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  刘昌利  韦传宝  李军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72-14174
[目的]研究常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24、48 h急性毒性大小。[方法]以广州品系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动物,采用标准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机率单位法测定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LC50值。[结果]氯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48 hLC50分别为3 376.87、5.87μg/L;溴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48 hLC50分别为594.56、74.17μg/L。[结论]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24、48 h的急性毒性大小不同;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48 hLC50值比其24 hLC50值用来监测水体中的此类化学污染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邱勇  严峰  曾嶒  熊泽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04-15705
[目的]为不同盐度下氯氰菊酯的使用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不同盐度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在盐度20和5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67、0.440、0.383、0.038 2μg/L和0.437、0.313、0.203、0.170μg/L。在中、低盐度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38 2和0.017 0μg/L。[结论]极低浓度的氯氰菊酯农药残留就可能会威胁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安全,应尽可能减少在虾塘及附近使用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3.
桃粉蚜是农作物和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为揭示呼和浩特地区桃粉蚜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本研究应用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等7种杀虫剂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SEQ品系桃粉蚜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LC_(50)值分别为395.20、29.90、86.40 mg/L,IMAU品系桃粉蚜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LC_(50)值分别为591.29、1 219.30、271.81 mg/L,说明SEQ品系桃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比IMAU品系桃粉蚜高;SEQ品系桃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LC_(50)值分别为400.23、395.80 mg/L,IMAU品系桃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LC_(50)值分别为340.93、838.28 mg/L,说明SEQ品系桃粉蚜和IMAU品系桃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不大;SEQ品系桃粉蚜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C_(50)值分别为166.40、1 279.96 mg/L,IMAU品系桃粉蚜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C_(50)值分别为878.73、6 716.83 mg/L,说明SEQ品系桃粉蚜对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比IMAU品系桃粉蚜高。本研究中的SEQ品系桃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比IMAU品系桃粉蚜高,可能与不同生态环境中桃粉蚜种群受杀虫剂筛选频度有关。本研究可为桃粉蚜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有代表性农药,对长期室内饲养的家蝇、果蝇、马铃薯块茎蛾、米象及黄粉虫等进行毒力测定,筛选出相对敏感昆虫用于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并通过色谱法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最敏感(溴氰菊酯LC50=0.08487μg/mL,氰戊菊酯LC50=5.5602μg/mL),其检测灵敏度可与色谱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防治豆蚜的高效药剂,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1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蚜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24 h后对豆蚜活性较高的药剂为新烟碱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其中吡虫啉对豆蚜的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_(50))值为0.247 mg/L;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毒死蜱,LC50值分别为0.262、0.381、0.386 mg/L;吡蚜酮毒力最低,LC_(50)值为35.710 mg/L。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方法(GC-μECD)建立可同时检测香蕉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为香蕉的食用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香蕉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经乙腈溶液萃取分层,乙腈相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丙酮—正己烷溶液5mL淋洗,淋洗液经氮吹仪吹干后,用正己烷定容至5mL,供GC测定。将13种标液混合稀释成1.000μg/mL,六六六、滴滴涕、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稀释为0.005、0.010、0.020、0.040、0.080、0.100、0.200μg/mL,百菌清为0.005、0.010、0.020、0.040、0.080μg/mL,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香蕉样品中加标浓度分3个水平:六六六、滴滴涕为分别0.005、0.010、0.050mg/kg,百菌清、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为分别0.010、0.050、0.100mg/kg进行回收率试验。根据最低加标浓度基线噪声的3倍换算各分析物的最低仪器检出限。【结果】各曲线呈良好线性关系,仪器检出限为0.5-5.0μg/L,回收率为70.4%-118.7%,相对标准偏差为2.45%-11.50%。【结论】GC-μECD方法可同时检测香蕉中13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且具有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香蕉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及相互关系。