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6种不同的方法对湛江湖光岩地质公园的土壤进行预处理,用释稀涂布方法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并对获得的放线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常规鉴定与抗菌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新鲜土壤经28~30℃风干10d的预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且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该法共获得23株菌落形态疑似不同的放线菌,经常规鉴定,4株菌株初步确定为诺卡氏菌属.2株菌株为小单孢菌属.17株菌株为链霉菌属。另外.有9株菌株具有抑制大肠埃氏菌活性;8株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获得3株菌株同时具有抑制大肠埃氏菌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病原菌菌膜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膜是指细菌在应对生长逆境时,通过产生胞外多糖聚合物,使细菌细胞相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这是微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生长方式,不同于浮游生长状态。研究发现,病原菌在医疗和食品加工环境中形成菌膜后,难以被抗生素和消毒剂抑制或杀灭,容易引起慢性感染和食品的二次污染,增加了医学治疗难度和食品污染的几率。为了预防病原菌菌膜的形成和治疗由菌膜引起的慢性感染,人们对菌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本文以典型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为例,对菌膜形成相关基因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旨在分离鉴定产玫瑰红色素菌株,及其分离菌株和色素对病原菌的生物拮抗作用。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控制变量法确定最佳产色素的温度及光照条件,破裂菌体提取色素分析此菌株产色素的量和红色素的性质,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分离细菌Dse\|01菌株最终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2)该菌在25~35 ℃条件下培养色素形成较早且颜色较深,30 ℃温度下产色素最佳,光照对其色素形成时间没有明显影响;(3)30 ℃ 150 r·min-1培养24 h,提取获得色素粗品确定为灵菌红素,产量达(567.90±7.77)mg·L-1;(4)分离菌株的全菌液、上清液、菌体和提取色素对病原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无拮抗作用,而全菌液、菌体和提取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PDA和LB培养基培养新鲜的猕猴桃果肉内生菌,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用平板倾注法测定筛选出的内生菌不同浓度发酵液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抑菌活性,并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电镜扫描结果、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N-J法系统发育树鉴定菌株。结果表明,从猕猴桃果肉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细菌,并初筛出1株抑菌活性较为明显的菌株,被鉴定为粪肠碱杆菌,能够抑制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临床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柏菌的生长,对革兰氏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生长无作用。  相似文献   

5.
联苯菊酯降解菌筛选及其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对联苯菊酯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S 1,并研究了初始pH、培养温度、联苯菊酯初始质量浓度、摇床转速、接种量、外加碳源质量分数对该菌株联苯菊酯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TS 1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以联苯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其降解联苯菊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pH 70,培养温度30℃,联苯菊酯初浓度200 mg·L-1,摇床转速150 r·min-1,接种量10%,外加碳源葡萄糖为100 mg·L-1。  相似文献   

6.
采用富集驯化培养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的方法,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HY-1,并系统研究了影响其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菌株HY-1能够利用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为唯一磷源降解农药。HY-1降解甲基对硫磷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30~35℃,pH为6~8,甲基对硫磷初始浓度为10~50mg·L-1,接种量20%(体积比,菌体密度:稀释到菌悬母液(OD600=3.0)的0.8~1倍),添加葡萄糖不能促进菌株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HY-1降解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葡萄糖浓度6g·L-1,培养温度30~35℃,pH为7.0,毒死蜱初始浓度80~200mg·L-1,接种量20%(体积比,菌体密度:稀释到菌悬母液(OD600=3.0)的0.8~1倍)。结果表明,HY-1菌株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适宜条件相类似,只是降解所需的最适葡萄糖浓度和底物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晏爱芬  余丽  黄鑫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7):65-67+77
采用弹土法从高黎贡山百花岭段土壤中共分离到放线菌38株,对分离得到的38株放线菌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其中H33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都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抑菌直径都在8 mm以上。通过对H33菌株培养特征、显微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H33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2(葡萄糖0.5 g、蛋白胨0.25 g、胰胨0.15 g、NaCl 0.25 g、重铬酸钾7.5 mg、复合维生素10 g、水500 mL,pH 7.2),最佳发酵时间为6 d,最适发酵培养基pH为7.0,最适培养温度28℃。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新疆分离株生物被膜、肠毒素基因分布与毒力,分析其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微量滴定板测定法(MPA)、PCR方法和寇氏改良法分别测定164株S.aureus新疆分离株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肠毒素基因分布、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和脏器载菌量,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64株S.aureus BF阳性率为83.4%,以弱BF(BF~+)菌株为主;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96.3%,传统肠毒素see和新型肠毒素seg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7.3%和81.1%;强BF菌株(BF~(3+))LD_(50)要高于弱BF菌株(BF~+)和阴性菌株(BF~-),但其脏器载菌量低于BF~-菌株(P0.05)。【结论】奶牛源S.aureus新疆分离株BF阳性菌株所占比例较高,其肠毒素基因携带率也较高。毒力研究表明,S.aureus分离株BF~(3+)菌株脏器载菌量低于BF~-菌株(P0.05),且随着BF形成能力的增强毒力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9.
