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以2007年和2013年两期ETM+影像,并结合相关辅助信息,进行长沙市市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采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揭示了长沙市城镇区域生态环境格局特点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并对所研究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耕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是长沙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长沙城市用地格局,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异性逐步增强;长沙市区土地利用格局和环境生态变迁的演化是由其自身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变化、矿产资源分布、城市道路规划、经济因素限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银川市为例,结合其城市建设用地历年数据,分析了银川市城市用地扩展的特征,进而探讨了现阶段银川市城市用地扩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定合乎规律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蒋金龙  薛重生  李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06-4807
利用武汉市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和处理,提取城市新、旧建成区区块用地,通过GIS软件提供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对城市用地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与描述,具体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外部扩展动态变化特征,从而揭示了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4.
赵静  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99-9703,9770
选取1981~2005年淄博市的城市用地作为研究对象,从总量、人均城市用地、各类城市用地和城市用地扩展速度上,总结了城市用地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同时,根据1987、1996、2001、2005年淄博市城市蔓延区面积图,从形态上分析了淄博市城市用地扩展的特征。结果表明,淄博市城市用地扩展总量逐年递增,工业用地比例偏高,与山东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城市用地总量较大,增速平稳,年均变化率较低的特征;在空间上,淄博市城市用地蔓延严重,区际间城市用地扩展以轴向扩展为主,高速公路出入口对城市用地扩展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0~2008年安徽省滁州市3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解译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变化,并且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选取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14个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用地扩展的效益。结果表明,滁州市城市用地的综合效益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与用地扩展的速度总体上保持了一致,土地利用日趋合理。然而城市用地扩展明显的同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未能同步发展,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变化不是十分明显,说明在建成区扩展时没有做到各方面效益的同步均衡上升,尤其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土地资源出现一定的浪费现象。同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备受关注。为正确认识城市用地扩展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以1986—2014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分析,借助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开展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中生态安全的动态评价与趋势分析。结果表明:28a间,呼和浩特市建成区面积扩大2.89倍,生态用地减少16.71%,热岛比例指数升高0.40倍,破碎度指数增加0.82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7.32%;生态安全指数从0.747 0降至0.309 6,生态安全水平由"较安全"转变为"很不安全"等级。可见,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恶化。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遏制城市用地扩张对生态安全的负面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SPASS15.0为分析工具,利用1997~2007年长株潭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7km^2,增长率达6%;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扩展成显著线性相关,是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长株潭区域城市用地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SPASS15.0为分析工具,利用1997~2007年长株潭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7km^2,增长率达6%;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扩展成显著线性相关,是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南京市栖霞区为例,通过城市用地扩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城市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1996~2006年,栖霞区正处于城市用地扩展加速期,城市用地扩展不可避免地造成栖霞区耕地、园地、草地和水域等面积的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为3 967.93 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为4 948.12 hm2,主要是因为园区和大学城建设;林地面积增加873.99 hm2.主要是"绿色栖霞"的实施.城市用地扩展引起了栖霞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栖霞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96年的9.39 × 108元减少为2006年的8.63 × 108元,减少了0.76×108元.各单项服务价值中,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原材料服务功能有所增加,其余服务功能有所减少.通过对城市用地扩展系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绿色栖霞"的实施对栖霞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减少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类淑霞  郝晋珉  双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86-21190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法]首先对大同市中心城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根据《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目标年的城市规模和扩展模式,将新增城市用地和弹性空间用地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大同市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结果]大同市评价区域内适宜建设用地较少,面积66.18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0.40%;较适宜建设地区面积为117.5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8.47%;一般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9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3.49%;不可建设用地分布面积较小(89.3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4.04%。新增建设用地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73.58%,没有不适宜级别的用地;有条件建设区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66.85%,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结论]该研究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确定城郊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最优期限有利于流转双方做出符合其最大收益的期限选择,降低流转过程的交易成本。以理性选择理论为指导,构建城郊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最优期限分析框架,以长沙市为例,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预测城郊村土地征收时间,并选取长沙市望城区某城郊村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认为,城郊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最优期限是土地征收前流转双方收益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期限。土地征收前流转次数不同,其最优期限不同。流转双方可根据收益预期和主观意愿,参考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趋势预测土地被征收时间以确定最优流转期限。CA-Markov模型在确定土地经营权流转最优期限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模型的长沙市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R模型,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对长沙市2000~2010年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进行时间上的纵向评价,并对长沙市201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其他10个国内城市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近年来长沙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比较高,但是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城镇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路婕  赵竟英  冯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30-10032
根据郑州市l996~2003年的土地利用统计与变更数据以及两个时期的GIS数据,分析郑州市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和速度、区域差异以及扩展来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郑州市城镇用地变化呈上升趋势,研究时段内其增长分为3个阶段;郑州市城镇用地扩展区域差异比较显著;城镇用地扩展来源是耕地、园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等的转化,其中主要是耕地的转化;社会经济是影响郑州市城镇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清水  张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72-7375
以长沙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6和2000年2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图,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结合土壤普查图和降雨数据,利用L-THIA模型,估计2个时段研究区域长期平均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6至2000年的15年期间,长沙市的林地和草地有向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业用地转化的趋势,其中农业用地由原来的23.12%增加到了34.81%左右,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分别由原来的1.25%,0.10%变成为2.94%,0.27%,这使得1986~2000年间非点源污染敏感区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在不断增加。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根据非点源污染分布情况和土地利用方式,将长沙市分为东、中、西部3个防治区,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芙蓉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长沙市芙蓉区城市土地利用的各项指标数据,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原始资料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相适应的评价模型,最终得出芙蓉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Landsat ETM+影像的城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61-13963
采用Landsat ETM+影像数据,分别利用MODTRAN4和FLAASH对热红外波段和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进行大气校正,采用Valor的植被指数混合模型估算地表比辐射率,以普朗克公式推算地表温度,并以长沙市为研究区,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以及NDVI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有着显著差异,城市地表温度与NDVI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7.
谭菊  甘喜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66-12169
提出了一种城市元胞自动机(CA)模型,使用二分Logistic回归从历史数据中挖掘位置特征变量对元胞状态转换的影响,引入邻域因子,实现了可控邻域作用。采用该模型对长沙市区及部分周边地区的城市扩张进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辅助资料,在基于遥感影像专题信息提取和GIS空间叠置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对连云港市1978~2005年的城市扩展及其侵占周围土地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连云港市扩展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连云港的城市扩展很快,2005年的城市面积是1978年的4倍多,而且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城市扩展的速度和规模也有较大的差异,城市扩展主要是侵占周边的优质农田.连云港市临海的地理位置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扩展的空间方位和速度,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郊城市化过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利用多种数据源获取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显示不同的特征:1990—1995年,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1995—2000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面积也有所恢复;2000—2006年,建设用地发展重点由建成区转移到远郊区县,建设用地又有所增长。同时从空间角度分析建成区空间分布变化、高速公路周边5 km范围内城市扩张强度变化,揭示了城市化过程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