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吉平  王娟  郑学勤 《果树学报》2007,24(2):244-247
为研究季铵化壳聚糖(HPTAC-CTS)对冬枣的保鲜效果,于-1℃~-2℃冷藏温度下,采用2%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进行涂膜保鲜处理,可保鲜贮藏冬枣80d。贮藏后果实不变形,果皮硬度高,果肉仍然很脆;腐烂率低于4%,好果率超过96%;失重率低于<5%,外观、口感可达贮藏前的水准;含糖量、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基本不变,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2.
两株酵母菌对番茄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拮抗菌L-1-6是从辣椒果实表面附生微生物中分离筛选出的对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有拮抗作用的酵母菌;拮抗菌H-2是从李果实表面附生微生物中分离筛选出的对番茄根霉果腐病(Rhizopus nigricans)有拮抗作用的酵母菌。用浓度为1.0×106cfu·mL-1的拮抗菌悬浮液浸泡绿熟期海粉901果实2min,常温贮藏20d,结果表明,拮抗菌L-1-6和H-2悬浮液分别处理番茄果实均能延迟病害发生,分别降低腐烂率40.0%和18.3%,降低失水率0.56%和0.53%,降低总损耗43.2%和21.4%。等体积混合浓度为1.0×106cfu·mL-1的拮抗菌L-1-6+H-2悬浮液处理果实,表现为增加腐烂的发生。用两种拮抗菌悬浮液分别处理番茄果实对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热和钙处理冬枣贮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5℃热水、2%氯化钙溶液、45℃2%氯化钙溶液对冬枣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45℃热水、2%氯化钙溶液、45℃2%氯化钙溶液处理后在(0±1)℃贮藏均可保持冬枣贮藏品质,其中45℃2%氯化钙溶液处理效果最佳,有效地抑制了贮藏期冬枣呼吸跃变,保持了冬枣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显著抑制了冬枣贮藏期腐烂率和转红指数的升高,在(0±1)℃可延长冬枣贮藏期15~20天。  相似文献   

4.
梅奇酵母XY201菌株对采后冬枣黑斑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薛梦林  施俊凤  张晓宇  王春生 《园艺学报》2010,37(10):1583-1590
以采后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Dongzao’)为试材,研究了拮抗菌梅奇酵母XY201菌株(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 strain XY201)在冬枣表面及伤口的定殖能力及对冬枣采后主要病害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青霉病(病原菌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梅奇酵母菌XY201的悬浮液及与碳酸氢钠或施保克配合使用,均能在冬枣果面及伤口迅速生长。在25℃常温、0℃低温人工气调和0℃低温自发气调3种贮藏条件下,冬枣单果表面拮抗菌数分别达到2.2×106~2.6×106(接种XY201菌株4d后)、6.3×105~9.7×105(60d)和4.0×105~1.1×106CFU(75d),分别是接种时的34.3~57.0、15.2~25.5和4.8~20.3倍;冬枣果实每个伤口拮抗菌数分别为1.9×107~3.6×107(8d)、1.2×107~1.8×107(30d)和8.4×106~1.2×107CFU(60d),分别是接种时的34.2~364.3、16.9~144.3和11.2~90.0倍。XY201菌株(1×108CFU·mL-1)分别与2%碳酸氢钠和50μg·mL-1施保克组合,试验初期冬枣果面和伤口的定殖能力受到抑制,后期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在人工气调(0℃,O2浓度为2%~8%,CO2浓度为0)条件下贮藏60d时,XY201菌株1×108CFU·mL-1的悬浮液可有效抑制采后冬枣黑斑病的发生,发病率降低了52.5%~59.2%,病斑直径减小了5.9%~10.7%;但对青霉病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发病率仅减少了3.6%~6.1%,病斑直径减小了11.3%~19.0%。  相似文献   

5.
