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日粮蛋白能量比对8-10月龄中国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方法】选用18头平均月龄7.70±0.48、平均体重234±21.85 kg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后备奶牛,分为3组,每组6头,饲喂蛋白能量比(g•Mcal-1)分别为46.2﹕1、54.2﹕1和 62.0﹕1日粮,试验期90 d。分别在正式试验的第21-28天、第51-58天、第81-88天,采用酸不溶灰分法(AIA法)进行营养物质的消化试验。【结果】奶牛平均日增重依次为0.90、0.89和0.90 kg•d-1(P>0.05),8-10月龄各生长指标变化曲线相似。8-10月龄中国荷斯坦后备牛,随着日粮蛋白能量比增加日粮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增加;随着日龄增加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增加,9月龄后趋于稳定。随着日粮蛋白能量比增加血清尿素氮含量升高。【结论】蛋白能量比为46.2﹕1(g•Mcal-1)的日粮可满足8-10月龄中国荷斯坦后备牛ADG为0.80-1.0 kg•d-1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桂香雏鸡日粮的适宜能量和粗蛋白需要量,为其饲养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日龄桂香母鸡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设3个能量水平(11.57、12.17和12.77 MJ/kg)和3个粗蛋白质水平(17.5%,19.0%和20.5%),探讨不同日粮能量和粗蛋白水平对桂香雏鸡阶段(1~4周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日粮能量水平增加可有效提高桂香雏鸡的能量、粗蛋白、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总体上也随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钙、磷表观消化率的总体趋势呈先升后降,以中等能量水平下的表观消化率较高。随日粮蛋白水平的增加,除了显著降低粗蛋白消化率(P<0.05,下同)及显著提高粗纤维消化率外,对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桂香雏鸡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一定影响,实际生产中可选用能量和蛋白水平分别为12.77 MJ/kg和20.5%的日粮作为桂香雏鸡的主饲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的饲养标准。【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将30只体质量相近、健康的2周岁辽宁绒山羊母羊,随机均分为5组,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121.2,131.9 g/kg)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体增质量和产绒性能(绒毛生长量、绒毛生长率、产绒量、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绒层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粗蛋白水平达到110.2 g/kg以上时,显著促进粗毛的生长(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10.2 g/kg以上时,能量表观消化率下降明显,与蛋白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纤维表观消化率与日粮中蛋白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辽宁绒山羊日粮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110.2g/kg。  相似文献   

4.
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生长牛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动物为3头10月龄左右的中国荷斯坦生长公牛,设计前后自身对照试验,整个试验分三期进行,每期3头牛饲喂一个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12%、12.19%、14.29%。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0.12%、12.19%、14.29%时,对中国荷斯坦生长公牛的NDF(中性洗涤纤维)和ADF(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明显的影响(P>0.05),而对淀粉的表观消化率则有显著的影响(P<0.05),淀粉的表观消化率随着其日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日粮蛋白水平对于日粮中氮的表观消化率和沉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能量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牛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代乳品中能量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牛不同生理阶段日粮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规律及血清学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12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分为低、中、高3个能量组,每组4头,分别饲喂蛋白水平相近、能量水平为18.51、19.66和 20.80 MJ?kg-1的3种代乳品。于犊牛12~20 d、22~30 d、32~40 d、42~50 d和52~60 d期间进行5期消化代谢试验;同时在犊牛21、31、41、51、61日龄清晨空腹采集血液样品进行分析。【结果】随日龄的增加,犊牛DM、OM、GE表观消化率及N、P沉积率均呈上升趋势;高能组犊牛全期DM、OM表观消化率及Ca的沉积率均显著低于中、低能组(P<0.05);血清尿素氮、血糖及甘油三酯的水平不受代乳品能量水平的影响,但日龄显著影响哺乳期犊牛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结论】中等能量代乳品有利于GE表观消化率及N消化代谢率的提高,低能量代乳品则有利于犊牛对钙、磷等矿物质的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柴胡提取物对热应激条件下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照产奶量、泌乳天数及胎次相同的原则将48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2.5和5.0g/kg柴胡提取物(干物质基础),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柴胡提取物对瘤胃pH,氨氮含量,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乙酸/丙酸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0.5g/kg组的菌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5和5.0g/kg添加组(P0.05),添加5.0g/kg柴胡提取物降低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P=0.05)和乙酸浓度(P=0.06),不利于瘤胃发酵。因此,柴胡提取物推荐添加剂量不宜超过5.0g/kg。  相似文献   

7.
