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化学麻醉与电麻醉对史氏鲟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广朋  徐滨  庄平  章龙珍  石小涛  陈丽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31-10733,10754
[目的]探讨史氏鲟幼鱼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液分析仪,比较了MS-222、丁香油和直流电3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史氏鲟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史氏鲟幼鱼血液比较,MS-222组血糖(GLU)、尿素氮(BUN)和红细胞比容(HCT)差异显著(P〈0.05),丁香油组BUN、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差异显著(P〈0.05),电麻醉组GLU、BUN和红细胞总数(RBC)差异显著(P〈0.05)。丁香油组史氏鲟幼鱼GLU浓度显著高于MS-222组和直流电组,且丁香油组ALT和AST浓度显著高于MS-222组。[结论]3种麻醉法对史氏鲟幼鱼血液均有影响,电麻醉耗时较短,化学麻醉操作简便,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笼养滇南亚种原鸡血液生化指标,为其人工饲养繁殖、健康状况检测以及经济开发等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原产地的雄性笼养滇南亚种原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其早、中、晚3个时段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葡萄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和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笼养滇南亚种原鸡血液血清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各时段差异不显著(P〉0.05);白蛋白含量中午时段显著高于早、晚各时段(P〈0.05);胆固醇含量早上时段较低;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性以早上时段最高;不同原产地鸡的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笼养滇南亚种原鸡肝脏功能活性较强,心血管系统发达,糖代谢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脂肪沉积较少。  相似文献   

3.
陆桂平  张斌  贺生中  翟晓虎  李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8-11149,1117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犬血常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5d健康、未接种犬瘟热疫苗的幼犬19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人工染毒阳性对照组,III组为APS治疗组,IV组为APS与常规治疗结合组,V组为常规治疗组。自人工染毒当日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d。各组分别于人工感染前1d及感染后第3、6天于前臂头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结果]经CDV感染后,血液中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增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的各组中,APS和常规治疗对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APS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效果最明显,但与空白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PS和常规治疗均可提高人工感染CDV犬的抗氧化能力,但以中西药结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曹旭敏  卢福山  侯生珍  张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59-1460,1462
[目的]探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中草药添加剂的利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8头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试验I组(对照组)、试验II组、试验III组和试验IV组4个组。在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后第7、第14和第21天分别采取血液进行抗氧化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试验IV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酶(GSH-Px)活性在整个试验期间高于其他试验组,尤其在第7天时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且GSH-Px活性随日龄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变化;丙二醛(MDA)含量,在第7和第14天时,试验Ⅳ组低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第21天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试验IV组的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并随着日龄增加,各组的NO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中草药添加剂能提高断奶仔猪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配制等蛋白质、等脂肪、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26%、30%、34%、38%、42%)的5组(记为A、B、C、D、E组)饲料,在网箱中养殖厚唇弱棘鯻Hephaestus fuliginosus(初体重为4.02g±0.11 g)60 d,探讨碳水化合物对其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厚唇弱棘鯻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E组鱼血浆中总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间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E组鱼血浆中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鱼血浆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上升而逐步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项生长和血液指标分析:厚唇弱棘鯻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需求量为34%~38%。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健康和尾部溃烂的半滑舌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为该症状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测定血液红细胞数(RBC)、血沉(ESR)、比积(Ht)、白细胞吞噬活力,血清MDA含量、SOD活力、补体C3和C4含量、溶菌酶(LZM)活力、白蛋白/球蛋白(A/G)。