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钙和磷在动物体中是主要矿质元素,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组织中。在各种组织中,钙、磷元素不断地转化,对某些生理过程起着调节作用。因此,为使动物更好地生长,研究饲料钙、磷比率和对动物生长有利的钙、磷含量是必要的。许多营养学的研究表明,这二要素对家养动物和人类的重要性,然而,很少注意到鱼类对这二要素需求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钙磷缺乏易引起鸡感染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录  刘先珍 《畜禽业》2003,(10):17-17
钙和磷是鸡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钙、磷参与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对维持鸡的健康,保证鸡的生长、繁殖和生产起着重要作用。钙是形成骨骼和蛋壳的最主要成分,99%构成骨骼,1%存在于活细胞和体液中,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血液凝固和细胞代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产蛋高峰期,形成蛋壳需要大量的钙,骨内储存的钙可动员出来进入血液,参与形成蛋壳,弥补饲料中钙的不足。磷80%存在于骨骼中,少部分存在于体液中构成软组织的成分。另外参与一些重要的代谢过程,如氧化磷酸化过程,形成高能含磷化合物,供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参与核糖核酸和去氧核…  相似文献   

3.
营养状态是决定鱼类抵抗疾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子.优质饲料对改善养殖鱼类的健康与提高抗病能力至关重要,这一点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不足,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出现缺乏症;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必需营养成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的饲料会导致鱼类营养不良和抗病力弱,微量营养元素与鱼类抗病力的关系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鱼类在生长、繁殖、代谢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从饲料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自身需要。然而,鱼类饲料中可能受天然的营养抬抗物或人为因素的污染,这些物质在词料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鱼类生长、饲料的利用率有影响,甚至改变鱼类原有品质,危害人体健康。在用饲料喂鱼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饲料的营养价值,还要了解饲料中的营养抬抗因子,尽量避免营养括抗因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以发挥饲料营养价值的潜力,达到最低的饲料成本换回最大鱼产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黄豆等豆科籽实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是一种结…  相似文献   

5.
鱼类对饲料中钙磷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汉平 《水产科学》1988,7(1):28-32
近年来,有关鱼类对无机盐需要的研究已大有进展,业已证明,在无机盐中,钙磷是维持鱼类正常生长和骨骼发育的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因此,本文就有关鱼类对钙磷需要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广西水产科技》1988,(2):50-50
在鱼类无机盐需要量的研究中,已查明鱼类对钙、磷的需要量。较多的研究结果指出:鱼类饲料中有效磷的需要量大约在0.5~0.8%之间,饲料中钙的含量对鱼类生长和饲料分数影响不大。但迄今为止,研究较多的是鲑、鳟鱼类、鲤鱼和真鲷等。关于草鱼,黄耀桐等采用正交试验,对草鱼鱼种以酩蛋白为蛋白源的饲料中钙、磷、铁、镁等13种无,机元素的添加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鱼类矿物质营养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鱼类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及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鱼类能有效地利用水中溶解钙。当水体钙含量为 14~ 20毫克 /升时,鲤鱼、虹鳟、美洲鲶几乎不需要由饲料供给钙便能满足生长需要。另外,鱼类还能从水中吸收部分镁、铁、铜、锌、碘等。   但鱼类对水体中的某些矿物元素不能有效利用,如磷,必须由食物中供给。由于鲤科鱼属无胃鱼,故对溶解性差的磷源,如植酸磷、骨骼磷、磷酸钙等利用率很低。鲤科鱼对鱼粉中的磷利用率为 10%~ 33%,磷酸钙为 13%,植酸磷为 8%。然而,鲤科鱼对可溶性无机磷的吸收率很高,如鲤鱼对磷酸二氢钙中…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6,(6):75-75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是构成鱼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是保持鱼体物质正常代谢和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鱼类缺乏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症状如下:(1)缺磷: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骨骼异常、头部畸形、脊椎弯曲、体贮脂肪增加、鱼体水分下降、骨骼重量下降。(2)缺  相似文献   

9.
<正>动物维生素D缺乏症是指由于机体维生素D生成或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以钙、磷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临床上患病动物主要表现食欲下降,生长阻滞,骨骼病变,幼年动物发生佝偻病,成年动物发生骨软病或纤维性骨营养不良。各种动物都可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但幼年动物较为多发。1病因动物体内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饲料和体内合成。干草和其他植物以及酵母含有麦角固醇,经日光或紫外线  相似文献   