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对乳脂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日粮中添加国内广泛种植的几种植物油籽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脂肪酸组成影响,为改变牛奶脂肪酸组成,提高乳品质寻找合适的途径。【方法】 选用40头泌乳中期(150±25d)、胎次(3±1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对照组、全脂整粒大豆组、混合油籽组以及全脂膨化大豆组)设计。试验期6周,牛奶样品于试验第4、5和6周采集,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脂肪酸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膨化大豆后乳脂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提高了83.33%(P<0.05)。全脂整粒大豆组、混合油籽组以及全脂膨化大豆组乳脂中月桂酸(C12﹕0)和豆蔻酸(C14﹕0)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5.73%和35.51%、38.65%和23.83%、24.85%和31.48%。【结论】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可以改变乳脂脂肪酸组成,增加CLA含量,降低月桂酸(C12﹕0)和豆蔻酸(C14﹕0)含量,从而提高乳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中国南方荷斯坦奶牛SC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差异表达及与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方法】以同一奶牛养殖场的30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样本,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SCD1基因第5外显子878 bp位置的多态性,采用定量FQ-PCR技术初步检测3种基因型的相对表达量,并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牛奶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7、0.339和0.044,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分别为0.787和0.213,仅发现CT表达量显著高于TT(P<0.05)。CC、CT和TT在脂肪酸C4﹕0、C12﹕0、C17﹕0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脂肪酸C6﹕0、C8﹕0、C14﹕0、C15﹕0和c9t11CLA上,3种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上TT显著高于CC和CT(P<0.05)。【结论】SCD1基因C878T位点的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表达和乳脂肪酸成分有较大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确定饲喂3种玉米粉加工副产品对泌乳荷斯坦奶牛采食量、产奶量、瘤胃发酵和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为3种玉米粉加工副产品按15%日粮干物质(DM)饲喂平均体重(625±81kg)、泌乳(116±33d)的28头荷斯坦奶牛,测定对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试验2为同样的粮饲喂平均体重(677±41kg)、泌乳(144±5d)的4头装有瘤胃套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确定对瘤胃发酵和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在4个21d的周期,奶牛和处理随机分配。15%玉米粉加工副产品代替粗料和精料部分配合日粮,处理包括:①0%副产品(对照组),②含可溶物干酒粕(DDGS组),③脱水玉米胚饼粉(胚芽组),④高蛋白干酒粕(HPDDG组)。每天记录采食量,各个周期的第19~21d,收集奶样,分析主要成分。试验2的第21天,饲喂后在24h内的10个时间点收集瘤胃液体。结果表明,在试验1中,胚芽组(24.3kg·d-1)和DDGS组(23.8kg·d-1)的干物质采食量较高,而DDGS组(22.4kg·d-1)与对照组(22.9kg·d-1)和HPDDG组(22.4kg·d-1)无显著差异。产奶量与DM采食量相对应,胚芽组(3...  相似文献   

10.
