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覆盖地膜对旱地小麦生育及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小麦覆盖地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覆盖地膜与对照(不盖膜)相比,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平均提高0.71%~3.03%,地温平均升高0.75~0.90℃;小麦越冬期单株分蘖多0.8~1.1个.三叶大蘖多0.4~1.0个.次生根多0.8~2.0条、长5.6~11.5cm;返青期单株分蘖多0.5~O.8个。三叶大蘖多0.4~0.8个.次生根多1.0~6.8条;穗粒数多6.6~8.5个.千粒重高2.0~3.0g。全生育期覆膜和周年覆膜分别较对照增产 12.40%和-6.27%。  相似文献   

2.
张诚 《农家顾问》2009,(2):28-29
1.营养及饲料 鹧鸪日粮配方:①雏鸪。黄玉米48%、小麦粉3%、豆饼34%.进口鱼粉12%、骨粉1%、贝壳粉1.1%.食盐0.4%.添加剂0.5%。②中鸪。黄玉米50%、小麦粉5%、豆饼28%、麸皮5%、进口鱼粉8%、骨粉1.5%、贝壳粉1.6%、食盐0.4%、添加剂O.5%。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枸杞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1.8%阿维菌素乳油与2.5%鱼藤酮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5%绿农宝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对枸杞蚜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1.8%阿维菌素乳油与2.5%鱼藤酮乳油按有效成分1:4混配、与0.5%绿农宝乳油按有效成分1.0:0.6混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1.O:11.2混配均具有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477.5、455.1、244.5mg/L;1.8%阿维菌素乳油与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按有效成分1.0:1.4混配的共毒系数(cTc)为110.3mg/L,药效表现出相加作用。[结论]该试验中4种农药混剂对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9%多虫克、24.5%全力、1.8%集琦虫螨克、0.1%天泰、0.36%苦参素植物保护剂、2.5%扑虱蚜等几种低毒、低残留新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蝠在82-96.6%;其中以9%多虫克、24.5%全力、1.8%阿福啉较为理想、见效快,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几种植物源杀虫刺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无公害生态茶园、有机茶园防治小绿叶蝉提供指导;【方法】应用武大绿洲YY800倍、7.5%鱼藤酮乳油800倍、0.2%苦皮藤乳油500倍、0.5%楝素乳油1000倍、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0.6%苦参碱内脂水剂800倍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结果】参试药剂第1、3、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武大绿洲YY800倍73.3%、73.8%、80.8%,7.5%鱼藤酮乳油800倍49.8%、61.8%、55.6%,0.2%苦皮藤素乳油500倍68.铴、71.3%、73.5%.0.5%楝素乳油1000倍80.5%、82.0%、72.2%,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62.8%、67.3%、63.5%,0.6%苦参碱内脂水剂800倍75.3%、76.2%、74.9%;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基本都在60%-80%之间。【结论】综合防效以0.5%楝素乳油、武大绿洲YY和0.6%苦参碱内脂水剂3个药剂较好。0.5%楝素乳油速效性较优。武大绿洲YY持效性较好。可在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沙芥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确定5种组合对沙芥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显示:MS+6-BA0.5mg/L+NAA0.1mg/L+3.0%蔗糖+0.5%琼脂(pH值5.8)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以MS+6-BA0.5mg/L+NAA2mg/L+3.0%蔗糖+0.5%琼脂(pH值5.8)作为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以青胡椒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护色、配方、稳定性等工艺条件,确定青胡椒酱的最佳配方为青胡椒10.8%、花椒粉1.0%、食盐3.4%、芝麻粉14.5%、姜和蒜2.0%、味精0.2%、水67.6%,并以0.5%维生素C进行护色,以1.5%CMC—Na作为稳定剂,制备出色香味俱佳的青胡椒酱。  相似文献   

8.
柠檬酸和益生素结合使用对彭泽鲫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通过U5(5^2)均匀设计,把柠檬酸和益生素结合添加到彭泽鲫基础饲料中,其添加量占基础饲料的比例依次为0.2%+0.1%,0.4%+0.1%,0.6%+0.05%,0.8%+0.15%,1.0%+0.25%。通过35d的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添加水平为:柠檬酸0.34%-0.45%;益生素0.18%-0.22%。  相似文献   

9.
以斑叶丽格海棠的叶柄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再分化培养,结果发现:与叶片相比,叶柄愈伤组织分化芽的能力强;诱导愈伤的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1.0mg/L 3%蔗糖 0.7%琼脂;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 6-BA1.0mg/L NAA0.1mg/L 2%蔗糖 0.5%琼脂,增殖倍数为6~8;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 IAA0.5mg/L 1.5%蔗糖 0.5%琼脂。  相似文献   

10.
该品种全生育期140天.结实率85.0%.千粒重24.5克。整精米率71.8%.垩白粒率23.3%.垩白度3.9%.直链淀粉含量16.0%.胶稠度63.5毫米.粒型长宽比1.8.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466.3公斤。  相似文献   

11.
魏鹏 《农村科技》2009,(10):44-45
四、栽培技术 1.常用培养料配方 ①棉籽壳87%、玉米面3%、生石灰1.8%、麸皮5%、豆饼粉3%、多菌灵0.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重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Recombinant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rMn—SOD)工程菌的摇瓶发酵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接种量、乳糖浓度、时间、温度、摇床转速、pH值等)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工程菌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为:1.5%蛋白胨、1.5%酵母提取物、1.0%NaCl、0.4%KH2PO4、0.8%K2HPO4、1.5%(体积分数)甘油、0.2%NH,C1和5mmol/LMnCl2.乳糖诱导表达的优化条件为:以5%接种量培养5h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25%的乳糖进行诱导表达6h.当发酵温度为37℃、摇床转速为180r/min、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0时,表达的rMn—SOD的酶活力高.在优化条件下,工程菌的SOD活性达1969.9U/mL,比活力达1081.8U/mg.  相似文献   

