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福菇熟料脱袋覆土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福菇(又名巨大口蘑,洛巴伊口蘑),是一种高档珍稀名贵的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厚白嫩、味微甜而鲜美、香郁爽口,营养丰富。又因其属于高温型品种,在夏季菇品市场见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抢占夏季市场的主栽品种,具极好的经济价值,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我所近年从福建省引进该菌株,用熟料脱袋覆土栽培获得成功,目前很多地区栽培金福菇多采用发酵料袋面覆土,相比之下,熟料脱袋覆土具有出菇整齐、菇形好、品质佳、产量高的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巨大口蘑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周修赵 《食用菌》2004,26(3):13-14
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的商品名有金福菇、洛巴口蘑等,是一种正处于开发中的珍稀食用菌。子实体肥厚嫩白,味微甜鲜美,适于鲜销与干制加工。出菇温度较高,可以丰富夏季鲜菇市场或作为设施周年栽培的品种搭配,为此,在县科技局支持下特立项引进该品种,从菌株特性、培养料配方和栽培模式入手,进行多方面试验。  相似文献   

3.
巨大口蘑熟料袋栽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修赵 《食用菌》2005,27(1):38-39
巨大口蘑(Tricholorna giganteum)的商品名有金福菇、洛巴口蘑、大口蘑等,是一种正处于开发中的珍稀食用菌。其子实体营养丰富,肥厚嫩白,味微甜脆嫩.耐贮性好。适于鲜销与干制加工,因其出菇温度较高,可丰富夏季鲜菇市场或作为设施周年栽培的品种搭配,深受市场青睐,有开发潜力。为此,在县科技局的支持下立项引进该品种,从菌株特性、培养料配方和栽培模式人手,进行多方面试验,探讨高产优质实用栽培技术,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5):59-61
5巨大口蘑栽培技术5.1栽培特性金福菇菌包一般不开袋,不易老化,不出菇,且在不覆土情况下,极不易分化原基。一般不长菇的菌包放置两年后,还可正常进行覆土出菇。利用此特性,大量制包,可  相似文献   

5.
洛巴伊口蘑(Tricholoma lobyense Heim)又名金福菇、巨大口蘑,日本称之为白色松茸。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由于其最适生长温度较高(25~32℃),属高温型菌株,更适合在华南等气候湿热地区推广。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于2002年就开始了对洛巴伊口蘑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摸索,现已完全掌握了该项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巨大口蘑不同出菇时间培养料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补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20d时,菌袋失重最大;随着出菇时间的增加,培养料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出菇过程中不断补水有利于子实体生长,补水量40g·袋-1-45g·袋-1时,总产量提高26.9%。  相似文献   

7.
荆西口蘑栽培基质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荆西口蘑是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于2000年在三明市郊荆西采集到的野生食用菌。经黄年来鉴定,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或大头菇属)。已驯化栽培成功。一般在5~10月出菇。具有补充鲜菇市场淡季优势,口感极好。栽培原料来源丰富,产量也比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我所于2002年引进荆西口蘑栽培试种。2003年进行了不同配  相似文献   

8.
洛巴伊大口蘑对栽培基质的降解及其相关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洛巴伊大口蘑为试材,采用袋栽方法,测定了洛巴伊大口蘑在棉籽壳培养基上生长期间栽培基质的降解及其相关胞外酶活性变化,以了解洛巴伊大口蘑对碳源的降解利用特点。结果表明:洛巴伊大口蘑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淀粉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羧甲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呈正相关,但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洛巴伊大口蘑具有很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属于白腐菌;非木质纤维素主要在菌丝生长阶段被利用,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碳源;在107d的栽培过程中,培养基失重52.40%,其中呼吸消耗43.98%,子实体转化率为8.42%。  相似文献   

9.
适合热带地区栽培的珍稀菇——巨大口蘑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黄年来 《食用菌》2001,23(5):12-13
口蘑 Tricholoma mongolicumlmai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草原上一种野生的珍稀食用菌,历来以张家口为集散地,这一带俗称“口蘑”。河北省科委曾委托河北坝上农科所进行专题研究,但至今未能商品化生产,在我国南方更不可能栽培成功。幸而,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有另一种珍稀食用菌──巨大口蘑(图1、2)可以人工栽培,现作一介绍,但要注意防止各地菇农一哄而起,盲目栽培。1 学名和分类地位1.1 学 名 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Massee拉丁学名原意是巨大的口蘑。Mac…  相似文献   

