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长汀县园地、林地和草地为评价对象,选取地形、气候、土壤、区位和生态环境5方面共11个因子,构建长汀县茶园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茶园适宜性评价模型,应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长汀县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为167 288.21 hm~2,占全县园地、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的61.64%,其中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3 674.52 hm~2和87 721.95 hm~2,分别占全县适宜茶叶种植面积的20.13%、52.44%。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濯田镇、南山镇、宜成乡和涂坊镇,面积共为23 535.89 hm~2,占全县高度适宜总面积的69.89%。利用该结果可为长汀县茶园合理建设和茶叶稳产增收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特性的岷县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岷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地力评价成果,选取9个影响马铃薯生长的评价因子,将岷县马铃薯适宜性生长区域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区面积达21 665.24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27%;适宜区面积为21 567.96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08%;勉强适宜区面积为5 146.49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0.28%;不适宜区面积为1 688.5 hm2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37%。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洮河沿岸的中寨镇、梅川镇、茶埠镇、岷阳镇、十里镇、清水乡、西寨镇、寺沟乡、禾驮乡,宜建立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区,特别是脱毒种薯繁育区及专用型薯生产开发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种植的适宜性分布特征,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永寿县作为研究对象,从立地条件、土壤类型、肥力水平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体系,并对各项指标建立相应隶属函数,对渭北高原优质苹果种植的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永寿县苹果种植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所占面积分别为6 835 hm~2、8 656 hm~2、17 308 hm~2、4 141 hm~2,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8. 50%、23. 43%、46. 85%、11. 21%;永寿县农用地对发展苹果种植的适宜性总体较高,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适宜性较高的地块主要分布在土壤肥力较好,坡度海拔较缓的南部塬区和中部沟壑区;最终总结了永寿县苹果种植总体适宜性分布规律,并针对不同的苹果适宜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利用沿河县福鼎大白茶丰富的资源,优化其产业分布,在GIS平台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图斑划分评价单元,选取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等4个评价指标对沿河县福鼎大白茶土壤生长适宜性进行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全县248357.44hm~2研究区域中,高度适宜区67658.95hm~2,占27%,中度适宜区111645.54hm~2,占45%,勉强适宜区10364.00hm~2,占4%,不适宜区58688.95hm~2,占24%。  相似文献   

5.
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依托,开展岷县岷归适宜性种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岷县境内绝大多数耕地适宜种植当归,适宜种植当归的面积为45 615.94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1.1%。高度适宜种植当归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洮河沿岸的中寨、梅川、茶埠镇、岷阳镇、十里镇、清水乡、西寨镇、寺沟乡以及海拔较低的马坞乡,闾井镇、申都乡零星分布一些高度适宜区。不适宜种植的区域的主要为海拔高于2 800 m的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42%。  相似文献   

6.
运用农业生产相关数据,链接研究区测土配方项目成果工作空间数据库,选定肥、水为评价因子,构建评价层次模型,拟合隶属函数,对凉州区水肥一体化适宜性区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域、适宜区域、勉强适宜区域对应的IFI得分区间分别为0.760 0~1.000 0、0.700 2~0.760 0、0~0.700 2,总的评价面积为146 732.80 hm~2。其中高度适宜等级面积29 495.88 hm~2,占耕地面积的20.1%;适宜等级面积103 158.92 hm~2,占耕地面积70.3%;勉强适宜等级面积14 078.00 hm~2,占耕地面积9.6%。表明区内耕地地力平衡,农田管理水平高,土壤水分供应有保障,水肥一体化适宜区域面积大,占总评价耕地面积的90.4%,可大力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基于CLRMIS的陇南市武都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陇南市武都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和ARCGIS10.2,基于层次模型分析和隶属函数模型上,进行了武都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下研究区马铃薯适宜性分为三个等级,高度适宜等级面积39 514.59 hm~2,占耕地面积的25.04%,适宜等级面积82 383.55 hm~2,占耕地面积52.2%,勉强适宜等级面积35 916.91 hm~2,占耕地面积22.76%。  相似文献   

8.
