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掌握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和养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2016年9月在北疆棉区沙湾县采集98块条田0~100 cm土壤样品,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和养分含量的垂直特征。结果表明,沙湾县膜下滴灌棉田表层(0~20 cm)土壤pH值平均值为8.6,盐分均值达到2.53 g/kg,但调查样点中仍有近1/3的条田为盐化土壤;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4.92 g/kg、0.86 g/kg、54.3 mg/kg,处于低级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1.6 mg/kg、231 mg/kg,处于较高水平。沙湾县土壤pH值、盐分含量在0~100 cm土层自上而下存在明显的递增趋势,且在80~100 cm土层产生盐分积聚现象;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养分自上而下存在明显的递减趋势,但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在0~20 cm土层较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在0~40 cm有积聚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期种植大棚草莓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影响、完善大棚草莓科学施肥,连续7年在建德市定点动态检测了设施草莓园土壤有效磷的积累速率,采样分析了种植草莓10年以上土壤有效磷的状况,并分析了代表性草莓品种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7年间草莓园土壤有效磷从10.80 mg/kg提高到97.3 mg/kg,年平均积累速率达14.4 mg/kg;连续种植草莓10年以上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198.7 mg/kg,最高249 mg/kg。根据草莓对氮、磷、钾吸收的观测数据和施肥状况测算,目前建德市草莓生产中施肥总量与磷肥用量分别过量30%左右和60%以上。长期施用等含量氮、磷、钾的复合肥是导致草莓园土壤磷素过度积累的主要原因。建议推广施用高氮钾低磷配方肥和有机肥,一季草莓氮磷钾施用量控制在32 kg以内,氮磷钾比例调整为1.8∶1∶2.5为宜。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与地统计的庄浪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了解甘肃省庄浪县土壤表层pH值、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5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规律,利用GIS与地统计的方法,对庄浪县的832个土壤样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克里格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庄浪县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种养分的均值分别为8.58、14.13 g/kg、0.81 g/kg、24.20 mg/kg和180.55 mg/kg;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0%、17.60%、20.60%、49.34%和27.40%,其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为中等变异性,而土壤pH值为弱变异性。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可知,庄浪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相对缺乏的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丰富水平,土壤pH值属于碱性。各土壤养分含量均存在较低水平的区域,在土壤管理与施肥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4.
响水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响水县耕地0~20 cm土壤样本5 366个,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可溶性盐分。结果表明:响水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且分布不均,平均含量为15.2 g/kg;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92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平均值为14.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且分布不均匀,平均值为98 mg/kg;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明显降低,平均值为0.43 g/kg;土壤pH值平均为8.10,属碱性土壤;施肥结构存在问题。结合响水县的作物种植种类、土壤类型及土壤养分状况提出与之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肥力及养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方法]对青海省湟中县、湟源县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样的pH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参照青海省农田土壤养分6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湟中县、湟源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氮含量基本持平,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磷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且湟源县的变化幅度更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2级;速效钾含量大于或接近200 mg/kg。[结论]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pH值在7.62~8.69,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属于中等肥力水平,速效钾含量基本达到了一级高肥力土壤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榆林主要山地苹果园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03-1506
主要对陕西省榆林市3个苹果主产县(绥德、子洲、米脂)15个果园0~60 cm土层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比较不同县区果园之间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绥德县5个果园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8.5,33.9,144.2 mg/kg,土壤pH值为7.18,有机质含量为0.5%;子洲县5个果园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1.47,39.46,87.84 mg/kg,土壤pH值为7.32,有机质含量为0.37%;米脂县5个果园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5.22,15.10,61.07 mg/kg,土壤pH值为8.68,有机质含量为0.42%。3个县区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土壤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速效磷含量均比较丰富,速效钾含量也在适宜水平以上,而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以下,属于缺乏状态。土壤pH值除米脂外其余县区果园较适合果树的生长。在以后的施肥过程中应该增施有机肥,提高氮肥利用率,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四大枸杞种植区德令哈、都兰、格尔木和乌兰土壤养分采样调查及样品测试,分析不同区域枸杞园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乌兰有机质含量最高,调查点中50%的样点分布在20~30g/kg范围内;德令哈碱解氮平均含量处于全地区前列,30.9%的样点分布在碱解氮大于200mg/kg范围;四大枸杞种植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德令哈、乌兰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分别有50.6%和75.0%样点分布在大于200mg/kg范围。都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94.4%的样点盐分含量低于5g/kg;柴达木盆地采集的184个土样的pH值变幅为7.6~9.6,平均pH值为8.4,不同地区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中乌兰和德令哈土壤肥力水平最佳,其次为格尔木袁都兰县土壤肥力水平最差,枸杞生产时应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特点有针对性施肥。  相似文献   

8.
