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互助县设施蔬菜施肥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互助县典型农业区26个种植黄瓜、番茄和辣椒的农户进行施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户缺乏施用有机肥意识,设施蔬菜栽培以施用化学肥料为主。互助县设施蔬菜区氮、磷、钾养分总投入量分别达597、4 644、779 kg/hm~2,土壤养分投入过大,磷肥尤为突出,低钾和不施钾的现象严重。每季黄瓜、番茄、辣椒N∶P_2O_5∶K_2O平均为1∶1.51∶0.19,养分比例失衡,养分结构不合理。施入土壤的养分中,磷素养分存在大量盈余,平均盈余量为1 231 kg/hm~2;其次为氮,平均值为885 kg/hm~2。黄瓜和辣椒设施土壤氮、磷盈余较大,对其少量补充氮、磷养分将能满足下季蔬菜的需求,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青海省东部设施农业区土壤氮素的时空累积特点,分别分层采集互助县、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4个典型设施农业(县)区34个1 m土体剖面样本,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全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和累积特点,并根据土壤中硝态氮残留进行淋失风险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设施农业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呈逐渐累积态势,尤其在连续种植15~20年后,1 m土体中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7.55 kg/hm~2、40.98 kg/hm~2、9.35 t/hm~2。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的剖面垂直分布规律相同,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农业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对环境风险不断增强,设施农业区连续种植10~15、15~20年,残留风险达到强度潜在污染等级,将会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四大枸杞种植区德令哈、都兰、格尔木和乌兰土壤养分采样调查及样品测试,分析不同区域枸杞园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乌兰有机质含量最高,调查点中50%的样点分布在20~30g/kg范围内;德令哈碱解氮平均含量处于全地区前列,30.9%的样点分布在碱解氮大于200mg/kg范围;四大枸杞种植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德令哈、乌兰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分别有50.6%和75.0%样点分布在大于200mg/kg范围。都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94.4%的样点盐分含量低于5g/kg;柴达木盆地采集的184个土样的pH值变幅为7.6~9.6,平均pH值为8.4,不同地区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中乌兰和德令哈土壤肥力水平最佳,其次为格尔木袁都兰县土壤肥力水平最差,枸杞生产时应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特点有针对性施肥。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地区枸杞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目前栽培较广的"宁杞5号"为研究对象,研究滴灌施肥条件枸杞干物质积累、枸杞产量与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枸杞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呈"S型"曲线变化,在盛果期至秋果期干物质积累达到最高峰,叶片在不同时期总干物质积累量中的比例在77.5%~6.64%变化。柴达木地区枸杞养分主要限制因子为氮,其次为钾和磷,且养分吸收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的盛果期。每生产100kg枸杞干果养分的需求量平均为N 11.2kg、P2O52.2kg、K2O 6.7kg。当年新生油条是氮、磷、钾养分的优先分配部位。  相似文献   
5.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大通县设施农业区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县设施农业区1 588.8 hm2耕地可分为3级,其中,1级地IFI(养分综合评价指数)>0.64,面积为288.3 hm2,占总面积的18.1%;2级地IFI为0.52~0.64,面积1 254.2 hm2,占78.9%;3级地IFI<0.52,面积46.3 hm2,占2.9%。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尼勒克县素有“百里画廊”的美称,且地处新疆黑蜂自然保护区内,其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和黑蜂资源为发展蜂旅产业融合提供了先天优势。黑蜂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丰富尼勒克县的旅游市场,而且还能够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新疆黑蜂的历史渊源、生物学习性、商业价值及其背后的黑蜂文化,从而做到“游玩+研学”的深度结合。文章以尼勒克县黑蜂文化为抓手,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对蜂旅研学相关文献综述研究以及实地走访调研,立足尼勒克黑蜂文化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为蜂旅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