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香主要由各种树脂酸、脂肪酸、中性物质和少量的高沸点萜烯化合物组成.而树脂酸含量占80—85%.天然马尾松的各树脂酸组成为:海松酸8.8—9.2%;未知酸2.8—3.2%;长叶松酸22.1—25.6%;异海松酸3.4—3.6%;脱氢枞酸5.2—21.6%;枞酸38.4—43.1%;新枞酸14—16.1%.为了扩大松香用途,将松香改为聚合松香.松香聚合系枞酸型树脂酸的二聚.其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云南思茅松松脂中海松酸、湿地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新枞酸的受热异构变化规律,并与云南松松脂中的树脂酸热异构变化进行对比,为云南思茅松脂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异海松酸分离制备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异丁醇胺对异海松酸的选择性结晶特性,采用湿地松松脂蒸馏后得到的新鲜松香,或者采用工厂生产得到的湿地松松香进行热异构使大部分枞酸型树脂酸异构成为枞酸,而后将异海松酸与异丁醇胺反应形成异海松酸的异丁醇铵盐而与其他树脂酸进行分离,再利用复式重结晶法纯化异海松酸铵盐结晶,分解游离得到异海松酸,其得率达到原料松香质量分数的10.1%,纯度达到95.4%,提取率为42.2%.  相似文献   

4.
中国油松组松树松脂的化学特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首次研究中国油松组13个树种松脂的化学特征。它们含有较高含量的单萜类化合物和较低含量的双萜类化合物,并含有较多的低含量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油松组松脂与五针松组松脂主要差别在于异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糖松酸和枞酸含量不同。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首次研究中国油松组13个树种松脂的化学特征。它们含有较高含量的单萜类化合物和较低含量的双萜类化合物,并含有较多的低含量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油松组松脂与五针松组松脂主要差别在于异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糖松酸和枞酸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对柬埔寨南部地区的南亚松松香和松节油的化学组成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南亚松松脂分成松节油和松香两个馏分后,分别对松香和松节油中所含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松脂中的含油量为20.67%.在松香馏分中共检出9个化合物,其中海松酸型树脂酸占49.59%,枞酸型树脂酸占37.18%,二元酸占12.40%.主要的树脂酸为异海松酸、8(9)-异海松酸、枞酸和南亚松酸,分别占松香馏分的20.90%、21.14%、23.45%和12.40%.松节油馏分中检出16种化合物,其中单萜类化合物1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2种,二萜类化合物1种.单萜类化合物占松节油量的99.49%,其中间(廾孟)-4,8-二烯、小茴香烯和别罗勒烯,分别占松节油量的24.01%、29.21%和23.71%.研究发现该松香中枞酸型树脂酸量小于海松酸型树脂酸,同时在松香中还检出了2-甲基-5-异丙基-双环[3.1.0]-己-2-烯、间(廾孟)-4,8-二烯、α-水芹烯、小茴香烯、4-蒈烯、别罗勒烯、9,10-二氢环异长叶烯等7种化合物,而未发现α-蒎烯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以H2O、N2和CO2等作为蒸馏介质,松脂蒸馏所得产品松香树脂酸发生异构化反应的变化规律。考察了蒸馏时出锅温度、介质类型和流量对树脂酸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蒸气作为蒸馏介质时枞酸型树脂酸的异构化反应较为激烈,而N2和CO2作为蒸馏介质时异构化反应较为温和,介质流量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不明显。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发生异构化反应的松香的树脂酸组成,并对产品松香的结晶趋势进行了检测观察,采用GC分析技术对低温阶段的结晶松香进行了树脂酸组成分析。结晶趋势检测显示低温阶段3种蒸馏介质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结晶趋势,其中N2作为蒸馏介质时,蒸馏温度较低,产品松香的结晶趋势最小;结晶机理探讨显示,枞酸和长叶松酸含量的高低及其比值决定了产品松香结晶趋势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R.V.Lawrence研究了老化、加热和催化等对松香的枞酸型树脂酸所产生的异构化作用。枞酸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系被枞酸包围而处于一种酸诱发平衡状态。用这四种酸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作原料,在微酸性介质中加热至125-250℃,即可产生一种平衡混合物,其组成为:枞酸95%,新枞酸2%,长叶松酸3%。可以看出,左旋海松酸没有可以检出的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脂松香种类化学鉴别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马尾松松脂、纯湿地松松脂、纯思茅松松脂制得松香样品;应用DB-5毛细管柱对松香样品中主要的树脂酸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通过测定松香样品中异海松酸GC含量和海松酸/异海松酸GC含量的比值,可以确定并鉴别松香所属种类.纯马尾松、湿地松、思茅松松香的异海松酸GC含量及海松酸/异海松酸GC含量的比值分别是:<2%为8.58;4%~5%为1.24;≥14%为0.24.  相似文献   

