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湟源县绵羊住肉孢子虫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隔肌压片镜检法对湟源县农贸市场屠宰出售的55只绵羊胴体住肉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取虫体较多的膈肌经固定、脱水、切片、H.E染色后,对虫体囊壁的构造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绵羊住肉孢子虫的感染率为65.45%。感染强度10—240条/克肉样。切片标本镜下观察发现,虫体包囊壁的结构有两种,一种虫体无次生囊壁,原生囊壁上具有栅栏状指形突起,初步鉴定为羊犬住肉孢子虫,另一种虫体有胶状次生囊壁,原生囊壁光滑,无突起物,初步鉴定为囊状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EF)技术,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的头节可溶性怕、囊壁可溶抗原和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IEF电泳后,分别用考马斯蓝R-250法染蛋白质,PAS法染多、醛酸α-萘酯-坚固蓝法染酯酶曲同工酶、Nile‘s蓝法洒脂。蛋白质染一头节可溶性抗原显带42条,等电点4.89-8.72;囊壁可溶性抗原显带50条,pl4.80-8.68,囊液抗原显带39第,pI4.80-9.88。要色后头节可溶  相似文献   

3.
用SDS-PAGE和双向电泳方法,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和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标准株PG3的全菌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SDS-PAGE分析Y98有9条蛋白带,PG3有11条蛋白带,其中有2条相同蛋白带;用双向电泳分析Y98全菌可溶性抗原多肽斑点有288±9,主多肽斑点有47个,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27 000120 000;pI范围为4.436-7.164,PG3全菌可溶性抗原多肤斑点有243±11个,主多肽斑点有36个,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27 000~120 000,而pI范围为4.213-7.987,二者有21个相同多肽点,但其多肽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电聚集电泳(IEF)技术,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的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IEF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扫描,结果表明,头节可溶性抗原共出现了49个吸收峰,P^1范围4.04-9.91,主吸收峰9个,其P^I值分别为8.23、8.02、7.76、7.52、6.85、6.54、5.68、5.08和4.23,所含蛋白总量占上样蛋白总量的99.5%。囊壁可溶性可  相似文献   

5.
<正>犬弓形虫病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及野生动物共患原虫病,主要侵害犬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犬吞食了发育成熟的弓形虫卵囊或含有滋养体的包囊而感染。1病原弓形虫病是由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及野生动物共患原虫病。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五型。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犬及其他中间宿主的体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只出现在猫的体内。  相似文献   

6.
羊脑多头蚴抗原的SDS—PAGE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采自自然感染绵羊脑多头蚴的头节、囊壁可溶性抗原及囊液抗原用垂直平板电泳、连续凝胶系统进行了分析。电泳后以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结果:头节抗原共26条多肽带,其分子量范围17.5 ̄148KD,其中主带5条,分别为72、69、46、37和33KD;囊壁抗原共20条多肽带,分子量范围18 ̄126KD,其中主带4条,分别为69、46、29和1  相似文献   

7.
收集肉孢子虫的孢子囊,是进行肉孢子虫生活史研究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肉孢子虫种属鉴定的手段之一。因此,探讨收集方法,对研究肉孢子虫及其它原虫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年来,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对几种收集法进行比较,认为用纸片粘附法较好。用该法收集了大量的孢子囊,经感染自己培育的健康羊,发生了肉孢子虫病,出现发热、厌食、虚弱、贫血、运动失调和死亡,完成了羊犬肉孢子虫生活史的研究。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共和县藏羊心肌住肉孢子虫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镜检法对采自青海省共和县藏羊心肌的住肉孢子虫进行形态观察,发现虫体包囊呈梭型、纺锤形或椭圆形,经HE染色呈蓝紫色,平均大小为50μm~84μm×110μm~180μm。采用PCR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部分序列(pcox1)进行扩增、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样品pcox1的序列长度约为1000bp,与柔嫩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tenell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3.5%~100%,与羊犬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capracanis)的相似性为93.6%~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试验样品与柔嫩住肉孢子虫和羊犬住肉孢子虫在同一分支。综上结果,表明本次采集自共和县藏羊心肌的住肉孢子虫存在2个种,分别鉴定为柔嫩住肉孢子虫(S.tenella)和羊犬住肉孢子虫(S.capracanis)。  相似文献   

9.
软化病菌感染的家蚕血淋巴蛋白质电泳图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感染了败血病的家蚕血液在Tricine-SDS-PAGE上电泳,比较分析蛋白带及各蛋白带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比较,感染了败血病的家蚕血液中有两条新的蛋白带,埃及种败血病感染的家蚕血液少一条蛋白带。由此可见败血病的感染引起了家蚕血液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犬弓形虫病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及野生动物共患原虫病,主要侵害犬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犬吞食了发育成熟的弓形虫卵囊或含有滋养体的包囊而感染。1病原弓形虫病是由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及野生动物共患原虫病。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五型。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犬及其他中间宿主的体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只出现在猫的体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种住肉孢子虫包裹要溶性蛋白的抗原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SD-SAGE分别从包裹提取物中分离出23~33条蛋白区带,分子量为14.5~100KD。以梭形住肉孢子虫包裹抗原免疫兔血清和黄牛,水牛,绵羊,山羊和猪住肉孢子虫阳性血清对梭形柱肉孢子虫和巨型住肉孢子虫分离蛋白作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显示100KD和90KD蛋白带可被同源和异源动物血清所识别,此外,梭形住肉孢子虫包  相似文献   

