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核桃的采收 核桃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总苞的皮色由深绿变为淡黄,部分总苞裂口,个别果实脱落,此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期不当,直接影响其出苗率、出仁率和出油率。采收后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价值。因此,适时采收,妥善处理是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据调查,同一品种,9月初采收的其发芽率不到56%,而9月下旬采收的则高达90%以上。据北京农科院资料,以8月28日到9月19日间,每推迟10天采收,产量可增加10%,出仁率增长18%,含油率提高36.3%。同时,采收早的颜色深。呈深黄色。随采收期推迟逐渐变为黄白色,鲜艳美观。核仁风味也随采收期推迟而提高。采收早的风味淡,稍代甜味。而采收晚的香味变浓,而且酥脆。  相似文献   

2.
一、核桃的采收核桃(胡桃)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总苞的皮色由深绿变为淡黄,部分总苞裂口,个别果实脱落,此时为采收适期。采收后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价值。同一品种,9月初采收的发芽率不到56%,而9月下旬采收的发芽率高达90%以上。据北京市农科院资料,以8月28日到9月19日  相似文献   

3.
生产上常通过测定葡萄果实的糖、酸质量分数确定采收时期,而葡萄果实的酚类物质与糖、酸合成并不完全同步,其质量分数在传统采收期并未达到最高。以2013年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下营村2个地块的‘梅鹿辄’葡萄果实为试材,分析从正常采收至延迟采收期间浆果的果粒质量、体积、总酸质量分数、可溶性固形物°Brix值以及酚类物质(包括总酚、花色苷及黄酮醇)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单粒质量和体积以及总酸质量分数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浆果果皮/浆果质量比以及可溶性固形物°Brix值则呈上升趋势。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随采收时间推迟均呈上升趋势,通过延迟采收显著提高2个地块葡萄果实的总酚、花色苷及黄酮醇质量分数。因此,在9月末至10月初降雨较多的年份,延庆地区‘梅鹿辄’葡萄可推迟至10月20日以后采收,通过延迟采收能够提高延庆地区‘梅鹿辄’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延迟采收对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探讨了延迟采收对多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延迟至10月1日,葡萄果实内总酚、花色苷、类黄酮含量比正常采收期(9月11日)分别提高29%、65%、70%,但单宁含量变化较小。采收期延迟至10月21日,果实内单宁含量达到最大,比正常采收提高了10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酚、花色苷、总类黄酮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而,赤霞珠葡萄最佳采收期为10月1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5.
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对火龙果的科学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玉龙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贮藏的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火龙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呈现非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早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大;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增加,而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外观艳丽,风味变好.在贮藏过程中,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失重率逐渐上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花后25d采收的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较低,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总糖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低,贮藏效果好,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6.
《农村百事通》2011,(10):124-124
1.去青皮:核桃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相继成熟.这时果皮由深绿色变为黄绿色或淡黄色.部分总苞裂口并有少数落果.即可采收作加工用。青皮核桃不能日晒.晒干的核桃不易去皮,应把核桃堆放在阴凉处或室内.  相似文献   

7.
不同成熟度香梨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果实为试材,分三个不同的采收期,在室温(20~25℃)下贮藏,研究其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采收期的香梨在贮藏过程中都出现呼吸高峰,呈现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晚采收(9月17日)香梨果实的呼吸峰较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实硬度下降较大,果实硬度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变化较小.果实叶绿素含量随采收期的推迟而下降,在室温下贮藏叶绿素分解很快.三个采收期的香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近,在贮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核桃贮藏法     
一、核桃的成熟与采收:在核桃树80%以上的果皮由青转黄,顶部出现裂缝,总苞自然开裂,容易剥离,种仁硬化,幼胚成熟,核壳坚硬,呈黄白色或棕色时采收。 二、核桃的贮前处理:1.脱总苞。采收后的核桃尽快脱掉总苞,并使之  相似文献   