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的最佳条件。[方法]利用平板显色法比较5株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得到了一株优势菌株——血红密孔菌,研究其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产酶情况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该菌株能够产生两类木质素降解酶,且酶的热稳定性较好。不同温度,碳氮源,pH值,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8℃,初始pH=4.5,葡萄糖浓度10 g/L酒石酸铵浓度1.0 g/L.[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实践中利用该菌降解木质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无耐药性、无毒副作用的生物药物,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动物肠道中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用分子生物法鉴定分离菌;用琼脂扩散法做分离菌体外抑菌试验;用常规培养法筛选分离菌最佳发酵条件;用饱和硫酸铵法提取分离菌抑菌粗蛋白;用比对法检测抑菌粗蛋白的理化特性;鉴定分离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猪丹毒、链球菌有抑菌作用;当温度为30℃、酸碱度为pH7、装液量为75 ml/250 ml、接种量为20%、培养时间为48 h,分离菌发酵效果最好;用80%饱和硫酸铵提取抑菌粗蛋白的方法最好;抑菌粗蛋白有较强的抗热和抗酸能力;有机溶剂、紫外照射对抑菌粗蛋白有一定的影响;蛋白酶类对抑菌粗蛋白有一定的水解作用。所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防治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猪丹毒、链球菌等引起的疾病,也可加到膨化饲料中用于肠道微生态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新疆南疆地区奶牛乳房炎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状况,采用微孔板半定量法检测了分离自新疆南疆地区奶牛乳房炎乳样中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并采用PCR技术扩增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结果表明,41%的表皮葡萄球菌能形成不同程度的生物膜,且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较复杂,给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基因的分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通用硅胶片法培养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经充分洗涤后对生物被膜进行银染定性判断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通过生物被膜菌落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被膜结构,对葡萄球菌bap、icaAD、icaBC、sar、agr、sigB、clfaA、clfaB、fnbpA和fnbpB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 银染法定性结果显示137株葡萄球菌中有120株形成肉眼可见的生物被膜,生物被膜形成率为87.6%;结晶紫染色定量检测与硅胶粘附的有132株,不粘附的有5株。试验所用的137株葡萄球菌中,57株能扩增出bap基因;有43株和54株分别能扩增出icaAD和icaBC;有73株、49株和38株分别扩增出sigB、sar和agr;分别有76株和50株染色体中存在clfaA和clfaB;fnbpA和fnbpB分别在52株和26株菌株中扩增出。【结论】推测bap、sigB、sar、icaAD和icaBC基因是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相关基因;agr及粘附素基因clfaA、clfaB、fnbpA和fnbpB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从不同废水处理系统生物膜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测定它们的共凝集能力,并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对未知细菌进行鉴定。共凝集结果显示,2h和20h时Bacillus cereus G5与其他21株细菌的共凝集率分别达到30%和45%以上,Bacillus megaterium T1与其他17株细菌的共凝集率分别达到34%和45%以上;同属于Shewanella菌属的H2和H3菌株与其它16株细菌配对的共凝集率在2h时达到30%~75%,20h时达到40%~82%;G5和T1与其他21株细菌共培养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一步表明G5和T1的参与增加了单一细菌的生物膜形成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种细菌具有将多种细菌固定于生物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秦云  徐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23-5026