[方法]以480尾健康的凡纳滨对虾仔虾为试验对象,用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3种药物分别进行单一药物和任2种药物组合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甲醛:70.21、43.56、37.65、26.22 mg/L;高锰酸钾5.54、3.74、3.22、2.84 mg/L;聚维酮碘 7.05、5.26、4.39、3.53 mg/L;其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62、0.28、0.35 mg/L。这3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结论]聚维酮碘与高锰酸钾和甲醛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低毒性强度的甲醛对高锰酸钾具拮抗作用,当高锰酸钾与甲醛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致可分为有机氮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模拟除虫菊植物活性分子结构人工合成的高效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人畜多为中等毒性.个别为低毒,但残毒低。我国将氮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百菌清列入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可限制使用的农药,对施用安全间隔期及残留量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农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泽蛙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1989年用百余种农药对稻田害虫天敌泽蛙(Rana limnocharis)的蝌蚪、幼蛙和成蛙进行了毒性测定和田间试验,发现杀虫剂的安全性比杀菌剂、除草剂要小.从药量安全指数和48h 的LC_(50)值来看,杀虫剂中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以及沙蚕毒素、杀虫环、杀螟丹、嘧啶硫磷、治螟磷、百菌清、菲醌、苏化911、五氯酚钠、毒草安等品种安全性小.乳油剂的安全性比可湿性粉剂小.混合制剂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配安全性变小.泽蛙对农药敏感,尤以蝌蚪最敏感.农药对泽蛙蝌蚪急性毒性可分3类,室内48h LC_(50)值小于1ppm,田间48h 药量安全指数小于0.5时,为高毒类;室内LC_(50)为1~10ppm,田间48h 药量安全指数为0.5~2.5时,为中毒类;室内LC_(50)大于10ppm,田间48h 药量安全指数大于2.5时,为低毒类.  相似文献   

10.
以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虾,通过不同浓度0、2、10、20μ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暴露不同时间(120、240 h)后,采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法及实时PCR检测分析对虾壳膜几丁质酶比活力及几丁质酶mRNA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DMP暴露对对虾壳膜几丁质酶比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不具有显著性。不同浓度DMP暴露不同时间后,对对虾壳膜几丁质酶系列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μg/L DMP暴露120 h时,对虾壳膜Lv CHT3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2μg/L DMP暴露240 h时,Lv CHT2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20μg/L DMP暴露240 h时,Lv CHT6 mRNA表达量也显著下降,说明DMP对对虾生长发育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久效磷、倍硫磷、西维因、马拉氧磷、虫螨磷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西维因、倍硫磷或马拉氧磷与氰戊菊酯混用(3:1)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8,276.7和411.1;久效磷、倍硫磷或虫螨磷与溴氰菊酯以3:1混用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9.9,488.2和592.7。对桃蚜,马拉氧磷+氰戊菊酯(3:1)共毒系数为328.1,虫螨磷+氰戊菊酯(1:1)共毒系数为699.8;久效磷、西维因或虫螨磷与溴氰菊酯以3:1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43.2,258.0和448.1。这些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桃蚜或瓜蚜羧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_(50)值为10~(-5)~10~(-8)mol/L),其抑制能力与对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对蚜虫体内水解拟除虫菊酯的羧酸酯酶的抑制是主要的增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平菇中拟除虫菊醋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同时测定平菇中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多残留快速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GC-μECD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农药在0.005~1.0 mg.kg-1的添加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8;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3.80%~113.98%,变异系数为1.32%~13.26%,最低检出浓度为5~10μg.L-1。该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水样采用正己烷提取、氯化钠盐析、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经丙酮:正己烷(1:9)溶剂洗脱,洗脱液吹氮浓缩,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测定结果显示: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仪器上的检测限为1.0~4.0μg/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51~1.00000,方法检测限为0.02~0.08μg/L;在0.20~20.00μg/L加标情况下的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回收率为92.6%~108.0%,方法精密度为1.3%~5.6%.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的特点,适合于水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盐度为15‰条件下,研究硝酸氮(以氮计)对凡纳滨对虾4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硝酸氮对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与接触时间呈正相关,对不同生长阶段对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不同.仔虾期(体长1±0.15 cm)24、48、72、96h-LC50分别为1 534.64、957.64、538.77、189.32 mg/L,幼虾期(体长3.47±0.45 cm)分别为2 999.71、2 092.26、1 591.49、1 077.32 mg/L,中虾期(体长5.17±0.58 cm)分别为2 379.55、2 202.34、1 781.26、1 314.49 mg/L,成虾期(体长10.20± 1.45 cm)分别为2 648.34、1 515.83、702.63、494.85 mg/L.凡纳滨对虾4个生长阶段硝酸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8.93、107.73、131.45、49.48 mg/L.