12.
动用CIE和ELISA对两种住肉孢子虫全包裹抗原及包裹各部分抗原的免疫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住肉孢子虫与网种或异种住肉孢子虫阳性血清具有强烈的交叉反应,各囊各部分抗原以缓殖子抗原免疫反应最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牛两种住肉孢子虫包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采自我国湖南水牛食道肌的大、小两种住肉孢子虫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包囊的细胞(母细胞和缓殖子)未发现有明显的结构区别,而包囊壁的结构则揭示出明显的差异。大包囊的原囊壁向表面皱褶形成菜椰花样的突起,突起内含纤丝,突起表面有凹陷;而小包囊的原囊壁皱褶形成长指形的突起,突起内不含纤丝,倒伏在包囊表面,突起壁是平滑的,无凹陷。这一观察表细:我国水牛体内的大包囊属于梭形住肉孢子虫,小包囊可能是枯氏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14.
蛹到蛾期蛋白SDS-PAGE电泳约有17条左右的蛋白带,蛋白组分有一定变化。主要观察到:1)分子量约为220kD的蛋白带在化蛹第2天出现,并随着蛹期发育至羽化,其浓度不断的增加。2)分子量约为70kD的蛋白带,化蛹第1天是一条带,第2天至羽化其蛋白组分有变化。3)分子量约为29kD的蛋白带随着蛹期发育到羽化,浓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牛肉孢子虫病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6——1988年对贵州省五地区十个县(市)耕牛肉孢子虫病调查,共剖检水牛155头和黄牛195头。调查肉孢子虫感染情况;对几种住肉孢子虫进行形态观察、测量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贵州耕牛住肉孢子虫共有三种,总感染率为89.4%。寄生于水牛的住肉孢子虫有两种,Ⅰ、梭形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fusiformis,感染率100%,终宿主为猫,Ⅱ、小型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 sp,感染率83.9%(与梭形住肉孢子虫混合感染);终宿主为狗。Ⅲ、黄牛一种;枯氏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 cruzi,感染率81%,终宿主为狗。三种住肉孢子虫以梭形住肉孢子虫感染最严重。患牛全身布满包囊,病变明显而销毁和高温处理的占3.9%。各种感染程度分别为:轻度占62%,中度占24%,严重占14%。包囊在牛体内的分布以食道最多,为100%,颈肌次之,为73.5%,舌肌和背肌均为40%,心肌未见有此种包囊。三种住肉孢子虫以梭形住肉孢子虫的包囊最大,平均9×3.5毫米,孢子囊较小,平均13.4×7.8微米,慢殖子平均14.4×5.5微米。小型住肉孢子虫和枯氏住肉孢子虫两者相似,包囊细小,大小分别为1.6×0.17毫米和2×0.16毫米.慢殖子大小为13.8×6.7微米和13.87×4.93微米,孢子囊大小为15.81×10.33微米和15.75×10.22微米。猫感染梭形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6—7天,排囊持续2—22天,狗感染小型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为8天,持续1—20天;狗感染枯氏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为10天,持续1—10天。兔感染各种住肉孢子虫均未获得成功。对本病的防治方法文内提出讨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EF)技术,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的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IEF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扫描。结果表明,头节可溶性抗原共出现了49个吸收峰,PI范围404~991,主吸收峰9个,其PI值分别为823、802、776、752、685、654、568、508和423,所含蛋白总量占上样蛋白总量的995%。囊壁可溶性抗原共出现了61个吸收峰,其PI范围为400~966,主吸收峰10个,其PI值分别为959、899、879、851、837、823、802、783、752和729,所含蛋白总量占上样蛋白总量的995%。囊液抗原共出现了52个吸收峰,其PI范围为401~980,主吸收峰3个,其PI值分别为823、594和568,所含蛋白总量占上样蛋白总量的999%。  相似文献   

17.
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排汇分泌抗原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枉文报道了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及二维电泳(IEF/SDS-PAGE)对旋毛虫肌幼虫排汇分泌(ES)抗原和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分析结果。肌幼虫ES抗原经SDS-PAGE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质,结果显示16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21 ̄80KD,其中主带9条。IEF电泳后分别用PAS染多糖、考马斯亮蓝R-250染蛋白质、Nile'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较先进的手段分离、分析出鼻疽菌可溶性抗原中30多条蛋白组分和较纯的核糖体组分的电泳谱。初步弄清了其理化持性;并明确了可溶性抗原中有耐热和不耐热抗原。核糖体组分属耐热抗原;从免疫电泳分析提出了鼻疽菌可溶性抗原的相同抗原中有不同亚型。还从补反抗原PAGE电泳谱的分析中提出了补反抗原敏感性和检出率低于对流免疫电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猴源人隐孢子虫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感染不同灵长类动物的隐孢子虫种类以及与感染人的人隐孢子虫(C.hominis)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猴源隐孢子虫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常规方法分离猴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通过改良抗酸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采用PCR方法扩增其卵囊壁蛋白(COWP)基因和18SrRNA基因,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作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抗酸染色和荧光检查结果与所报道的人隐孢子虫的结果一致。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明显地出现554bp和370bp大小的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两种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猴源隐孢子虫与C.hominis的相似性均为100%。由此可认为本次分离的隐孢子虫为C.hominis。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别用SDS法、煮沸法、碱溶法和Brosson法,提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并对孢壁蛋白及处理后的孢子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孢子形态均保持完整,SDS处理后孢子为短杆状且明显变得粗壮,煮沸处理后孢子变小呈梭形,其他方法处理的孢子均有膨胀现象。SDS-PAGE检测显示,SDS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3条明显的主带,煮沸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5条明显的主带,0.1 mol/L KOH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2条主带;而Brosson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呈现出20~30条带,体现了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组成的复杂性,并适合于孢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