[目的]研究从传统乳制品中分离鉴定出乳酸菌,并对其发酵性能进行简单筛选。[方法]以10份传统自制酸乳食品为样品,对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产酸性研究。[结果]样品中共分离出55株乳酸菌,经凝乳试验筛选出27株凝乳效果较好的乳酸菌,鉴定为有乳杆菌属13株、乳球菌属2株和肠球菌属8株。将凝乳最快的2只杆菌SC1、SC4和1只球菌EB1以及按1∶1复配的SC1+EB1和SC4+EB1 5个样品发酵复原乳,分别测定了这5种发酵剂在37和42℃下发酵2~9 h产酸的速率。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种37℃下产酸速率都大于42℃下的;且相比单个菌种,复配后的菌种发酵的酸乳产酸速率在37和42℃下都属于中速,但最终酸度最适合饮用,口感最佳。[结论]研究可为以后挑选出优良的野生菌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溶藻弧菌(gibrioaigino/yticus)的生物被膜(BF)体外形成模型,用银染法观察检测溶藻弧菌HY9901生物被膜的形成;同时研究温度和消毒剂对HY9901的游离(FC)细菌和具有生物被膜(BF)的细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HY9901株可以形成BF,而非致病株ZJ017不形成BF。HY9901株的BF细菌经85℃30min、-20℃80d、0.01%新洁尔灭处理后均有存活,而游离(FC)细菌则无存活细菌。根据已发表的哈氏弧菌Lux R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对溶藻弧菌HY9901株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扩增出了520bp的核苷酸片段,该片段与已发表的哈氏弧菌Lux L基因的同源性达95%,而非致病性菌株ZJ017株则扩增不出该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6.
采集海南文昌清澜港头苑村红树林保护区的18种红树植物和3种半红树植物的根部样品,用1/10ATCC172培养基共分离到138株内生放线菌。经初步鉴定,分离到的138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继生菌属、小单胞菌属和链霉菌属3个属。对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有40株,抗MRSA活性的菌株有27株,所有测试菌株均未检测到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对88株菌进行耐盐性检测,77株菌表现出耐盐或嗜盐特征,其中2株最高耐盐质量浓度ρ(NaCl)=150g·L-1,54株菌可在含有P(NaCl)=33g·L-1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低温污水处理器中耐冷菌脱氢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运用TTc法分析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从低温生物膜中分离纯化鉴定得到8株耐冷菌中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菌株S1、S4、S5、S7和S8在最适温度和4℃下的最适pH值都是7.5,其他3株茵在2种温度下的最适pH值不同,但都在7.5—8.5的范围内。菌株S1、S3、S4、S5和S6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菌株S2、S7和S8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0℃。除菌株S3外,其余菌株在4℃下的最适反应时间比最适反应温度下的长。在4℃下,菌株S3、S4和S6的最适pH值和最适反应时间分别为8.5和0.6h、7.5和12.0h、8.0和0.5h,其最高脱氢酶活性分别为7.19、6.73和7.70mg(TF)/g(SS)。[结论]菌株S3、S4和s6的脱氢酶活性较高,适合用于处理低温污水。  相似文献   

18.
电解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不同性质的电解水在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使用酸性、碱性和中性电解水处理生物被膜,并测定处理前后生物被膜生物量、活性、活菌数和构造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能够有效杀死生物被膜中的菌体,但不能有效去除生物被膜;其有效氯含量与杀菌作用呈正相关。碱性电解水能够有效去除生物被膜,其pH值直接影响去除能力。中性电解水的作用与酸性电解水相似。不锈钢表面的生物被膜用碱性、酸性和中性电解水处理10min后,活菌数从7.5lgCFU/cm2分别减少至5.3,2.3和3.2lgCFU/cm2。电解水有潜力成为生物被膜杀菌剂和去除剂。  相似文献   

19.
马建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71-4373
[目的]了解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感染情况与耐药现状.[方法]随机采集库尔勒地区某牛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黏液20份,进行实验室细菌学的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9株菌,其中链球菌45株,占50.56%;葡萄球菌24株,占26.97%;大肠杆菌13株,占14.60%;蜡样芽胞杆菌7株,占7.87%.分离出的单一菌株的检出率为80% (16/20).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对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这4种菌抑菌效果最好的药物依次分别为奥复星、氟苯尼考、甲氧苄啶、氟苯尼考.[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用药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