不同蛋白水平对犊牛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血清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9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分为A、B、C 3组,分别饲喂等能值粗蛋白含量为18%、22%及26%的3种代乳品。分别在犊牛12~20日龄、22~30日龄、32~40日龄、42~50日龄和52~60日龄期间进行五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3组犊牛11~61日龄内各生长指标变化曲线相似,22%组犊牛增重速度比18%、26%组分别高9.75%、24.19%。随日龄增长犊牛对DM的消化率逐渐下降,对EE的消化率略有上升,对日粮氮的消化率有上升趋势;3组犊牛对日粮氮的平均消化率分别为69.39%、75.36%及74.55%。日粮钙磷的消化率和存留率全期内趋于稳定,26%组犊牛对日粮磷的平均消化率为63.83%,显著低于18%组的70.40%及22%组的69.73%。22%组血清TP、ALB、GLO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血清GLU含量以22%组为最高,试验结束时22%组为5.38 mmol•L-1,显著高于18%组的3.71 mmol•L-1及26%组的4.09 mmol•L-1。【结论】蛋白质水平和不同生理阶段影响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22%蛋白含量组犊牛的相关性能优于其它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为试验动物,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探究日粮不同能氮比对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从而得出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合适的能量、蛋白水平及能氮比例。【方法】 选择体况良好、体重为(24.96±2.95)kg的6月龄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81只,采用两因子三水平设计,按3×3(能量×蛋白)完全随机设计分为9组(n=9),采用3个可消化粗蛋白(DCP)水平(8.5%、9.5%和10.5%)和3个代谢能(ME)水平(9、10和11 MJ/kg·DM),设计9种日粮并做成全混合颗粒饲料,每组绒山羊对应一种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在试验中期,绒山羊平均体重达到30 kg时,每组选择4只放入消化代谢笼进行为期10 d的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式期3 d),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连续3 d收集绒山羊剩料、粪和尿。【结果】 (1)随着日粮ME水平的提高,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随着日粮DCP水平的提高,ADG和DMI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中DCP水平组显著高于其他两水平组(P<0.05),F/G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ME×DCP水平对DMI交互作用显著。Ⅴ组ADG最高为(222 g·d -1),显著高于Ⅰ组、Ⅳ组和Ⅵ组的ADG(P<0.05)且高于其他5组的ADG,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日粮ME水平的提高,粪能显著降低,消化能、总能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日粮DCP水平和ME×DCP交互作用对能量消化代谢影响不显著(P>0.05)。(3)随着日粮ME水平的提高,摄入氮、粪氮显著降低(P<0.05),可消化氮有降低趋势,高ME水平组氮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水平组(P<0.05);随着日粮DCP水平的提高,摄入氮、尿氮、可消化氮和氮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日粮ME×DCP水平对氮消化率交互作用显著(P<0.05)。(4)提高日粮ME水平会显著提高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脂肪(EE)和钙(Ca)的消化率(P<0.05);低DCP水平组Ca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两水平组(P<0.05)。【结论】 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日粮ME和DCP分别为10 MJ·kg -1DM和9.5%时最适宜,ADG最高(222 g·d -1),F/G较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Thr)缺乏对3-6月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生长和日粮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为生产中判断母犊牛氨基酸缺乏症提供依据,并对后续母犊牛氨基酸需要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2头84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体重和出生时间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限量饲喂4种不同氨基酸模式的饲粮,分别为氨基酸平衡组(PC组)、赖氨酸扣除组(PC-Lys)、蛋氨酸扣除组(PC-Met)和苏氨酸扣除组(PC-Thr),氨基酸扣除量均为PC组的30%。试验期97d,其中预饲期7d,正试期90d。