10.
巨大口蘑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4):63-64
1概述 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rnassee)又名金福菇、洛巴口蘑、大白口蘑。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该菇菌丝洁白浓密,气生菌丝较多,易产生菌皮,菌丝有分隔,有锁状联合,宽6-8μm;担子呈棒状,其上着生2-4个担子,担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光滑,6-10μm,孢子印白色(切下菌盖后,过7-8d菌盖开始变软或变烂才有孢子弹射);  相似文献   

11.
金福菇袋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福菇(巨大口蘑)子实体硕大,菌肉肥厚嫩自。营养丰富、昧微甜而鲜,有突出菇香,且耐贮性好。适于鲜销和干翩,市场销价较高。我们于2003年引进了金福菇进行试验栽培。获得成功。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分析不同覆土厚度对洛巴伊口蘑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土厚度对洛巴伊口蘑幼蕾数、有效子实体数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以覆土厚度为3cm时,有效子实体数最多,产量最高,是洛巴伊口蘑栽培的最适覆土厚度。  相似文献   

13.
金福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富师 《食用菌》2005,27(1):39-40
金福菇又称巨大口蘑、大口蘑、大白口蘑、裂片口蘑、洛巴(伊)口蘑。子实体硕大,菌肉肥厚嫩白,营养丰富,味微甜而鲜,且耐贮性好,适于鲜销和干制,在10℃温度条件下,保鲜期可达1个月,色味不变,深受消费者欢迎。2004年6月份,我县食用菌示范场引种试验。每袋产量达0.3k,鲜菇平均价格10元/kg以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巨大口蘑Tsw-06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和出菇情况;并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原(栽培)种培养基为:麦粒88%,木屑10%,碳酸钙2%;最佳栽培料培养基为:棉子壳43%,稻草43%,麸皮10%,过磷酸钙1%,石灰1%,轻质碳酸钙2%;最佳栽培模式为脱袋床栽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15.
正金福菇,又名洛巴伊口蘑、巨大口蘑、大白口蘑等,耐高温,栽培原料来源广,栽培方式简单,子实体肥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价格略低于双孢蘑菇、香菇和蟹味菇。磐安县是"中国香菇之乡",食用菌栽培品种一直以香菇、杏鲍菇和黑木耳为主,兼有平菇、秀珍菇、大球盖菇和金针菇等。为了提高各种食用菌废料的利用价值,磐安县食药用菌研究所联合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利用多种食用菌废料栽培金福菇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彭冬祥 《食用菌》2005,27(1):18-18
荆西口蘑,是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于2000年夏季采集到的野生菇并经该所栽培驯化而成。本县于2002年下半年引进,2003年夏季安排五个点栽培9000袋,共收鲜品3960kg,平均袋产量440g,生物学效率88%,当年市场鲜菇零售价7元/kg,高的达10元/kg。投产比1:2.64,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现综合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和本县试验栽培结果将其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白口蘑又名金福菇,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大白口蘑大棚栽培南方春栽为3~7月,秋栽7~10月,栽培模式和培养料配制有多种。详细介绍了培养料堆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白口蘑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口蘑又名金福菇,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大白口蘑大棚栽培南方春栽为3~7月,秋栽7~10月,栽培模式和培养料配制有多种。详细介绍了培养料堆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  相似文献   

19.
袋栽金福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福菇,又名洛巴伊口蘑,大白口蘑,日本称白色松茸。因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口感好,备受夏秋季节市场的青睐,鲜菇售价14~18元/kg,是一种极具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食用菌。但在生产环节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了金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口蘑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通过多年设固定点,经综合措施与单项因子对口蘑进行模拟栽培试验,认为温度是限制口蘑栽培产量经济性状的主导因素,出现20℃以上日最高温的各高温期平均活动积温对口蘑的影响最为明显,这方面蒙古口蘑表现最为脆弱,温度因子对其成菇和产量构成影响最为显著,因此认为,适宜的温度调控是菌丝及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