10.
鱼类消化道菌群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饲料中添加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蛋白原料,减少氨氮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鱼类摄入超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出现抗病力受损、生长迟缓、脂肪肝、死亡率升高等问题。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过程,对动物营养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对鱼类增产、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鱼类消化道微生物为出发点,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方式与可能机制,旨在为鱼类高效利用碳水化合物以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2023,(6):404-405
<正>鳜是我国本土特有的淡水名贵品种,因其肉质鲜美可口、营养价值高等优良品质,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产业价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是当前鳜养殖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重要方向。然而,作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鳜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糖)的利用能力较差,由饲料中高水平糖引起的高糖不耐受和氧化应激等生理代谢响应问题严重阻碍了鳜的生长和人工配合饲料养殖鳜产业的推广。因此,解决高糖饲料诱导的糖利用和生理代谢问题是鳜人工养殖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鱼类生长在水中,其生长与饲料、水质、日常管理有关,其中饲料的营养水平与鱼类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因而合理配制鱼类的颗粒饲料,是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而配制鱼类的颗粒料,应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营养标准以及饲料原料的价格,合理搭配。鉴于目前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升高,特别是豆粕、花生麸、鱼粉等蛋白质原料,比  相似文献   

13.
王明焰 《内陆水产》2003,28(4):37-39
1.4矿物质的缺乏与过剩1.4.1矿物质缺乏症淡水硬骨鱼类可以通过鳃或鳍来吸收水中的某些矿物质,不过在精养高密度的情况下,有些矿物质单靠从水中吸收是不够的,所以必须在饲料中添加。目前对各种鱼类的矿物质缺乏症研究较多。本文以鲤为主要代表,通过总结得出其矿物质缺乏症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普遍症状是生长不良。(2)一般不表现氯、钾、钙、钠的缺乏症,鱼体可以从水中吸收上述矿物质,也可以通过肠从饲料中吸取,一般自然水体中含有一定量的上述物质可供鱼体利用,如水中含量不足,则从饲料中吸取,一般水体和饲料原料中所含的上述物质足够鱼体…  相似文献   

14.
磷酸氢钙在高产鲤鱼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产鲤鱼养殖中,鲤鱼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是从配合饲料中获得的,其中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对保证鲤鱼快速生长发育和维特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养殖水体一般不会因饲料缺钙而影响鱼类生长,因为鲤鱼可以通过鳃、鳍和口腔上皮吸收水体和池底中的钙质。但高产养鲤水体常缺乏磷源,必须依靠饲料外源添加。饲料中的磷源,一是植物子实中的磷,它主要是以六磷酸肌醇钙镁盐的形式存在,由于鲤鱼没有胃,缺乏植酸酶,故不能利用子实中的磷;二是鱼粉  相似文献   

15.
饲料是发展养鱼生产的物质基础,它是鱼类维持生长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因此养鱼工作者必须通晓养殖鱼类的食性和营养需求以及各种饲料的营养作用和加工调制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合理利用饲料,以满足鱼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鱼产量的目的。否则...  相似文献   

16.
周凡  邵庆均 《齐鲁渔业》2008,25(4):43-45
在人工繁殖鱼类幼苗时,常出现大量骨骼畸形的个体。这些鱼不仅生长速度慢,而且免疫力低,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综述了饲料维生素营养(A、D、E、K和C)对鱼类骨骼发育和病理学影响的研究进展,从而为幼鱼配合饲料生产性开发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植物性饲料中,磷主要是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而植酸、植酸盐被公认为是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酶可以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使无机磷的用量大幅度降低,降低鱼体粪便排泄物中磷的含量,提高鱼类增重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由于鱼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大量未被鱼体利用的植酸磷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磷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水中溶氧含量起伏变化、水质恶化、鱼体生病或鱼肉带异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初步探讨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植酸磷降解的影响,从而为植酸酶和无机盐在鱼类配合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4,29(12):17-18
传统养殖理论认为,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活动缓慢,停止摄食,对水质要求不高,不需要施用石灰和磷肥为水体补充钙、磷。其实不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率,又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生理指标,在开春后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主要养殖鱼类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0℃左右,15℃以上较适宜,10℃以下则食欲减退,生长也缓慢了。因此,必须用人工控制鱼塘的水温。  相似文献   

20.
矿物质的营养作用及其在鱼饲料中的添加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宏  杨良玖 《内陆水产》1999,24(3):10-11
矿物质又称为无机盐类。是饲料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们是构成鱼体的必需成分。同时对于维持鱼体的正常内在环境,保持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以及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也是不可少的。鱼类营养方面需要量和营养作用较大的矿物质主要有钙、磷、镁等。此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