9.
十九种松树树脂化学组成与树种、松干蚧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归纳了十九种松树松脂、枝条中的树脂酸,以及数种松树松节油中萜烯的化学组成;探讨了马尾松、湿地松、华山松、南亚松、思茅松、云南松等的树脂化学组成与树种之间的关系,为上述松树化学分类再次提供数据。发现枝条树脂酸中含有大量去氢枞酸和少量的枞酸型酸,在松脂中此二类酸含量关系恰好相反,认为在生理上可能存在一个去氢枞酸与枞酸型酸,特别是长叶松酸之间的转化过程。枝条中树脂含量、树脂酸组成与遭受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危害的程度存在一种明显的关系,树脂含量愈高,树脂酸中枞酸型酸含量愈高,愈易遭受危害。同时还考察了马尾松松脂中单萜、倍半萜烯、树脂酸组成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10.
氢化松香主要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改进的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从自制氢化松香中分离出主要化学组成-酸性部分,然后采用DB-5毛细管柱对其进行GC-MS-DS分析。共鉴定出6种二氢枞酸型树脂酸,4种二氢海松酸/异海松酸型树脂酸,2种四氢枞酸型树脂酸。其主要成分为13-二氢枞酸、8-二氢枞酸、8α,13β-四氢枞酸,13β-7-二氢枞酸及8(14)-二氢海松酸等。  相似文献   

11.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表型特征的湿地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松脂松节油主要的单萜化合物、倍半萜、二萜在高产脂湿地松不同表型松脂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类型含油量最高,而B类型含油量的变异最大,含油量随凝结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单萜和双萜化合物分别是B类型和D类型占比例最大;主要单萜化合物中α-蒎烯含量A类型最高,β-蒎烯含量B类型最高;倍半萜含量仅有D类型为0.1%,其余类型均为痕量;二萜树脂酸占总化合物含量随凝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变化;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随凝结度增加而增加,枞酸型树脂酸含量则先降后升;松脂不同表型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高组分单萜α-蒎烯、β-蒎烯以及二萜树脂酸中的异海松酸和左旋海松酸。  相似文献   

