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宜生喂,不宜熟喂绝大多数的精料类型日粮,生喂比熟喂好.一般煮熟后的精料要损失5%~10%的营养成分,生料饲喂肉猪,平均日增重比熟喂提高10%.此外,生料喂猪可以节省许多人工和燃料,降低饲养成本.但有些有毒或易污染的饲料,如菜籽饼、棉籽饼、泔水等经过蒸煮可以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给牛的饲料中添加尿素,只适用于以麦秸、干玉米秸、干草等粗劣饲料为主的冬春季节:以青绿饲料为主的夏秋季节,不宜喂尿素. 饲料中粗蛋白质在11%以下时,尿素在瘤胃中的利用率为70%左右.对牛提高增重的效果也明显(提高39%):随着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加喂尿素时,提高增重的效果降低;当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12%以上时,加喂尿素已没有提高增重的作用,反而开始影响增重或明显减重.  相似文献   

3.
选用2周龄的湖南省溆浦鹅、武冈铜鹅和■县白鹅各24只,分成试验组(喂助长剂)与对照组(不喂助长剂)进行舍饲拔毛试验.分别在90和130日龄进行活体拔毛,结果表明,活增重、片毛与绒毛重及绒朵拉长,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分别多17.1%,16.2%,40.2%和0.4cm,表明鹅绒助长剂对不同品种均有明显的促进羽绒生长和体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蛋白与脂肪日投喂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蛋白(48%,43%,38%)与脂肪(12%,10%,8%)日投喂水平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饲料利用、组织学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午投喂不同蛋白含量或脂肪含量的饲料对斜带石斑鱼增重率、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肠体比无显著影响。下午投喂高蛋白低脂肪(HP-LL)饲料的实验鱼的蛋白质效率〔(1.39±0.23)%〕显著低于低蛋白高脂肪饲料(LP-HL)组〔(1.81±0.30)%〕;HP-LL饲料组全鱼的脂肪含量〔(59.6±4.6)g·kg-1〕显著低于其他各实验组;投喂高蛋白中脂肪(HP-ML)饲料组全鱼的蛋白〔(170.9±1.5)g·kg-1〕及肌肉蛋白〔(215.9±3.9)g·kg-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HPLL饲料组斜带石斑鱼血液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投喂高蛋白高脂肪(HP-HL)组和HPML饲料组;HP-LL组实验鱼肝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LP-HL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各饲料组间的肝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LP-HL和HP-LL组肝脏细胞出现最多空泡和脂肪变性。综上所述,在上午保持饲料营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下午投喂低蛋白水平(43%或38%)或者低脂肪水平(10%或8%)的饲料不会影响斜带石斑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不同投饲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不同投饲率组(5%、8%、10%、12%、15%和20%),每组3次重复,试验持续56d。结果显示:(1)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黄鳝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当投饲率低于10%时,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当投喂饵料超过黄鳝体重10%后,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而特定生长率在投饲率达到15%后趋于稳定,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投饲率为8%组成活率最高,达到92.22%,除与投饲率5%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投喂20%组成活率仅57.22%,显著低于其他各试验组。(3)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黄鳝肝体指数均显著性增加。其中,投喂量最少的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投喂量最大的两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且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8%~12%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黄鳝的生长受投饲率的影响,且以15%的投饲率投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组合开口饵料及其投喂方式对台湾泥鳅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的开口饵料(蛋黄、豆浆、小球藻、卤虫、配合饲料)进行单一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处理和蛋黄处理的效果较好,配合饲料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75.27%、存活率为81.00%,蛋黄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07.53%、存活率为82.00%。在单一饵料试验的基础上,选取5种不同组合型(蛋黄+卤虫、蛋黄+卤虫+小球藻、蛋黄+配合饲料、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蛋黄+卤虫+配合饲料+小球藻)的开口饵料进行组合饵料试验,结果表明,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增重率为597.85%,存活率为89.00%。在组合饵料投喂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分别每天投喂2、3、4次进行不同投喂频率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按最适投喂频率每天投喂3次,调整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进行不同投喂量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投喂量为蛋黄60 mg+配合饲料100 mg+小球藻105个/m L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1 前言肉用仔鸡的生产主要是提高仔鸡的生长速度(即日增重和缩短上市日龄)、降低饲料消耗及腹部脂肪,然而影响肉鸡生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饲料形成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报道,肉鸡每增重1公斤,颗粒料比粉料少消耗0.04kg 饲粮、0.585MJ 代谢能和5kg 蛋白质.曹言珂、王凤岐等人也对颗粒料和粉料的饲喂效果进行了3次试验,结果表明,颗粒料组全期平均日增重为24.55克,比相同配方的粉料提高日增重1.11~3.29克(试验用鸡为星布罗肉用鸡),每长1kg活鸡喂颗粒料比喂粉料少耗0.287~0.162kg 的饲料,效果显著,并且喂颗粒饲料每只鸡比单喂粉料多增加0.14~0.27元的收入,经济效益提高11.62%~12.28%.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投饵率和水温对菊黄东方鲀健康生长的影响,选取体长为18.4~20.3 cm、体重为(243.30±34.37)g的菊黄东方鲀,随机分为饥饿组(不予投喂)、少量投饵组(投饵率1%)、对照组(正常投喂且水温控制在18~21℃之间)、高温组(正常投喂且水温控制在22~24℃之间)和低温组(正常投喂且水温控制在15~18℃之间)。经15 d试验后,观察菊黄东方鲀的外观形态,分析投饵率和水温对菊黄东方鲀健康生长的影响,为菊黄东方鲀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试验15 d后,高温组的菊黄东方鲀增重率为-3%,低温组的菊黄东方鲀增重率为4%,对照组的菊黄东方鲀增重率为7%;饥饿组的菊黄东方鲀鱼鳍损伤率高达60%,少量投喂组的菊黄东方鲀鱼鳍损伤率为26.7%;高温组的菊黄东方鲀死亡率为20%,低温组的菊黄东方鲀无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探讨了柠檬酸、乳酸和柠乳混合酸补喂哺乳仔猪的效果.试验选择16窝160头仔猪,分三个试验组,即补喂1%柠檬酸、1%乳酸和1%等量混合酸(柠、乳酸).对照组,即喂基础补料.35天试验期内试验各组仔猪日增重分别为338.5克、325.5克、340.1克,对照组仅为292.5克.经方差分析,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补喂有机酸对预防腹泻病效果明显(由37.5%下降到7.5%),且无死亡,其中混合酸组、柠檬酸组优于乳酸组.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3种不同饲料,即黄粉虫(A)、颗粒饲料2号(B)、颗粒饲料3号(C)对丝足鲈幼鱼生长的影响。用3种饲料养殖丝足鲈幼鱼30 d,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蛋白质效率上,试验组A(329.21%)>试验组B(145.09%)>试验组C(98.97%);在增重率上,投喂黄粉虫的试验组A增重最多,增重率为64.09%,其次是试验组B,增重率为52.23%,试验组C增重率最小,增重率为28.50%,其变化趋势与蛋白质效率的变化相同。综合蛋白质效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和经济成本等指标来看,可以选用2号颗粒饲料作为丝足鲈幼鱼的日常养殖饲料。  相似文献   