园地主要经济作物氮磷钾与PH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古田县果园作物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探讨了果园土壤氮、磷、钾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古田县园地土壤pH的平均值为5.07,处于酸性水平;全氮的含量均值为1.20g/kg,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供试园地土壤碱解氮均值为143.4mg/kg,处于中等水平;供试土壤有效磷均值为29.90mg/kg,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值为59.2mg/kg,处于严重缺乏水平。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状况与土壤中的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改良土壤酸度是供试果园土壤改善氮、磷、钾养分供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7-2019年苍南县450个耕地土壤样品养分含量分析结果与10年前(2006-2008年)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对比,探讨苍南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10多年连续耕种,土壤pH值平均由5.63降为5.35,降低了5.23%,其中酸性土壤和微酸性土壤(4.51~6.50),占91.1%;有机质含量平均由31.0 g/kg提高到33.6 g/kg,提高了8.2%;全氮含量平均由1.83 g/kg提高到1.92 g/kg,提高了4.9%;有效磷含量平均从15.8 mg/kg提高到62.3 mg/kg,提高了295%;速效钾平均含量从95.5 mg/kg提高到123.4mg/kg,提高了29.2%。总之,经过10多年连续耕种,苍南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增加,速效钾含量增幅较大,有效磷含量增加了近3倍,但土壤pH值却呈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贵州省何首乌适宜种植地,对采集于都匀、湄潭、罗甸3个何首乌种植基地的代表性土壤样品的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含量等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3个种植基地何首乌根区与非根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种植基地根区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大于非根区土壤,都匀基地何首乌根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缓效钾含量分别比湄潭基地高6.38 g/kg、0.15 g/kg、0.06 g/kg、0.32 mg/kg、0.17 mg/kg,比罗甸基地高1.04 g/kg、0.01 g/kg、0.03 g/kg、0.93 mg/kg、17.59 mg/kg。都匀何首乌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更适合何首乌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葡萄园漫灌和滴灌压盐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干旱区葡萄园春季压盐问题,通过对漫灌和滴灌两种不同的压盐方式下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电导率测定,研究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压盐效果.结果表明,大水漫灌压盐效果显著,在灌水量1 500 m3/hm2时垂直压盐深度达100~120 cm.而滴灌方式压盐时,灌水量为600 m3/hm2即可以在以滴头为中心的水平半径200 cm、深度60 cm的半椭球状土体内形成盐分淡化区,从而满足葡萄生长需要.但要注意如果是长期的滴灌洗盐必然在田间形成条带状的盐分淡化区和集盐区.  相似文献   

13.