12.
按苏联现行工艺生产脂松香,如果枞酸含量大于40-42%,都有较大的结晶倾向。其原因虽至今尚不甚了解,但探明和排除枞酸在松香中聚集的因素,显然是预防松香结晶的途径之一。松脂中的树脂酸混合物在热和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异构作用,枞酸含量增加,这在松节油蒸发过程中尤为剧烈。树脂酸异构化的程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3代杂交子代幼林松脂化学组分的GCA/SC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促进优质脂用马尾松的遗传改良。[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5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马尾松3代种质幼林,通过调查各单株生长性状以及测定松脂化学组分,揭示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遗传控制方式和它们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共检测出23种松脂组分,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组分含量分别占松脂含量的7.29%、1.50%和91.17%。13种平均含量高于松脂总量0.1%且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的马尾松松脂主要组分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GCA效应,而SCA效应较不显著。除去氢枞酸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8,12-枞二烯酸加/显性效应相当外,其余主要组分均是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各松脂主要组分家系遗传力为0.655 0.949,受中度或高度的遗传控制。研究还发现,马尾松松脂单萜主要组分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其中一种组分的选择可能会带来其它单萜组分的同增或同减。而二萜组分中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与单萜、倍半萜、二萜组分呈较普遍负相关,与长叶烯、海松醛、去氢枞酸、8,12-枞二烯酸、枞酸和新枞酸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的选择将会对大部分松脂组分产生抑制作用。此外,马尾松多数松脂主要组分与树高、地径相关性并不明显,松脂化学组分与生长似受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两种性状可能相互独立。[结论]幼龄期马尾松松脂大部分组分具有显著的GCA效应,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受中度或高度遗传控制。树高和地径与松脂各组分含量不相关,但部分松脂组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为马尾松脂用性状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松香中海松酸型树脂酸热作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详细研究了脂松香中海松酸型树脂酸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80~270℃之间进行高温热处理1~4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脂松香中原有的3种海松酸型树脂酸即海松酸、异海松酸、山达海松酸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初始含量越高、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含量下降幅度越大.高温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松香原料中所没有的3种海松酸型树脂酸即8,15-异海松酸、8,15-海松酸和7,15-海松酸,其含量随热作用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270℃以下热处理1~3h时,海松酸型树脂酸主要发生以环内双键位置变化为主的异构反应,而分解反应很少,环外乙烯基则没有参与反应.对海松酸型树脂酸各成分立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15-异海松酸应来源于异海松酸和山达海松酸的异构化,而8,15-海松酸和7,15-海松酸应来源于海松酸的异构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松香的歧化反应意味着在乳液聚合(emul-sion poymertzaion)过程中,将具有阻碍聚合的共轭双键的枞酸、左旋海松酸、新枞酸等树脂酸,在催化剂作用下使之转变为脱氢枞酸、四氢枞酸等。因此,在歧化反应中,重要的是使枞酸减少(0.5%以下)使脱氢枞酸更多生成(48%以上)。某些产地的松香歧化反应很差,在可能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用量仍然得不到预期的结果,甚至需将催化剂用量增加5-6倍方能完成歧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高脂马尾松优树松脂化学组分及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逐步回归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安徽6省( 区) 的274 株优树的产脂力、含油率、软化点和松香、松节油化学组分等18 个因子与经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地理变异:即随着纬度的降低,产脂力、长叶松酸+ 左旋海松酸、新枞酸和去氢枞酸的含量由北向南递增;而含油率、莰烯、石竹烯、山达海松酸的含量则由北向南递减;并显示出产脂力与含油率和某些化学组分含量同时受经纬度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分析接种前后松脂化学组分的变化,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提取接种前和接种松材线虫1、7、15 d的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的松脂组分,分析各松脂组分含量及动态变化;利用松脂内所得有效萜类对松材线虫实施外源处理,测定松材线虫存活率。[结果]从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中检出19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含量较高。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马尾松砧木中β-月桂烯含量显著高于湿地松砧木(p<0.05);接种松材线虫7 d与15 d时上述组分含量在不同砧木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抗性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龙脑、长叶烯、α-石竹烯、反式-β-金合欢烯和新枞酸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变化规律不同,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7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  相似文献   

18.
选用湿地松松香和马尾松松香,不同种类的酸作用不同时间,分析了酸作用对枞酸型树脂酸和去氢枞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了枞酸型树脂酸在酸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酸处理过程中,长叶松酸、枞酸、新枞酸之间发生相互异构,同时还有脱氢反应和脱羧等裂解反应发生,异构速度、脱氢速度和脱羧速度都与酸的种类、酸强度和反应时间有关。酸强度越大,异构速度、脱氢速度和脱羧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9.
选用湿地松松香和马尾松松香,不同种类的酸作用不同时间,分析了酸作用对枞酸型树脂酸和去氢枞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了枞酸型树脂酸在酸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酸处理过程中,长叶松酸、枞酸、新枞酸之间发生相互异构,同时还有脱氢反应和脱羧等裂解反应发生,异构速度、脱氢速度和脱羧速度都与酸的种类、酸强度和反应时间有关。酸强度越大,异构速度、脱氢速度和脱羧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0.
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caribaea及其母本湿地松P.elliotti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脂材两用商品林树种。研究通过比较二者松脂成分与特性的差异,分析湿加松成为广东采脂优势树种的潜力。以广东台山种子园20年生的湿地松与湿加松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割脂采集松脂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二者松脂成分差异;同时,通过高压蒸汽蒸馏松脂获得松香和松节油,并将以上的松香进行深加工获得138#和145#松香树脂,以及其调配得到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并根据标准测定松香得率与软化点,以了解深加工产品的物理性质。湿加松与湿地松松脂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β-蒎烯、β-水芹烯、海松酸、去氢枞酸和枞酸呈显著性差异。湿加松的β-水芹烯、去氢枞酸和枞酸含量高于湿地松,而β-蒎烯和海松酸含量低于湿地松。两者的松香软化点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湿加松的松香软化点高于湿地松。湿加松与湿地松松脂的主要成分一致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说明湿加松松脂具备母本湿地松松脂的特性;此外,湿加松的松香软化温度高于湿地松,其调配的SIS具备更好的耐低温性能和增粘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