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梅大棚促成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大棚栽培能提早上市时间,大幅提高商品果率和优质果率,延长杨梅的市场供应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通过对大棚杨梅栽培的园地选择、品种选择、大棚类型与搭建、薄膜管理、棚内授粉、温湿光调控、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杨梅大棚促成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杨梅是中国的特产,全球98%以上的杨梅产自中国。中国杨梅分布在北纬20°~31°之间,浙江省杨梅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东魁杨梅、荸荠种杨梅、丁岙梅和晚稻梅是四大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杨梅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0%以上。品种单一、销售季节高度集中、耐贮性差、加工转化难是当前制约我国杨梅产业发展的四大难题。协同科技创新、强化目标育种、实施生态栽培、优化贮藏保鲜、扩大加工增值是推动我国杨梅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2009年自温州瓯海引入丁岙杨梅,观测丁岙杨梅在临海市的栽培性状及果实性状。观测发现: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丁岙杨梅的生物学性状表现时间有较大波动,花期、梢期、果期早晚的波动时间在15d左右;丁岙杨梅在临海市的生物学性状与原产地相比,提早3~5d;丁岙杨梅的果实性状与原产地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临海市是丁岙杨梅适宜栽培区,并提出相应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4.
摘要:黑晶杨梅是乌梅类大果型杨梅品种,综合性状明显不同于荸荠种和东魁杨梅,其遗传性状稳定。乐清市虹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引进黑晶杨梅5.55hm2,经过5年的栽培,已经初步投产,经观察和栽培研究,对黑晶杨梅在乐清栽培的品质表现以及栽培技术做出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兰溪开展荸荠种和东魁杨梅设施促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荸荠种杨梅大棚设施栽培后成熟期提前13~18d,东魁杨梅提前10~15d;品质较露地栽培相当甚至更优;大棚设施栽培杨梅因能提前上市,售价高,效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乌梅类杨梅大果型新品种"黑晶"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果树。目前浙江省杨梅栽培面积达53000hm2,是全省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果树,也是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杨梅品种按果实颜色主要分为乌梅、红梅、粉红梅和白杨梅等,其中乌梅类是目前杨梅生产中栽培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田县杨梅依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栽培面积已达0.51万公顷,在3年时间内杨梅新栽面积0.27万公顷.全县杨梅栽培面积33.33公顷以上的专业村70多个:栽培面积0.07万公顷以上的专业乡镇3个。但是我县杨梅幼龄果园比重大,加快杨梅的速生丰产技术研究迫在眉睫。为此我们通过长期试验和实践总结了杨梅速生丰产技术以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福安开展大棚栽培和单树罗幔栽培对杨梅采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种栽培方式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杨梅的糖酸含量,口味较淡,但均可显著减轻不良天气对杨梅果实的影响,改善杨梅生长的微环境,提高杨梅的产量与品质.2种栽培方式可延迟采收期3~4 d,降低病果率18.15%~19.34%,果蝇的防效率达95.98%和94.20%,控制落果率3.9%~5.6%,提高经济效益约62%.其中罗幔栽培资金需求小、操作灵活,适合农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梅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加工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gyricarubra熨eb.etZucc)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是原产中国的亚热带果树之一。野生种生长史已有7000多年,人工栽培也有2000多年。目前,在全国栽培面积超过23×10占全世界杨梅栽培面积的99%以上,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浙、苏、闽、粤、滇等省区.  相似文献   

10.
慈溪杨梅的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为我国的特产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在浙江余姚市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有野生杨梅,距今约七千多年。目前,我市栽培的杨梅,不论是栽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全国之冠,全市杨梅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总产量超过1万吨。杨梅鲜果除了供应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外,每年还有较大数量的出口,销往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我市的杨梅当家品种“荸荠种”制成的糖水  相似文献   