于正试期第1、30、60、90天测定犊牛体重、体尺和乳头长度;在132—138和173—179日龄每组分别选取6头健康犊牛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收集粪、尿和饲料样品,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代谢;正试期每天记录采食量。【结果】与饲喂氨基酸平衡饲粮的犊牛相比:(1)扣除Lys显著降低90—180日龄犊牛饲料转化效率(P<0.05),日增重(ADG)为各组最低(P>0.05);扣除Met和Thr对90—180日龄犊牛ADG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扣除Lys或Thr显著降低犊牛粪便评分(P<0.05),但对腹泻率没有影响(P>0.05),以PC-Lys组腹泻率最高;3)扣除Lys、Met或Thr均不影响犊牛体尺(P>0.05),但扣除Lys后犊牛乳头长度增长率均低于PC组(P>0.05);4)扣除Lys、Met或Thr不影响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P>0.05),但扣除Lys显著降低173—179日龄犊牛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学价值(P<0.05)。【结论】在本试验设定的氨基酸平衡饲粮基础上,扣除Lys对犊牛生长发育和氮代谢有不利影响,扣除Thr影响犊牛腹泻,扣除Met对犊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43-63日龄阶段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方法】试验采用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ME:11.93和12.98 MJ•kg-1)×3(CP:14.6%、15.8%和17.0%),选用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鸡840只,以体重一致原则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个重复35只鸡,试验期21 d。各处理组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与CP水平的比例保持一致,其它营养水平各处理组均一致。试验期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①与饲粮11.93 MJ•kg-1 ME组比较,12.98 MJ•kg-1组试验鸡平均日增重、胸肌pH和肉色a*值、腿肌中乳酸含量、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肉色b*值、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②饲粮CP17%组料重比显著低于15.8%(P<0.05)和14.6%组(P<0.05),半净膛率显著高于14.6%组(P<0.05),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14.6%组(P<0.05),胸肌谷氨酸含量显著低于15.8%(P<0.05)。饲粮CP水平为17%组胸肌b*值显著高于15.8%和14.6%组(P<0.05)。③饲粮ME和CP水平对试验鸡胸肌中谷氨酸含量、腿肌纤维直径与密度、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若以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为评定指标,43—6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饲粮适宜的ME 和CP水平分别为12.98 MJ•kg-1和17%,此时的饲粮蛋能比为13.10 g•MJ-1;综合考虑肉品质指标评定,饲粮适宜的ME 和CP水平分别为12.98 MJ•kg-1和15.8%,此时的饲粮蛋能比为12.17 g•MJ-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荷斯坦阉牛育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体重在650 kg左右的健康的荷斯坦阉牛39头,随机分为3组(n=13)。试验期为255 d(预试期10 d、正试期245 d)。试验前期(1—87 d)3组分别为低能量组(LE)、中能量组(ME)、高能量组(HE),NEmf分别为6.10、6.30、6.50 MJ·kg-1,CP水平均为11.6%;试验后期(88—245 d)分为3个阶段,Ⅰ(88—130 d)、Ⅱ(131—188 d)、Ⅲ(189—245 d)阶段,不同阶段的各试验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相同, NEmf分别为6.7、7.20、7.29 MJ·kg-1,CP水平均为11.5%。于试验前期和后期结束时进行生产性能等指标测定,每组随机选择6头牛采集血液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并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结果】提高试验前期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荷斯坦阉牛HE组的日增重,较LE组和ME组分别提高了21.50%(P<0.05)和17.12%(P<0.05),但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后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前期,血清中的TG含量显著增加,高低次序均表现为HE组>ME组>LE组,HE组血清中LPL含量最高,较LE组、ME组分别提高了35.17%(P<0.05)、9.92%;HE组血清中NEFA含量最高,较LE组显著提高了13.16%(P<0.05),与ME组无显著差异。而在试验后期,LE组血清中LPL含量较ME组、HE组显著提高18.47%(P<0.05)、26.17%(P<0.05)。