土地适应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为确定高县地区土地是否适宜茶叶种植及 其适宜程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高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且茶叶对土壤有特殊要求,通过运用ARCGIS 软件对研究区 内影响茶叶种植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以4 分制标准对评价因子进行打分,进行单因子分 析。之后综合分析得出各因子的权重,进行综合因子分析。对高县县域内土地进行茶叶土地适宜性评价。其评价结 果分为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四类。其高度适宜区面积约2.261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17.08%。一般适宜区面积约3.2829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4.80%,勉强适宜区约1.7593 万公顷,占13.29%,不适宜种植 区约5.9344 万公顷,占44.83%。通过对高县县域内的土地进行茶叶种植的适宜性评价,有助于推动高县茶叶等特色产 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未来高县茶叶作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63-2167
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综合视角对岢岚县红芸豆种植适宜性进行分析。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土壤类型、生育期平均温度以及种植区与河流距离、乡镇距离和道路距离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红芸豆种植适宜性空间布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性分布结果与实际状况基本符合,研究区高度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所占面积分别为370.42,699.95,650.95,262.68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8.67%,35.28%,32.81%,13.24%。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岢岚县红芸豆种植适宜性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奉节县柑橘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奉节县柑橘的适宜性,促进奉节柑橘产业持续发展。[方法]通过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奉节县柑橘进行适宜性评价。划分出奉节县柑橘种植区适宜性等级,计算各个区域面积,得出9个评价因子对柑橘适宜性的影响程度。[结果]9个评价因子影响程度表现为海拔年平均气温p H全年日照数成土母质全年降雨量有效土层厚度质地坡度;全县耕地中不适宜区面积最大为41 031.47 hm~2,适宜区面积为14 956.48 hm~2,勉强适宜区面积为12 466.53 hm~2,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为1 466.28 hm~2。[结论]该研究为柑橘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及指标选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科学制定种植业产业规划,以江苏省仪征市为研究对象,筛选、确定13个指标,基于“仪征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进行水稻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仪征市高度适宜区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10.20%,适宜耕地面积占56.08%,勉强适宜地区占25.50%,而不适宜耕地面积为8.22%。调查的水稻实际单产与评价获取的适宜度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1964,319个样本),且高度适宜区的水稻实际产量高于勉强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出发,以30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择影响人居环境最主要的4个因子(地形、气候、水文与地被条件),定量评价湖北省不同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结果表明,湖北省人居环境指数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趋势,其中西南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周围出现高值区。湖北省人居环境适宜地区面积为1.100 77×105 km~2。从适宜因子分析表明受双因子适宜面积最大,占高度适宜区的63.33%,多因子适宜区和单因子适宜区面积各占高度适宜区2.52%和24.98%。湖北省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面积为4.075 30×104 km~2,占湖北省面积的22.2%。其中,以高度适宜区单因子为标准,适宜性临界区和限制性临界区面积各占2 114.342 2 km~2和2 114.342 2 km~2。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土地面积为4.219 9×104 km~2,占湖北省面积的19.4%,从不适宜区限制性分析可知,人居环境不适宜区受双因子限制的面积最大,占不适宜区32.48%,多因子限制和单因子限制面积各占不适宜区13.37%和10.08%;综合限制型面积最小,只占不适宜区2.01%。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采用层次分析和GIS技术对两当县烤烟种植适宜性分布区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当县适宜种植烤烟的土地面积为10 843.1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66%;主要分布在金洞乡、鱼池乡、站儿巷镇、显龙乡、兴化乡等地;不适宜种植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量较大、海拔高、气候冷凉等。并提出两当县烤烟产业的发展建议是:改良土壤,提高烟叶的可用性;烟叶种植区域和品种要服从于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烟草是光泽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气候尧土壤尧地形条件等生态环境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 响。以福建省光泽县耕地为评价对象,综合考虑气候尧土壤尧地形条件等15 个评价指标,借助GIS 与数学模型对光泽 县烟草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光泽县宜烟草用地面积15 402.9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4.35%,全县宜烟草 用地质量总体良好,其中高度适宜烟草用地面积3 774.76 hm2,中度适宜面积9 134.77 hm2,分别占宜烟草用地总面 积24.51%和59.31%;烟草高度适宜区用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鸾凤乡尧止马镇尧寨里镇尧李坊乡和崇仁乡,面积共 3 468.97 hm2,占全县高度适宜总面积的91.89%。利用光泽县烟草用地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分析结果,可为该县烟区 更加合理优化布局,提高优质烟叶生产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杨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67-69,78