11.
经济生态树种杨梅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梅作为浙江省唯一被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果树,其特性决定其栽培方式十分接近仿生栽培模式,具有其他经济树种不可替代的生态优势。文章主要阐述杨梅的栽培技术,为经济生态树种杨梅与生态公益林杨梅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兰溪是浙江中西部杨梅主产区,杨梅栽培面积在整个金华地区占70%,到2006年,全市杨梅栽培面积已经发展到400hm2,产量达到1万t,产值5000多万元,杨梅已成为兰溪第二大水果产业,沿47省道的云山、香溪、马涧、柏社4个乡镇  相似文献   

13.
基质对段木灵芝栽培外观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相同灵芝菌种,不同树种作栽培基质,重复对比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树种栽培灵芝,子实体外观色泽有明显差异,生物转化速度以枫香最快、杨梅最慢;转化率以枫香、漆树、青冈较高.在青冈、甜槠、白栎、枫香、杨梅、漆树、拟赤杨7个树种中,适宜灵芝栽培的树种排序依次为:枫香、青冈、漆树、杨梅、拟赤杨、白栎、甜槠.  相似文献   

14.
东魁杨梅品质栽培关键生产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作为浙江省最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尤其是东魁杨梅,由于果形特大、品质优、市场经济效益最高而深受广大种植者与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栽培面积发展迅速[1-2]。2010年浙江省杨梅栽培总面积8.37万hm2、产值达49.5亿元,其中东魁杨梅占47.6%约4万hm2、荸荠种杨梅占28.3%约  相似文献   

15.
采访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张泽煌副研究员 记者:近20年来,福建杨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继浙江后我国第二大杨梅主产区。张老师,请您介绍一下福建杨梅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主栽品种与区域分布。张泽煌:福建杨梅栽培遍布全省各县市,主要分布于龙海、南安、建瓯、漳浦、长汀等县市。2010年福建省杨梅栽培面积发展到17542.2hm^2,总产量达99003t。  相似文献   

16.
东魁杨梅栽培的几项改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魁杨梅是浙江杨梅的四大良种之一,因其个大,质优,售价高,成为台州近10年来杨梅发展面积最多的品种;2010年台州市东魁杨梅种植面积达2.65万hm2,占杨梅栽培总面积的75%.东魁杨梅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为精细,易受灾害性天气影响,产量低,效益不稳,这成为东魁杨梅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调查和示范实践,提出其早结丰产栽培的几项改进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帐栽培技术助力黄岩东魁杨梅优质安全高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洁强 《浙江柑橘》2013,30(1):36-38
罗帐栽培,也称罗幔栽培、网帐栽培、网式栽培,是指杨梅单株采用全树防虫网覆盖的技术.2010~2012年黄岩区运用采前单株罗帐技术对东魁杨梅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能有效阻隔果蝇为害,改善果实品质,提高鲜果售价,增加经济效益,是一项操作简便、生态高效的栽培管理模式,也是目前推进杨梅果实质量安全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杨梅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特色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在浙江栽培表现出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04年春,重庆市涪陵区开始从浙江引进杨梅试种,2008年开始试花结果,表明涪陵区适宜杨梅生长。发展杨梅种植过程中,应用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等地购进的裸根保湿杨梅苗木,一方面苗木  相似文献   

19.
正杨梅为常绿乔木,生态经济树种,是我国南方特色水果。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高大,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寿命长,其果实成熟迟,果实大,品质佳,是目前国内发展栽培面积最大的杨梅品种。黄岩长期以来狠抓东魁杨梅生产发展,积极开展杨梅标准化栽培,杨梅果品质量安全,创新杨梅栽培模式等。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开展黄岩西部山区精准扶贫,在海拔400~700m高山上适宜的区块种植东魁杨梅,推行东魁杨梅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全国杨梅栽培面积已达20×104hm2以上,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不但浙江、福建、江苏等老产区面积迅速扩大,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果业发展热点树种。浙江省是全国杨梅的最集中产区,主要栽培区域在宁波、台州、温州、舟山等地。目前杨梅栽培面积已近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