不同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荷斯坦阉牛胴体重,HE组最高,较LE组和ME组提高了6.26%、5.26%;HE组屠宰率极显著LE组和ME组,分别提高了4.86%(P<0.05)、4.10%(P<0.05),而对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等级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pH、蒸煮损失、剪切力、失水率以及色差无影响(P>0.05);HE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最高,较LE组和ME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2.54%(P<0.05)、57.45%(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荷斯坦阉牛采取直线高能育肥模式较好,在体重650—770 kg阶段,饲粮NEmf水平为6.50 MJ·kg-1,CP水平为11.6%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ME)和蛋白质(CP)水平对产蛋高峰期(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生长性能、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ME:11.09、11.51和11.92 MJ•kg-1)×3(CP:15.5%、16.5%和17.5%)两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 134只健康的30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父母代肉种鸡,随机分成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试验期10周。统计各个重复的体增重、料蛋比、产蛋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种蛋破损率、不合格蛋比率、受精率、18日活胚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1)11.92 MJ•kg-1ME处理组试验鸡只的体增重显著高于11.51 MJ•kg-1ME处理组(P<0.05),极显著高于11.09 MJ•kg-1ME处理组(P<0.01),其料蛋比显著低于11.51和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而CP水平对试验鸡只的体增重和料蛋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2)产蛋性能:11.92 MJ•kg-1ME处理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最高(P<0.01);11.51和11.92 MJ•kg-1ME处理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11.92 MJ•kg-1ME处理组种蛋破损率也高于11.51和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不合格蛋比率以11.09 MJ•kg-1ME处理组最高(P<0.05),ME和CP水平对试验鸡只不合格蛋比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与CP 15.5%处理组相比,日粮CP水平为16.5%和17.5%时,显著提高了平均蛋重,并显著降低了种蛋破损率(P<0.05);(3)孵化指标:日粮ME为11.92 MJ•kg-1或CP为16.5%时,雏鸡初生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但各处理组的受精率、18日活胚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繁殖性能的日粮适宜ME和CP水平分别为11.92 MJ•kg-1和16.5%,每日ME和CP需要量分别为1.55 MJ和21.45 g。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营养限饲及补偿对羔羊小肠黏膜结构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80只平均体重为(14.72±1.10)kg的3月龄乌珠穆沁羔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个试验组,即对照组(CG)、限制Ⅰ组(RG1)、限制Ⅱ组(RG2)和限制Ⅲ组(RG3)。营养限制期(0—60 d)4组对应日粮能氮水平分别为ME:10.61、10.49、8.36和8.10 MJ•kg-1;CP:150.8、92.4、150.1和62.7 g•kg-1。营养补偿期(60—150 d)各组饲喂同一能氮水平日粮(ME:9.77 MJ•kg-1;CP:124.8 g•kg-1)。试验期间每周称重并在限制期开始、限制期结束和补偿期结束,分别从各组选取4只与组内平均体重相近的羔羊,屠宰后迅速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用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固定。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营养限制结束,RG1、RG2组羔羊平均体重显著低于CG组(P<0.05),RG3组羔羊体重极显著低于CG组(P<0.01);在补偿期后60 d,RG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G组(P<0.05),表现出较高的生长速率。不同能氮营养水平限制饲养后对小肠结构发育有影响,限制能量(RG2)比限制蛋白(RG1)表现出更高的补偿效应。【结论】乌珠穆沁羔羊受不同能氮营养水平限饲后,羔羊体重和小肠黏膜发育均表现出补偿生长效应,而且低能高氮限饲羔羊比高能低氮限饲羔羊表现出更强的补偿效应,限饲蛋白对小肠黏膜发育影响更大。当以ME(8.36 MJ•kg-1)和CP(150.1 g•kg-1)限饲60 d并经过90 d的营养恢复后,羔羊小肠黏膜发育实现了完全补偿,小肠吸收功能增强,生长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7.