徐雅玲  向延菊 《北方园艺》2015,(24):139-142
以新疆和田冬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冷藏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剂处理对冬枣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氯化钙和甲基托布津处理能抑制冬枣的腐烂,对贮藏保鲜有利。贮藏56d后,以0.10%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腐烂率最低(48.40%),维生素C含量最高(58.864 6mg/100g);1%氯化钙和0.10%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失重率最小(2.4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75%);0.05%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果实硬度最大(8.68Pa);1%氯化钙和0.05%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可滴定酸含量最低(0.33g/100mL)。综合考虑,以采用0.1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的效果较好,能较好地保存冬枣的营养成分,延长冬枣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6.
以冬枣为试材,在低温冷藏库(-1~0℃)冷藏条件下,研究了微孔保鲜膜、聚乙烯打孔袋、聚氯乙烯打孔袋包装对冬枣生理及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定期统计其转红指数和腐烂指数,同时测定失重率、硬度、维生素含量、含糖量、含酸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孔保鲜膜能明显抑制冬枣转红指数的升高,维持较高的硬度,延缓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微孔保鲜膜结合低温冷藏库保鲜冬枣,能很好地保持冬枣固有的品质,保鲜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7.
李宁  关文强  阎瑞香 《北方园艺》2012,(17):163-165
以沾化冬枣为试料,研究了不同剂量(1、2、3kJ/m2)短紫外线处理对冬枣采后低温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1kJ/m2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效果最佳,可有效提高冬枣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硬度下降,减缓维生素C的消耗,保持冬枣中还原糖的含量,降低枣果的转红指数及腐烂率,延缓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8.
从冬枣果实中分离芽孢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炭疽病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利用冬枣果实检测拮抗菌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拮抗菌进行种属鉴定,采用抑菌圈法及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拮抗菌合成抑菌物质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和结构鉴定。获得1株对枣炭疽病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Tj-19,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Tj-19菌体及其发酵上清液对冬枣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9%和75.8%,主要抑菌物质为伊枯草菌素A和伊枯草菌素B。  相似文献   

9.
静玮  屠康  邵兴锋  苏子鹏 《果树学报》2008,25(3):367-372
采用60℃20s热水喷淋处理(HWRB)、拮抗菌(罗伦隐球酵母)浸泡处理(108个细胞/mL的孢子悬浮液)及2者结合处理先锋樱桃果实,研究各处理对果实常温贮藏5d后的自然发病率、腐烂指数和感官品质及对接种扩展青霉或灰葡萄孢霉后果实伤口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HWRB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及腐烂程度,拮抗菌的效果次之,而结合处理的抑制效果最好;各处理均未影响果实的品质。对接种扩展青霉的果实,结合处理能够有效减少伤口94%的腐烂和病斑直径的扩大,且效果好于HWRB及拮抗菌单独处理;对接种灰葡萄孢霉的果实,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伤口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而HWRB处理则能完全抑制伤口的发病,结合处理并未带来更好的效果。总之,HWRB处理结合拮抗菌能够成为一种理想的控制樱桃果实采后腐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贮藏条件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麦莱为材料,通过对油麦菜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其叶绿素含量、失水率和腐烂率等指标的分析对比,来考察贮藏条件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2℃)结合保鲜袋A(400 mm×250 min×0.08 mm)+1-MCP贮藏可有效延长油麦菜的货架期,减缓其失水与腐烂,提高其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药保鲜果蜡的制备及对芒果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保鲜果蜡主要由虫胶、黄芩、马来松香改性树脂为原料制得,本文对其配方进行了正交筛选实验,并研究其对芒果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对失重率、腐烂指数、转色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中药保鲜果蜡的最优配方为20%虫胶、3%中药抑菌剂、2%马来松香改性树脂,该处方制得的果蜡对芒果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复合涂膜对中田大山楂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田大山楂为试材,采用9组不同配方的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将试材置于4℃、相对湿度为80%~90%的条件下贮藏,分别在2014年12月、2015年1月和3月测定山楂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原花色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了不同配方壳聚糖复合涂膜对中田大山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可减少中田大山楂的腐烂率,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原花色素、可滴定酸、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下降,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其中,2%壳聚糖+1.5%CaCl_2+1.0%甘油配方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因此,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有利于中田大山楂的保鲜。