境参数为≥10℃积温4 865℃·d、年降水量762mm、年平均气温15℃、海拔436m、年日照时数1 573h和年湿润指数1.6。结果显示基于最大熵模型与ArcGIS构建的种植适宜性分布模型可以准确地对陕西单季稻的种植适宜性做出科学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在陆良县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陆良县是云南省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区、主产区和高产区之一。陆良县11个乡(镇、街道)均有马铃薯种植,常年种植面积达2666.67 hm~2以上的有5个乡(镇),1333.33~2000 hm~2的有4个乡镇,1333.33 hm~2以下的有2个街道。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640~2687 m的山区、半山区和坝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1—2010年贵州省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霜日、一月份平均气温、四月份平均气温、七月份平均气温共6个评价指标,利用AHP分析法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贵州省莲雾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贵州省莲雾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莲雾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评价,结果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莲雾种植适宜区分布在贵州省南部罗甸、望谟等地以及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分布较广,覆盖贵州中部、东部以及西南部等地区,而不适宜种植区则分布在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北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中地统计学方法对复杂地理环境下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以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种植为例,选取影响优质太子参种植的年有效积温、年均降水量、海拔、坡度、坡向、土壤p H、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排灌保证率、交通通达度等12个评价因子,对太子参适宜性种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施秉县适宜太子参种植的面积为18 114.55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6.75%,其中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分别为2 475.92、6 440.69 hm~2,分别占全县适宜茶叶种植面积的13.67%、35.55%。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牛大场镇、城关镇、白垛乡,其中,牛大场镇高度适宜种植太子参耕地面积为1 292 hm~2,占全县高度适宜种植太子参耕地面积的52.2%。  相似文献   

20.
青花菜又称西兰花菜,原产地中海沿岸,由于青花菜生育期短,耐寒性强,在北方一年可种殖多茬,在南方只能利用高山凉爽的气候进行种植,特别在贵州南部低热河谷地带,由于气候比较炎热,基本无人种植。笔者从广西引进青花菜,在400 m低海拔地带进行秋季种植,现将青花菜的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