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63-2167
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综合视角对岢岚县红芸豆种植适宜性进行分析。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土壤类型、生育期平均温度以及种植区与河流距离、乡镇距离和道路距离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红芸豆种植适宜性空间布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性分布结果与实际状况基本符合,研究区高度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所占面积分别为370.42,699.95,650.95,262.68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8.67%,35.28%,32.81%,13.24%。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岢岚县红芸豆种植适宜性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种植的适宜性分布特征,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永寿县作为研究对象,从立地条件、土壤类型、肥力水平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体系,并对各项指标建立相应隶属函数,对渭北高原优质苹果种植的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永寿县苹果种植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所占面积分别为6 835 hm~2、8 656 hm~2、17 308 hm~2、4 141 hm~2,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8. 50%、23. 43%、46. 85%、11. 21%;永寿县农用地对发展苹果种植的适宜性总体较高,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适宜性较高的地块主要分布在土壤肥力较好,坡度海拔较缓的南部塬区和中部沟壑区;最终总结了永寿县苹果种植总体适宜性分布规律,并针对不同的苹果适宜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漳州市土地的耕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显得尤为快速,土地资源变得十分珍贵,土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显得更加重要。研究区域为福建省漳州市,利用遥感影像、DEM数据、土壤数据得到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利因素为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根据《土地评价纲要》将漳州市耕地适宜性结果分为高度适宜、一般适宜、条件适宜以及不适宜4个等级。研究表明,漳州市耕地高度适宜区分布在漳州市中东部地区,面积为1 267. 65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11. 20%;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南部地区,面积为884. 02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7. 81%;条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北部以及部分沿海地区,面积为3 123. 36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27. 6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西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部沿海地区,面积为6 043. 41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53. 39%。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永安市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永安市农业用地适宜性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情况,从植物基本生长需求出发结合安全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坡度、有机质含量、营养元素N/P/K丰缺、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特殊元素硒分布情况这6个评价因子作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土地满足基本农业种植需求,农业用地适宜区集中在研究区中部,面积为77.0 km~2,较适宜区面积为816.4 km~2,较不适宜区面积为28.3 km~2,可在区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经济作物土壤需求调查,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对于低效耕地及陡坡耕地宜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持水土;在下一步的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在适宜和较适宜土地中增减农用地面积,以维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适应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为确定高县地区土地是否适宜茶叶种植及 其适宜程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高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且茶叶对土壤有特殊要求,通过运用ARCGIS 软件对研究区 内影响茶叶种植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以4 分制标准对评价因子进行打分,进行单因子分 析。之后综合分析得出各因子的权重,进行综合因子分析。对高县县域内土地进行茶叶土地适宜性评价。其评价结 果分为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四类。其高度适宜区面积约2.261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17.08%。一般适宜区面积约3.2829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4.80%,勉强适宜区约1.7593 万公顷,占13.29%,不适宜种植 区约5.9344 万公顷,占44.83%。通过对高县县域内的土地进行茶叶种植的适宜性评价,有助于推动高县茶叶等特色产 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未来高县茶叶作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出发,以30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择影响人居环境最主要的4个因子(地形、气候、水文与地被条件),定量评价湖北省不同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结果表明,湖北省人居环境指数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趋势,其中西南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周围出现高值区。湖北省人居环境适宜地区面积为1.100 77×105 km~2。从适宜因子分析表明受双因子适宜面积最大,占高度适宜区的63.33%,多因子适宜区和单因子适宜区面积各占高度适宜区2.52%和24.98%。湖北省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面积为4.075 30×104 km~2,占湖北省面积的22.2%。其中,以高度适宜区单因子为标准,适宜性临界区和限制性临界区面积各占2 114.342 2 km~2和2 114.342 2 km~2。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土地面积为4.219 9×104 km~2,占湖北省面积的19.4%,从不适宜区限制性分析可知,人居环境不适宜区受双因子限制的面积最大,占不适宜区32.48%,多因子限制和单因子限制面积各占不适宜区13.37%和10.08%;综合限制型面积最小,只占不适宜区2.01%。  相似文献   

7.