13.
选取5种营养剂配置多种浓度在香菇菌棒长第三、四潮菇时进行喷液试验。结果表明,5种营养剂中除三十烷醇外,另4种均有明显效果,其增产百分率依次为1%KH2PO4(60.2)〉0.5%尿素(48.7)〉1%KH2PO4+0.1%尿素混合液(42.9)0.5kg松针+0.5kg水煮液(39.8);3种营养剂的不同使用浓度分别以0.5%KH2PO4、1kg松针+5kg水煮液及0.5%尿素为最佳。而使用浓度为1%尿素及2%KH2PO4对长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紫花苜藿的营养价值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其营养价值极高,适口性好,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一般青贮饲料。青刈紫花苜蓿含水分76.90、粗蛋白质4.8%、粗脂肪0.8%、粗纤维7.5%、无氮浸出物7.7%、钙0.57%、磷0.05%。每kg青苜蓿含胡萝卜素60~70mg、B1 1.5mg,B24.6mg,烟酸18mg、泛酸11.2mg.  相似文献   

15.
百合顶芽离体诱导小鳞茎及开花球培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亚洲百合顶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诱导小鳞茎及小鳞茎培育开花球研究。结果表明:在BA1~2mg/L N从0.1~0.2mg/L MS培养基上,顶芽培养产生丛芽的诱导率高达100%。丛芽在MS BA0.5mg/L NAA0.05~0.1mg/L培养基上不断增殖,并逐渐发育成无根苗,增殖系数为6。激素、蔗糖、光照强度及低温处理等因素影响小鳞茎诱导,丛芽在MS IBA0.5mg/L 质量分数为4%蔗糖培养基上,光照强度1.5klx时,诱导形成小鳞茎效果较好,诱导率100%,平均每株诱导小鳞茎1.5个,小鳞茎直径0.96cm。小鳞茎经5℃低温处理2周后,在BA0.1mg/L NAA0.5mg/L MS培养基中诱导出小鳞茎,诱导率82.5%,每块鳞茎片诱导4.2个小鳞茎,直径0.29cm。直径0.8cm以上试管鳞茎,经过5~8℃低温处理4周后,在福建省南平海拔800m处栽培8个月,收获的种球中45.8%达到开花球标准。试管鳞茎开花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6.
1.养禽。在雏鸡、肉鸡的日粮中添加0.25%的硫酸钠(俗称芒硝).日增重提高7%-11%;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5%硫酸钠,产蛋量提高15%,并降低蛋壳的破碎率;还可用来防治鸡啄癖;在蛋鸭日粮中添加0.4%的硫酸钠,产蛋率提高7.8%,每公斤蛋少耗料0.17公斤,料蛋比下降5.8%.  相似文献   

17.
王颖  范春丽  杨光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16-14617
[目的]建立印楝高频植株再生系统。[方法]以印楝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6-BA 0.1、0.3、0.5、0.8、1.0mg/L和N从0、0.1、0.3、0.5mg/L组配14个培养基配方处理进行芽分化的诱导培养试验,生根培养采用MS+IBA0.2mg/L、1/2MS和Ms的3种培养基,研究外植体最适宜的消毒时间和取材部位,筛选诱导印楝芽分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初代培养中,印楝外植体最适宜的消毒时间为10~12min,最适宜的取材部位为茎尖及植株的上部。14个培养基处理中,诱导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0.65%琼脂+3%蔗糖(pH5.8)。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65%琼脂+3%蔗糖(pH5.8),生根率85.13%,小苗移栽成活率80%。[结论]该研究为印楝规模化快繁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秀娟 《农家顾问》2011,(12):25-25
以草莓品种明宝为试验材料,研究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4种不同茎粗的种苗(≤0.6厘米,0.6~0.8厘米,0.8~1.0厘米,〉1.0厘米)对草莓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1.0厘米的种苗,花蕾数最多,始花期比另外3种茎粗的种苗提前2—5天,果实采收期也延长3~8天;平均单株产量高达257.48克,分别比茎粗≤0.6厘米、0.6~0.8厘米、0.8—1.0厘米的种苗的平均单株产量提高了39.7%、22.6%、17.5%;同时其平均单果重、果实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3种茎粗种苗。  相似文献   

19.
对雅致放射毛霉液体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其适宜碳源为饴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黄豆粉和酵母膏,最适培养基含黄豆粉3%、饴糖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酵母膏0.1%。适宜液体培养条件:温度28℃,接种量5%,发酵前期通风量1:0.8,之后将风量调至1:1.5~2.0。全程不搅拌培养18~20h。生物量为每100mL发酵液中菌丝鲜重达30g以上。菌丝体氨基酸含量为46.1mg/100mL。  相似文献   

20.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在本地区比较普遍.笔者在20016年7~9月间共检查16个养鸡场.其中雏鸡的发病率为1.8%~12%;育成鸡为1.2%~5.0%:产蛋鸡为2.6%~25.0%。雏鸡感染死亡率为10.0%~73.0%;产蛋鸡感染后主要影响产蛋率并使蛋重量下降,产蛋率由90.5%降至80.0%.软壳蛋占2.8%未见无壳蛋,7月上旬开始发病,9月中旬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