[目的]将传统的土地适应性评价方法与现代GIS技术相结合,对三都县农业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贵州省三都县农业用地(耕地、园地、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 H、交通条件、灌溉条件6个评价因子作为农业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高程数字模型图(DEM)、坡度分级图、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数据库作缓冲区进行空间叠加,建立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农业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三都县农业用地适宜区面积为620.65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0.88%;较适宜区面积为17 595.82 hm~2,占总研究农业用地面积的24.87%;中等适宜区面积为42 077.62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59.48%,不适宜区面积为10 443.63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14.76%。[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农业用地利用对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利用沿河县福鼎大白茶丰富的资源,优化其产业分布,在GIS平台的支持下,采用综合图斑法划分评价单元,选取年平均温度、≥10℃年积温、年降水量、海拔等6个评价指标对沿河县福鼎大白茶气候生长适宜性进行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县248 342 hm~2研究对象中,高度适宜区58 657 hm~2,占23.62%,中度适宜区122998公顷,占49.53%,勉强适宜区39 990公顷,占16.10%,不适宜区26 697 hm~2,占10.75%。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凉州区高原夏菜种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相结合,选取8个分区评价因子,构建了用于评价适宜性的层次模型,在CLRMIS中进行适宜性级别划分、评价结果分析、面积量算及成果图的输出。评价结果将凉州区高原夏菜种植区划分为4个适宜性区域,高度适宜性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51%,适宜性种植面积占23.5%,勉强适宜性种植面积占14.17%,不适宜种植区域面积占11.52%。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模型与AHP决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洱县的耕地植烟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洱县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5 598.54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44%;高度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769.3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4%。其中,以宁洱镇高度适宜和适宜植烟的面积最大,达2 449.55 hm2;而黎明乡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最小,仅84.30 hm2。在目前的种植制度下,不适宜和勉强适宜种植烟草区域的种植制度基本合理,适宜种植烟草区域应积极推广烟草的种植,而高度适宜烟草种植区域的烟草种植面积应该适当扩大,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漳州市土地的耕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显得尤为快速,土地资源变得十分珍贵,土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显得更加重要。研究区域为福建省漳州市,利用遥感影像、DEM数据、土壤数据得到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利因素为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根据《土地评价纲要》将漳州市耕地适宜性结果分为高度适宜、一般适宜、条件适宜以及不适宜4个等级。研究表明,漳州市耕地高度适宜区分布在漳州市中东部地区,面积为1 267. 65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11. 20%;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南部地区,面积为884. 02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7. 81%;条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北部以及部分沿海地区,面积为3 123. 36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27. 6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西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部沿海地区,面积为6 043. 41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53. 39%。  相似文献   

20.
应用凉州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考虑影响凉州区小麦甘育3号生长的主要因子,构建层次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数据建立的农业生产因子数据库,拟合出每个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累计曲线法分析当前模型下春小麦甘育3号应用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该模型下春小麦甘育3号总体在凉州区灌区全部适宜。其中高度适宜等级面积28 715.98 hm~2,占耕地面积的19.58%;适宜等级面积84 509.46 hm~2,占耕地面积57.62%;勉强适宜等级面积33 434.03 hm~2,占耕地面积22.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