利用判断矩阵法、线性加权求和法、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空间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基于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和土壤数据等11个指标,进行陕西省蓝莓生长的潜在适生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具有大面积适宜蓝莓生长的立地条件,潜在适生区占总面积的88.56%。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对其潜在分布区的限制作用较强,潜在适生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9.54%和33.06%;2)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看,陕西省蓝莓潜在适生区面积达到10.12×10~4 km~2,占总面积的49.16%,主要集中在陕南浅山丘陵区和秦岭北麓山前区;3)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潜在适生区分为3个亚区,非适生区分为2个亚区。其中,潜在适生区第1亚区具有较好的蓝莓适种条件,非适生区第2亚区的蓝莓种植条件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利用茶树生育期所需的气象条件,选择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中的10个要素作为影响种植区茶树生长的主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不同权重,并进行空间分布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对长清茶树种植实现基于90 m×90 m格网的适宜性农业区划。结果显示:整体茶树种植适宜性较好,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最适宜区分布不集中,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最适宜区周围及西北部地区;一般适宜区在孝里镇和归德镇有面积不大的零散分布。利用当地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定位,实现精细化评价,对科学指导长清区茶树种植规划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脐橙作为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较高的水果,研究其适宜种植区范围的提取方法,可为脐橙的规模种植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四川省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结合脐橙生长的环境,选取适宜脐橙生长种植的环境因子,利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脐橙的生长适宜区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结合野外调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四川省的脐橙适宜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川东和川南的平原、丘陵地带,适宜区面积约为11 738.95 km~2,占四川省面积的2.42%;适宜区等级分布结果表明,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面积分别约为2410.68、9098.89、229.38 km~2;分析结果与野外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利用3S技术提取脐橙适宜区分布范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的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根据河南省烟草生产的实际情况,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河南省各烟草种植区进行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方法】用特尔菲法进行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从气候、土壤、地形条件3个方面确定了17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生态因子对烤烟生长与品质效应建立各隶属度函数,并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烟草种植区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状况图。【结果】河南省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为烤烟生产最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2%;南部、中部的部分地区为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99%;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为次适宜区,这部分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54%。【结论】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GIS技术有效的整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河南省烤烟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烤烟生态适宜性都在中等程度以上,计算出的适宜性分布区域与实际生产水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1.
依据陕西省4个定点单季稻农气观测站长期观测数据、87个单季稻地理分布数据和14个与单季稻生长有关的环境指标(8个气候指标、4个土壤指标和3个地形指标)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建立陕西省单季稻种植适宜性分布模型,对单季稻在陕西省的种植分布和适宜性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单季稻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系数P≥0.69)面积为8 949.24km2;适宜种植区(0.38≤P0.69)面积为21 637.68km2;边缘适宜区(0.07≤P0.38)面积为73 351.66km2,不适宜区(P0.07)面积101 804.22km2,陕西省单季稻生长区域狭窄,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其中适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陕南的河谷川道、关中盆地的渭河冲积平原区域,适宜区内土层肥沃、水土资源好,土壤pH为弱酸性到中性,地形平坦、海拔高度为230~800 m。ROC曲线的AUC=0.916,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度高。影响陕西省单季稻种植分布的主要环境指标有≥10℃积温(贡献率28.97%)、年降水量(贡献率25.99%)、年平均气温(贡献率16.87%)、海拔(8.27%)、年日照时数(5.66%)和年湿润指数(4.12%),陕西省单季稻最适宜区环境参数为≥10℃积温4 865℃·d、年降水量762mm、年平均气温15℃、海拔436m、年日照时数1 573h和年湿润指数1.6。结果显示基于最大熵模型与ArcGIS构建的种植适宜性分布模型可以准确地对陕西单季稻的种植适宜性做出科学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陕西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耕地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连接的陕西省定边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数学方法,从土壤管理、土壤养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共选取10项指标,对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陕西省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可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玉米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3 185.64,121 634.76,57 681.57和10 801.2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1.86%,49.99%,23.71%和4.44%;通过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可知,坡度、地貌类型、灌溉能力、土壤质地、有机质和碱解氮为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重要指标。【结论】陕西省定边县耕地总体上比较适宜种植玉米,次适宜耕地可以通过改造提高种植玉米的适宜性,不适宜的耕地可以从事其他作物的种植或用作他用。  相似文献   

13.