滴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铁、磷有效性和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畦灌和滴灌方式对土壤pH和有效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提高水、肥生产效率,增加番茄产量。滴灌条件下根围润湿区土壤可以经常保持较高的含水量,pH高于根外非润湿区和畦灌区,其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高,而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较低。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配用一定量柠檬酸不仅可降低润湿区土壤pH,还可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并增加叶片中铁、磷的含量,进而果实产量也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鲁北平原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合理利用微咸水和咸水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淡水滴灌处理为对照,设置不同矿化度咸水滴灌处理,研究全地膜覆盖条件下,咸水滴灌对棉花农田土壤水盐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出苗水可以明显降低棉田主要根层土壤EC值,降低率在26.8%~29.0%之间。咸水滴灌减少了棉花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主要影响土层在40~100 cm,灌溉水矿化度越高,影响越大。与淡水滴灌相比,滴灌补灌矿化度6 g·L-1以下的咸水对棉花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滴灌8 g·L-1的咸水在降水偏少的年份能明显降低棉花产量。从土壤盐分的积累来看,利用滴灌补灌一次6 g·L-1以下的咸水,通过黄河水和夏季降水淋洗土壤盐分,不会造成棉花根系分布层土壤盐分的积累。该研究结果可为鲁北平原区咸水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盐渍土植棉的可持续性。【方法】以时空转换的方法,选择不同开垦年限地块:0(盐碱荒地)、2、4、5、6和15年,分析土壤剖面盐分、pH和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土壤盐分随开垦年限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地开垦利用前4年为土壤盐分快速下降阶段,1 m剖面土壤盐分含量平均下降幅度达75.8%,5~15年为土壤盐分的稳定阶段,0~40 cm土壤平均盐分含量为0.72 ms/cm,而土壤pH较高,维持在9.0左右;土地开垦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土地开垦6年后,有机质、无机氮和速效磷含量大幅增加;膜下滴灌下土地开垦后1 m剖面硝态氮含量大幅上升,开垦4年后硝态氮已迁移到80~100 cm。【结论】覆膜滴灌下开垦盐碱荒地可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肥力。土地开垦4年后,土壤盐分已不是棉花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可能是土壤较高的pH,且硝态氮有向1 m以下土层淋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改良措施下灌溉咸水的滨海粘重土壤水盐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天津滨海地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溉咸水后土壤水盐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溉咸水后表层(0~20cm)土壤水升高,中层土壤(20~40cm)、下层土壤(40~60cm)含水量随灌溉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灌溉咸水后表层土壤含盐量较高,而后逐渐降低,灌溉6个月降到低点后略有上升,中层土壤含盐量变化不大,下层土壤含盐量在后期有所上升;灌溉咸水后各层土壤pH值上升,采用改良技术与不采用改良技术都有同样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及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年采用沟灌、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设施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pH及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灌溉方式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层范围内,滴灌处理硝态氮含量和全盐含量明显低于沟灌和渗灌处理;不同灌溉方式土壤的pH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升高,在0~30 cm土层范围,土壤pH值滴灌高于沟灌,沟灌高于渗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滴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渗灌和滴灌水分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沟灌。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设施土壤硝态氮积累与土壤全盐含量、pH值、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关系密切;与沟灌和渗灌相比,滴灌更有利于抑制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8.
选择新疆尉犁县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当年造林地,利用咸水进行滴灌,比较研究了4个月间不同灌溉量的土壤盐分变化,并对一个灌溉周期内灌溉前及灌溉后168 h时段,距滴头不同距离的土壤剖面盐分运移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咸水滴灌,地表积盐现象明显,在0~10 cm土壤湿润区内部可形成一个低盐区,适宜林木根系发育;灌溉周期相同,单次灌量越大,盐分会被淋洗的更远,滴头附近积盐程度越轻;在一个灌溉周期内,盐分先向下和向内移动,后向表层和外侧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耕层土壤水溶性盐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检测,分析水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规律。[结果]漫灌处理,4层土壤总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各层土壤水溶性盐量漫灌施肥处理均高于漫灌不施肥处理;滴灌的2个处理,0~60 cm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60~100 cm明显降低;土壤各层水溶性盐总量滴灌基施均高于滴灌追施;0~100 cm土层水溶性盐量滴灌基施高于漫灌基施。[结论]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以滴灌+追肥效益最高;漫灌土壤盐分从上向下淋溶明显,滴灌土壤盐分淋溶不充分,盐分在20~60 cm有积聚作用;同等条件下,施肥量越高土壤盐分残留量越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与施肥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穆哈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16-21017
[目的]确定湿润峰、积盐范围及盐角草吸盐能力,控制积盐范围内盐分。[方法]以pH 7.9的水作为灌溉水源,在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及滴头流量的条件下研究土壤湿润体的变化过程。[结果]盐角草吸走部分Na+、Cl-抑制盐分,积盐范围内土深20cm处的总含盐量降低了0.12 g/kg。[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有效地控制滴灌条件下湿润锋边缘积累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