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杀虫剂在稻田使用后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以鲫幼鱼为测试生物,测定了5类7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对鲫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对鲫幼鱼的毒性最低,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56.946mg/L、53.655 mg/L、51.151 mg/L、49.604 mg/L,安全浓度为4.960 mg/L;毒性最高的为溴氰菊酯,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0.032 mg/L、0.025 mg/L、0.019 mg/L、0.015 mg/L,安全浓度为0.002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对鲫幼鱼为低毒,噻嗪酮和三唑磷对试验鱼类为中毒,毒死蜱对其为高毒,溴氰菊酯对其毒性最大,为剧毒。该结果可为杀虫剂在养鱼稻田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是农作物和果树重要害虫。本研究,为揭示呼和浩特市地区桃粉蚜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应用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等7种杀虫剂对其进行生物测定。试验结果:1.拟除虫菊酯类,SEQ品系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LC50值分别是395.20mg/L、29.90mg/L、86.40mg/L。IMAU品系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LC50值分别是591.29 mg/L、1219.30 mg/L、271.81 mg/L。SEQ品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比IMAU品系高。2.新烟碱类,SEQ品系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LC50值分别是400.23mg/L、395.80mg/L。IMAU品系对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LC50值分别是340.93mg/L、838.28mg/L。SEQ品系和IMAU品系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不大。3.阿维菌素类,SEQ品系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C50值分别是166.40mg/L、1279.96mg/L。IMAU品系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C50值分别是878.73 mg/L、6716.83 mg/L。SEQ品系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比IMAU品系高。本研究中的SEQ品系对拟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比IMAU品系的高。SEQ和IMAU品系对拟除虫菊酯和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均有敏感性差异与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种群受杀虫剂筛选频度有关。同类杀虫剂的靶标部位相同导致桃粉蚜均对3类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本研究为农业生产当中防治桃粉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和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0±0.1条件下,氨氮对河川沙塘鳢胚胎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3.02、139.20、123.59和98.13 mg/L,安全浓度(SC)为9.81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8.13、7.40、6.57和5.21 mg/L,SC为0.52 mg/L。氨氮对河川沙塘鳢仔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4.52、40.63、30.32和26.16 mg/L,SC为2.62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2.90、2.16、1.61和1.39 mg/L,SC为0.14 m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和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0±0.1条件下,氨氮对河川沙塘鳢胚胎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3.02、139.20、123.59和98.13 mg/L,安全浓度(SC)为9.81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8.13、7.40、6.57和5.21 mg/L,SC为0.52 mg/L。氨氮对河川沙塘鳢仔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4.52、40.63、30.32和26.16 mg/L,SC为2.62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2.90、2.16、1.61和1.39 mg/L,SC为0.14 mg/L。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26.79±0.82)℃、pH 7.78±0.18、溶解氧(6.22±1.09)mg/L的条件下,采用96 h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长为(20.60±2.17)mm、体质量为(0.09±0.03)g的杂交鲌先锋1号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54.84、41.18、36.42、35.76和3.58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LC50及SC分别为2.05、1.54、1.36、1.34和0.13 mg/L,亚硝态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LC_(50)及SC分别为19.55、17.31、16.43、15.82和1.58 mg/L。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典型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的风险,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NP)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质量为0.15 g±0.05 g)分别进行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SDS试验浓度设为0、5.00、6.47、8.38、10.81、14.00 mg/L,NP试验浓度设为0、500、594、708、841、1000μg/L。结果表明:SDS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0.927、9.834 mg/L,而NP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12、0.80 mg/L;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幼参的安全浓度(SC)则分别为0.983 mg/L(SDS)和0.08 mg/L(NP);SDS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刺激幼参排脏吐肠,而NP的毒性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引起体壁严重化皮。研究表明,SDS和NP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刺参幼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预测和养殖水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