[结果]2组半滑舌鳎的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MDA含量、SOD活力、补体C3含量、A/G和吞噬率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尾部溃烂的半滑舌鳎在血清MDA含量、SOD活力、补体C3含量、A/G和血液白细胞吞噬率等指标上与健康的半滑舌鳎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尖吻鲈Lates calarifer(初始体重16.94 g±0.12 g)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组(对照组、A-E组),A-E组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1%、0.2%、0.4%、0.8%,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E组尖吻鲈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E组鱼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E组鱼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B组鱼的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改变尖吻鲈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肖正中  邬苏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10-19311,19313
[目的]探讨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多糖对小鼠的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30只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灌喂300(低剂量组)、600 mg/kg(高剂量组)灰树花多糖15 d,对照组灌胃蒸馏水,研究灰树花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低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脾脏指数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低剂量组小鼠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低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灰树花多糖组能有效提高小鼠脾脏质量,提高小鼠血清抗体水平,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具有明显增强小鼠免疫能力和降低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侯生珍  吕凯  赵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34-1035,1039
[目的]研究应用双低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三元仔猪共60头,随机分4组,即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日粮中分别用0、6%、10%和14%的双低菜籽粕取代日粮中的豆粕。[结果]试验Ⅳ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日增重(P〈0.01),而试验Ⅰ、Ⅱ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选用10%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粮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剑白香猪不同发育阶段血液指标特性。[方法]选取2、4和6月龄剑白香猪各10头,共30头,公母各半,测定主要血液生理指标,并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同性别不同月龄猪只的大多数血液生理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差异显著(P〈0.05);相同月龄不同性别之间,除2月龄的红细胞比值,4月龄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比例,6月龄的血红蛋白浓度之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血液学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剑白香猪品种改良以及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裂腹鱼亚科鱼类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缺氧环境,是研究低氧适应机制的天然生物模型。本研究对三种裂腹鱼:高海拔(>3600m)的孤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与低海拔(<700m)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主要渗透调节器官肾脏进行转录组分析。通过对孤唇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与齐口裂腹鱼的肾脏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分别筛选出504个和47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99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对共同差异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的富集分析发现,两组共同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糖酵解/糖原生成过程、脂质生物合成过程和血管生成等通路上。其中eno3、fbp1α、prpf19和ctsz等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在高海拔裂腹鱼长期适应低氧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揭示高原鱼类长期低氧适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β(1,3)-葡聚糖对齐口裂腹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β(1,3)-葡聚糖对齐口裂腹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健康均重为(67.97±6.99)g的齐口裂腹鱼432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添加0、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的β(1,3)-葡聚糖,于实验的第14、28、425、6 d取样,测定各组头肾指数、脾脏指数、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红细胞吞噬指数、NBT阳性细胞数、血浆溶菌酶活力和补体C3的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适宜剂量(500~1 000 mg/kg)的β(1,3)-葡聚糖能显著增强齐口裂腹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②长期(56 d)添加高剂量的β(1,3)-葡聚糖(4 000 mg/kg)对齐口裂腹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李金娟  陈鸿  徐利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45-15648