9.
核桃为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干果,较耐贮藏。核桃完全成熟的特征是外果皮由青变黄,顶部出现裂缝,总苞自然开裂,容易剥离,核桃壳坚硬,呈黄白色或棕色。当全树80%的核桃成熟时为贮藏核桃的最佳采收期。贮藏分以下2个步骤进行。一、贮前的准备工作1.脱总苞对于不能自然脱去总苞的核桃,传统的脱苞方法是堆沤法。将采收后的核桃堆在阴凉、通风的室内,堆积高度为50~60厘米,上面盖10厘米厚的草帘或秸秆,经4~6天后,青皮出现膨胀或绽裂,用木棍敲击使青皮裂开,坚果脱出。现在常采用乙烯利脱总苞法,即用3000~5000毫升/千克的乙烯利浸蘸带总苞的核桃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山西省核桃产区普遍存在的早采现象,通过测定4个不同核桃品种坚果在成熟后期坚果品质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适宜的采收日期。[方法]8月23日、8月30日、9月7日、9月13日分别测定中林1号、辽宁1号、扎343和鲁光4个核桃品种仁重、出仁率和脂肪、蛋白质、总糖含量。[结果]不同品种的出仁率和干仁重在成熟期显著增加;蛋白质、总糖和粗脂肪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最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中林1号、辽宁1号、扎343在各成熟期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鲁光8月30日的蛋白质含量与其它3个时期相比差异显著。中林1号、鲁光、扎343的总糖含量最高值均在9月13日,分别为1.85%,2.5%和2.22%,辽宁1号的总糖含量最高值在9月6日。辽宁1号和扎343在9月14日的脂肪含量均比前3个采收期的含量增加显著。鲁光9月6日与9月13日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前期增量较大,后期增加渐缓。[结论]在山西中部,9月6日-9月14日,各品种干仁重、出仁率以及营养成分均显著增加,为核桃适宜采收期。中林1号、鲁光9月6日(白露)开始采收即可;辽宁1号、扎343可适当推迟采收,从9月14日开始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的软枣猕猴桃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的软枣猕猴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硬度,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和感官特性的评价,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含糖量增高,硬度下降,滴定酸,单宁和Vc含量降低,在贮藏过程中,采收较晚的果实含糖量相应较高,而果实硬度下降快,滴定酸,单宁和Vc含量较低,口感好,但发生腐烂较早。“魁绿”在8月28日到9月4日期间采收最好,“638”成熟较晚,可在9月4日或稍推后采收。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08,(9):26-26
1.适时采收,去青皮 核桃在9月上旬开始相继成熟,此时果皮由深绿色变为黄绿色或淡黄色,部分总苞开裂并有少数落果,即可采收作加工用。青皮核桃不可日晒,应堆放在阴凉处或室内,堆积高度为30~50厘米,并用核桃叶或青草覆盖。3~5日后,当青皮离壳时,手工剥去或用刀削去青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5.
秦安县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苹果之乡,针对当地生产的"首红"苹果按采收期不同,分别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等几个方面进行试验,得出:首红苹果在9月10—15日采收较为适宜,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硬度和有机酸不断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高,元帅系PE硅窗袋贮藏优于普通包纸装箱冷库贮藏。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收期对凉香苹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凉香苹果果实为试材,分5批采收,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理化指标,探讨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后期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宁熊岳地区,9月21日和25日采收的凉香苹果,在贮藏过程中品质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持,且贮后180 d果实的硬度分别为7.84 kg/cm2和7.7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27%和13...  相似文献   

17.
采收期对金秋梨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秋梨为试材,分4个不同的采收期,在0~3℃的贮藏条件下,对其生理和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采收期的金秋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都出现呼吸高峰,呈现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晚采收的果实最先到达呼吸高峰,早采收的果实则采收期越早呼吸高峰出现的越早,且峰值越高;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增加,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TA)下降,风味变好.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和TA逐渐下降.TSS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八、九成熟采收的果实在冷藏期间呼吸高峰出现时间晚,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硬度和TSS含量,贮藏效果好,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8.
在新红将军和寒富苹果的近成熟期,研究不同采摘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期的推迟,新红将军单果重、着色指数逐渐增加,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光洁度和硬度逐渐降低;随采收期的推迟,寒富单果重逐渐提高,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光洁度指数、硬度逐渐降低,综合各项指标认为,鲁中地区新红将军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30日,寒富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10月10日.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采收期指标,在苍溪猕猴桃园区,分多个采收期,根据单果质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后熟时间、烂果率等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找出各项指标最佳阶段以确定最适采收期.研究不同采收期果实品型、品质及后熟等不同表现,分析海拔高度、品种熟性、栽培管理方式对采收期的影响,以确定最适采收期.苍溪地区海拔高度在600 m以下的园区在8月25日前后,600~800 m的园区在8月26日到9月1日,800 m及以上的园区在9月25日到10月10日,综合表现最佳,为苍溪红心猕猴桃最适采收期;红心猕猴桃较黄心猕猴桃采收期早40 d左右;同一品种低海拔园区早于高海拔,大棚内猕猴桃早于大棚外,大棚外猕猴桃又早于生态猕猴桃.各地可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发展不同品种和熟期猕猴桃,开发利用气候生态资源.采取大棚等措施改变园区局地小气候环境,可使猕猴桃提早10~20 d成熟采收,抢早进入市场;可以大力发展生态猕猴桃,满足健康养生等不同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20.
采期对莱阳茌梨酚类物质代谢和组织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中酚类物质的代谢状况及其对组织褐变的影响。果实分四期采收(6/9,16/9,26/9,6/10)。分析结果表明晚采果实中水溶性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早采果,贮藏期间酚类物质合成速率也以晚采果实为小,因此组织褐变率最轻。但采收过晚易导致其它品质的下降,因此认为莱阳茌梨的采收期以9月下旬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