11.
将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茯苓(Poriacocos)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细粉等量混匀后,分别按质量分数1%、2%和3%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草鱼(10.83±0.57g)90d,每30d取样,分别测量增重率、肌肉常规成分、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研究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在不同时间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尾均重和0~60d的增重率;各处理在养殖60、90d时能显著降低草鱼体内粗脂肪含量;试验组鱼肝中溶菌酶活性在养殖60d后达到最高,脑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含量在养殖90d后最大,各组织SOD活性在养殖30d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指标值均为3%组最高;各试验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鱼腥草等4种中草药均能提高草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自身免疫力,添加3%浓度和投喂30~60d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将10日龄公鸡分为七组,先喂6天无蛋白质的日粮,然后分别喂6天加3、5、10、17和24%稻草秆粉(RSM)的蚯蚓饼粕15%和加17%RSM 的鱼粉或酪蛋白(15%)。蚯蚓、鱼粉和酪蛋白日粮分别含粗蛋白9.5—11.0,10.8和15.2%。七组分别增重11.6,11.7,16.5,18.4,13.7,29.4和4.3克;饲料转化率分别为5.4,4.9,5.0,4.2,4.6,3.0,和12.5;蛋白质效率比分别为1.94,1.84,1.95,2.32,1.99,3.11和0.53。除鱼  相似文献   

13.
正猪油是优良的畜禽添加剂。如今,猪油在食用上遭到人们的冷落,这给养殖者带来利用猪油喂畜禽的良机。(一)在家禽上的应用1.肉仔鸡增重。在从4周龄开始的催肥期内,在日粮中添加3%~4%猪油,可提高增重。2.蛋鸡增产。开产后应用:猪油1份、芝麻2份,混合炒熟。开产后第1、2天,每只鸡每天喂25~40克;以  相似文献   

14.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12,(1):63-64
广西读者邓永华问:肉鸡增重方法有哪些?答:可选用以下8种方法。1.添喂硫酸钠。从肉鸡10日龄开始在饲料中添加0.3%的硫酸钠,直到出栏为止,增重显著。2.添喂蛋氨酸。每5千克饲料中加入蛋氨酸4克和少量维生素制剂,连续喂6周后,仔鸡可长到1.5千克。3.添喂肥鸡粉。按肉桂粉50%、干  相似文献   