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的不同成熟度的枸杞鲜果为试材,采用0、0.75%、1.00%、1.25%的壳聚糖涂膜液对枸杞鲜果浸泡处理1min后,在4℃下贮藏10d,每隔2d测定1次枸杞鲜果的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腐烂率和失重率,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不同成熟度枸杞鲜果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涂膜处理的枸杞鲜果能存放8~10d,比对照组(清水处理)可延长1~2d。各涂膜处理均能有效减缓果实水分的蒸发、降低失重率和腐烂率、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其中以1.25%壳聚糖涂膜处理的枸杞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4d后才出现腐烂果,比对照组延迟了2d。因此,壳聚糖涂膜处理有利于枸杞鲜果的保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鸡枞菌,对鸡枞菌进行深加工,以云南鸡枞菌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制得冻干鸡枞菌超微粉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鸡枞菌最佳冻干工艺条件是:预冻温度为-26℃~-32℃,冻结平均速度1℃/min左右,冻结时间90~110 min,干燥仓真空度10 Pa以下,加热板温度25℃,冷阱温度为-35℃。得到的冻干鸡枞菌超微粉的平均直径9.02μm。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100多种分离拮抗菌防治柑桔青绿霉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种细菌和两种酵母菌的防效力很强,尤以洋葱假单胞菌对青绿霉菌的防病效果最佳,该菌在培养基上产生对青绿霉病菌的拮抗区,而其它三种则没有。这四种分离菌在防治柑桔青绿霉腐烂病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园艺》2020,(1):31-32
赣南脐橙在采后贮藏期果实腐烂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产区通常采用化学杀菌剂浸果来控制果实腐烂,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却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等很多问题.为了寻找一种新的防腐保鲜剂方法,研究了新型保鲜剂对赣南脐橙贮藏期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的防腐保鲜效果要优于壳聚糖,与化学保鲜剂效果相当;拮抗菌处理后在贮藏90d内失重率变化与化学保鲜剂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打孔膜包装对草菇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采后的贮藏期,采用4种打孔膜包装方式进行保鲜处理,15℃贮藏。结果表明,处理组PVC12-6,即聚氯乙烯薄膜、均匀打6个(直径1.3 mm)孔包装,草菇储藏期最长,较对照组延长2 d,品质最好:硬度较高,失重率较低;在整个储藏期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于其它处理组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和蛋白酶活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以果蜡为成膜剂,复配护色剂柠檬酸和抑菌剂特克多、亚硫酸钠,制备新型荔枝保鲜剂,并探讨其在3℃条件下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果蜡涂膜与0.1%特克多、7%柠檬酸复合可有效抑制低温贮藏过程中荔枝腐烂率,可较好地抑制荔枝果肉PPO活性上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含量下降,保护荔枝果皮颜色,抑制褐变;3℃贮藏第20天时,经该复合保鲜剂涂膜处理的荔枝腐烂率3.84%,果皮褐变指数1.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04%,总酚含量227.9 mg/kg,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果蜡+7%柠檬酸复合涂膜、果蜡+7%柠檬酸+亚硫酸钠复合涂膜和对照(7%柠檬酸浸泡)。因此,果蜡与0.1%特克多、7%柠檬酸复合涂膜可为荔枝商业冷藏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草莓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可食用膜中大豆分离蛋白、甘油、山梨酸钾添加量对贮藏期草莓腐烂率和失重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可食用膜中各成分的最佳浓度组合,以期达到最优的保鲜效果,为探索新型采后处理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常温贮藏72h后,对照组腐烂率为16.15%,失重率为7.26%,而涂膜保鲜剂处理的草莓腐烂率和失重率分别降为3.80%、1.39%,表明涂膜能有效延长草莓保鲜期。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甘油和山梨酸钾质量分数分别为5.0%、2.5%和1.0%时,可食性保鲜膜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对梨树腐烂病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梨树腐烂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菌。【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和确定拮抗菌株的种属。利用离体梨树枝条鉴定拮抗内生真菌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强烈拮抗活性的菌株JK2,抑制率超过95%。JK2上清液对梨树腐烂病菌同样具有抑制活性。经鉴定,菌株JK2为青霉属产紫青霉。离体梨树枝条鉴定结果显示,JK2对梨树腐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JK2,该菌株是一株新的梨树腐烂病生防菌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