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内容,设高、中、低三个营养水平,测定种鸡在生长期和产蛋期的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低水平下(0~6周龄、7~14周龄、15~22周龄,代谢能分别为2.75、2.75、2.7兆卡/公斤,粗蛋白质分别为17%、14%和11%),种鸡生长期的成活率和体重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中、低水平下(代谢能2.7~2.6兆卡/公斤,粗蛋白质15~13%),产蛋期的产蛋量、孵化率及健雏数亦达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通过概略养分或可消化养分建立肉用绵羊常用精饲料可代谢蛋白质(metabolic protein, MP)的预测模型,为动物日粮的科学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选用14月龄,平均体重为(49.27±3.12)kg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1代肉用羯羊6只,采用尼龙袋法和改进三步体外法测定10种精饲料的瘤胃有效降解率、瘤胃非降解蛋白质(undegraded dietary protein, UDP)及UDP小肠消化率;另外选用10只体况健康、平均体重(47.43±4.41)kg的杜寒杂交成年公羊分11期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设11个处理组,其中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组,试验组饲粮分别由高粱、玉米、大麦、小麦、燕麦、菜籽粕、花生粕、棉籽粕、豆粕及玉米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 DDGS)等替换基础饲粮中羊 草、玉米和豆粕,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每期饲喂2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试验羊提前打好耳号,使用伊维菌素进行驱虫,单栏饲养。由于各组饲粮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造成采食量不同,在预饲期观察并确定最低组的采食量作为限喂量,每天饲喂两次,分别于8:00、16:30饲喂,每次饲喂600 g,自由饮水。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尿嘌呤衍生物法(purine derivative,PD)测定微生物合成蛋白质(microbial synthetic protein, MCP),通过养分含量或可消化养分建立MP的预测模型。试验数据采用SAS 9.1中的NLIN程序计算a、b、c值和直线回归与多元回归程序分析建立MP估测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LSD)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饲料的粗蛋白质(CP)瘤胃降解率和UDP小肠消化率均因饲料种类不同而异,高蛋白饲料的CP瘤胃降解率和UDP小肠消化率较高,10种精饲料的CP瘤胃有效降解率的范围在43.71%—60.87%之间,UDP小肠消化率的范围在80.10%—92.86%之间,其中燕麦饲料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9种饲料 (P<0.001),而其UDP小肠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9种饲料 (P<0.001);饲粮组成不同,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不同;瘤胃可降解蛋白质与瘤胃非降解蛋白质比例的变化,不会对全消化道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中10种饲料的MP与DP的比例范围在50.96%—62.33%之间,基于饲粮CP(%)含量预测可消化蛋白质(DP,%)的模型是DP=0.895×CP-2.663(R 2=0.994,n=10,P<0.001);基于养分含量(%)和可消化养分(%)建立的MP(g·kg -1 DM)预测模型分别是:MP=5.323×CP-14.374 (R 2=0.994,n=10,P<0.001)和MP=5.899×DP+2.077 (R 2=0.984,n=10,P<0.001)。 结论 饲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可消化蛋白质存在强相关性;饲粮中概略养分含量和可消化养分与MP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饲粮概略养分含量或可消化养分比较准确地估测精饲料的MP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玉米(Zea mays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间作模式下饲料干物质、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和养分瘤胃降解率等的差异,为生产应用玉米+苜蓿间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苜蓿、玉米行数比分别为2﹕2、3﹕2、4﹕2和5﹕2,共4个间作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玉米、苜蓿单作为对照组。测定各处理干物质及营养物质产量、养分瘤胃降解率、可降解营养成分产量,以及苜蓿、玉米茎秆在瘤胃中降解前后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收获产物用作绵羊全日粮时瘤胃细菌总数的变化。【结果】玉米苜蓿间作系统及苜蓿单作干物质、营养物质及可利用营养物质产量均随苜蓿栽培年限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玉米单作、苜蓿单作及各间作处理在干物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和苜蓿间作提高了粗蛋白质的产量、瘤胃降解率及可降解蛋白质产量,且随苜蓿间作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与苜蓿单作相比,玉米+苜蓿间作提高了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总能产量,降解率及相应的可利用营养成分产量;间作系统收获产物在瘤胃内降解时增加了瘤胃细菌数量,使苜蓿和玉米茎秆中更多的组织细胞被降解,从而提高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结论】玉米+苜蓿间作系统在营养物质产出上比单作系统具有更大的生产潜力,同时提高了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和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是一种可行的饲料生产模式,为今后在农区建立反刍动物饲料供应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