15.
李刚 《新农业》2022,(7):48-49
生猪食盐中毒在规模养殖场及生猪养殖大户中罕有发生,而在小规模的农户养殖生猪中时有发生.由于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现今的多余粮食(玉米)很多,自家调配生猪养殖饲料用于生猪养殖,可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可是有些个别农户在调配饲料时,由于食盐调配不当,或者加喂其他剩菜、剩饭,而造成生猪摄入食盐过量,而发生生猪食盐中毒.现将本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流水条件下,研究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对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鲟鱼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初始体重为13.30~15.28g的杂交鲟鱼为研究对象,使用EM菌液与蒸馏水混合配制浓度为3%(T1)、6%(T2)和9%(T3)的混合溶液,按1︰5比例(V/M)将混合溶液与鲟鱼配合饲料混合充分搅拌,阴凉处风干后投喂鲟鱼;对照以蒸馏水与饲料混合风干后投喂,投喂时间55d。【结果】投喂EM菌饲料后,杂交鲟鱼的相对增重率(568.04%~585.54%)、特定生长率(3.45%~3.50%)、平均日增重(1.49~1.51g)、成活率(97%~99%)等生长指标均高于饲喂无EM菌饲料的杂交鲟鱼,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明显提高,以T2效果最好,3种酶活性提升均达30%以上。【结论】投喂含有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能有效提高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机能以及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7.
饲料添加螺旋藻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克氏原螯虾饲料中设置了0~8%共6个梯度的螺旋藻添加量,投喂成年及幼年虾,并测定其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适量螺旋藻能促进螯虾生长,2%螺旋藻添加量对成虾增重率和不同虾龄螯虾的含肉率提升作用最为明显;4%螺旋藻添加量对幼虾增重率和不同虾龄螯虾的SOD提升作用最为明显.(2)螺旋藻对幼虾生长性能多项指标的提高作用优于成虾,而成虾仅增重率相对提高比较大.(3)建立了成虾和幼虾增重率(yw)、SOD(yS)和含肉率(yr) 与螺旋藻添加量(x)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均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4)函数解析结果表明:使成虾增重率、含肉率和SOD达最大值的螺旋藻添加量分别为4.00%、2.41%、4.46%;使幼虾增重率、含肉率和SOD达最大值的螺旋藻添加量分别为5.12%、2.23%、4.46%.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日龄乳鸽人工哺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日龄和15日龄乳鸽进行人工哺喂至28日龄,用同日龄自然哺育的乳鸽作对照,测定了体增重和亲鸽产蛋间隔。结果,10日龄和15日龄人工哺喂组体重提高6.04%(P<0.01)和8.53%(P<0.01),亲鸽产蛋间隔分别缩短11.4天(P<0.01)和9.41天(P<0.01),人工哺喂可明显提高体增重,缩短产蛋间隔。人工哺喂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人工哺喂从15日龄开始,可获得与10日龄开始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有关初乳中IgG在肠道吸收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给新生羔羊分别补喂不同的制备物,探究改善或提高新生羔羊免疫力的技术方法.[方法]选取新生羔羊40只,根据初生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以口服方式在新生羔羊出生后12 h补喂4种补喂物,分别在补喂前和补喂后3h采血,测定血浆中IgG、IgA含量,并空腹称取7d体重.[结果]试验Ⅰ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新生羔羊血浆中IgG含量在补喂后分别增加了19.68;(P >0.05)、38.71; (P >0.05)、43.89;(P >0.05),IgA含量分别增加了25.28;(P>0.05)、6.13;(P>0.05)、22.71; (P>0.05).而在对照组、试验Ⅱ组中,血浆中IgG含量分别降低了3.01; (P<0.05)、36.90;(P<0.05),IgA含量分别降低了29.06;(P <0.01)、22.28 ;(P<0.01).各试验组在7d体增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羔羊出生12h后分别补喂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血浆蛋白粉和磷酸盐缓冲液、血浆蛋白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组合物有增加羔羊血浆中IgG、IgA含量的趋势,而补喂含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磷酸盐缓冲液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浆中的IgG、IgA含量;4种补喂物对新生羔7日龄内的增重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海南霉素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与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 4头 2~ 3岁的健康雄性去势水牛 ,手术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 ,分对照期、海南霉素 (N95 )期、半胱胺 (CS87)期和N95 +CS87期 ,研究海南霉素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N95 (N95 ,0 .3mg/kgBW·d)能显著增加水牛瘤胃TVFA丙酸的百分比 ,改善瘤胃发酵类型 ,降低瘤胃液中NH3 -N浓度 ,抑制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 ;CS87(CS87,10 0mg/kgBW·week)的投入对瘤胃的代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以处理后第 3d作用最为显著 ;以N95 +CS87对瘤胃代谢的促进作用效果较好。添喂效果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 4 0头 1~ 1.5岁龄摩拉生长母水牛随机分为 4组观察添喂N95 (5mg/kg)和CS87(15mg/kgBW·d)对水牛增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添喂CS87、N95和N95 +CS87能分别提高增重 10 .87% (P <0 .0 5 ) ,7.6 1% (P <0 .0 5 )和11.96 % (P <0 .0 5 ) ,三种添加方式以N95 +CS87对增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