杨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67-69,78
[目的]将传统的土地适应性评价方法与现代GIS技术相结合,对三都县农业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贵州省三都县农业用地(耕地、园地、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 H、交通条件、灌溉条件6个评价因子作为农业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高程数字模型图(DEM)、坡度分级图、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数据库作缓冲区进行空间叠加,建立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农业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三都县农业用地适宜区面积为620.65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0.88%;较适宜区面积为17 595.82 hm~2,占总研究农业用地面积的24.87%;中等适宜区面积为42 077.62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59.48%,不适宜区面积为10 443.63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14.76%。[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农业用地利用对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汀县园地、林地和草地为评价对象,选取地形、气候、土壤、区位和生态环境5方面共11个因子,构建长汀县茶园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茶园适宜性评价模型,应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长汀县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为167 288.21 hm~2,占全县园地、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的61.64%,其中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3 674.52 hm~2和87 721.95 hm~2,分别占全县适宜茶叶种植面积的20.13%、52.44%。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濯田镇、南山镇、宜成乡和涂坊镇,面积共为23 535.89 hm~2,占全县高度适宜总面积的69.89%。利用该结果可为长汀县茶园合理建设和茶叶稳产增收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昭君白茶主要产茶区采集的峡口镇、黄粮镇、高桥乡、水月寺镇的区域站的气象要素、地理信息、气候资源分布、土壤化学特征,分析海拔、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土壤类型、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对白茶生长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昭君白茶适宜性指标比配关系,基于GIS平台空间分析法划分昭君白茶种植优质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昭君白茶优质种植区的适宜气象指标为温度15~25℃、相对湿度70%~80%、日照时数在1 550 h以上;优质昭君白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600~900 m;紫色土为昭君白茶优质种植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黄壤土次之;Zn、Mg、Mn是影响昭君白茶成茶品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优质区主要分布在峡口镇普安村、岩岭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为甘蔗产业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16年甘蔗作物地块矢量数据,选取土壤、地形、气象和经济4个因子共16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指数和模型评价江州区甘蔗种植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采用GIS技术将甘蔗种植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域.[结果]将甘蔗种植最适宜和适宜面积与部分"双高"基地(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差异较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甘蔗种植最适宜区面积为3799.80 ha,占最适宜区总面积的36.90%;崇左市新和镇甘蔗种植不适宜区面积共177.85 ha,占不适宜区总面积的28.84%.[结论]为了科学、合理及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甘蔗产量,建议新增"双高"基地,可调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布局区域向濑湍镇、罗白乡、太平街道、驮卢镇和左州镇等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邵阳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油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为探讨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为油茶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油茶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关系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油茶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和地形区划指标;利用邵阳县及其周边10个气象站点1985~2019年的气候资料以及邵阳县90 m×90m DEM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了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面积合计占全县面积的92.15%;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较小,分别仅占县域面积的7.79%和0.06%。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1—2010年贵州省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霜日、一月份平均气温、四月份平均气温、七月份平均气温共6个评价指标,利用AHP分析法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贵州省莲雾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贵州省莲雾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莲雾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评价,结果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莲雾种植适宜区分布在贵州省南部罗甸、望谟等地以及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分布较广,覆盖贵州中部、东部以及西南部等地区,而不适宜种植区则分布在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北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GIS的商洛市耕地植烟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陕西省商洛市的6个主要烟草产区,以其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分析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土壤养分及p H值、土壤管理4个方面共13个指标构建了商洛市耕地植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开展耕地植烟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和分级,以期为优化烟草布局和种植区域划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高度适宜烟草种植区占植烟耕地面积的32.61%,主要分布在石门基地单元南部、灵口基地单元中西部、永丰基地单元西部及中东部等地区;适宜烟草种植区是研究区的主体,占55.00%,云镇基地单元分布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米粮基地单元的中部、北部及永丰基地单元东部分布范围也较大;勉强适宜烟草种植区占11.09%,主要分布在景村镇中部和南部、石门镇北部和中部、腰市镇中部等地区;不适宜烟草种植区仅占1.30%,主要分布在景村镇北部和腰市镇北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1961—2019年的地面气候观测资料,结合现有芒果优势产区的气候条件,选取我国芒果气候可种植区和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将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3级,分别赋予等级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重。然后,利用根据各区划指标的等级值和权重构建芒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进行我国芒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芒果种植区分布情况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中,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全年热量充足、越冬条件佳、光热水条件配合好的海南、云南南部的澜沧江—元江流域、云南北部、四川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部分地区、广西南部、广东大部、福建中部和南部。云南和四川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区划结果呈碎片化分布。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本研究的芒果种植气候适宜区有所扩大,但我国实际的芒果优势产区基本均分布在该范围内,说明区划结果是可靠和合理的。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我国芒果生产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