[目的]研究干旱区的黄芪耗水量及灌溉制度。[方法]以2年生黄芪为研究对象,在宁夏中宁固海试验站设置试验区进行黄芪灌溉制度和全生育期耗水量试验研究。[结果]2年生黄芪3月底返青,株高5 cm,9月底采收时约120 cm;灌水定额在5 100~5 700m3/hm2时产量较高,在3 600~4 050 m3/hm2时较经济。灌溉制度为:4月上旬灌水900 m3,5月上旬灌水1 125 m3,6月中旬灌水1 200m3,7月中下旬灌水1 050 m3,冬灌水量1 200 m3,全生育期灌水5次,灌溉定额为5 475 m3/hm2;生长期内耗水量为7 350~8 250m3/hm2。[结论]该试验研究了黄芪生育期耗水量及其最适宜的灌水量、灌水次数及灌溉定额等关键灌溉参数,为宁夏干旱半干旱区及国内其他同类地区黄芪种植及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蚯蚓添加量、布料强度和布料方式等工艺参数对蚯蚓生物滤池净化养殖污水的影响特征,确定滤池规模化处理畜禽养殖污水的最佳条件,为养殖污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蚯蚓生态滤池技术净化养殖污水,测定水样中的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磷酸盐(PO43-)、化学需氧量(COD)、pH和电导率(EC)等指标.[结果]在相同蚯蚓添加量和滤料总量下,单层生态滤池去除养殖污水中TN、NH4+-N、NO3--N和COD的效果优于双层,但去除PO43-的效果劣于双层;布料强度为2.25~4.50 m3/m2·d时,最有利于养殖污水中NH4+-N、TN、TP和COD的去除,但对NO3--N含量、pH和EC变化无明显影响;蚯蚓添加量为0.5 kg/箱的处理对进水TN、NO3--N、NH4+-N、TP、PO43-和COD的平均去除率明显小于投入量1.0~2.0 kg/箱的处理,但蚯蚓添加量过大会导致出水EC增加.[结论]蚯蚓生态滤池能够持续高效并相对稳定地去除养殖污水中氮、磷和碳等污染物质.综合成本和效率因素,蚯蚓生态滤池净化养殖污水工艺建议采用单层布料,布料强度4.50 m3/m2·d,蚯蚓添加量1.0 kg/箱.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齐口裂腹鱼的精子活力,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pH值及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精子的运动时间和寿命.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精子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5~9之间,pH值为7时精子的活力较好,快速运动时间为(42.56±1.81)s,精子寿命为(84.33±4.77)s;齐口裂腹鱼精子最适的NaCl溶液百分浓度为0.5%,其快速运动时间为(42.78±3.03)s,寿命为(119.89±11.75)s.在较低百分浓度的NaCl溶液中,精子寿命较长,但是快速运动时间较短,当NaCl百分浓度大于0.7%时,精子基本上会被抑制,加水稀释后精子被激活且不影响其活力.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破坏精子的生理结构,使其死亡,0.8%~0.9%NaCl溶液可用作齐口裂腹鱼精液稀释剂室温暂时保存,且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其活力.  相似文献   

16.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植密度对骏枣花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密植枣树花期叶片的光合特性以及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3年生骏枣(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为试材,选取种植密度分别为1 185株/667 m2(0.5 m×0.75 m×1.5 m)和888株/667 m2(0.5 m×1.5 m)的枣园,在骏枣开花期,用CID - 340光合分析仪测定枣树的净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x)、细胞间CO2摩尔浓度(Ci)、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参数,同时得出叶面温度(TL)、相对湿度(RH)等外界环境参数.[结果](1)对光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骏枣花期,Pn与PAR、Gx、E和WUE显著正相关.(2)不同栽植密度下骏枣花期叶片光合特性不同,M2:888株/667 m2 (0.5 m×1.5 m)的净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x)、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M1:1 185株/667 m2(0.5 m×0.75 m×1.5 m).[结论]红枣不同栽植密度对树体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反冲洗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的影响。[方法]在流量1.4 m~3/d和曝气量1.8 m~3/h的条件下,以海泊河污水厂初沉池出水为试验进水,系统19 d完成挂膜。在气冲强度13.9 L/(m~2·s),水冲强度0.1 L/(m~2·s)的条件下,研究系统不同反冲洗周期(4、8 d)和反冲洗时间(1、2、4、6 min)下进出水COD和氨氮含量。[结果]4 d周期反冲洗4、2、1 min对系统生物膜破坏较小,平均出水COD含量为76.0 mg/L,出水氨氮含量均在5 mg/L以下,维持系统连续运行28 d。在8 d反冲洗周期中,反冲洗1、2、4 min后平均出水COD含量为93.0 mg/L、氨氮含量为6.8 mg/L,与4 d周期时出水相比略高;反冲6 min后,系统生物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出水COD和氨氮分别上升至130.8和14.1 mg/L,系统恢复需要4 d。[结论]建议对类似系统4~8 d进行1次4 min的反冲洗,如果出现堵塞可进行6 min反冲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雅砻江长丝裂腹鱼胚胎形态发育及仔鱼生长。[方法]通过人工干法授精获得长丝裂腹鱼受精卵,在水温(15.9±0.6)℃下进行孵化,对其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长丝裂腹鱼成熟卵卵径为(2.89±0.30)mm,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为(4.17±0.09)mm。在水温(10.8±0.8)和(15.9±0.6)℃下胚胎均能孵化,(19.5±0.6)℃条件下胚胎发育至原肠中期即全部死亡。胚胎发育有效积温为1 275.46℃·h,生物学零度为6.27℃。在水温(15.9±0.6)℃的条件下,胚胎受精后3 h 35 min胚盘隆起,14 h45 min和34 h 50 min进入囊胚期和原肠胚期,51 h 35 min胚孔封闭,132 h 25 min开始出膜,217 h全部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10.22±0.25)mm。全长(TL)与体重(BW)的关系式为:BW=1.209 3E-4(TL-10.54)~(2.512 8)(R~2=0.975 7);体长(TL)和体重(BW)与日龄(D)的最佳关系式分别为:TL=0.380 5D~3-0.002 6D~2+2.868 7E-5D+10.741 8(R~2=0.984 0),BW=1.010 82E-7(D+9.568 3)~(3.451 8)(R~2=0.983 4)。[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长丝裂腹鱼早期生活史、繁殖生物学等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0.
晁珊珊  张倡珲  海蕾  宫佳琦  林亚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50-4752,4779
[目的]克隆长丝裂腹鱼的MyoD1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鲤鱼(Cyprinus carpio)的Myo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长丝裂腹鱼MyoD1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扩增,并对该基因编码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同源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试验获得了包括完整ORF的长丝裂腹鱼MyoD1基因,该序列长957 bp,编码274个氨基酸,具有MRFs家族基因的典型性碱性bHLH结构;该MyoD1序列与齐口裂腹鱼、鲤鱼、斑马鱼和虹鳟等的MyoD1序列同源性较高,与人、猪、牛等哺乳动物的同源性较低。[结论]该研究为长丝裂腹鱼的肌肉发育和肉质特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青藏高原冷水鱼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